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作文的角度

评析作文的角度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10-28 07:06:17
评析作文的角度

评析作文的角度【一】

这篇阐明文所使用的主要阐述法,有引用孟子的话具体解释怎么做叫有骨气的诠释阐述法,还有被编人教材时删节的原文第三段给“骨气”下定义所使用的定义阐述法,另外,主要就是设例阐述法,即通过具体例子,将相对而言较为抽象的论见阐述得更具体、更形象,使读者更感性地领会怎么做叫有骨气。这种方法很容易和证明文的例证法相混淆,但实际上二者差别很大。例证法是通过例子来支撑、证明论点的,为的是使读者相信自己的论点是对的,能够站得住脚。它通常要和具体分析结合在一起使用,正如孙绍振教授所言:“论点要经过反思,材料要全面,至少是正面和反面一起考虑,进行具体分析。”这是因为,多数情况下,议论文中例子的举证,都是简单枚举而很难做到广泛列举,完全列举则更难,甚至根本就不可能。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能够揭示例子内涵的理论性的具体分析做支撑,纯粹靠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就下结论,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即使“事实胜于雄辩”也不能给我们更多的底气,举再多的例子也形同虚设。实际上,“事实胜于雄辩”这个貌似颠扑不破而其实毫无意义的命题用一种二元对立思维预设了事实和雄辩之间的对立竞争关系,这对二者本身及二者之间的联系,都会造成误导性的扭曲。那么,作为学者的本文作者吴晗先生怎么会在文章开始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的论点,然后举三个事例来论证呢?这种简单枚举事例而缺乏具体分析的“论证”有谁会相信呢?实际上,本文根本就不是一篇证明文,吴晗先生也无意去证明什么让读者相信。以证明文的各项规范来解读本文,就会像徐、朱两位老师一样得出如下结论:

文中所举三个人的事例,即便都是毫无缺陷的事实,也不能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因为“中国人”是一个集体性概念,指称的是亿万个人。而文天祥等三个人只是这亿万个人中的三个单例,三个单分子不能支撑那个包含亿万个人的集合概念的性质。

两位老师遗憾地感到:面对“用三个人事例充分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样的教学,学生却提不出――“举三百个汪精卫式的人物是不是更能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没有骨气的”――这样的`反问。真正弄懂了《谈骨气》的本意,这样的反问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两位老师又说:倘若把“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改作“我们中国人要有骨气”……文章会顺畅许多。殊不知,文章首句所指不正是这个意思吗?

评析作文的角度【二】

在人生命的长河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学会对待当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有的人把“挫折”看作是敌人,拼搏,并将战胜它,成为生活的强者;然而,也有的人畏首畏尾,并将成为失败的人。这样做的人以为这样可以被“挫折”释放,其实,人们只会为他的懦弱而感慨叹息。

那么,遇到“挫折”到底应该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换个角度会更好。

政治老师曾说过这么个有趣的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开伞店的;二女儿成为洗衣店的主管。这样,老太太晴天怕大女儿家雨伞卖不出去,雨天又担心二女儿家衣服晒不干,整天忧心忡忡。后来,有人对老太太说:“老太太,您真有福气,晴天二女儿家顾客盈门,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兴隆。”老太太这么一想,哎,还真是!从此,整天无忧无虑。

的确,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像老太太后来一样,在为反面悲伤的同时,只要换个角度想,积极地对待正面,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如果我们执意地强求一些不可能的事顺应己意,那岂不是跟自己过意不去吗?那又何必呢?

在生活中,换个角度看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身受宫刑,吃很多苦头,但这不正是为着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史记》一段必要的前奏吗?我们也学过关于张继的课文,一千多年前,他落榜了,但换个角度想想,若是没有他的落第,怎么会有今天仍然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呢?

在学习中,换个角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题目,这样做行不通,那为何不换个角度想想呢?考砸了,不要灰心,不要气馁,换个角度一想,这次失败不正是下次成功的垫脚石吗?这样一想,你也许会一鼓作气,奋起直追。

一片落叶,你也许会看到“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命运,但是只要换个角度想,你便会发现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节操;一根蜡烛,不久便会“蜡炬成灰”但它却为人照亮了前面的路;一支粉笔,只需三笔二画,生命便会结束,但它却在同学们心中撒下了知识的种子。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我们原本是可以从不同的立足点去观察,以不同方向去思考的。如果我们不去认真思索,总往坏处想,那我们还能有无忧无虑,开开心心,阳光灿烂的生活吗?

评析作文的角度【三】

同样面对一条坑坑洼洼的公路,一位导游说“路面简直像麻子一样”,而另一位导游诗意盎然地把这条路形容成迷人的酒窝大道。两位导游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传达出的内容就不同,两个观光团的游客的感受也就不一样了。(你怎么知道的?)听了第一位导游的话,游客们肯定会感到十分沮丧,而听了第二位导游的描述,游客们肯定心情愉悦。倘若那位连声抱怨的导游能换个角度看待那条公路,把公路上的坑洞形容成酒窝,那么他和他的游客可能就会享受在这条公路上的旅行了吧。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说不定就会发现事物的美丽之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太太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一个开伞店的;二女儿成为洗衣店的主管。这样,老太太晴天怕大女儿家雨伞卖不出去,雨天又担心二女儿家衣服晒不干,整天忧心忡忡。后来,有人对老太太说:“老太太,您真有福气,晴天二女儿家顾客盈门,雨天大女儿家生意兴隆.”老太太这么一想,哎,还真是!从此,整天无忧无虑。老太太正是因为换了个角度看问题,她的忧虑才得以消散。倘若她没能做到换个角度看问题,那么她将始终陷于忧虑之中,无法发现生活的美好。

其实,要做到换个角度角度看问题,就必须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爱迪生67岁时,他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其损失超过200万美金。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感到绝望,甚至会决定就此放弃。但爱迪生说:“灾难自有它的价值。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被烧了个干净,我们又可以重头再来了。”爱迪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支撑了他用另一个角度看待这场火灾,从而看到火灾的价值,并且以此作为一个新起点,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是大而酸的,另一种就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会抱怨酸,拿到甜的会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我们的人生总会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就拿如今的高考制度来说,很多人批判高考制度的残酷,但换个角度思考,如果不通过高考,我们又如何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呢?网络上有这样一句流行语:“没有高考,你能拼过富二代吗?”毕竟,高考依旧是目前中国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通过高考,一定程度上还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锻炼了我们的抗压能力。所以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说不定就能发现事物好的一面。

大仲马说过:“烦恼和欢喜,成功与失败,仅系于一念之间。”所以,换个角度看问题,我们迎接的也许就会是欢喜和成功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