走兽奔腾,飞鸟入天,鱼儿下海,万物活动莫不是靠着生命的力量。生命使得自然有了生机,有了活力,那么,生命的价值有多大呢?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眼中的生命。生命是珍贵的,但尊严和正义更加重要。“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即便是有饿死的危险,乞人也不去吃那一口“嗟来之食”,这就是尊严。“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不为享受和赞美而失去本心,这就是正义。孟子被后人称为“亚圣”,他的文章里处处透露着儒家气息。但对于生死,对于正义和生命,他给了我们一个答案:舍生取义。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汗青。”这是文天祥眼中的生命。那个时代,已有太多太多的王权贵族苟且偷生,屈辱求和了,可对强大的侵略者,结局只会是灭亡。在被金人俘虏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刚正不阿。人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样死得其所,便就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在最后的行刑之前,他面对着南方,这是他祖国的方向。四年来的抗争是白费的吗?不,他不这么认为。文天祥的行动至少激发了人民的斗志,给了更多人生的希望。
“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是保尔·柯察金眼中生命的价值,他一步一步从一个贫穷的工人成长为一个顽强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一生是充满磨难的,从幼年的屈辱,到第一次头部重伤,第二次的伤寒,到最后的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没有放弃,而是一步一步体现了自身的最大价值。保尔最终创作了自己的作品《暴风雨中所诞生的》。这就是作者的真实写照。作者三十二岁就去世了,你能说他没有价值吗?这就是生命的价值。
“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说:‘我的整个生命和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无法将自己人的生命献给人类的解放,但我可以努力学习,以后报效祖国。这,也是生命的价值了。
在我记忆深处有一件事让我难以忘怀。
那是一个雨天,我匆匆忙忙地去晓庆书店买了一本我向往已久的作文书。在回家的路上我用头压着雨伞,双手拿着书本,一边走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突然,不知一样什么东西绊了我一下,我一下子扑倒在地,作文书和雨伞也飞得很远。我爬起来一看,呀!浑身脏兮兮的,作文书也变成了一本“泥巴书”。我顿时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地就向那个“东西”喊道:“你是干什么的?没长眼睛啊!”随后,我定睛一看,绊倒我的,竟是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孩。
那女孩一头乌黑的长发,脸上还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她一边向我道歉,一边不知道在地上摸索着什么,我无意间看到离她不远处有一个红色的礼品盒,我顺手拿起它,问道:“是不是这个?”那个女孩在礼品盒上反复摸着,高兴地说:“是的,谢谢你!”
这么大的一个礼品盒摆在她面前也没看见?难道说,她是一个盲人?突然,有一种无法说出的感受在我心中蔓延着。“你要去哪里?”我情不自禁地问了一句。“我要去医院,我妈妈病了,病得很重。”她低下头轻声说。“那你爸爸为什么不和你一起去呢?”我又问。“我爸爸他是一个残疾人。”她哽咽了。
有谁能想到,在这样一双美丽眼睛面前竟是一片漫无边际的黑暗。本来像她这么大的女孩,应该和我一样在家里享受着父母的疼爱,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可是她却提前挑起了家中的重担,何况她还是一个盲人!想到这里我被那个女孩深深地震撼了!她是多么坚强啊!
不知什么时候,她已经从地上拣起了那本沾满泥巴的作文书,并用雪白的外套擦着。接着她从口袋里摸出十元纸币塞到我手里,说:“你收下这十元钱吧,再去买一本新的作文书。”哪能拿这 10 元钱呢?我执意不肯收。随后她又摸索着朝医院走 去……
随着那个女孩的背影地远去,突然,我鼻子一酸,便流下了激动的泪 水……
一天放学后,我与我的朋友决定找出一条新路,我与朋友家离的不远,所以一出校园,我们就寻了一条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走过的路。
朋友的方向感很强,就算走在小巷子里,也能知道家的大致方向在哪。这不我们在这些小路里弯弯扭扭的走着,当我们面前出现一条小溪流的时候,我与朋友有点犯难了。因为家的方向在那头呢,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从小溪跨过去。
这一条小溪并不宽广,小溪里的流水也很浅。不过,我与朋友看了一看小溪流里的水,又瞧了瞧自己脚上穿的鞋,很明显,要是我们直接从小溪流走过去的话鞋子会打湿。也就在这时,有一位大叔从我们身旁走过,看样子大叔也是要过小溪流的。于是朋友就朝着我说道:“咱先瞧瞧这位叔叔怎么过去。”我点点头,随后我们俩全都看向了这位朝着小溪流走过去的大树。只是万万没有想到,只见这位大叔直接穿着鞋子从小溪流里走过去了,溪流里的水也才刚到脚裸,这位大叔走的很是悠哉。等到大叔穿过了小溪流后,我与朋友对视了一下,忽的就笑了起来。
“你确定,我们也要这么过去?”我笑着朝朋友问道,朋友立马摇了摇头。之后,我们俩人沿着小溪流走了一小段距离,之后看到了一座小桥。从小桥上走过,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家。
我与朋友找出来的这一条新路大大的缩短了我们去往学校的路程,此后,我们常常走这一条小路上上学,也走这一条回家。
这是我记忆中难忘的一件事,在我与朋友寻找新路的时候,我们心里带着好奇与期待。当我们找出了这一条新路后,满心都是成就感。
看完《家》已经两天了,心中还是空空的,宛如“一波绿水”。
这些天,我一直在想,到底是“我”是世界,还是“你”是世界?而“世界”,又是什么?是忘记吗?我沉陷在其中无法自拔,我不知谁对谁错,我只能去想……我仍会努力去做。
一部1931年创作的作品,正如巴金自己说的,有些激进,有些不妥,有些幼稚。它让我开始明白“时代”的意义,时代改变人的意义。但或许当初作者若“给人指出一条道路”了,我就没现在那么喜欢它了。
同为“新时代”的人,我是不喜欢觉慧的。甚至没有过多的好感。他是个什么人?叛逆,造反甚至是疯狂的。他试图改变一切,改变礼教,改变家庭,改变社会,但他手无缚鸡之力。他只能用文字抒发自己的“理想”。那么他带给我们什么了?星星之火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若所有的星星之火都跑到了一处,组成了大火,固然好。但是,其他地方不还是冰冷的么?若真作为一个有志之士,应有远大的抱负,这点欠缺,也许就是所谓的“幼稚”吧。
觉慧另外让我深恶到痛恨的几个地方,就是:一个正面人物,一个需要讴歌的人物,竟然也会忘记!竟然会为他的所谓的无知的“事业”而忘记一个为他甘愿也确实付出一切的人。鸣凤死后的第一句描写竟然是“觉慧终于写完了”,之后的那句“他决定放弃她”又是什么;他从不三思,当觉新饱含热泪说出“你想过我的感受没有……”,我相信所有的读者此时都难以抑制心中的怜悯,我甚至以为他会打消出走的念头,谁知,他说:我不管……这是什么?这是耍孩子气,觉新此时也不生气,反生歉意的泪光。唉……这是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感受?当时是一个死气沉沉的时代,可正如狄更斯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的时代。”新思想没有错。新思想的发展势必会遭到遏制,所以激进一些也未尝不可。但,以上两个片段,一个是深爱的人,一个是手足情深的兄长。难道,新思想就是抛弃一切吗?人们说忍耐到了极点就是反抗,这种反抗的力量是惊人的。可如果一个人没有忍耐,总是爆发,会长久么?……我说不下去了。
……
舒了两口气的我觉得刚才的我确实有些气愤,过于冲动。现在,我以一颗平静的心首先梳理一下过程:首先讲一下我对每个人的感觉,再详细作感想,最后,我对于“忘记”和“你我”以及“社会”做一个议论……
……
文章里的主人公无疑是觉慧,他是一个接受新思想的人,但是,我想,他也许过于偏激,起的作用适得其反,而他自己却还茫然不知甚至以为成功~对于他,要说的太多,却不是主要的,没准后边还会谈及吧。但是,这里要做重点说明的是,我认为,他毁了鸣凤。换句话说,鸣凤爱上觉慧是个错误,是个“宿命”。也许我这个人不习惯走中间,反而爱去两边。爱去亲身体会最上层鱼最下层人的感受,尚且不说。我觉得我要是从《家》这部小说中找出一个最正面的人物,莫过于鸣凤了。她有什么?她什么都懂。这一点第二章就有体现:她坐在床上,想着自己的未来,想着自己的“宿命”,哑然失笑。
说到苦笑,我还要岔开一下,巴金在《家》中用了过多的苦笑、凄然地笑、忧伤的笑,不知为何,总之我觉得有的地方真的难以这样抛弃自己本身意愿的“笑”,有些地方真的连哭都哭不出来或是根本不用苦笑……唉,我不懂。
话说回来,正因为鸣凤懂得太多了,所以她会不自觉地瞎想,甚至想到死。但是聪颖而不是传统的她怎么会爱上偏激好动异想天开的觉慧呢?!也许这真是宿命吧。后文会提到,我有两三次看不下去。《家》我是一直以一种不屑的眼光去看的,直到鸣凤的死,我突然感觉到了奇妙的痛苦,这也是我读说有书以来第一次痛苦憋闷的看不下去的时候。当时仿佛大石压心口,抑郁、烦闷、焦躁使我真正无法看下那一行行字,我歇了眼,甚至因此休息了一天。当我再次拿起书时“觉慧终于写完了”一行厌恶的字现了出来。我很想再歇息一会儿,但强咬着牙看了下去。居然看到了觉慧的“一丝”毁意,紧接着“他决定放弃她”使我刚刚舒下的心又激动起来,咽下的吐沫呛在嗓子里。从此,我越来越看不懂觉慧了,也越来越“厌恶”他了。大家若有谁为觉慧而不平,不要说我,找鸣凤吧……之后的半部小说,我是在行尸走肉的状态下看完的,瑞钰的死,老太爷的死,的确也让我的心中产生了一丝波澜,也让我有时看不下去,但我都强忍了,鸣凤死后的那种惊天动地的痛却再也没有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