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晚风像玫瑰的花瓣一样温柔,时而带着些水气,湿漉漉的。
此刻,安徒生正坐在窗前,写着又一个童话:
喝醉了酒的太阳红着脸,慢慢从山头爬下去的时候,月亮就出来了。月光格外美,凡是被月光照到的地方,都呈现着淡淡的金黄色。
普赛克的花园也不例外。
晚风轻轻推开了她的门,那只最小的蝴蝶停止了玫瑰花瓣上的舞蹈,抖了抖湿润的双翼,随着微风飞进了屋子,她看见她正端坐在梳妆台前梳妆。梳妆台上放着一个木匣子,和几块饼干,还有半杯柳橙汁。
镜子里的她是多么可爱,一件橘黄色的舞裙,宽松的合叶袖下面,是一双雪白的臂膀。她那披着的长发犹如水中摇曳的.海带一样柔软,她伸出手,拢了拢鬓角的碎发,然后从木匣子里取出一枚红色的鹅卵石,蘸了些杯中的柳橙汁,镶在了左手的手臂上。鹅卵石便像种子一样在她的手臂上开花了,开的也是红色的花——玫瑰一样的花。她微笑着看了看那花,起身准备离开,离开之前,还不忘了戴上那串挂在镜子前的项链——那每一颗珠子都是清晨刚从花园里采回来的露珠。
她来到了花园,小蝴蝶也随着她一起出来了。柔柔的月光下,她张开了她的蝴蝶翅膀,开始与花园里的精灵们跳舞。
不远处的水潭在月光下像一个个浅浅的湖,每个湖中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
普赛克看了,只是笑笑。她回过头,问那只最小的蝴蝶,“你怎么不去湖边跳舞啊?”
“为什么要去湖边跳舞啊?”
“在那里,你就可以看见另外一个自己了!”
“你是说自己的影子吗?”
“是的。”
“哦……”小蝴蝶没有再说什么了,也没有离开。
过了好一会,月亮实在是困了,与花园里的精灵们告别之后,就把灯光师的职务交给了满天的繁星,星星的光怎么能与月亮相比呢?许多精灵都睡了,花园也因此而安静了不少。
“你怎么也不跳舞了?”
“嗯,你还记得《影子》吗?”普赛克突然问。
“记得。”
“呵呵,哲学家死了,你怎么看?”
“哎,只能说有些人没有做到真、善、美。”
“是谁?哲学家?还是影子?”
“嗯——”小蝴蝶没有回答,扇了扇翅膀,飞走了。
普赛克笑了。面对安徒生所写下的那个故事的结尾,她也只能笑笑了。
转身,与她的花园说声“晚安”,然后便进屋去了。
打开屋里的灯,她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影子忠实地躺在她脚下,她不是童话中的哲学家,她有一个真、善、美的影子。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就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由于中国人基本食用稻米,熟食一般不易保存,必须随时烹煮。不像西方食用面包,可以一次烘烤许多保存食用。所以对中国人来说,“柴”(燃料是生活中“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里第一位重要的,没有燃料,即使有基本粮食也没有办法食用。西方一般一个村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就足够了,在中国必须每家都有一个炉灶。
由于每家都有炉灶,所以由此产生一个传说,即玉皇大帝在每家派驻一位监督员-灶神(司命灶君、灶君、灶王爷、灶王,以监督考察这一家一年的所作所为,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具体操作方式:由于一般每家在灶台附近贴有灶神画像,有时还有灶王奶奶画像陪伴,经过一年烟熏火燎,画像已旧,面目黢黑。要把旧像揭下,用稻草为灶神扎一草马,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还要贿赂他,用一块黏稠的糖瓜或者是糕粘在他嘴上,以使其“嘴甜”只能说好事,然后和草马一起烧掉。这个过程被称为辞灶。新年后再买一幅新画像,将灶神请回贴上。在中间这几天内,由于没有灶神的监督,一般人放量暴饮暴食、聚众赌博,放纵自己做一些自己平时也认为不应该犯的小过错。
祭灶节实际是中国古代世俗社会秩序的一种反映,表现普通人对皇帝及其基层官员的恐惧,以及对基层官员贿赂的风气,所谓“瞒上不瞒下”,只要把和自己最近的官员贿赂好,皇帝不会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即使小有触犯法律也可以逃避惩罚。
作糖瓜、祭灶是这一天的主要活动,从此后就进入准备过年的阶段,人们精神上开始放松。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当尼罗河初涨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城附近的时候,也正好是太阳与天狼星同时从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于是,古埃及人便把这一天定为一年的开始。这是"元旦"最早的由来。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或第一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就有"旦"的象形字了。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是民间生活中的第一位。旧时每年小年,家家户户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来代替旧的:约莫16开纸张大小,上部绘一座宫殿,书“广德宫”,中间为神像,像下有五个小孩捧铜钱、元宝,寓意“五子登科”“招财进宝”,左右联为“上天奏好事,下地降吉祥”。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 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还给灶王爷的坐骑准备清水、料豆、秣草等。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