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追正午阳光出品的《都挺好》这部剧。真是一部良心好剧,揭开了许多中国家庭的现状。感慨的同时也有气愤和思考。演员演技爆表,把一个真实的五口之家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很普通的五口之家,父母和三个孩子。母亲是很强势的女人,家里她说了算。父亲很懦弱、没有什么责任心,家里的事似乎和他没关系。母亲也很重男轻女,为了给大儿子考研卖了家里一间房;为了给二儿子找工作和娶媳妇又陆续卖了家里两间房。最小的女儿成绩优异明明是考清华的料却被她送进了普通的师范学校(上学的时候就自己赚钱,没靠家里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也过得很好。再说他们家三个奇葩的男人:父亲苏大强,懦弱矫情,对子女极不负责好像那个家和他没关系。老了也是把作发挥到了极致;大儿子苏铭哲虚伪要面子,为了自己可笑的自尊心宁可委屈自己的老婆和孩子,愚孝的典型;二儿子苏明成啃老啃得理所当然,感觉父母给他什么都是应该,受不得一点委屈,视亲妹妹如仇人。不过他也算有福气,有个通情达理的老婆。
这个家的悲剧其实我觉得就是苏母的强势造成的。她在家一个人说了算,苏父也不敢过问家里的事务和孩子的教育问题,养成了苏父懦弱、不负责任的做事态度。苏母一走苏父仿佛获得了解放,对儿女作到极致。二儿子也是由于苏母一贯的娇惯宠溺成性,突然面对要负担的父亲不知道如何面对去担当,大部分靠他妻子去协调家里的事。老大更奇葩,因为自己是老大,没有足够的能力、要牺牲自己小家去包揽父亲买房的责任。唯一最不受待见的小女儿拿钱办了母亲的后事,对照顾父亲生活这块也是尽最大能力和物力去帮忙,却被自己亲哥哥说成白眼儿狼、炫耀。说实在话,看着着实让人心疼。
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家庭,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严重,在生活资源上给女儿是最少的,却在老的时候要女儿付出最多。还有的为了生儿子把女儿丢掉或者送人,老了又过来认,让女儿抚养。这些父母我觉得真该好好看看这部剧,不是说你生了孩子就完成任务了,好好抚养更是责任和义务,不然还是不要生比较好。还有就是女人真不能太强势,一个家庭的和谐母亲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母亲太强势无非照旧了懦弱的老公和妈宝的孩子,一个畸形的家庭。而原生家庭对在其中的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孩子的心理也是有长久的影响!一个和谐、相对比较平等、民主、有爱的家庭环境自然会培养出很有责任心、有爱心的.孩子。
《都挺好》这部剧让我想了很多,其实大部分家庭展现出的状态就是都挺好,实际好不好只有身在其中的人得知,也很有讽刺意味。不过还是希望大家都好!
被《都挺好》这部剧吸粉的原因是我的原生家庭也不理想,但是这部剧让我有持续追下去的动力还是苏家几对夫妻的婚姻。
关于老大,大嫂的三观在我眼里其实是最正确的,她也是最聪明的,如果要说缺点那就是可能没看清老大死要面子的本质,老大死要面子到什么地步,为了给他爹买房声明可以去放高利贷,别说老大只是说说而已,狗急了也会跳那啥。她当初看到的老大确实是没毛病,口才好,高材生,高智商。但是钱也真是个好东西。
关于老二,二嫂除了爱面子也没毛病,当然她这爱面子的毛病,而且在她的原生家庭里,她值得拥有那些,啥也不缺,缺的就是一个特别爱自己,特别听自己话的男人。而苏明成没啥优点,就特别会哄女人开心,所以感情初期包括新婚时期,两个人在柴米油盐不愁的情况下一拍即合,神仙眷侣。但是,人真的全都是利己主义,本质不会变的,智人之所以能够进化把其它动物和其它人类赶尽***绝,站在如今的金字塔上都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条路从来都是充满鲜血(最近在看人类简史,所以感触颇多。
再来说说我们的明玉,用她大嫂说的话,确实不是省油的灯,但是这是她一路摸爬滚打,***怪***出来的坚韧,这么多年一直在练级,所以长成了精英。但是她的坚韧只是展示给敌人面前,那些人不爱她,一旦有人爱她甚至对她好,甚至只是一点点对她示弱,她就不忍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她是幸运的,她遇到了她的事业上的贵人,他师傅把他领上路,明玉也值得他师傅的爱,所以师傅是她的再生父母。她还遇到了一个人只会做饭的男人,你想啊,她什么都有了,就是没时间吃饭,这个男人给她做饭,陪她疗伤,拥护她的立场,感情不出意外,必须一拍即合。但是他们现在的状态,确实有点失衡,至少在结婚这条路上,还有点失衡。这种失衡,不止是金钱地位,更是两个人的付出,当然,还有很多原因。包括不同的家庭背景,明玉啊,太苦了,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同样是爱憎分明的我,说实在话,我太理解她了,说实在话,我也没办法轻易原谅,很难。但是,我真心希望,苏明玉和石天东能够互相磨合,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无论之前在一起的时候有多么违和。但是,还是希望他们能一起创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这是对明玉原生家庭最大的报复(或者说是原谅。
关于创造这个原生家庭的苏爸与苏妈,前面只是大量描述他们婚姻后期生儿育女,柴米油盐的两个人关系的极度不平衡。从接下来的预告片来看,应该会有一个合理的解释(苏妈为什么选择苏爸,苏爸为什么那么怕苏妈,明玉为什么被苏妈欺负的这么惨,不剧透。
近来观完2019年最火的一部电视剧《都挺好》后,我心中感慨万分!尤其是终局催人泪下的父女互动。大年节夜,苏大强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拿着本身攒的钱跑到书店要为女儿明玉买了中考习题集,当苏明玉又急又气找到他,不当心撕坏了习题集,他嘴边念叨:“明玉放学期就要中考了,三十块钱买个习题集,她妈又不给,同学又不借给她观,我十分艰苦攒够了钱,现在这缺了一页,明玉观不了,就考不上重点高中了”。
此时,苏明玉哭得不能自已,她拉着父亲的手走在巷子里,这种情景让我节制不住的眼泪流下来了,回顾起来我十几年在重庆生活,和父母在一起的光阴很少,没有给父母做过一顿饭,异常内疚!我们应该多花些光阴陪陪家里人了,哪怕是发信息问候,少一些聚会和应酬,多一些时光与家人陪伴!人老了,并没有那么高的物质要求,更必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我忍不住想起母亲说过的一句话便是家和万事兴胜过金山银山,家庭和蔼比什么都紧张。
《都挺好》这部电视剧,能让我们多一些反思和发展。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愿普天下儿女能珍惜与父母相伴的美好时光,千万不要留下“为时已晚”的遗憾。
去年一部电视剧《都挺好》上映,它用丰富的人物角色讲述了一个家庭从分本崩离散到和睦中的坎河,我们发现其中的这样一位父亲苏大强,因为自己的自私自利,将整个家最后的安宁也打破。但从全剧中我们依旧能看出父亲对子女的爱,但那是一份隐晦的爱,沉重的压在苏大强的心上,他又何曾不渴望一份关注将他所包围,渴望。渴望子女为他所付出。
生活中这样的老人并不少、为了可以博得子女们关怀,做出了各式各样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或许十分令人无奈与气愤,但一切闹剧结束后,我们拂出浓雾,仔细去寻找父母那颗心,才发现这些都归根于那份源于心底的渴望,像极了小孩们为了得到别人关注,渴望认可,同样渴望存在,闹出的笑话,这时,曾经像座高耸的山峰的父母开始褪去了年轻时的坚韧与耐心,他们在一点点缩小,渴望爱,渴望关怀。
如果某一天,当你的父母又拥有了孩子般的顽固,我们也不妨停下手中的急事,在他们手心中又有一层阻隔时,及时给予他们一个拥抱,将爱与暖阳包裹着他们那颗孤独的内心,擦亮起一份温暖,我们只要用爱填满,亲情之间的那场薄雾定能随风而去,亲人之间那轮太阳又重新挂在天空。
也许,父母从曾经那个守护我们长大的保护神,成了也想被关怀的老小孩,我们也从一棵小树苗生长为可以避暑的参天大树,也可以为那群老孩小孩提特供一份关爱,不要舍不得,记住,老小孩也需要爱。
好久没有看电视剧了,最近在听书软件里有几篇关于《都挺好》的文章,决定这个周末把这部电视剧给过一遍。现代生活节奏快,大家也都不喜欢看磨磨叽叽、缱绻绵柔的东西,而《都挺好》不同,上来就把家庭矛盾摆了出来,明成和明玉的矛盾、明哲出国读书的矛盾、苏大强和媳妇儿的矛盾……这些矛盾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个戏份不多的强势母亲,曾经看到过一篇关于强势母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母亲影响三代人,可以看出女人在一个家庭作用。
现在社会发展,随着女人地位越来越高,在很多家庭中形成父亲地位缺失,强势母亲的模式,给很多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造成了不可避免的“伤害”和特质。强势母亲都有一些比较共性的特质:自以为是,颐指气使,指手划脚,吹毛求疵。他们惯常行为是:必须要听母亲的,凡事母亲说了算;严密监视孩子的一举一动,对其行踪和行为了如指掌;小孩的一切活动得向她汇报,必要时行为前还需得到许可;对小孩的生活盲目指点,横加干涉,无端操纵其公、私生活。
其实这样的母亲往往自己本身就成长不够,她们大多是外强中干,没有安全感,不独立,自我价值需要不断地被外界事物证明;强烈的占有欲,将所有的感情重担压在儿女身上;从小到大,以自我为中心,控制与操纵成为习惯性行为。这样的母亲在孩子离开自己,需要自我成长的时候,往往也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她们对孩子的关注越多,期待也就越大,孩子往往不能满足她们的要求。
她们感觉到自我一直在付出爱,但孩子总是不求上进,自己的内心也有很多的委屈。在这样的母亲的“悉心培养”下,她们的孩子承受着一种不正确的关注和爱,所以他们很容易因为这种爱的压力不能自我成长,与母亲正确分离,最后融入社会。有一位这样的孩子用“榨干”自己来形容母亲的这种爱。
这样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母亲关注过多,会缺失安全感,孩子害怕表现爱自己又经常指责自己的母亲抛弃自己,心理压力增大,这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长大之后,发现即使自己不合妈妈的心意,她也不会真正抛弃自己,这样就变得孩子自身积极动力降低,麻木疲沓,碌碌无为。妈妈严厉也不会触动他的自主性,这样,孩子的心理就可能往畸形发展。
国家将计划生育作为基础国策是在1980年代,在此之前,无论城市照样农村子,一个家庭有三到四个孩子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养育这些孩子,办理他们的穿衣吃饭念书就业成家,无论是对农村子照样城市的父母,都是很伤神费脑乃至抓狂的事情,毕竟,那时贫穷是绝大多半家庭的常态,区别只在于穷、很穷、异常穷、异常异常穷。诞生于这样家庭的孩子,如果遇到冷漠、自私、不靠谱的父母兄弟姐妹,在发展历程以至终其一生也难逃原生家庭留在心里的暗影与隐痛。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就来自这样一个原生家庭,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父母都是工人,母亲强势,父亲苏大强窝囊,他们最大的配合点是重男轻女。
为了大儿子苏明哲出国留学、二儿子苏明成购买婚房,母亲自作主张,先后卖失落了家中两间房子,此中一间照样苏明玉的卧室。
苏明玉造诣优异,抱负目标是像年老苏明哲那样考上清华,出国留学。结果被母亲逼着上了一所免费师范。剧中还有这样一个镜头,苏明玉与家人一起吃饭,两只鸡腿被父母分手夹到两个哥哥碗里。可见苏明玉在这个家里是如何不受待见,仿佛是这个家庭的多余人。
苏明玉的父亲苏大强不担当,听任老婆任性而为,当女儿受到母亲刁难后,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借故“不在现场”。苏家的阳光并未平均地洒给每一个儿女,耐久生活在家庭暗影中的苏明玉上大学后以空手发迹的方法与母亲与这个家庭公开分裂,颠末费力打拼,在一家著名大企业当了高管,事业风生水起。
苏明玉的分裂只持续了十余年,母亲的不测去世,她回家奔丧,从此与这个久已失联的家庭藕断丝连。母亲去世后,耐久受母亲压制牵制的父亲无拘无束,将他不靠谱、不着调、瞎折腾的性格缺陷展露无遗。他存的意义便是以无厘头持续地给蓝本就为家庭事业心力俱疲的三个后代添堵,让他们无所适从。
苏大强夫妻推翻了以往的影视剧所歌颂的乐于为后代当牛做马、有责任有担当的父母固有的正面的`温馨的形象。这只是抱负中的形象,或者说是一部分父母的形象。现实生活中,相似苏大强夫妻这样的的另类并非个例。
记得九十年代中期,我初到法院审理婚姻家庭胶葛案件,那时我照样一个走出校门没几年,短缺生活经历的独身只身青年,对付供养案件,先入为主地认定是后代不孝。案件办多了,深入进去,才发明是非曲直并不是一加一即是二的关系。有些父母,他们像苏大强那样岂论在哪一方面都是失败者,他们不供养本身的父母,多少年后,当他们必要被供养时,后代获得他们的“真传”,有样学样,回绝尽义务。有的父母,无端过问后代的家庭生活,有些原来没有大问题的婚姻硬生生是被他们拆散的。摊上这样的父母,像苏明玉那样抗争的毕竟是少数,大多半只能打失落牙往肚里咽。
如苏大强夫妻这样自私冷漠、充溢成见的父母,物质贫困只是诱因,更主要的原因是精神贫困。他们没有是非看,没有格局。即使是开脱物质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后,这些人格缺陷依然没有改看,“仓禀实”带来的并不是知礼节,照样一付无赖德行,观观苏大强因贪图高利息受愚6万元后夜不能昧,从苏明玉手中拿到以为是公安破案后追回的6万元兴奋到失态的嘴脸便是例证。
这样的问题家庭走出来的孩子,即便如苏明哲、苏明玉兄妹在学业事业出类拔萃的,内心深处照样没有平安感。尤其是从小缺少父母兄弟关爱的苏明玉,成年后不敢恋爱,更不敢成家,刚强的冷傲的外表下是一颗不堪一击的玻璃心。
一百零一年前,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借“狂人”之口呼吁“救救孩子!”,本日我们急需救治的是苏大强夫妻这样的父母,用法治、德治的方法,通过多少代人的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让他们物质生活小康之后不再继承成为精神生活的赤贫者、乞讨者,这便是《都挺好》给予我的启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