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约长二千公里。古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在历史上,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河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由于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
做蛋挞的步骤可就多了。首先,我们要学会使用电子秤,再发给我们每人一个盆。这样,就可以放蛋挞的原料了。叔叔说:“先要放牛奶140克。”我不敢倒,因为怕倒多了。妈妈说:“没事,你只要看着电子秤上的计数器一点一点地倒就行了。”我按着妈妈说的去做了,可还是多倒了3克。下一步倒120克淡奶油,这次,我没倒多。叔叔又让我们搅拌。一开始盆里是一块白一块黄,到了最后竟然变成乳白色的啦,真是太奇怪了!下一步该放糖50克,这次放多了1克。因为当电子秤上的计数器显示是49克时,我加了一点,这时计数器显示的数字一会变成49,一会又变成50,所以我又加了一点,计数器上的数字就变成51了。叔叔又命令我们继续搅拌,因为我倒糖倒得太慢了,前面的小朋友早就搅拌完了,可我还没开始呢,所以我就加快了速度。叔叔看见了,对我说:“动作轻一点,你的蛋挞液都起泡了。这样下去,你的蛋挞颗粒粗,口感不好。”我很着急,只好慢慢地搅拌了起来。下一步是倒80克鸡蛋液,我一下倒多了28克,看着上面一层黄色的.蛋液,我都快要急哭了。叔叔看见了,安慰我说:“没关系,没关系,再倒出点来吧!”说完,叔叔就帮着我把多余的蛋液倒了出来。然后我把蛋挞液搅拌均匀。
终于到最后一步了,叔叔发给我们一袋子蛋挞皮,让我们自己来选12个摆在烤盘里,然后发给我们每人一个小盆,把搅拌好的蛋挞液少量分次倒入盆里,再用小盆倒入蛋挞皮里,这样我做蛋挞的任务就完成了!
叔叔把我们做的蛋挞放入烤箱里。这么快就做完了,我觉得太不过瘾了。我问妈咪:“蛋挞什么时候出炉?”妈妈说:“25分钟左右就差不多了。”该做蛋挞盒子了,要折3个,我不会折。妈妈就帮着我折了一个,我在旁边看着,所以我很快就学会怎样折了。剩下的两个都是我自己折的。这时候蛋挞快要出炉了,我们都闻到一股甜甜的香味!但是妈妈说:“闻着很香,吃起来不知怎样。”
过了一会儿,蛋挞终于出炉了。我们迫不及待地跑上去,来辨认自己的蛋挞。我看见了我的蛋挞,想把它们放到盒子里。但是刚一伸手,就被烫着了。
我连忙用凉水冲了一下,害得我疼了好长时间。蛋挞终于凉了,我开始把蛋挞放入盒子里,最后一个蛋挞我直接品尝了一下,真好吃呀!皮酥酥的,有点咸,中间软软的,甜甜的。最后我们每人拿着一个气球,提着三盒蛋挞高兴地回家了!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