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带有很多,血缘、地缘、共同的理想、经历、利益等,都可能构成“纽带”。但整体上来说,所有纽带可以分为义、利、情三类。
所谓义,就是共同的信仰、理想、信念;所谓利,就是共同的利益。义、利都可以凝聚人、团结组织,但义凝聚的组织与利凝聚的组织,是否哪个更高尚、更有效,二者又是否截然对立,即所谓“义利之辩”,是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核心命题之一。
儒家高谈义理,看不起利益。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概意思是君子都是靠信仰、理想、信念的纽带团结在一起的;小人都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说的好听点会举商人的例子,难听点比如抢劫团伙、盗窃团伙。这颇有点像德鲁克讲的知识型员工与劳动力,前者追求自我实现、自主权、工作价值与意义;而后者就像机械,加多少钱(油)干多少活,因为利益大家才聚合协作。
孟子、朱熹都是孔子的信徒。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谈什么钱啊,有仁义就够了!宋儒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天下事,不是义,就是利,非黑即白,你到底选哪个?
好在有墨家,墨者多来自当时的社会下层,即农工商,没那么“高尚”,注重经世致用,它们认为“义,利也”,主张义和利是一致的。墨家缺少传人,不过宋代永嘉学派树起了功利之学的大旗。宋代学者叶适说:“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你们儒生不要太迂腐,这所谓的“义”,说到底还是利的交换。
那么,市场经济中,以企业的眼光怎么看义利之辩呢?在凝聚一个团队、建设一个组织时,如何处理义和利呢?
首先要抛弃义利二元对立的想法,保留灰度;其次要除去义、利二字自带的道德光环,不要觉得梁山好汉立了个忠义堂,就比打家劫舍的团伙更高尚。我们要承认利的正当性,有时候真小人比假君子要可爱,而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核心也就是利的博弈。亚当斯密还认为,市场竞争中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无意之中促进了公共利益”。
我们对人性应该有一种灰度的看法,人性本质上没有善恶之分,人可善可恶。孔子一派对人性太过乐观,“人之初性本善”,好像君子天天聊点信仰、理想当饭吃,知识管理者天天喝知识就能活。
在企业管理上,不妨采用一种工具理性的角度看待“义利之辩”。对已经“吃饱”的人,强化共同的信仰、理想、信念纽带;没“吃饱”的,要强化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利益的纽带。
义、利之外,还有情。爱情、亲情、友情、归属感、荣誉感、团队感等都属于感性的层面。毫无疑问这种共同的感情纽带,是维系一个组织和团队的重要力量。孔子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所以古代一些官员在守孝三年与朝廷需要之间,常常难以抉择。但古代法律在情与义之间是有决断的,它可不鼓励大义灭亲:“亲亲相隐”是古代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苏联曾经发生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告发“思想犯”,实际上是摧毁了感情这一纽带,家也就毁了。对于一个团队,共同的经历,尤其是苦难经历、危机经历,常常能培养长久、深刻的情感。
我们观察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组织、团队、行动,都受益于义、利、情的纽带。比如长征,义的纽带是革命的伟大理想和信念;利的层面是跟着走吧,跟着走或许还能活下去,有口饭吃;情是对战友、上级等等的感情,毕竟都共患难同生死过。
利、情,是人的天性;义,是人的神性所在。尊重人性,致力于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感情、共同的信仰这三个纽带,组织一定可以保持团结、紧密,并持续发展壮大。
纽带有很多,血缘、地缘、共同的理想、经历、利益等,都可能构成“纽带”。但整体上来说,所有纽带可以分为义、利、情三类。
所谓义,就是共同的信仰、理想、信念;所谓利,就是共同的利益。义、利都可以凝聚人、团结组织,但义凝聚的组织与利凝聚的组织,是否哪个更高尚、更有效,二者又是否截然对立,即所谓“义利之辩”,是两千多年来儒家的核心命题之一。
儒家高谈义理,看不起利益。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概意思是君子都是靠信仰、理想、信念的纽带团结在一起的;小人都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说的好听点会举商人的例子,难听点比如抢劫团伙、盗窃团伙。这颇有点像德鲁克讲的知识型员工与劳动力,前者追求自我实现、自主权、工作价值与意义;而后者就像机械,加多少钱(油)干多少活,因为利益大家才聚合协作。
孟子、朱熹都是孔子的信徒。孟子答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谈什么钱啊,有仁义就够了!宋儒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唯义利而已。”天下事,不是义,就是利,非黑即白,你到底选哪个?
好在有墨家,墨者多来自当时的社会下层,即农工商,没那么“高尚”,注重经世致用,它们认为“义,利也”,主张义和利是一致的。墨家缺少传人,不过宋代永嘉学派树起了功利之学的大旗。宋代学者叶适说:“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你们儒生不要太迂腐,这所谓的“义”,说到底还是利的交换。
那么,市场经济中,以企业的眼光怎么看义利之辩呢?在凝聚一个团队、建设一个组织时,如何处理义和利呢?
首先要抛弃义利二元对立的想法,保留灰度;其次要除去义、利二字自带的道德光环,不要觉得梁山好汉立了个忠义堂,就比打家劫舍的团伙更高尚。我们要承认利的正当性,有时候真小人比假君子要可爱,而现代社会契约精神的核心也就是利的博弈。亚当斯密还认为,市场竞争中每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无意之中促进了公共利益”。
我们对人性应该有一种灰度的看法,人性本质上没有善恶之分,人可善可恶。孔子一派对人性太过乐观,“人之初性本善”,好像君子天天聊点信仰、理想当饭吃,知识管理者天天喝知识就能活。
在企业管理上,不妨采用一种工具理性的角度看待“义利之辩”。对已经“吃饱”的人,强化共同的信仰、理想、信念纽带;没“吃饱”的,要强化共同创造、共同分享、共同利益的纽带。
义、利之外,还有情。爱情、亲情、友情、归属感、荣誉感、团队感等都属于感性的层面。毫无疑问这种共同的感情纽带,是维系一个组织和团队的重要力量。孔子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所以古代一些官员在守孝三年与朝廷需要之间,常常难以抉择。但古代法律在情与义之间是有决断的,它可不鼓励大义灭亲:“亲亲相隐”是古代刑律的一项原则,亲属之间有罪应当互相隐瞒,不告发和不作证的不论罪。苏联曾经发生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告发“思想犯”,实际上是摧毁了感情这一纽带,家也就毁了。对于一个团队,共同的经历,尤其是苦难经历、危机经历,常常能培养长久、深刻的情感。
我们观察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组织、团队、行动,都受益于义、利、情的纽带。比如长征,义的纽带是革命的伟大理想和信念;利的层面是跟着走吧,跟着走或许还能活下去,有口饭吃;情是对战友、上级等等的感情,毕竟都共患难同生死过。
利、情,是人的天性;义,是人的神性所在。尊重人性,致力于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感情、共同的信仰这三个纽带,组织一定可以保持团结、紧密,并持续发展壮大。
在历史长河中,无论多么伟大的人事都不过是时代泛起的小小波浪。我们需要一个坐标来让自己同他人它物在时空上产生联系,从而找准我们真正的定位,更好的使用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换言之,我们需要同这个世界的纽带。
纽带可以化解矛盾,传递感情,美国大使司徒·雷登在中国生活了50年,加强了两国联系,还在中国办学,著述;基辛格频繁往来两国之间,最终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高秉涵多年来致力于将战友骨灰送还大陆,完成了一份感情的延续和归属。纽带的意义正在于凝会本来分散,甚至背离的力量,使之迸发出更强大的光辉。
然而,并非所有纽带都具有正面价值。当今中国社会,正如费孝通在《乡土中国》所言,是一个讲求人情和裙带关系的社会。人们喜欢托“关系”,找门路,走“捷径”办事。有些人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庞大的人际网发挥作用,彼此间互为纽带,是正当的,反倒是充分动用人际资源的表现。然而,这种“纽带”是在为个人私欲服务,并非是对社会力量更好的使用,而是错误使用。这也会令我们反思,到底怎样,才是彼此联系的最好形式?
我想,我们应该注重联系的对象,更应关注联系的方式方法,我们在与什么性质的事物相联系?是出于何种目的?会造成何种影响?当初袁世凯妄图复辟,盲目制造孔教纲常与当时社会的联系,脱离实际,“纽带”不成,反被推翻。可新文化运动又过于急切地想要破除这种纽带,提倡剔除一切儒家思想,这也未免过于绝对。若他们能从实际出发,探索当日中国到底需要同自己,同西方文化,建立怎样一种纽带,社会的安宁和发展便也指日可待。
当今世界,互联网和国际外交,贸易,将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也更应谨慎和理性地处理彼此之间的联系,以图创造更多的正面价值。
将我的祝福赠给你,将我的\'关心赠给你,啊!玉树,你不会孤独,我们会永远陪在你身边。你要坚强,要永敢,让我们一直陪你走下去。
让我献上洁白的哈达,让我献上最真挚的祝福!无需言语,让爱的纽带飘扬,当你受伤时,我们会陪在你身边,你快乐时,我们一起欢歌舞蹈……玉树,让我们陪你走下去,不管多坎坷,多曲折的路,来吧!让我们牵着你的手,一直走下去。
同胞们,不管相隔多远,请相信,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灾难中,失去母亲的孩子们,你们的遭遇使我们悲伤,你们是不幸的,但你们,也是幸福的,你们有一个疼你们,爱你们,在灾难面前,把生的希望留给你们,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母亲。不要悲伤,请相信,每位母亲,都是孩子的天使。你们的母亲,正天的边际,看着你们对你们微笑,因为她们希望你们能坚强,要勇敢,不要被困难所打倒。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书,一起欢乐。
玉树,坚强,要坚强啊!
当春天下起蒙蒙细雨的时候,远山如泼墨一般浓稠,隐隐泛着青黛,一座一座的山丘上长起了细小而嫩绿的野草。株株顽强的,长着紫色小花的藤蔓也开始悄悄爬上了老屋的墙角。
那是一座青砖灰瓦的老房子,老房子的每个角落都悄悄爬上了紫色的小花,墙里墙外,除不尽似的。
那是爷爷的房子,爷爷总说,小花不招蚊虫,就留着吧。不仅如此,他还小心侍弄,待到春天,老屋的墙就像一面紫色的花海,美丽而又亲切无比。
我在老屋度过了我最快乐的童年时光。那是我觉得最遥远而又最美丽的回忆,我的主角不是爸爸妈妈,而是爷爷。
爷爷爱品茶,最爱喝普洱,每当爷爷要喝茶时,总会分我一杯。他自己煮的普洱茶。爷爷喝茶,不会一大口喝完,而是先小尝一口,慢慢回味过后,再舒开层层的皱纹再轻啄一口,直到对上他心里的那股熟悉味道,这才展开笑颜,把剩余的茶一饮而尽。
爷爷一年四季都要喝茶,喝不同的茶,所以老屋一年四季都茶香阵阵,清幽温暖。
谁知光阴似箭,时过境迁,爸爸妈妈后来逐渐成为了我生活的主角,记忆中,爷爷的面孔已经模糊了,只记得他拥有慈祥的笑容,温和的脾气和他所钟爱的老屋。
那一年,再见爷爷,是大伯和爸爸在乡下给他盖了栋新房子,带我们回家看的时候,一向刚毅的爷爷居然孩子似的掉下了眼泪,嘴里嚷嚷着:“我不走……我不走……”
我很理解爷爷的感受,他的心,早已和老屋相系在一起了吧。
爸爸低沉着声音,脸色不太好地对爷爷说:“爸明天就会有推土机来拆老房子了,您不走,那您往哪儿啊?”
爷爷愣愣地握着茶杯,而我的心,也忽地似被抽掉一块地隐隐作痛。
“这老房子,当真要被拆掉了?”爷爷喃喃自语。
真的被拆掉了,第二天的傍晚,我伫立在老屋门前的石子路上,看着夕阳下被拆得七零八落的老屋,只留下半面青白色的、低矮的破墙,开满紫色小花的藤蔓被无情压过后,无精打采地散落在地上。
“听说我们这个老村要被改成监狱了。”爷爷不知什么时候走了过来,怔怔地望着夕阳下垂死的老屋,那是一个暮年老人,披着金色的阳光,平静地望着他曾一心守护过的土地。
挖掘机和起重机在远方忙碌着,传来阵阵刺耳的声响,我不敢相信,也不能相信,那座拥有紫色花海的老屋,那座可以让我品茗的老屋,那座是我曾避风港的老屋,就这样被推土机给无情掠走了。
夕阳下的爷爷有些颓废,我,也有些颓废。我们的心并非冰冷的钢铁,早就已和老屋,和老屋脚下的土地相连。
而来自城市的机器,是要把这一切切断了吗?是要把这一切变成冰冷的监狱吗?
城市里,高楼林立,钢化玻璃的大楼反射着任何一切耀目的光,可我却更喜欢家乡的老房子,青砖灰瓦,是那么地有人情味。
城市里的人们啊!请回过头看看家乡的老屋吧!他们就要死了,他们却是千千万万人感情的源泉和纽带啊!
纽带,作为联系双方的关键,无论在生活的哪一方面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既然如此,那么何为纽带呢?我认为,纽带既非表面上的联合,也并不是将纽带两端的双方强行禁锢在一起的枷锁。它可以是人,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停留在精神层面、不具有实体的一种意识,是一种非强制的在自愿的前提下形成的联系双方的桥梁。
这种如同桥梁般的纽带并非刻意制造、人为提出,而是基于诸多原因在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上自然形成的。首先这是一种个人的选择,当社会发展到如今的水平,个人的力量已经很难达到像古时的部落首领号召、帝王崇拜那样一呼百应的效果了。个人想在社会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就像广厦下的蚂蚁那般渺小无力,因此,人们需要纽带作为连接,将个体融入集体,让一只蚂蚁融入一群蚂蚁,形成团结一心的蚁球,运用合力攀登高楼。在众方力量的汇聚下,在个体纽带的联系中,登上那高不可攀的顶峰便会多一些可能。
除此之外,纽带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选择。人类自古猿繁衍进化至今,在深远悠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同的足迹,在苍天厚土中产生了多样的文化与各自的社会发展形态,然而,这种各成体系、独辟蹊径的发展模式似乎遇到了瓶颈,突破性、划时代性的发展趋势似乎风光不再。此时纽带出现了,它将陆地上四散的子民凝聚起来,将各种文化凝聚起来,在这片旧土上迸发出新彩,在时代的洪流中推动着人类进一步创新与发展。
面对着这样的人人都应当珍视的“纽带现象”,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利用纽带输送痛苦和灾难,而应该在精神上将个体与整体联合,将国家与世界接轨,将过去与未来交融,以“共同体”的概念带动全人类和谐共处。正如回响着悠长驼铃的丝绸之路上重绽的“一带一路”风姿,用中国的力量为沿线国家的发展提供便利,在纽带的联系下互利共赢。正如那吸引中外目光的“鲁迅对话雨果”文艺活动,在不同文字、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激起中外文化互鉴的涟漪……
我欣喜于纽带的出现,更期待着纽带进一步发展,这种经济上的互助、文化上的交流只是一个开端,当人类开始超越民族的局限,看淡利益的追逐后,必将迎来更辉煌的明天。
两个独立的个体可因纽带成为休戚相关的一个团体,由“两不相干”到“呼吸与共”皆因纽带,令人感叹纽带的作用的奇妙。
小到人与人之间,一根脐带维系着母体与幼体营养与情感的联系,一排并列的桌椅建立起与同桌每日的“同呼吸,共命运”。大到国家之间陆海两条丝绸之路,连接了多少国家共同的利益,“环太平洋”“亚太地区”等概念又具有多深远的战略意义。
试想没有“脐带”“同座”作为纽带,何来母子或是同桌之间的深厚情谊。若无丝绸之路作为纽带,何来此时各国间的齐头并进。所以说不论是人际间亲密关系的建立,还是国家地区间战略同盟的达成,都需要纽带作为沟通联系的前提。
而同是起联系作用的纽带,其种类并不单一,强弱高下也大不相同。
孔夫子曾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而“义”和“利”便是两种大不相同的纽带。以“义”为纽带,如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的情谊,是“利”所远不能及的。关羽千里走单骑为的也是“义”的纽带作用,而舍弃曹操以“利”相诱的纽带关系。“义”和“利”的纽带作用由此事看来便高下分明了。“利”的纽带,其结果大多如欧阳修《朋党论》中所说“见利而争先,利尽而交疏”一般脆弱。而“义”作为纽带则是出于两方内心的认可,所以远强于金钱的铜臭味。有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便可体现出“义”的纽带力量之强大,足以让人抛头颅洒热血。
人尽皆知“义”是无与伦比的强大纽带,所以便有不轨之徒骗取与他人的“义”,来获得一种强大的纽带作用,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比如近来自***式袭击、“圣战”接二连三,所谓献身者难道不是为了那种建立在民族主义上的“义”吗?
纽带具有联系作用,而“义”的纽带作用更是强大。但与何人共“义”,与何人“同呼吸,共命运”尚需谨慎,莫让你我抛洒的年少热血变为洒狗血的辛酸悲凉。
纽带指的是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
我们人类不断在创新,在进步,纽带就像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将人和人,国与国,连接成一个地球村。我们依赖的便是这样的.纽带关系,有时血浓于水,有时唇齿相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作为渺小的个人,生活在社会中,也难免会和这个社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社会将人和人之间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你情愿也罢,不情愿也罢,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到这个社会,让自己的一言一行受到约束。
我们可以独自上学,独自回家,独自吃饭,看起来,是独立的,和这个社会没有多大的关系,谁离了谁都可以。其实,不是这样的。读书的时候,我们手里拿的书,是工人们辛辛苦苦印刷出来的;回家走的路,是工人们辛辛苦苦铺出来的;吃的饭,也是经过很多道工序,才变成香喷喷的米饭,没有谁可以孤立地活下去。就连《瓦尔登湖》里的梭罗,也是时不时和外界发生联系,并不是真的与世隔绝的。
记得有次,我对朋友说:感觉自己没家没爱,孤魂野鬼一样。也收获一些友谊,但虚无缥缈,可有可无,能落到实处的没有。有时,觉得就是一个孤儿。噩梦中醒来,发现,可以倾诉的,只有惨白的墙壁。父母不能,朋友不能,别的人更不能。很多时候,都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和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
但是,仔细想想,并没有这么孤独啊。每天平平淡淡,可能觉得孤苦无依,形单影只。但真有什么事情的话,也会收到满满的感动。平时,也会和家人、朋友保持一定频率的联系。虽然没有见面,但是,牵挂着彼此。好像有一种无形的纽带,将我们紧紧串联在一起。正是它的存在,让感情这种虚幻的东西变得触手可及,让我们时时刻刻感到被爱包围,也乐意付出自己的爱。
我们要共同承担起义务和责任,维护好纽带关系,让人和人之间不再那么疏远,让这个世界充满爱的痕迹。让我们紧握这条爱的纽带,珍惜世间所有的温暖,收获一个又一个美好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