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读书看报纸与人聊天,还是听相声看电视,普通的或新奇的,或有艺术性的,只要留心观察,随时注意语言形象,总会碰到与学习和运用语文有关的问题。
我一次出去旅游,在街头碰到了几块有趣的广告牌,例如路过买丰田汽车的广告牌: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则广告成功地改用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古诗,文字简单清楚,但内容丰富:这则广告词没有直接地宣传产品的质量,也没有用数量直接表明,还表明了车的适应力强。
又有一则广告词是这样的:不许偷看。这是一个饮食店,门前摆了一个大酒桶,引人注目地写道“不许偷看”!但无遮无拦,路过的行人都禁不住好奇心的驱使,停下脚步往桶里看个究竟。谁知里面又有一张纸条,上面写“我店有与众不同、清醇芳香的生啤酒,一杯五元。请享用。”一句“不许偷看”,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有人说,语文是海洋,是森林,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语文的海洋和森林中,让我们珍惜这个环境吧!
语文学习很重要,但语文学习绝不仅仅是在课堂,语文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课堂上,我们学到了许多的语文知识;课堂外,生活中,我们实践、学习,也了解到语文。
冰心奶奶曾说过:语文是科目之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生活处处有语文,不信,你看!街角、商店……地方都能看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广告,有几则广告特别具有语言艺术性。
天地"粮"心,惜食莫蚀!你能知道这则广告出自那里吗?对了,是某食堂里的一则广告。大家都知道,粮食是人类需要补充精力的能量。可是,有些人就是那么爱浪费,可能有些人说,浪费一粒粮食不算什么。日积月累,一粒粮食也会成为一碗饭。从文学角度看,此广告用了谐音、对偶的写法,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
我又从生活中的小广告学到语文了。下面这则广告可能大家都很熟悉了:东莞因你而文明,齐心共创文明城。东莞现在正评选全国文明城市,虽然我不是来自东莞,但是我也要为东莞加分。少扔一袋垃圾,多种一棵绿树。让我们用行动来为东莞加分,让东莞变成碧水蓝天的佳地。这则广告语突出"你"的重要地位,以"你"为核心,读起来非常顺口。
下面这则广告较为朴素: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这是一则献血广告。用了朴实无华的语言,把被献血者输血输入自己身体的人对献血者的感激之情跃然纸上。让我们踊跃献血,让患病同胞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祝福!
献血者的爱心我们感受到了,"海尔,中国造。"这则广告听起来十分豪迈。作为中国人,制造出"海尔"世界名牌,此时此刻怎么会不自豪、骄傲呢?虽然只有短短5个字,但从字间里,我还是到一种豪迈的气概,让我不禁想欢呼:中国,好样的`!
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我从生活中深切地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是无处不在的,只要用心观察,就能发现语文其实很好学,只要你会观察、会思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广告,也能阔你的视野。让我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再实践,就会发现: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的!
从前有一个樵夫,他有两个儿子。他每天都轮流带一个儿子到森林里去打柴,自己砍,叫儿子帮他拾。后来,这两个儿子都长大了,樵夫就对他们说:
“孩子们,往后你们就自己到森林里去打柴吧,我就留在家里了。”
两个儿子一起说:“爸爸,要是大车坏了,由谁来修呀?”
父亲对他们说:“孩了们,如果你们的大车坏了,或者还碰到了别的什么困难,你们都不用怕,‘需要’会帮助你们的!”
弟兄两个高高兴兴地进了森林,他们手脚很快,打的柴比任何一天都要多。他们把柴捆好,装上车,赶着大车就往回走。可是不巧,车子在半路上坏了。于是,弟兄两个赶紧下车,一起喊了起来:“‘需要’呀,你快来帮我们修车吧!”
他们喊了一遍又一遍,天快要黑了,他们的嗓子也喊干了,可是,“需要”还是没有来。弟弟满肚子不高兴,就说:“这个该死的‘需要’就是不来,哥哥,我们还是自己动手修吧!”
哥哥说:“大概是‘需要’离我们太远了,没有听见我们的话,让我们用最大的力气再喊一阵!”
他们又喊了许多遍,直到把嗓子喊哑了,“需要”还是没有来。
弟弟又对哥哥说:“你看,天已经越来越黑了,说不定我们白喊了,谁知道‘需要’还会不会来修车呢?”等得没有指望了,弟兄两个只好自己动手,一个拿斧头,一个拿凿子,两个人齐心协力、终于把车修好了。
回到家里,父亲问他们:“孩子们,你们是怎么回来的?”
弟兄两个一起抱怨起来:“哎呀,我的爸爸,我们刚走到半路上,车就坏了。我们一直喊那个该死的‘需要’,把嗓子都喊哑了,他都不来。我们拿起斧头和凿子,自己把大车修好了。”
父亲听了,高兴地说,“我的孩子们,这就是‘需要’呀!它就在你们身边,而你们还喊它呢!没有人帮助你们,你们自己不是也把事情办了吗?所以,人们都说,‘需要’会给人添智慧呢!”
我们的生活缤纷多彩,生活中,也无处不有我们所学的知识:语文、数学、英语、生物、地理……其中,语文最为显著—语文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历史的见证,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主要条件……
生活处处有语文,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语文学到很多很多课内没有的知识。就我们人人喜欢看的电视来说,电视中无论是新闻还是电视剧等栏目,都有许多常用而从课内却学不到的有趣的语言。我爱从电视上语言“钻研”,因此有些事物会触类旁通,更从中学到了很多语文的有趣的表达方法,就像看南方《今日一线》,里面的话可有趣了,有一编报道:一个偷车贼因被追捕逃入河中游了很久,最后被捉;对于这则新闻事件,主持人就说,这么好的游泳技术,干嘛不去当游泳运动员,没准2008年还能为国争光呢,干什么都比当贼强!这个评语既夸张又幽默有趣,令我回味无穷,至今难忘,这句话的有趣方式也给我的写作得到了小许提升。因此我常常看电视并学习其中的语言方式以便提高语文水平。生活中我也常从电影、书报、与人沟通等学习语文。看书籍报纸时,我便细细品味:我便细嚼其中的风味;沟通时我便将所学的淋漓尽致地发挥。
生活中,我们也不仅可以从“死”物上获得语文,也可以从一些活动、游戏、比赛等事情中学到语文。就如前几天做报纸,我们不仅选材,也做总结、慨括、编题,这些也都需要语文。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得运用语文,这不,我写的这篇文也是要语文,如果用语言发表出来,也是语文。
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甚至一篇文,无论是说是写,都是语文,都离不开语文。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细心者就能从生活中发现并学得;无心者只能让它从眼前、从耳边掠过而一无所获。因此,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论语文还是别的,都要善于发掘、学习,从中得到知识,它会使你终生受用。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间动态的以及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各种信息都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教师和同学,这些来自与学生的信息,有些是教师事先在备课中预料到,但更多的可能是教师无法预设的,关键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来自于学生的信息,及时作出决策来灵活展开教学活动。
案例:爸爸是哪一天回家的?
在四年级有关“平均数”教学一课中,教师在巩固练习中出了这样一道题目:“爸爸出差,5天么没回家,这5天的日期数相加的和是90,爸爸回家这天是几号?”
生:用90÷5=18,18应该是5天里中间的一天,5天出差的日期应该是16、17、18、19、20号,所以爸爸回家这天应该是21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