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男朋友甩了。惟一愿意和她说话的同桌还是她死乞白赖地拉过来才和她说话的.。她被整个世界抛弃了
物体为什么会燃烧?18世纪时的权威理论的回答是“烧素说”,认为能燃烧的物体内含有一种名叫“烧素”的特殊物质。
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出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这是一种什么东西呢?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就将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气”。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命名为氧,再通过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烧的氧化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为此,我们除了对拉瓦锡敢于从“常识”头上迈过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钦佩外,对普列斯特列被“常识”像梦魔一样拉着,不能不为之叹惜。
姥爷为了能在家里听到青蛙的呱呱声,前一段时间从小河里捞了几只小蝌蚪,放到了一个大水缸里,现在它们已经变成青蛙了。今天,我去姥姥家的时候,正巧碰上了姥爷给他养的青蛙喂食。于是我变跟在老爷身旁饶有兴趣的看了起来。
只见姥爷从里屋抓了几小把面包虫——一种样子象长条面包似的虫子,又特意吩咐我再抓几条快变成成虫的虫子,因为变成成虫青蛙就不吃了。
抓完了虫子,我们便一同来到了水缸边,这个水缸里大约有七八只小青蛙,其中有两只大的,身长大概有五厘米左右。它们的身上布满了青褐色的花纹,两只大眼睛鼓鼓的,直勾勾地看着姥爷,好像在想:他怎么还不给我们吃饭呢?只见姥爷先拿起一根一头尖的小牙签,然后从碗里拿出了一条正在拼命扭动的面包虫,把它窜在竹签上,直到这时它还在拼命跳着“扭扭舞”,全不知厄运已经来到。姥爷拿着那只穿上了虫子的竹签,小心翼翼地往水缸里送,轻轻地伸到那只最大的青蛙嘴边,生怕惊跑了它。
说时迟,那时快。那只青蛙腾地往前一蹦,一口将那只肥肥的虫子衔在了嘴里,这时,旁边的几只青蛙仿佛也受到了感染,纷纷去抢吃到虫子的青蛙嘴里的虫子,过了一会,因为不行才都放弃了,只有最小的一只不干,它竟然衔住了青蛙露在嘴边的虫子的尾巴,和大青蛙干起了拉锯战,最后,也是以失败而告终。转身去抢姥爷放下的其他虫子去了。可是当它吃住一只虫子时因虫子太大,吞了半天也没有吞下去,只好吐在了一边,这时旁边一只大一点的青蛙连忙把虫子吞了下去。就这样吵吵闹闹的,过了一会儿所有的青蛙都吃饱了肥美的虫子全部去玩了。
喂完青蛙,我问姥爷为什么不直接放到里面,而要一条一条穿起来呢?姥爷说:“因为虫子到水里就不动了,青蛙的眼睛只能看见动的东西,虫子不动它们就看不见。即使在嘴边也不知道吃。”哦,今天我又学到一个新东西。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 60 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
据说,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齐白石先生经常告诫弟子的'一句话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鲜活的生命力。
夏天的晚上,月朗星稀,天上只有几颗星星在眨眼睛,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姑爷、姐姐去郊区的稻田里捉青蛙。我们带上捉青蛙的网和手电筒就出发了。
我们来到稻田里,就看见青青的禾苗迎风起舞,听见青蛙在“呱呱呱”地唱着动听的歌,歌声此起彼伏。正当我们欣赏这美妙的合奏曲时,一只青蛙突然从稻田里蹦了出来,吓了我一大跳。爸爸连忙用手电筒照住它,它就一动不动了,只见青蛙的两只眼睛大大的,肚子鼓鼓的,爸爸用网一罩就把青蛙逮住了。
我好奇地问:“爸爸,刚刚这只青蛙在你用手电筒照它的时候为什么一动不动?它为什么不逃跑呢?”
爸爸说:“青蛙被光照到后,眼睛会受到刺激,出现盲区。一时辩别不了方向。所以青蛙会暂时的不动。而且青蛙只对动的'物体有反应,对不动的物体视而不见,科学家利用青蛙眼睛的特性还发明了雷达呢!”
“哇!太神奇了!”我说道,“我们老师说,青蛙是益虫,专门吃害虫,我们为什么还要抓它们呢?”爸爸被我问得哑口无言。
回家的路上,一只青蛙跳到姑爷的车窗上,它也许是想要我们放了它。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爸爸终于把捉到的青蛙全部释放了。捉青蛙虽然好玩,但我下次再也不能伤害它们了。
“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青蛙的`一问使教授哑口无言。哲学教授以偏概全、思考片面,最终招来青蛙的质疑。青蛙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得到了动物们的肯定。
现实生活中,像哲学家这样的“权威”大有人在。有很多所谓的“大家”,他们行为高蹈,言辞高妙,仿佛天下老子第一,眼睛里全然没有别人;写点东西,雇人写评论,大加吹捧,风月无边;听到点批评的声音,大发雷霆,动辄打官司。这些大家其实是摆着“臭架子”,傲视他人,自以为是,可恨、可恶、可憎。在我看来他们连一只井底之蛙也不如。
面对如此繁多的假权威,我们怎么才能揭开他们的面具呢?
唯有质疑才可以撕开他们的伪善。美国国父华盛顿曾说:“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没有了质疑,社会就会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像死水一般毫无生机。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质疑之声,需要一个声音打破这潭死水。
但我们往往缺乏青蛙般质疑权威的勇气,虽有自己的想法,却被强大的外部舆论所裹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古希腊有句俗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生活在别人设置的牢房里,牢门是开着的,我们却没有能够走出去。”只有不畏艰险,不得过且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我们才能寻得真理路上的小小珍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伽利略敢于质疑,“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绵延千年的亚里斯多德理论;陈景润勇于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质疑,将数学奥秘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高度……孟子等人是“大家”,但在成为“大家”之前,他们无疑具有青蛙般的执着与大胆。
并不是哲学家们的话都是错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的“失”往往表现在理论不能和实际相结合,搞出一些似是而非,有时甚至是很“雷人”的只言片语。想想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但他带兵与秦国交战时,因缺乏实际遭到惨败,40万赵国军队被活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学习苏联,坚持马克思的城市中心武装起义,结果导致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失败;医生看病时一味遵循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结果自然是耽误了病情。
所以,唯有从实际出发,虽然不必像青蛙一样坐到井里,但“接地气”必不可少,才能真正拥有质疑的“底气”,否则,质疑就会滑向狂妄与无知。“小人物”都是处在“接地气”的层面,只是别忘了“地气”就是你的“底气”!
就让我们以无畏于权威的勇气和实践中得到的真知灼见为指引,大胆的质疑吧,相信我们定能跳出制约思想的深井。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