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开展读国学活动以来,在我院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促使我们医务工作者对我们伟大祖国的悠久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作为医务工作者,平时工作相对繁忙,很少有时间学习国文,开展此次活动后,有了初浅的了解。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底蕴,试问当代我们这些炎黄子孙对此有所了解能有几多?这不能说是一种莫大的遗憾。在当下追求时尚,追求简约的风潮下,通过学习国文,方能领略其真正的内涵。国学是一个国家文化上、精神上的高度浓缩,在我国,它传承着中华文化,是各种中华文明的浓缩体,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中华文化上的璀璨明珠--国学。
本次学习阅读了《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在中国历史书的地位是非常凡响的,是一本誉满全球的世界名著。它是一部古代帝王资于治道、鉴于往事、阅览和资政的御用史书,是一代伟人***通读了十七遍的历史巨著,被后人誉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 让我了解了中华民族那伟大的五千年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令我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而优良的民族。《资治通鉴》主要从“兴国安邦之略,统帅全局之法”、“处世达人之径,实现自我之途”、“修身齐家之方,养性慎独之术”、“运筹帷幄之谋,决胜千里之策”四个方面来解读历史、诠释人生。阅读后,我受益匪浅。
很多人认为,国学离我们很远,深奥、难懂,这只能说明他们还不了解国学。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年之久的历程,有过辉煌,有过暗淡,有巅峰之时,有沦落之处。现在留下的便是最核心最经典的文化了。无论是文化还是思想,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人类从最初的只会使用木棍、石器的猿人,直到使用智能和汗水换取成功的后人,再到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不息的我们!历尽岁月的考验,国学依旧如此。古朴庄严,意味深长……
国学是一种乐趣、国学是一种精华,今天的我们应该通过业余时间对国学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与研究。我想,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就理所应当熟悉和了解我们的国学,使国学更加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月亮在天上,我们在地下;就像父母在海角,而我们在天涯,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过云。而我们走得再远也走不出父母的思念,昼夜交替,四季循环,一天天,一年年,我们在快乐地成长,由一个个不懂事的小学生成为今天意气风发的青少年,可你是否意识到父母的双鬓已显斑白!岁月这柄无情的刀已经在他们的`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返;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幕成雪”。纵然不再年轻,纵然终日繁忙,纵然青丝换上了白发,他们依然无悔。
我们总以为父母养育子女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我们也应该明白子女孝敬父母更是天经地义,义不容辞的。最近,张尚昀同志的事迹轰动了全国,上级领导号召我们向张尚昀学习,这不仅是我们学习他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更是要我们学习他孝敬父母,大义至孝的传统美德。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不仅要从祖先那里继承博大精深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承继先人们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古时候,大舜孝动天地,董永卖身葬父,王祥为母卧寒冰。还有神话《宝莲灯》中“勇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都足以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古人尚能如此的至孝,而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人更应该学习这种与孝心同行—学会感恩。
至孝之理。做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张尚昀的母亲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既懂事又孝顺的儿子。难道你不想让别人向你的父母投来赞许的目光,不想让你母亲的付出也得到一份应得的回报吗?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真的很低,哪怕说一句嘘寒问暖的话,做一件简单的家务,递上一张优异的成绩单,他们都会感到很欣慰,很满足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与其当父母不在时再责备自己没能好好的孝敬他们,不如在此时,多付出一份行动尽自己一份应尽的孝心。带上孝心上路,奋斗就有了动力;带上孝心上路,生命就更加灿烂;带上孝心上路,人生就更加辉煌!朋友们,让我们与孝心同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吧!
同学们,让我们学会感恩父母吧!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不要再认为父母是理所当然帮我们做任何事情的。他们把我们带到这美丽的世界,已经是足够的伟大,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我们就别再一味地索求他们的付出。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的一点一滴。
生于七零年代初期的农村,我的`童年,没有玩具。陪伴我的,是父亲那些散发阵阵清香的书籍:《三国志》、《水浒传》、《资治通鉴》、《三言二拍》、《唐诗宋词赏析》、《论语》等等等等,那时识字不多,且那些书都是繁体字,连蒙带猜的,勉强读了个大概,但只是把它们当故事来看,根本就不理解文章的深意。
而现在,我们快节奏的生活,到处是钢筋水泥的世界。街市的喧嚣,广告的诱惑,光怪陆离的夜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有人为的大肆造作,失去了原有的质朴和清新,缺乏了纯真的韵味;蔬菜瓜果是催熟的,鸡鸭鱼肉是速成的,“纯净水”是经过处理的,爱情是速食的;原说远亲不如近邻,而现在呢,邻里关系是那么淡漠,甚至对门住着不相识,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社会环境,让人变得心浮气躁,虚伪狡诈,攀比心日益严重,利欲熏心,***无边,人人都带着假面具做人。
那么在科学高度发达、经济全球化的当今,我们最需要什么?我们需要的是道德的感召和教化,需要的是修复人的心灵,需要的是复苏美德,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和谐的社会。身处闹市,我们怎样才能抛却浮华,恢复生活的宁静、淡定、从容呢?随着自己年岁的增长,阅历渐丰,读书渐渐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读国学经典,从先贤古圣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塑造自己,陶冶性情,净化心灵,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找出父亲的藏书,《图解庄子》,《论语》,《大学》,《细讲弟子规》。。。。。。放在办公桌上,睡枕旁边,工作闲暇了,心情郁闷了,工作不顺心了,随手拿来翻翻看看,品品读读,从中古人的观点、境界、做法……提升了我的悟性,给我以力量,修炼我的品性,慢慢的达到恬淡宁静,让我忘却身边琐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导我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善待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保持内心清净满足,人才能生活得自在快乐。读古文经典,书中精选的句段,相应的经典故事,生动地体现了原文的内涵,让我读后深有感触,受益匪浅,从中学到那种内心的和谐和安静,使我能时时提醒自己与人和谐相处。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相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会坚持不断地阅读经典,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一滴一滴的泪,像蒙蒙细雨一样,洒落大地,眼前闪过的画面让我永无难忘,那是一篇难以忘怀的历史纪录,那更是一段辛福而痛苦的记忆!当我合上《长征》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萦饶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根植于我的心里。
在历时两年时间里,各路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长征途中,战士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他们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征服了一切困难。没有埋怨和叹息;没有懦弱和退缩,战士们用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抒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虽已过去,但我们永远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 “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就应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在学校我们应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孜孜不倦的学好每一科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历史的身影渐渐远去,此刻重新聆听《长征》的故事,感动之余更是对战士们充满了无限的热爱和崇敬,同时也对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到更神圣和光荣。其实生命是一条美丽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也有荆棘丛生,要想人生美丽辉煌,就应该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一路虔诚地走过,一路播撒希望的种子。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