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道德,是一盏明灯,给被黑暗蒙蔽了双眼的人们引路;有人说:道德,是一株绿苗,让弥漫着浑浊空气的世界净化;道德是文明,道德是奉献……我眼中的道德,是衡量美丑的权威评委。
记得有一次,我和一位同学去小卖部购买胶水,正是夏天,她穿着一条丝带很长的裙子,其中一条丝带脱线。
付完钱后,在离开小卖部几十米的地方,突然发现她那脱线丝带上挂着一小袋零食。
她在看到那袋零食的瞬间,眉头微微皱起,偷偷地把零食放进口袋里。
我吃惊的看着她,她仍然目不转睛地盯着口袋里面的零食。
从她的眼神我能感觉到她的犹豫和矛盾。
在原地犹豫了会儿,她突然转身跑向了小卖部。
转身回来的'时候,她头上沁出了几滴汗珠,脸上挂着轻松的微笑,直视着我的眼光那样坦然,在我眼里灿烂而美丽。
记忆深刻的是有次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妈妈要我去称重台前排队,提着妈妈给我的水果站在长长的等待称重的队伍后面,好不容易快轮到到我了,这时,来了一个衣着华丽的阿姨,她身材高挑、全身上下挂着显眼的饰物,耳孔里还塞着耳机,要有多时髦就有多时髦。
可是她接下来的行为让排队的人纷纷侧目,她直接挤到称重台前,一手推开一个小朋友刚开始称的苹果,一手把一个大大的榴莲放在台上。
原本整齐的队伍受到她的影响也乱作一团。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我愣愣地被拥挤上来的人群推拉着,有个好心的叔叔给我让开一条道,我像惊醒了似的,大声地说:“插队是不文明的行为!谢谢叔叔,我不插队。
与此同时,排在我后面的一位老爷爷也大声的说:“就是,插队不文明,连孩子都知道。
人们听了,都回过头来看我们,又不好意思地重新排成“长龙”。
刚插队称完水果的那个漂亮阿姨回头狠狠的瞪了我一眼,悻悻地走开。
这个阿姨的背影显得那么矮小丑陋,让人再也没了欣赏她的兴致。
道德,就是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
每一个人,不论他本身的外表是否英俊、是否秀丽,只要他遵守道德规范,他就会变得越来越美,也会因为他的存在,让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
有一天,雨停了,街上到处是积水。
空气变得闷热,五彩缤纷的雨伞的踪影已经不见了。
这时,走来了一名美女。
这位美女穿着一条时尚的连衣裙;脸上抹了淡淡的化妆品;留着一头卷曲的乌黑亮的头发;身上还喷了淡淡的香水味,引来许多蜜蜂与蝴蝶。
这名美女在蝴蝶与蜜蜂的眼中,简直是会行走的花朵一样香,一样美。
周围行走的年轻人个个都瞪着眼睛望着她,有的还留下了口水,从美女身旁走过的几位老奶奶看见她,仿佛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美丽;花坛的小草看见了她,在为她跳起了华尔滋;花儿看见了脸变得红扑扑的,这时,美女听见了一句话:“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啊!”心里美滋滋的。
美女由于一直回头抛媚眼,没有注意脚下的东西,一不小心摔了一个大跤。
周围的行人看见了,哈哈大笑,有的甚至把这一幕拍了下来。
美女一看,发现绊倒她的竟是一个破包,还散发出恶心的臭味。
美女怒冲冲地说:“你这个破包,又臭又脏,不紧绊倒本小姐,还弄脏了我的衣服!“话音刚落,用力的踩了一下包,再狠狠地把包踢出几米远,这时,从包里掉出了百元大钞,她大喜,眼睛发亮,迅速捡起后溜走了。
这一刻,我了解到了美与丑:看一个人时,不光看外表,还要看心灵的内在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评判美与丑的标准,我们好似与生俱来却又各不相同。
在这个美丑分明的时代,人们往往将美与丑的评判标准过多地放在了外貌之上。如今在人们的心中,美与丑的定义,无疑就是外貌的好看与否,样子令人看起来舒坦大方的就叫“美”,相反,样子不雅观,便被人们定义为“丑”。
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但也不必太过追求一件事物的表面美丑,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其本质美丑。
就像常见的“公车让座”,若让座的人是一个样貌奇丑的人,那我们也决不能另当别论的判断此人就是“丑”的一类,因为外貌的丑只是表面而不能代表整体,让座这一行为体现的是其心灵美。要知道本质美实际上比外貌美重要得多,若是全世界都是外貌美而心灵丑的人,那无疑是最可怕的。
本质的美丑固然是重要的,但我们对于本质的美丑之态度更加重要,这便为我打击那些心灵丑恶的人而赞扬心灵美丽的人打下了基础。前不久,一篇“商丘小伙儿因太丑找工作频被拒百家企业愿伸出援手”的一篇报道更是正实了这一点。报道里说小伙儿因外貌丑陋,而遭人唾弃,以至于无法找到一份工作,这不就是人们所说的外貌丑吗?其次,报道又介绍说小伙儿找工作是为了供弟妹上学,因而得到了百家企业的帮助,这就是一种人们对心灵美的人的赞扬方式啊!此报道正是折射出了人们对心灵美这一根本的大力赞扬。
当然,我们也不能要求世界上都是心灵美的人,毕竟心灵美丑是相辅相成的。如果世界上所以都是美好的事物,久而久之人们肯定会因为习以为常就漠视掉“美”的定义,那便失去了评判的意义。正是有了“丑”的存在,才有了“美"的存在,当然也正是因为有了”美”的存在才有了“丑”的存在。“丑”为“美”的评判提供了条件,“美”也为“丑”的评判提供了条件。如此一来,美与丑便是相影相随的了,这种美丑共存的局面并不局限于个体或整体之中,就像一个人的心灵美也叫“美”,相貌丑也叫“丑”,它们的存在也不会矛盾。
世间的美丑太多,每个人的评判标准也有不同,但美与丑的评判中最为重要的,是一件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外表,这和前文所提到的评判一个人的美丑,心灵美要比外貌美重要得多。
也许在七八年前,你常常能看见有许多外地人在车站摆设摊点,摊上卖的是一种饼。就是这饼,让我初步认识到了美与丑。
那时,我每天上下幼儿园都是有爸爸接送的,每回到车站,我都能看见那些外地人吆喝着卖饼。这种饼刚做成时,是大大的一块。饼的上面有有橘子、葡萄、西瓜等形状的水果软糖镶嵌着。这花花绿绿的水果软糖把饼点缀地五彩缤纷,看上去惹眼极了。看着这些饼,我心动了,他早已让我馋涎欲滴。终于有一天,我要求爸爸个我买一块,爸爸说:“这饼不好吃的。”可我缠着爸爸,硬要爸爸买下,爸爸执拗不过我,只好为此掏一次腰包。摊贩从大大的一整块长方体饼上切下一小块,放入袋子里递给我们。我手捧这块饼,高兴极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想好好品尝一下美味的饼。我先吃饼上的水果软糖,我将它们一扫而光。接着,我就要吃饼了,啊,真难吃!我啃了一口,硬邦邦的,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味道。我不想再吃了,放下他,一个劲儿地往嘴里灌水。爸爸看见了,说:“我当初劝你不要买,可你不听,现在你常到这是什么滋味了吧?”我听了也后悔不已。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买过这种饼。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美与丑也是有联系的。有的东西,外表美丽动人,可实际上,它是丑的,是不实用的,我们也该美丑分明,千万不要被外表的美所欺骗;在衡量事物的同时,不可只顾外表的“美”,却看不见实际的“丑”
阳朱到宋国,投宿在一家客栈里。店主人热情地接待阳朱,并向他介绍自己的家人。阳朱发现主人有两位小妾,一位长得亭亭玉立,楚楚动人,而另一位却相貌丑陋。偏偏令人不理解的是,店主宠爱丑陋而轻贱漂亮。
阳朱怀着好奇心,想打听个究竟,便询问缘由。
“那个漂亮的自恃美貌却轻视他人,傲气的不得了,我越看她,越觉得丑;这位看似丑陋的心地善良,待人谦和,知情达理,令我越看越觉漂亮,我一点也不认为她不漂亮。”说到这里,正好漂亮的那位小妾昂首挺胸地走过来。主人连看都不看她一眼,对阳朱说:“瞧这德性,这模样,实在叫人生厌,她哪里知道什么叫美,什么为丑!”
阳朱在店主人的一番启发下,很受教育。他认为,外形固然很重要,品行却是更重要的.标准。一个人若貌美再加上品格高尚,那就一定会受到人们的爱戴。若相貌不理想而心灵美,也会获得尊重。
对美与丑从来有两条标准:追求外在美,是表面的肤浅的;崇尚内在美,是本质的富有内涵的。
炫耀表面美,踞美自傲是浅薄的丑陋;自尊自爱谦逊待人是美的境界。表面美是暂时的,内在美是永恒的。
在一个阳光灿烂、风和日丽的早晨,有一位美丽的少女走过,身上穿着一件漂亮的连衣裙,扎着一身乌黑的马辫,身上还喷了顶级香水,而且还像淑女一样走路,耳朵上戴了耳机,对路上的人们看了一下,就转过去了。
老人看见了说:“那女孩真漂亮!”青少年看见了,像蝴蝶见了鲜花一样地跟在后面。
本来在玩耍的小孩看见了,停止了玩耍,看着那位少女。
蝴蝶蜜蜂见了,把少女看成了一朵鲜花,紧追不放。
少女看了看手表,说:“得快一点了,不然就迟到了。
刚说完,就匆匆忙忙地跑了,没看路,就摔了一跤。
少女爬起来一看,原来是一个旧钱包,然后就骂道:“谁这么没公德心,把钱包扔在地上,想摔死本小姐呀!”说完,少女就踢飞钱包,钱包飞到了一米远的一棵树上。
这时,钱包里飞出了一张100元的钞票。
少女看到了,立刻捡起来就跑了。
人们看着少女的背影,纷纷议论。
有的人说:“那个少女真像一朵枯萎的花呀。
有的人看到了,明白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写作一直是语文中重要的一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语言应用的考察,也在分数中占有较大比例,但是如何才能写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对同学们来讲却一直是个难题。
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教学思路灵活,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注重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分数固然非常重要,但同时应当也是能力的提高,靠一次、两次的押题或许一时能取得一个好成绩,但学习成绩的决定因素: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及形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一个老师辅导一个学生,老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或补差,或提优,进行个性化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此,老师教你用独特的方法学好初高中语文。
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问题是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告诉大家不妨用刘勰的话说“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间”启发他们: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谈如何生活,体察入微。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必须寻到源头才有清的.水喝”,可见观察是中学生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专家指出老师们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要性,结合课本中的名篇交给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例如学了《我的老师》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尊敬的老师,让他们明白老师的高风亮节,除了表现在批改作业到深夜,或带病上课,累倒在讲台上等外,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素材。以前,同样的材料上代人用来赞颂老师,下一代“涛声依旧”。似乎老师永远是身穿中山装,口袋里插一支钢笔,不苟言笑;老的,少的,农村的,城市的,一个样。通过观察,让其明白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科目的老师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精神面貌、教学方式等都有差异。当今教师不但追求内在美,还注重外在美;他们不仅仅追求脚踏实地,还注重巧干。课上,他们“激扬文字”“指点江山”,评估论今,妙语连珠;课外,他们驰骋球场,泼洒丹青,舞文弄墨,雅趣如流。罗丹曾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实践证明,丰富的写作素材,都是靠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来的。
要关注生活,博采众长。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可见广泛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应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每天写,可写身边的人或事,也可摘录一些警句、优美的段落,或介绍一部生动的有趣的影视剧作;规定每月读一本优秀期刊;每个假期读两本名著,如学了《美猴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后,建议学生读吴承恩的《西游记》和施耐庵的《水浒传》,让他们领略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法。
我们只有“行万里路”——广泛深入生活,只有“读完卷书”——博采众长,才能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小年夜那天,我跟奶奶一起去朝阳市场买菜。公交车站上站满了许多人,一个个伸长脖子向远处张望。焦急地等着公交车,终于等来了公交车,可是车门还没打开,就忽地一下不知从哪里冒出了许多人,把车门给堵得严严实实,你推我挤谁也不让谁,我和奶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挤上了车,但已没有座位,只能站着了。这时,我看见车门外有一位阿姨抱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始终挤不上来。一直等到其他人都上了汽车,那个阿姨和她的孩子才挤上来。这时,坐在门边位置上的一个小伙子站了起来说:“来,大姐,你们坐在我的位置上吧!”阿姨感激地点点头,那声“谢谢”还没说完,座位却被身后的中年人毫不客气地占了。车上的人们都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他装作没看见,故意打开手机听音乐。那位阿姨却没有跟他争吵,默默地抱着孩子站在车门前。直到这时,我才发现:那个小伙子居然拄着拐,真是令人感动!
汽车忽快忽慢地开着,一个刹车,人们像波涛一样前涌后抑。那个抢座位的中年男子突然大吼了起来:“你的脚踩在我的脚上很长时间了。我不说你不知道拿开,你是瞎眼还是耳聋。”座位旁边的.大妈一听涨红了脸,也大声回敬说:“我又不是故意的,车这么挤,你想舒服就去坐小轿车好了,别在这癞蛤蟆穿西服假装斯文!”大妈说话太有趣了。许多人都开怀大笑。就这样,互相对骂,车厢一片乱哄哄的,指责声,嘲笑声,劝解声,混在一起。最后,在大家的劝解下,对骂的双方才平息下来。
下车后,我一直默默地回味着公交车里的那一幕:那感人的小伙子始终出现在我眼前,那充满污浊、自私的氛围里,他用清澈的心灵勾勒出优美的音符。似一股清泉流入我的心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