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普罗旺斯的村庄里有这样一种杂乱的灌木丛,这种灌木丛长满了小尖叶,没错!它就叫栎树。
栎树长着许多乌黑油亮的“浆果”,村民们经常把它摘下来,放到嘴里吃。用牙一咬它会裂开,有种微苦中带甜的味道,结果会让人产生错觉。
但是这种非常可口的果实,并非是浆果,真相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这种“浆果”其实是一种昆虫叫做胭脂虫。如果你用放大镜仔细寻找它的虫头、虫腹和虫爪,会发现这些作为虫子的基本特征它一个也没有,看上去它就是一个小黑球。
“它不就是浆果吗?连虫子的基本特征都没有,它怎么能叫虫子呢?”如果你有这样的疑问,那么就来看看科学家们是怎么做的吧!
科学家们假设也许在小球儿与树枝的接触面上,能找到动物身体构造的痕迹。小珠子很容易就从树枝上摘了下来,和摘浆果一样,完好无损。
但事实却不像科学家们假设的那样,小球的底部根本没有找到爪子和爪钩的痕迹,那它们是怎么固定身体的呢?而且也没有找到虫子的“吸管”,没有“吸管”的话虫子会饿死的,可虫子现在还活的好好的,这又是怎么回事?如果你想知道的话就接着往下好好看看吧!
原来,胭脂虫的底端有一个多功能的小口,第一个功能是流淌甜浆的泉眼,第二个功能是固定自己。
科学家们折了几枝有胭脂虫的栎树枝插进一杯水里,不久就看见了从小口处冒出了一种透明的液体。科学家们品尝后发现这种液体与蜂蜜不相上下,但如果用手捏裂它,里面只是一团虫卵。可以说,所谓的胭脂虫,无非就是满满一匣子虫类种子。
这就是神奇的胭脂虫,也是被人们认为的“浆果”,是不是很神奇呀!
布尔是一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科普作家。今天,我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读法布尔所写的一部著作——《昆虫记》。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其毕生精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 法布尔刻苦钻研,牺牲了自己私有的时间去观察昆虫。《昆虫记》详细地描绘了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这给后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人类社会迅速走了现代文明。
法布尔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不是容易。他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贫困,靠自学先后取得多个学位。他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各种困难屈服,他勤于自修,精心选择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不断获得新成果。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正因为热爱真理所以撰写《昆虫记》。
我多么渴望像法布尔那样,到知识的海洋中去遨游,到科学的世界去探索,去揭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奥秘,为人类造福啊!然而同法布尔相比,我真感到羞愧万分。法布尔能在困苦的环境下研究昆虫,平时我连做数学题都不认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来,就不想动脑筋,有时还乱发脾气。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话全面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
确实,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但也不能死读书。在读书的同时,还要怀着对事物的好奇心、用与众不同的眼光观察事物。
我觉得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昆虫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的弱小、无趣。昆虫世界奥妙无穷,让人大开眼界。
就像法国作家、昆虫家法布尔,他从小就非常喜爱昆虫:他六、七岁时就对昆虫着迷;十一、二岁时就在自家的菜园里观察昆虫,三十岁时就写下了著作昆虫记。《昆虫记》是一部不朽的传世佳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著作,也是一部科学著作。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昆虫记》一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生机和情趣。其中充满了法布尔对生命的关爱之情,与对万物的赞美之情。
读书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
“有一次,我曾看到几只蚂蚁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蚂蚁,竟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从井里拉出来。”
“蝉只好放弃所凿的井,无奈地选择离开。不过,这口井的浆汁很快就会被喝光,而蚂蚁们为了再喝个饱,还会找机会去抢别的井,以图再一次地痛饮。”这两段话令我深有感触:这些蚂蚁真是太无耻了!它们不仅是一群乞丐,还是一群残暴的强盗。而蝉才是辛勤的劳动者。真是好心没好报!蝉好心地让蚂蚁喝自己辛苦所凿的浆汁,而蚂蚁竟然将蝉赶出去,独霸浆汁。
看来,不能一味地相信寓言,要多读一读真实的、有依据的文学、科学著作。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法布尔的著作,被誉为“昆虫世界”的《昆虫记》。通过阅读法布尔《昆虫记》,我了解到了另一个世界,那就是昆虫的世界,虽然昆虫很渺小,但他们的世界同样令我们着迷。
昆虫记里最令我着迷的三种昆虫——石蚕,螳螂和蝉。
潜水艇是人类高科技的产物,它的建造需要博大精深的物理学等知识。而石蚕靠他们的本能就能造出完美小巧的小“潜水艇”。它不仅能在水中自由地浮上沉下,还能停留在水中央。比起人类制造的潜水艇有过之而无不及。每当石蚕遇到凶狠的水甲虫时,他便会抛弃自己的“小潜水艇”金蝉脱壳,腾出时间来让自己逃到安全的地方来躲避水甲虫残暴的攻击。
螳螂在捕猎时能将心理战术运用的炉火纯青。当螳螂捕猎是它会运用虚张声势的策略去恐吓它的猎物,使猎物不知所措。再用自己镰刀般的前腿重重击打猎物的颈部。最终将其***死,然后猎物就变成螳螂的一顿美餐。
在寓言故事中,蝉常常被描写成向蚂蚁祈求食物的乞丐。而在《昆虫记》作者法布尔在文中为蝉正名平反,澄清了人们对禅的误解。并通过自身观察告诉人们蝉是自食其力的,并非依赖蚂蚁生存。相反,倒是蚂蚁这类昆虫常常厚着脸皮去抢夺蝉的食物,而辛苦劳动的却是蝉。
昆虫很渺小,小到我们常常忽略到它们的存在。可法布尔却因为留心观察身边这些渺小的生物,获得了“昆虫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等桂冠。读了这本书,我的内心深受触动,原来昆虫的世界也很精彩,它们和我们一样,也在不断地觅食、学习,它们也拥有村庄,家园,河流,它们的生活也同样多姿多彩、跌宕起伏。它们到处都是却又如此渺小,但它们同样是生命,是生命就应得到我们的尊重。
只要我们尊重每一个生命,自己就得到了尊重。
《昆虫记》无疑是一部生物学巨作,法布尔通过长期观察所得的一手资料,以其细腻的笔触,充满爱与诗意的语言,用20年的时间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
作为一本科学著作,《昆虫记》的语言必然是科学而严谨的。但他不像一般的科普类文章那样语言枯燥呆板,相反,生动活泼、轻松诙谐、充满情趣是他最大的特点。人性化的虫子在法布尔平实自然的文字下、幽默的叙述中翩然登场:有表面虔诚,而实际残忍的***手螳螂;有为后代无私奉献,操碎了心的甲虫;还有像婴儿般哭闹的麻雀。似乎所有昆虫都不再是那么微乎其微、不显眼,都成为了大自然这个家庭中灵气逼人、栩栩如生的一分子,让人看了之后觉得十分可爱,就连讨厌的食粪虫也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比如在《蝉出地洞》中如此描述:“其实,它的举措简直像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矿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矿工和工程师来比喻蝉,让蝉出地洞这个本来深涩难懂的事情,变得活灵活现。
作者对昆虫充满了喜爱之情,将虫性,人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如: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的进食,如果我们的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昆虫记》中还引用了大量的诗歌神话,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来加深我们的理解。文艺的笔调,优雅的叙述,既对昆虫进行生动的描写,更融入了深深的情感,原本枯燥的生物知识,变得平易近人,仿若一切尽在我们眼前。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昆虫记》是“讲昆虫的故事”、是“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每次,讲到昆虫,女孩子们总会皱起眉头,显出厌恶的神情,而我总会兴致勃勃地讲出我对虫子的看法,与对它们的喜爱。
操场上飞过一只暗黑色的大蝴蝶,其它女孩总会往后退缩,然后扭头就跑,唯恐那黑色蝴蝶有毒。而我总会兴高采烈地跟上去,恨不得手中一下子出现个网兜,从半空中将它抓住。
我对昆虫不是一般的喜爱,我觉得蝴蝶那美丽的翅膀,知了那洪亮的歌声,蚂蚱那修长的身子,螳螂那锋利的镰刀都是造物主的神功,很值得去欣赏。每每看到它们,我都想去抓到它们,靠近它们,好好观察那虫儿完美的花纹、漂亮的身体,它们在我的心中永远是美丽的、完美无缺的。不过有时真抓不住,也就没什么办法了。
但在别的女孩子其至是男孩子的眼中,昆虫的代名词就是恶心、恐怖、危险,总是远离着它们,或一脚踩死,让它们从这个世界上永元消失。
我也不知他们为什么会对昆虫那么厌恶,也许是因为他们生来就胆小;也许是小时候父母对们灌输的关于虫子有毒等的负面印象让他们产生了误解;也许是他们还没有发现昆虫美的一面吧,只去注意那美中不足的一些缺点,比如毛毛虫那蠕动的肉嘟嘟的身体,蝴蝶那干燥的花粉,蛐蛐那奇怪的头。这些观念让他们从心底里感到反感,产生了抗拒情绪。
对一个事物不同的看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吧,不管他人能否接受与理解,反正,我是昆虫热爱者。也许我以后会是另一个法布尔!
一天,天气非常晴朗,我和奶奶在阳台上晒衣服。突然,飞来了一只蜻蜓,我马上溜到它身后,猛地逮住它的翅膀。“啊哈!”,终于逮到它了。我对奶奶说:“看,我逮到了什么了?”奶奶说:“不就是只蜻蜓吗?我小时候逮得可多呢!”我说:“哇!奶奶好厉害!”说完,我就下楼告诉爷爷:“爷爷,爷爷,快给我拿个空盒子,我逮到了一只蜻蜓!”爷爷拿了一个空盒子递给我。我把蜻蜓放了进去,得意地把盒子放在了桌子上。
我在桌子边坐下,刚才兴奋得意的心已经平静下来,我要开始观察它了。蜻蜓有个细细的黄色的身子,尾巴的那一端深一些,头那一端浅一些,还有些毛。它的头像一粒种子,上面有两个黄色的大眼睛。它还有两对晶莹剔透的翅膀,前面的一对小,后面的一对大,上面还有像蜘蛛网一样的纹路。
在我观察地起劲时,爷爷突然走来问我:“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吃什么?我可不知道。”我说。“蜻蜓和青蛙一样也是吃蚊子、苍蝇的。所以它们都是环保小卫士。那你知道蜻蜓是单眼还是复眼吗?”“当然不是复眼,它又没有很多眼睛!”我说道。“错了,它是复眼,它的眼睛是由二万八千多只小眼睛组成的呢!”爷爷说。
突然,我发现蜻蜓不怎么动了。我对爷爷说:“蜻蜓也有生命,把它放了吧。”爷爷说:“好的。”说完,我们就把蜻蜓给放了。
看着蜻蜓飞走的身影,我有些依依不舍,但我觉得,放了它,我们的世界就可以减少蚊子啦!
这个动物世界的“小不点儿”,也许你并没有注意过它,可我却十分喜欢它们。
蚂蚁个儿的确很小,但它却能举起比它自身重数倍的物体。这还不说,蚂蚁还有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特殊本领,尤其是它们团结一致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得那是一个盛夏,我在大树下看到一只大甲虫被两只小蚂蚁紧紧地咬着,可是力量悬殊,两只小蚂蚁要对付眼前这个“庞然大物”,显然是“鸡蛋碰石头”。在这种情况下,只见一只蚂蚁用触角碰了碰另一只蚂蚁,然后便匆匆忙忙地离开“战场”。另一只蚂蚁会意地继续顽强地与大甲虫搏斗。那只小蚂蚁干什么去了呢?原来,它去搬救兵了。只见它来到离大甲虫不远的一块大石头下,不一会儿,一群群、一对对的蚂蚁就像纪律严明的军人似的,一个个踏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向“战场”奔去。它们到“战场”时,一直与甲虫搏斗的那只小蚂蚁已经奄奄一息了。这时,只见“蚂蚁部队”就像有人命令似的,忽地像潮水一样涌上前去。大甲虫在蚂蚁们猛烈进攻下慌了手脚。蚂蚁真是好样的,它们在“战场”上个个英勇作战,没有一个畏缩不前或后退的。黑乎乎的一层全是蚂蚁,蚂蚁勇士们毫不懈怠地战斗,直到大甲虫不能动弹为止。蚂蚁们最终得胜了。战后,它们告别了牺牲的同伴,又迈着整齐坚定的步伐拖着战利品走了。
它们知道自己的力量渺小,就用集体的力量取胜,它们不愧是我最喜爱的动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