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一天,我坐在沙发上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节目里的一个小女孩和老祖住在大山深处。她的父母为了生计在远隔千山万水的城市打工,几年都难得记一次面。这个懂事的十岁女孩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变形中,她来到了喧嚣繁华的城市,品尝到了在她眼中人世间最美味的食物——鲜奶蛋糕。于是在变形的最后一天,她怀揣着仅有的十元钱,想为她的老祖和祖奶奶买一个回去尝尝。临回家的这一刻,她想到的还是大山深处的亲人。为了能用十元钱买到一个蛋糕,她足足央求了蛋糕店的阿姨五个小时,最终阿姨被她的这份孝心感动了。女孩捧着蛋糕哭了,电视机前的我也哭了!我和她都是十岁的女孩,当她在这样用心地感恩亲人时,我又在干嘛?在埋怨,在懊恼,在嫌弃父母对我的每一点细小的关心和呵护。我顿悟了,妈妈的唠叨原来是最伟大的母爱。于是,我跑进厨房,深情地拥抱住妈妈,说:“谢谢您!我亲爱的妈妈!你的唠叨是爱的象征!我爱你!”妈妈顿时也感动得泣不成声。
哎!我有一个特别爱唠叨又严格的妈妈,她总是像“唐僧”一样没日没夜地“念经”,念得我“心烦意乱”、念得我“头晕眼花”、念得我“愁眉苦脸”……早上起床,妈妈在耳畔催促:“女儿,快点起床啦!快点呀!”;上学时,妈妈在身边提醒:“女儿,红领巾、小黄帽、校徽都带来吗?再检查检查!”;作业时,妈妈又不停埋怨:“女儿,做作业速度怎么这么慢啊!”……妈妈的一声声唠叨似乎从来没有在耳边停止过,就这样每时每刻伴着我成长。说起妈妈的严格,我更是记忆犹新。为了锻炼身体,妈妈一直“逼”着我去游泳。记得那个冬日,游泳馆外寒风席卷来了一场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游泳池里的水似乎因为天气的骤然转冷而变得更加刺骨。我揉着那双被冻僵的粉嫩的小手,不住地央求妈妈:“妈妈,今天可不可以不游啊?可不可以?可不可以?”妈妈却一脸严肃地说:“不行,游泳贵在坚持,快点下水!”不过我如何讨价还价,但最终还是以我下水游泳为结局。摊上这样的老妈,真的是我最大的悲剧!
这是寓言,还是梦魇?弗兰茨·卡夫卡的《变形记》究竟是预示了一个未来,还只是偶然的一场恶梦?主人公究竟是什么,一只大甲虫?还是格里高利?萨姆萨?无数的疑问,伴随着这篇荒诞不经的旷世奇作的展开而展开,进行而进行,结束而延续。最初的荒诞不仅体现在主人公格里高利无端地变为一只大甲虫,而更在于他似乎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处境,甚至还以为自己能够生活得依旧正常,对于别人的态度巨变毫不理会。
可试想世上谁人能自己一觉之后变成一只甲虫后不大惊失色,格里高利这种失常的浑然不觉,使小说中随着故事的开展而逐渐弥漫开的荒诞更甚于人变虫的异象。小说在不可思议却又理所应当中进行着,隐藏在小说中的梦魇也由最初的一小点向四面八方铺设开,同时,心中却生起一股莫名的`厌恶,自然不是厌恶这篇小说,而是对小说中潜台词的共鸣。如果说卡夫卡塑造的大甲虫及它身上的烂苹果只是给人以造型上的厌恶感,那么格里高利在这样一个被异化的社会环境中奇异的生活经历,则给人以心理上的厌恶。曾是格里高利(或许现在还是?)的巨大甲虫就这样蜷缩在萨姆萨一家屋中的角落,经历了最初的恐怖之后,仍没有忘记他(它)曾是这个家庭至关重要的一员。他的母亲试图关心它却又不敢接近,他的父亲憎恶这个可怕的东西,屡次攻击它,伤害它,并在最终直接导致了它的死亡。唯独格里高利的妹妹,聪明的葛蕾特敢于接近并关心他,可却无能为力。最可怜的当属格里高利本人,他试图靠自己改变一切,甚至想重回职位,可在小说构建的被异化的环境中,一切抗争都变得徒劳。
老妈子说,一面用扫帚将格里高利的尸体远远地拨到一边去。”荒诞情节中生出的梦魇与蒙克在其著名画作《尖叫》中那现代式的忧虑极为相似。美国作家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文中人物的无助,那种被束缚在异化环境中的个人与四周那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存在的力量,所作的毫无希望的挣扎,才是人厌恶之所在。为什么我们厌恶?因为厌恶即恐惧,恐惧我们的无助,我们的无能为力。我们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强的力量,我们几乎改变一切,无助似乎是不应该的。可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揭露的事实却破碎了我们的美梦,所以我们厌恶,可其实对象却是我们人类自己。卡夫卡作品含有的空虚、固执的怀疑,向前追求一种无信仰的安全感,这种焦虑,正是人类文明千百年发展中不曾除去的隐痛。这种痛楚并没有因为文明的日趋完善,人类改造能力的日益增强而减弱,反而愈加凝重。
或者换言之,我们什么也没有改造成功。作为对人类改造的回报,一次次的自然灾害,疾病横行,真是对人类莫大的讥讽。我们改造了什么?曾经,我们将树木一棵棵伐去,盖上摩天巨楼,并惊呼,我们创造了新世界。可转瞬,我们却又不得不一株株地种上。毁屋种树,退耕还林,一切依旧是原样,什么都没变。此刻,个体的无能为力被扩大为群体,可在浩渺无垠的嚣嚣尘世中,群体又退化为个体。如此这般,和谐只能是唯一的出路。我们无权选择自然,而自然却在选择我们。和谐共处,无论是人与人,还是人与自然,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继续无能为力。
当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一只甲虫,一定会万分惊讶。但在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笔下,使这一切都成为可能。
在一天清晨,醒来的旅行推销员格雷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壳虫。起初,它还可以说话,但后来就逐渐丧失了人的声音。格雷高尔的丑陋模样惊动了家人们,他们把格雷高尔关在了房间里。他成了家中的丑闻,亲人的累赘,连最为关心他的妹妹也公然宣称不能和动物生活在一起。家人们纷纷谋求生路,格雷高尔也在人们的唾弃下悄然死去。
这篇小说曲折动人地写出了格雷高尔变形前后家人们的态度,同时也发人深思:这种“变形”在生活中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但,他们真的“变形”了吗?事实上,格雷高尔的变形仅仅是一个躯壳,他的内心仍执著于以往的一切。在小说中,格雷高尔起床后想的还是自己的差事,并不是自己正遭受的厄运本身;他还是保持着自己的爱好,坚持不让家人拿走他心爱的画,以至于被父亲赶回房间;他被妹妹的美妙琴声所吸引,吓走了访客,招致了家人的彻底唾弃。他一如既往的保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甚至忘了自己是一只甲虫。而格雷高尔的家人们的丑恶嘴脸,在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
有的父母先孩子生理有缺陷,就丢弃了他们;有的人生活不能自理,家人们便任其自生自灭……格雷高尔的家庭,就是一部分社会的缩影。也许,一些人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对事业的喜爱不曾改变对他们的嫌弃只能是浇灭希望之火的冷水。对待他们,则更应该是像对待一个正常人一样,而不是一昧的讨厌和施舍。也许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只要人人都怀着一个乐于奉献的爱心,坦诚相待,相信这世间将更美好。
或许,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让每一个人都不“变形”,但挽救每一位“变形者”,才是对他们的申诉的最好答复。
小小的肩膀,厚厚的茧,承担起大大的重担。那个11岁却必须心系起全家的茶米油盐……
泪水模糊了双眼,是为了刘珈辰的蜕变?还是那些柔弱的身影?无从也不必探究。
第一个被震惊的,不只是叛逆的刘珈辰,还有电脑前的我们:那个贫穷的低矮的屋檐, 那些熟练地扛着木柴的小小身影,那些柔弱的小手,却厚厚的茧,那些黝黑瘦弱的小脸却渴望明亮的眼。
所有人眼里的刘珈辰,叛逆,堕落,脾气火爆,无药可救的15岁小女孩,却在这贫穷的云南小山村回归的最初的柔软。曾经的她,手掷千金,冷漠孤戾,却为了这个临时的妈妈贱卖了自己最珍贵的鞋。在那个贫穷的家 ,临时爸妈最朴素的陪伴,那个家里的奢侈品的蛋糕,只是妈妈为了自己的笑脸,那一件亲手缝补的衣服……击碎了刘珈辰最后的坚硬。
没有一个孩子,是无药可救的,没有一个人,生性本坏。性本善,爱能回归所有本性,还原所有善良。当暴露在所有人眼里那个暴戾的刘珈辰的时候,没有人看到那个在不断的孤单中关闭内心的15岁女孩。那个忙碌的父母,那些吝啬的陪伴,那些无数孤单的夜晚关上了最后的柔软。
是那一颗颗柔软的心,柔软了刘珈辰的心。当热情好客的李芬牵着刘珈辰的手回家做客的那一瞬间,眼泪,便肆无忌惮。从没听说过,家!是一个人的家,这个10岁小女孩。“我在,家就还在,哪怕我一个人,也守的住”所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所有的孤单换成了最朴素的一句话。小小的身体里,究竟承受了多少的孤单?小小的肩膀上,究竟扛起了多少的重担?我们看着她一个人劈柴,一个人养猪,喂牛,一个人做饭写作业,看着这个小小身板。
究竟有多大心,才能承受这些孤独。她们明亮的眼,灿烂的笑告诉所有人生命的不屈,这些小小的孩子,用柔软的心去柔软另一个孩子。当我们,还在要着生日礼物,许着无数个愿望的时候,她们却一直有着唯一的愿望:能见到爸爸妈妈。当城市的孩子还在用叛逆书写青春的时候,她们早已用稚嫩的肩膀接下了父母留下的担子,这是一个沉重而又寂寞的重担。
刘珈辰为了满足李芬最简单的愿望,倾尽所有买下了烟花,当烟花绽放的一刹那,四个明亮的眼里噙满泪花。来自城市的刘珈辰,和善良的李芬牵着手,印上了最真诚的笑,这个笑是15岁女孩特有的真诚和纯洁。我们能听到刘珈辰心墙倒塌的声音,这是两颗柔软的心拥抱在了一起。
最初的最初,每个人都从善良开始,是什么让我们偏离了轨道,越走越远?那些叛逆,那些未经世道的冷漠,那些与年龄不符的成熟,那些个“坏”孩子,又是什么让他们开始失望。所有的坚硬都是为了保护内心深处的柔软,而这些冷漠背后是最纯真的善良。
她们在不断寻找的,仅仅是最纯真的爱和陪伴。爸爸妈妈,在一起,就是他们小小的心里满满的温暖,和全部的愿望。
我们,都在不断地长大,心也在不断地长大,曾近那些也许满足不了我们心里的空间,但我相信,无论多大的心里,都有一个柔软的空间,那里是最初的善良和纯真。我们仍在不停的寻找,寻找爱和陪伴,在我们寻找的路上,拿出我们的爱,去还原更多的善良,去打开那些柔软的空间。
这几天待在家没事,我一直在看《变形记第19季》,今天终于看完了,我的感触也挺深。
这系列片子看过的人都知道,它将城市中的孩子调到农村去,将农村的孩子调到城市生活,这一来就是两个月。一开始大家都想着回家,想父母,但是渐渐的他们习惯了这样的生活,习惯了当地的爸爸妈妈,和一些小伙伴,很是开心。当最后父母们来接他们时,大家都不想回去,恋恋不舍,哭着与朋友们当地的爸爸妈妈们告别。
在农村生活的地方,是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这个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从他们居住的地方走出去,需要好几十天。在沙漠中,他们的父母是高爸和高妈,高爸高妈十分的暖心,每当孩子们打架时,他们总会跟孩子们讲道理。老爸高妈也十分的辛苦,每天都要去镇上,买些东西回来,因为他们要在沙漠中建一个民宿,在沙漠中建个民宿是很困难的,并且他们的资金也不是很足,但在城市孩子们的帮助下,他们还是建好了民宿。
去农村的孩子中我最喜欢陈天恒、叶文超和胡嘉豪。陈天恒他十分的懂事,干活时也很卖力。叶文超和胡嘉豪他们俩很帅,但比较冲动,冲动完后知错能改。他们俩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去捉虫卵赚钱,为高家买了一个信号放大器,他们很心疼高爸高妈。来了变形记,最有进步的应该是舒子曦,他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婚了,他比较娘娘腔,不愿意干活,但越到后来,他一个人将一车的沙子全部铲光,十分能干。他们4个也是最先来的4个。
在城市中“爸爸妈妈”是胡嘉豪真实的爸爸妈妈,胡爸胡妈也很贴心,为了完成每个人的梦想,他们带了高吉祥去学架子鼓,去海滩边玩,他们带拉格瓦去恒大足球学校试训,他们带李九妹见到了真正的父母,去学了服装设计,还去了游乐场,他们带张一鸣,去成都与哪吒的配音演员一同学配音。他们也付出了很大的心思。
在去城市中的孩子,我最喜欢高吉祥和拉格瓦,高吉祥是农村中高妈高爸的孩子,他十分乐观开朗,但他不够有自信,他一开始觉得自己的马头琴拉的一点都不好,但到了后来去乐队试训,乐队老师很看好他,他也渐入佳境。拉格瓦它是4个去城市孩子中最可怜的孩子,他没爹没妈,一个人住在铁皮屋里,只有他姑姑会给他一点资金,他比较孤僻,性格也比较暴躁,不爱跟别人交流,去了城市后,他的胆子越来越大了,但最可惜的是他去恒大试训时发挥失误,没有被恒大足球学校给选上。
看了第19季变形记,我也想去农村玩玩,交更多的朋友,但我好像没有这个资格,我没有其他城市孩子那样不懂事,我也很可惜。
第19季变形记让我明白钱的来之不易,我们要学会发现自己的问题,去改正它。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