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圈子窄,生活阅历少,缺乏对事物深层次的感悟,因此引导孩子选好切近自己生活实际且又有所感悟的事物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弄明白小练笔要求中提到的“身边的事物”包括哪些?范围有多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把事物分成了三类,即:植物类——如小草、石榴树、松树、野花等;动物类——如蚂蚁、蜜蜂、老牛等;物品类——如粉笔、蜡烛、铅笔、橡皮等。这样就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可写的事物多了,并不代表选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接下来就要思考你对哪一种事物最熟悉?经常看到或接触到,你从中得到的感悟也较多,再确定选择哪一种事物下笔写。这样学生才可以做到“知无不言,言而不尽”.
从所借之物到所喻之人要过渡自然,不能勉强凑合。把事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要在前面描绘事物的基础上,由事物固有的特征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要赞美的人,或流畅地引申出从中得到的启示,决不能脱离事物,随意发挥。如由“滴水穿石”可以联想到持之以恒的可贵,由“一群蚂蚁搬运食物”可以想到团结的力量……这些就是自然过渡。而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引发的联想也会有所不同。如同样是面对小草,可以联想到与之相关的花、树等形象直观的东西,也可以联想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或坚韧顽强、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春天到了,和风送暖,太阳也变得暖烘烘的。大地开始解冻,变得松软来。
在我的家乡,最能显示春天的信息的就要算白杨树上的白杨胡了。你瞧,别的树木还没有多大的变化,而那一棵棵高大挺拔的白杨树上的“白杨胡”,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露出了头,而且一天天变得又粗又长。毛茸茸、蓬松松的“白杨胡”在春风吹拂下摇摇晃晃,飘飘悠悠,仿佛在跟人们说:“春天到了,天气要变暖了。”
我常听老农说:“白杨胡不落干地。”真的是这样吗?我半信半疑,决心弄个明白。
一场春雨过后,我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白杨胡”在雨后那沁人心脾的湿润空气中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大地上。这是为什么呢?是巧合,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呢?
原来“白杨胡不落干地”有两个原因:第一“白杨胡”就是白杨树的种子,不过它的种子又轻又小,就藏在毛茸茸、蓬松松的“胡”里。因为种子既小又轻,不象别的植物种子成熟以后有一定的重量,能自然地落在地上。第二,春雨过后毛茸茸、蓬松松的“胡”吸足了水分,重量增加了许多,再加上雨后的春风一吹,“白杨胡”便洒落了一地。这种有趣的自然现象年复一年地出现,难怪有的老农说:“白杨胡不落干地”了。
“白杨胡”落地的时候,正是我们这里忙种春蒜的时节。
朋友们,大自然是多么有趣呀!让我们一同到大自然中去仔细观察和深入研究吧!
简评:本文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白杨胡”不落干地的原因:“白杨胡”既小又轻,不象别的植物种子有一定的重量,成熟后会自然落子。只有在春风过后,毛茸茸、蓬松松的“胡”吸足了水分,重量增加了许多,再加上雨后的春风一吹,“白杨胡”便洒落了一地。同时告诉人们:“白杨胡”落地的时候,正是忙种春蒜的时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