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在阳台的花盆里抓到了八只大小不等的蜗牛。我把它们放到装有水的脸盆里。蜗牛慢慢伸出头来,我用放大镜观察它们,我发现蜗牛果真有书上写的一对长一对短的触角,在长触角的顶端有一个小黑点,那是它们的眼睛。我决定拿它们来做实验。
我把两只蜗牛放到盐巴堆里,我发现蜗牛的头马上缩到壳里了,接着从壳里流出一些水,瞬间把盐浸湿了。过了一会儿,蜗牛没动静。我想:蜗牛是不是死了?我敲开蜗牛壳发现蜗牛已经缩成一团,死了,变成了一小团黏液。我好奇和妈妈一起打开电脑寻找答案,原来蜗牛没有很厚的表皮,它的体表分泌了一层粘液,当接触到盐时,由于外界环境的浓度高,体内水分会迅速渗透出来,使蜗牛身体萎缩,细胞缺水,这时的蜗牛好象被晒干一样。细胞的水就出来了。
这个实验真有趣,让我相信了书上所说的内容,也明白了蜗牛怕盐的秘密。
“蜗牛是害虫还是益虫?”我先捡来了青菜叶子、面包、蚊子等东西,然后又捉了几只蜗牛,把它们放在这些东西面前,它们好像都饿极了,爬向了自己喜爱的食物,只是每只蜗牛都爬向了青菜叶子,不一会儿,青菜叶子就被吃完了。这下,我得出结论,蜗牛是害虫。
最后我想看看蜗牛的眼睛、鼻子在哪儿。我把一片叶子放在一只蜗牛前面,只见它先伸出一对较长的触手碰了碰,又用下面较短的触手再碰了碰,这才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想:应该一对是眼睛,一对是鼻子吧。
通过这两个实验,真是收获了不少。我不但发现了蜗牛的秘密,还明白了一个道理:长大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就必须从小培养发现问题,并学着解决。
自然界中有许多动物和植物,它们或许(有的)像蚊子、蚂蚁那么不起眼,有的像熊猫、老虎那么珍贵,但它们都有很多奥秘。
今天,刚下过小雨,空气很潮湿。我在院子里的墙角上发现几只蜗牛。一个念头闪过我的脑海:何不捉几只蜗牛研究研究呢?
说做就做,我立刻抓了两只蜗牛。哇,好可爱!圆圆的壳上有几个圈,越往外越大,越往外越宽。平时,蜗牛都是躲在壳里,并用粘液封住洞口,这样,它就可以安心地在壳里睡大觉了。只有在雨天这样潮湿的天气,它才从壳里钻出来,背着大大的壳慢慢地爬了。
蜗牛为什么会分泌粘液呢?好奇心促使我打破沙锅问(纹)到底。我便上网查,网上说蜗牛的足里面有个叫“足腺”的小东西。那粘粘的像胶水一样的东西就是足腺分泌出来的,爬行时,这种粘液不断流出来,是为了减少摩擦,有利于蜗牛爬行,边爬边粘在了爬过的地方。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呀。
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迷惑着我:蜗牛到底是益虫还是害虫?我决定不再请求电脑老师,自己动手做一做。我找来一个死蚊子和一片菜叶,放在蜗牛跟前。过了一会儿,蜗牛探出头来,在菜叶上闻了闻,便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而那只死蚊子呢?蜗牛看也没看。所以,事实证明,蜗牛是害虫。
我又继续观察起来。我又看见,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触角,一对长的,一对短的。我心里想这肯定是蜗牛的眼睛和鼻子了。那到底哪一对是眼睛,哪一对是鼻子呢?我心里猜想:估计是跟人的一样,上面的长触角是眼睛,下面的短触角是鼻子了。我不敢肯定,又上网查了查,果然是这样。我肯定了我的想法。
这一次试验很成功,我很高兴,同时又明白:做事要大胆猜测,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秘密没有解开,让我们一起发现、一起努力吧!
玩耍常常被妈妈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我眼里,玩耍中的知识比学习中的知识更加绚丽多彩。
我喜欢玩蜗牛。
我在电脑上查找过,蜗牛是一开始就有的动物。他好像和壳很亲切,一直都把壳放到背上。
别看它小,其实有很大的利用价值。它爬过的粘液,可以美容。它的营养丰富,特别好吃。只要是营养家和美食家都吃过。
蜗牛很特别,它的眼睛是长在触角上的。别看蜗牛嘴巴小,其实它有25600颗牙齿。真叫人惊讶!为什么平时都只看见过蜗牛壳没看见蜗牛呢?因为它们都在冬眠。只要把蜗牛放入水中就会清醒。
蜗牛的知识真深奥,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观察才能找到答案。
雨停了,我和妈妈去买菜,在路上看到好几只小蜗牛,正慢悠悠的过马路。
我走上前仔细观察,发现每一只蜗牛都背着一个大大的壳。就像是一个大家族一起去旅行,都背着一个大大的房子呢!可是他的眼睛哪去了呢?哦,原来他的眼睛就是他的触角啊!
他爬起来可真慢呐,就像一位老大爷。蜗牛爬行的时候他的触角会使劲地往前伸。我发现它每爬过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会留下一道黏黏的液体。
我正好奇,为什么蜗牛总喜欢雨后出来?妈妈告诉我说,“因为蜗牛喜欢潮湿的地方。”
真想不到一只小小的蜗牛都有好多知识,大自然还有好多新奇的动物等着我们去发现。
大自然就像一本“书”,“书”中的秘密多到不可计数,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本“书”吧!
蜗牛长着四根触角,一对短一对长。短的触角则是它的鼻子;长长的触角则是它的眼睛,这一双芝麻般大小的眼睛,看起来真可爱!定睛一看,又像是一根正在搜索信号的天线。
在我观察蜗牛时,产生了两个疑惑。常常听人说蜗牛是牙齿最多的动物,到底是真是假呢?还有为什么蜗牛走路会出现黏黏的液体?好奇心促使我去百度找答案。
原来蜗牛的觅食范围很广泛,由于蜗牛的牙齿很小,几乎看不到,如果再加上数量少,就会造成饮食不便,这是为了适应大自然进化而成的。那蜗牛走路为什么会留下黏黏的痕迹呢?原来蜗牛是软体动物,它的足里面有个叫“足腺”的小东西;每当蜗牛走路的时候,那些“足腺”就像胶水一样黏在它爬过的地方,这样就可以减少蜗牛爬行时带来的摩擦力。
原来大自然还有许多神奇的事物等着我们去探究,去发现,去一点点的“前进”。
周日下午,我做完了作业,一个人闲在家里没事干,便在院里转悠,想在一些平凡琐事中寻找乐趣。
我家的院子里种着许多植物,常常引来各种小昆虫,我经常会促一些来进行研究。忽然,我发现在一片绿叶上,一个白点正向叶头慢慢移动。出于好奇,我拿出放大镜观察起来。原来是一只蚜虫,它慢慢爬到叶子的中央,贪婪地吮吸着叶汁。这时一只小蚂蚁向蚜虫走来,我想:难道小蚂蚁想吃蚜虫吗?只见那只蚂蚁走到蚜虫背后,拍拍蚜虫的屁股,蚜虫排出一个水珠似东西,蚂蚁便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一会儿,又有几只蚂蚁爬了过来,它们拍拍蚜虫的屁股,蚜虫又乖乖地排出一些水珠似的东西,蚂蚁又争着吃了起来,一下子消灭了“干净”。
正当这时,一只七星瓢虫飞了过来,落在了叶子上。蚂蚁们互相碰动触须,像似在商量计策。不会儿蚂蚁便向七星瓢虫发起了攻击,不时地在它身上乱咬。七星瓢虫被咬得遍体鳞伤。只好扑扑翅膀,望了望已到嘴边的猎物,无可奈何地飞走了。咦?蚂蚁为什么要吃蚜虫排出的“水珠”呢?蚂蚁又为什么要帮蚜虫驱赶七星瓢虫呢?
我带着这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问题,翻阅了有关资料才明白,原来蚜虫排出的是蚜蜜,蚜蜜很甜,蚂蚁十分爱吃,蚜虫又恰好是七星瓢虫的天敌,蚂蚁为了保住蜜源,所以帮助蚜虫赶走了七星瓢虫。
啊!这个下午真让人难忘,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这个秘密终于被我揭开了。
“叮当!叮当!”下课了。我和我的好朋友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到了操场旁边的草丛里找蜗牛。我找来一个棍子在土里翻来翻去。这时,我找到了一只大蜗牛。我轻轻地把它从土里拿了出来,就是怕它被窝抓碎了。再叫我的那个朋友把我那个有盖子的盒子拿过来,装点沙子,放点嫩叶,最后把蜗牛放进去,就可以了。
蜗牛的壳是黑色的,长着两对触角,触角上长着比笔尖还要小的眼睛,还长着看不清的小嘴巴。它还背着“房子”爬呀爬呀。我想:要是碰它一下,它会有什么反应呢?我轻轻地碰了它一下。呀!它全都收回去了!看,它把自己给遮得严严实实的,真可爱!
呀!调皮的妹妹把我那一只蜗牛的壳砸开了!我摸摸它的腹部,觉得有些黏糊糊的,而且还有小粒样的东西。这个是什么?我只能查找书籍,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那些小粒的东西是它的脚,黏糊糊的是蜗牛身体中产生的一种排泄物。这些排泄物可以帮助蜗牛爬行。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