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改的影响下,高中数学教学发生了较大改变,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现在的高中数学课堂中学生是中心,教学中所有的活动都围绕学生而展开,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主性。作为奋战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对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充分审视,很明显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以后的高中教学了。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我们应该以学生为本,坚持这项基本原则,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要想让学生接受得更容易,就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追求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只有这样才能使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得到满足。
进入初中以后,我接触到了一种新的上课方式——四步教学法,这种上课方式让我在学习上不断成长。在课堂上,我们不再仅仅是台下的听众,我们也成为了课堂上的“主持人”。它既锻炼了我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帮我养成了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因此它悄悄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成绩。就在前几天的数学课上,轮到我们组展示和点评。我先去展示,展示完回来后,我看大家都已经坐下了,以为他们讨论好了,于是就没有再过问,到了我们组点评时,我等着数学组长派人点评。可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示意对方上去,但没有人主动站起来,全组陷入一片僵局。
老师在讲台上催着,同学们看着我们组,全组看着我。我猛一愣,但立刻明白过来,这一题我们组没人做出来,所以这次只能我硬着头皮上去了(谁叫我是A1呢)。我粗略地看了一下题目,捏起一支红粉笔,慢慢腾腾地向后面的黑板走去。我终于以自己做题时的思路,清晰地分析这道题的解题过程。这次虽然有点勉强,但总算是有惊无险,我开始佩服自己刚才的临场发挥。这次不仅锻炼了我的自主能力,还锻炼了我勇于担当的能力。
进入初中以前,我从不预习,我总是认为课前写作业就是预习了。而现在,我为了能在第二天课堂上积极表现,每天睡觉前至少要预习半个小时。我逐渐发现我的学习效率提高了,我不再厌烦上课,等着下课的铃声,而是喜欢上课了,我现在已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我在小学的学习成绩是处于中上等的,作业也很认真,但是老师总说我胆子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但自从上了初中,我的学习成绩不但突飞猛进,我的胆子也越来越大,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
我的学习积极性被激起来了,在第一次初中的期中中,我取得了年级第六的好成绩。位于班级前茅,我兴奋不已。我由衷地感谢课改,是课改让我更加熟悉了这些题目,这些题目,这些解题方法。我喜欢这种有特色的高效课堂。
这种高效课堂,四步教学法已经让我们获益匪浅,我相信在这种高效的教学方式下学习,我一定会茁壮成长的。
课改正在“方兴未艾”,可是我不禁要问上一问,课改究竟改变了什么?
在我看来,中国教育骨子里的循规蹈矩,看重书本知识,是那么一丁点都没有变。学历史一样要死读书,死背书,不过是老师不讲了,改成同学讨论了。可是对于那些刚刚入学的高一来说,什么都不会,对高中课本一片陌生,让他们讨论,讨论什么?这就像是像让还没长牙的儿童去嚼骨头,是个笑话。我不知道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培养出多少创新能力超强的孩子,我只知道我站在一个最后一届文科生的角度看课改,课改的措施有千千万万个不合理。他让死读书的孩子不能理解,他让不死读书的孩子也不能理解。
我们的课改应该慢慢来,试着来,看看课改的效果,我们不能拿千千万万学子去做这个谁都不知道后果的实验。现在的课改,老师不引导,学生不会,这可真让我看不懂了。
我看到了课改的缺点,却没有看到年年说的教育拨款的`提升,要知道日本的教育经费是超中国一大截的,国人过重看重眼前中国出了多少新武器,却没发现中国教育的缺陷。
这些年中国的文盲是少了不少,可中国人的素质却不断下滑,随便吐痰的是中国人,随意刻画的是中国人,坐公交车,健全人坐在老弱病残专座的是中国人,我为国人感到羞耻。
书本了我们总说中国的社会主义如何如何先进,可从来没说过中国人如何如何先进,看,连我们自己都夸不下这个海口,说了也会害臊啊。
我不想去高谈阔论,我只看眼前,看现在,看效果,我诚挚的看着,过去与未来。
1.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转变教学思想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对学生充分尊重并及时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要予以积极评价,进而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解、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踊跃展示自己的个性,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要予以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2.新课改要求能够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造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摆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导与主体的地位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的机会,通过启发或引导,帮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过程的目标。
新课改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启发学生通过自身的认真观察,主动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概括和应用对规律予以发现和掌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3.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能够更贴近生活
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能够更贴近生活,能够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提取学习材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到其实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非遥不可及,积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寻找与发现数学。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与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善于利用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
如今实施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的思想、方法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又该确立怎样的“作业观”呢?
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做作业
笔者以为,作业无非有这样三个层面的功能:一是检查和巩固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二是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重在创新情景和思维过程;三是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
其中,巩固和检查功能是传统作业观的主要方面,而深化和提高功能、体验和发展功能才是“新课改”下新作业观的重要特征。
因此,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检测巩固、拓展应用,一定数量的作业训练,都是为了教与学的需要,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的需要。作业不是教师占有学生课堂以外时间的遥控器,不应该为了作业而作业,也不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作业。为什么要做作业,这样的问题不仅教师要清楚,也应该让学生清楚。
其次,要明白该怎样布置作业
既然做作业是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那么,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承受能力,注重作业的科学合理性和实际有效性,体现“以人为本”思想,就应该是我们老师必须把握的最基本的原则。
在作业的内容上,应体现针对性,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过于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和确定性。新课程环境下,除了保留部分传统型作业外,作业的内容应尽量突出开放性和探究性,可以打破学科的界限,联系生活关注时事。学生解答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思维要有发散性和创造性。作业的答案要有一定的迁移性、开放性甚至不确定性。要避免机械重复性的作业,杜绝填充时间性的作业,讲究作业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此外,作业的内容如果能适当考虑一定的情境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把做作业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来做,则又体现了对受教育者的人文性的关怀。
在作业的形式上,应体现创新性、多样性和合作性。在传统的课程与教学中,作业几乎都是以文字和作业本的形式和以学生个人为对象来进行的。新课程环境下则要求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比如可以是书面文字式的,可以是操作式、实物式和口头式的,也可以是生活实践性的;可以是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可以是理解性的,也可以是识记性的;可以是课堂内完成的,也可以是课外完成的;可以是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也可以是同学甚至学生本人拟订的;可以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也可以是由学习小组合作来完成的,甚至可以是学生与教师、家长来共同完成的。可以以“练习”、“思考”、“查找”、“观察”、“调查”、“探究”、“小实验”、“小活动”等多种不同的面目出现。
在作业的容量上,应考虑量力性和差异性。传统的做法往往只注重作业的数量,搞“题海战术”。新课程环境下的作业,更多关注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是要考虑量力性,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二是要有差异性,即根据学生学习的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部分题目只要求部分学有余力或有特别兴趣的学生去完成。总之,作业量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的原则,而是“精而有效”的原则。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