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天的时间,景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大的季树叶落纷纷,地上犹如铺了一层大自然精心制作的“叶毛毯”。那些叶子红黄相间,每一片叶子都记录着冬天的足迹。丝瓜茎枯了,叶也枯了。枯到什么程度呢?轻轻一捏,卷曲着的叶子就变成了碎屑,“簌落落”地掉下来。可见是多么不堪一击。可是那些老丝瓜却顽强地吊在枯藤上,它们已经毫无水分了,如同古稀老人饱满风霜的脸庞。可它们却依然执着地留下了一抹绿色。它们是不甘心吗?是的,它们是不甘心!因为它们成熟的时候,果实被人们忽略,没有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现在,它们要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让人们知道自己还有用处。的确,只要把老丝瓜晒干后,剥皮,去籽儿,剩下的茎就成了厨房里的好洁具。
时值初冬,菜园里却是让人眼前一亮。嫩绿色的小青菜,墨绿色的大青菜在寒风中展现着自己蓬勃的生命力。那颜色可有层次感了。萝卜的根深埋土中,叶子却长得郁郁葱葱,它们似乎想炫耀自己:我们是冬的宠儿!
菜园中的一角还有一棵半米来高的枇杷树。这棵枇杷树是初夏时不经意落下的一颗枇杷籽儿长成的。它的叶子有二十多厘米,葱绿葱绿的叶子向四周伸展开来,叶面厚实,脉络清晰。农人们常精心侍弄菜园。我想:这棵枇杷树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应该是沾了蔬菜的光吧。
阳光下,人们用竹棒搭成了三角架,在棒上晒满了衣物、被褥。这样,外表看上去就仿佛是一个个帐篷。看着“帐篷”,捉迷藏的灵感涌上心头。可惜游戏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我们就被大人们呵斥着赶了出来。于是,在阳光下跳绳、踢毽便成了我们共同的选择。
我爱阳光,阳光让冬天变得有人情味儿。我爱阳光,在寒冷的冬日里,享受阳光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儿!
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
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
冬天的一个星期天,我迎来了家乡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
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开始还伴着一阵儿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荡下来。
“下雪啦,下雪啦!——”小山村里响起了孩子们欢乐的叫喊声。孩子们纷纷走出家门,堆雪人,打雪仗,直到夜幕降临才依依不舍地各自回家。
我回到了家里,可是打雪仗的那颗激动心还没有平静下来。“对了,明天该上学了,我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呢!”我心里一边想着,一边掏出了学习用品。正在我聚精会神的.时候,突然停电了。屋子里一片漆黑,我的心顿时紧张起来——爸爸妈妈说他们今天因事儿忙,要晚一点儿回来,我该怎么办?此时,气温开始下降,由于先前打雪仗时汗湿了衣服,这时我更感觉到浑身冰冷冰冷的。我冻僵的一双手正在哆哆嗦嗦地找蜡烛,准备点亮了照明。
突然,“咚咚咚——”一阵敲门声响起。我以为妈妈回来了。打开门一看,啊,是爷爷、奶奶!“奶奶,——”我激动地扑到奶奶的怀里。“乖孙子,别怕,要像个小小男子汉。”奶奶打趣地说,“你爸爸妈妈要晚一点儿回来,走,到奶奶家去!”说着,奶奶伸出了她那双慈祥的手紧紧地握住我的小手。
啊,奶奶的那双手,就像冬天里的一团火,温暖极了!
来到奶奶家,推开门,迎面扑来的是一股热浪。你瞧,奶奶家的炉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不,那不是炉火!那是冬日里的阳光,那是奶奶一颗慈爱的心!
爷爷奶奶招呼我坐在炉火前。奶奶伸出她那温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那双手就像冬天里的一团火,叫人心头感到温暖,感亲切,感舒服。
“乖孙子,饿了吧,奶奶马上开饭……”奶奶一个劲儿地嘘寒问暖。
“咚咚咚——”奶奶家也响起一阵敲门声。我急忙打开门——“妈妈!奶奶,是爸爸妈妈回来了
“这孩子,看把你美的!”奶奶笑眯眯地说,“孩子们,吃饭了吗?来,辛苦了一天,快坐下来吃饭!”
奶奶的亲切问候,又似乎让寒冷冬天的屋子里添了一团火,叫人觉得暖融融,喜洋洋!
今年寒假,我和范布宁等三个小朋友一起去报了一个“素描班”,除了画架等材料,学费全免,连“学生”也是“老师”组织起来的。哈哈,其实是我想学素描,妈妈帮我组织的,因为她就是老师。
第一节课是教画圆柱。在正式画之前,先需要整理用品:铅笔要削好,画架要搭好,纸要铺好……我高兴得不得了,恨不得直接动手画,还得先看示范吧。先打一个框架,再打线条,深深浅浅……转眼间,一个漂亮的圆柱就诞生了,好像是放在纸上的,超有立体感。因为素描有高光点、亮面、灰面、阴影、明暗交接线五调子,把这五调子表现出来就有立体感了。看着妈妈画,我想:“这简单,看我的!”于是开始学妈妈的样子打框架。但有句话说的好:看事容易做事难。
刚开始打圆柱上面的那个扁圆时就发现:原来这么难!笔好像故意在和我作对似的,怎么也打不圆。而妈妈要求用直线组成圆,我却直线画成了圆弧。这时我一开始的高兴劲全像天边的云被风吹走了一样,无影无踪了。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勉强画好了我的框架,但“不幸”还是发生了:妈妈说我画得:1、太小;2、结构不对。两个原因就把我的这幅“佳作”PS掉了,并让我在反面重画。这真让我“欲哭无泪”啊!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看妈妈是怎么画的,然后学着妈妈样用心去临摹,终于又一次勉强把框架画好了。看看范布宁:哇,她画得真快!但我告诫自己:不能急,画得太快会把好不容易搭起来的框架搞糟的。
接下来是在框架里用线条画出明暗,这样就有立体感了。打线条也是有讲究的,线条要打得两头一样粗细,做到“两头轻,中间略粗”为最高境界。但这种线条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练出来的,这是一点;第二点更重要的是打线条千万不能乱,打出来要一组一组的,并要有在角度的交叉。如先打横着的一组,再打斜着的一组;第三点是线条的深浅关系,如果要浅,则既可以减少线条数量,也可以把线条加深或变浅,除了手上用力不一样,加深或变浅可以用不同软硬度的.铅笔。
最后,我完成了那张作品。看着有些模样的圆柱,我颇有些自豪:这可是我的第一张作品哦!当时自以为画得不错,等到“培训班”结束,看看真是实在比较糟糕的。我的素描旅程作文青春人物素描作文课间十分钟素描作文
在素描绘画当中,最关键的当然是结构。
现实中很多画家,由于对人物或物体结构缺乏了解,最后只能走形式的路子,在创作中很难拿出具有深度的力作。虽然我们已经有了方便的照相机(现在都使用数码相机)和扫描仪,可以在电脑中处理图形,能够省却很多造型的麻烦,但是,形是形,结构是结构,并不是一个概念。对绘画的过程而言,形是附着在结构之上的表象,而结构才是对象的支撑;外在形的轮廓无法真正表现对象的内在美。
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当对象一旦变换位置,而我们又缺乏对结构的了解,就很难着手。在初学阶段,几乎每个人都经历了利用稳定的三角形来确定形体的大体位置和构图,然后再用小的虚拟的三角形、方形等分解被画对象局部的位置,这样的方法最后只能是比葫芦画瓢,照相般描绘对象。
就像我们已经走过了充饥的年代一样,我们已经走过了缺图的年代,正跨入一个读图的时代。各种图形、图像、图库层出不穷,再用照相的方法——抄照片去再现对象,倒不如干脆去搞摄影算了,那我们还不如照相机来得客观。对画家来说,最难以接受的便是被人夸奖为:看画得多好,像照片一样。也就是说,那些个作品没有强烈、强调和更深层次的东西,缺少画家对形体结构的理解和对对象的内涵表现的创意,这又怎么能算得上绘画的艺术作品呢?
艺术的真实,并不是纯客观的真实,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手,表现画家内心的感受的一种艺术的真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刻画与刻划。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