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我遇上了一道难题。
快车道上,大大小小的汽车呼啸而来,就像河流;慢车道上,自行车、电动车交错而行,毫不停留;人行道上男男女女步履匆匆,快速经过。似乎没有一个人发现,在道路旁的红绿地砖上,伏卧着一个老人。
那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从他弓着的背和斑白的头发,可以看出他上了岁数。我快步上前,向老人伸出手,想把他扶起来,可是就在我的手将要碰到他的手臂时,妈妈曾经告诉过我的话,忽然清晰地从脑子里蹦了出来:“现在社会上什么人都有,可不要上当受骗了!”想到这儿,我伸出的手收了回来,弯下的腰直了起来。可是,老人还伏卧在地上,我甚至听见了他的***。我向四周看了看,没有人注意这里,大家好像都很忙碌,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前面,目不斜视。
这让我想起了《钓鱼的启示》中的故事: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可是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还没到,当时那里只有作者和他的父亲。父亲坚持要儿子把鲈鱼放回湖里,然而作者在道德和诱惑面前作出了抉择,最后还是把鲈鱼给放回去了。
我再次伸出手,可是又怕万一老人有个三长两短,会不会别人认为是我撞倒的,可是不扶,就由他趴在这里,时间长了,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可怎么办呢?他毕竟是一位老人吗。
道德看起来只是个简单的选择,可是做起来却很困难。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道德,放弃个人利益,那么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扶,还是不扶?看似一件非常简单的小事情,一个非常小的动作,它也是一件难事、一道难题。
屈原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的痛,也是留给世人永远的感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痛定思痛,我们应做的是透过屈原个例,来窥测悲剧的原因。
屈原只是一滴水,但滴水藏海,背后是深广的社会背景和独特的个人性格特征。
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被楚怀王流斥,又被顷襄王流放,直到怀石自沉汨罗。悲剧的背后,是朝廷的昏庸。
政治清明的朝廷,应当选贤授能,亲贤臣,远小人。而楚国恰恰相反,君王亲近靳尚、令尹子兰等小人,疏远了忠心耿耿的屈原。上官大夫跟屈原一同在朝为官,想争得楚怀王的宠信,内心嫉妒屈原的才能。上官大夫就在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大王叫屈原起草宪令,大家没有谁不知道的。每当一项法令制度定出来,屈原就夸耀他的功劳,认为‘除了我就没有谁能制定得出来’。”怀王很生气,因而疏远了屈原。偏信小人谗言,疏远赤胆忠臣,这不是昏庸是什么?
当秦国割让汉中一带的地方给楚国来讲和的时候。楚王说:“不愿意的地方,愿意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听了说:“用一个张仪抵汉中的地方,请您让我到楚国去。”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大臣靳尚,让他在怀王的宠姬郑袖的面前编造谎言。怀王居然听信了郑袖的话,又放走了张仪。念私利而不顾大局,纵虎归山,这不是昏庸是什么?
屈原悲剧的另一个原因,是其自我圣化的道德理想主义。
屈原总是将自己圣化,圣化成一个操守高洁的君子。他确实操守高洁。他总是以圣人的姿态引导楚王,努力使之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王,从而使楚国的政治走入正道;他总是从高悬而无根基的道德层面去评判现实中的楚王。其结果总是发现现实中的楚王与理想之间存在着距离。当然,屈原的自我圣化,并非为了自作圣王,而是为了以圣人的姿态辅助圣王,从而建立一个人间天国——道德理想国。屈原将自己的理想政治称之为“美政”:“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他愿意以自相殉这个“美政”,可是,现实却击碎了他的理想乌托邦。这种自我圣化,这种在不可能的情况下追逐的道德理想,可以说是他悲剧的重要原因。
滴水藏海看屈原,我们看到了很多,我们也思考了许多。
窦老师的对教育事业的挚诚,对学生的真心的爱让我感动,那成熟富有魅力的人格使我久久不能平静。从教已有13个年头了,春华秋实,我也曾时时为单调枯燥的循环往复而牢***满腹,近段我无时无刻不被窦老师对教育事业那份赤诚所感动,对她自我超越那份认真所震撼,对她对读书的痴迷和狂热而思索。芳香四溢的她使我即将熄灭的心重新燃起了灿烂的火焰,是她唤醒了沉睡中的我。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以往我们的语文学习,我们教师只守着一本教材教学生阅读、学习。窦老师带领学生扩大篇章的积累。选择了300多首古典现代诗词,200多条古今格言,100多个寓言故事,200多个典故,1000多条成语,等等,让学生背诵。这样做,想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期。读着窦桂梅的文字,感受着她的思想,体悟着语文教学的魅力,我的内心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一种对自己深深的自责缠绕着我。联想自己我做了些什么,三年了我让学生只背了40多首古诗,《三字经》背了一半,《论语》只背了一章,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从今年上半年才开始,学生只读了三本书,与之相比,我做的与窦老师相差甚远。从这一学期开始,我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们博览群书,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做好积累。
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
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回顾这四年的语文教学(以前教数学,我忽略了在书本中感悟语文,感悟人生。我死板硬套教参,学生体会不了的我让他背下来,从不考虑学生的悟,读了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我知道了以后我的教学方向,我以后不在枯燥乏味地分析讲解,取而代之的是我要让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心灵碰撞,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思想,感悟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东西都是他们自己感悟得到的,而不是教师“教”他们的,更不是教师“交”给他们的。
在激动、冲动、迷茫中读完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我知道了主题教学就是在教一篇课文的时候,不仅仅要找到“这片树叶,还要找到这片树叶所在的枝条及大树,这还不够,还得去寻找这棵大树所在的森林”,这样的教学才会避免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才会使教与学有效。这就意味着教师得有渊博的知识,阅读广泛,我很佩服窦老师,她的成功与她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几年来,她的阅读量达300万字,记下了20多万字的学习笔记,500多万字的文摘卡,写下了10万字的教后感,听了校内外1000多节课……我们能做到吗?所以很多人听过窦老师的课以后感叹,好,但学不来!我也有同感,虽然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我运用不好,但我有信心,我要努力去做,努力实现自我超越,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我在窦老师的课堂主题——温度·广度·深度中遨游,聆听《再见了,亲人》、《圆明园的毁灭》、《游园不值》、《晏子使楚》、《秋天的怀念》、《珍珠鸟》切实感受到了窦老师的“三情共振”——课始激情情始终、课中悟情情更浓、课中喑情情未了,这就是窦老师的课堂,充满激情如吹皱一池春水,流动起来,活泼起来,以执着激发执着,点燃心灵圣火,拨动课堂的琴弦。这本书我读了三遍,也拨动了我的脑弦。我在深思我们今天的课堂。近段风越刮越猛,三勤四环节还未散尽,高效课堂又猛吹进来。在高村、城关聆听了两节高效课堂,对它的模式大致有了了解,高效课堂推进“九步”程序
“明确课堂主体(学生”→“围绕导学案自学(独学”→“自我发现问题(试用双色笔标出自己的学习困惑”→“自主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展示解决方案(组内展示与全班展示结合”→“学生归纳提升(师生生成”→“教师评价反馈(对子互评检测”→学生整理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课后分层训练(画知识树或者完成计时训练。它的内涵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从“知识”到“生命”,课堂立意的变化带动课堂价值追求的“质变”。课堂是学生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是展演激扬青春的芳草地,是放逐心灵的跑马场。这样的课堂有力地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我很欣赏,但我也有困惑。
困惑一:他们在展示时一般都用小黑板,而我们这里运用的是多媒体,怎样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呢?学生展示时就不能局限于小黑板,可以从网上查资料,或者准备的资料用U盘拷贝,这些简单的知识老师应教会学生,这样汇报的形式多种多样。
困惑二: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怎样才能有机的结合?比如窦老师在教《再见了,亲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你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如果是高效课堂,我认为会这样教:对抗赛看哪组读得好,情味太淡了,学生很难进入情境,我们看窦老师的课堂,窦老师既引导也示范,“求——请求——恳求——哀求——无奈下的命令”,学生的领会逐步深入,情感渐趋投入,在反复地朗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置身课堂的情境,学生情动自发,在这老师的点拨,设置情境多么重要,但是换成高效课堂这样的情好像就会冲淡很多。再比如为了志愿军,大娘(;为了志愿军,大嫂(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老师层层点拨,然后练习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抽象概括程度逐步提高,语言与思维获得同步发展。明明是训练,可是,学生丝毫不觉得是在做练习他们是在“讲亲人”啊!那么高效课堂没有了老师的一步步引导,明显就是在做练习,学生还有情吗?这只是我个人观点,也许因为我还没有能灵活运用高效课堂吧。
困惑三:教师评价反馈(对子互评检测一项中老师出示的问题对子互评即可,老师不讲,由于有的学生这节课这个问题不会也有可能优等生也弄错,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讲讲,哪怕学生在全班讲,老师与学生共同评价,让对子只改而不讲不行。
这个暑假我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了《窦桂梅与主题教学》这本书,还没有读完就让我感慨颇深,让我学的东西很多很多。
窦老师当初的追求,“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站在普通的讲台上,做一名真正的教师。我被窦老师的追求久久的感动着,而我已经拥有这一份令当时的窦老师羡慕不已的人生坐标。却没有感到这份荣耀,没有感到如此的神圣。有时更多的则是累,更多的是为单调枯燥的循环往复而牢***满腹,窦老师的对教育事业的挚诚,对学生的真心的爱让我感动。从这本书里,从窦老师的身上我才真真切切地明白了什么是激情。今年我所教的是一年级,经过半年的时间和孩子们接触,我明显地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孩子们上课毫无精神,无精打采,好像还累得要命,课堂上只有几个孩子在发言,其它的孩子吃的也有,玩的也有,就是没有学习的,趴着的,拐着的,迟到的……语文课上进行起来很困难,孩子们不愿意读书,读起书来声音也特别地小。每节课我都用心准备,课堂上我大讲特讲,自己总觉得自己很有激情,可是孩子们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看了窦老师的书后,我才彻底地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激情:那就是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对孩子的爱。
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是窦老师富有创意的理念。看了窦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理念,原来窦老师特别注重孩子的阅读量,六年的时间窦老师带领学生积累了300多首古今诗词,精选了180篇文章,泛读了84篇文章,精讲了72篇文章,略读了24篇等等。可见超越教材,就是让我们带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积累知识。让我们引领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再来审视我的语文教学,我只顾着让孩子透过一本教材教学生阅读、学习,从而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超越课堂不仅仅把语文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还要触及学生的心灵。窦老师通过开展家长和孩子的心灵对话,老师和孩子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不仅让她和她的孩子,也让我了解到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感受自然、发现社会、体悟人生,才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自我超越,是富有时代魅力精神境界的行为,是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成为学生心中一本不读不厌的大书。是啊,经验早就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老师的使命就是强化这种愿望,呵护这种愿望。从窦老师的书里,实录中,我知道她就是这么做的,而我也要向她学习,做一个真正为孩子终身发展的好老师。
在这本书中,我重点阅读了《我的教育主题——为生命奠基》这部分,对于主题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何谓主题教学?窦老师认为:主题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以验,通过与具有共同主题的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这里的主题,既非思想主题,亦非知识主题,而是一种文化主题。它主张在实际教学中,将内容零散、形式单一但却有着共同主题的语文学习文本重新作一番统整。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的功能增强,容量变大。它不仅是组合教材的一种方式,更是实施教学、改革课堂的一把钥匙。
窦老师在文章中谈道:“主题教学有一个基本操作框架,即:话题切入——探究文本——比较拓展——链接生活——升华自我。”我认为这是一个开放的框架。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都是按主题设单元,应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策略,让学生“入境”,所谓“入境始与新”,再通过对重点文本的揣摩、领悟、反思、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的魅力,窦老师称之为“典范方为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者相关的语文实践,丰富学生的积累,扩大学生的视野,所谓“拓展求发展”。
窦老师之所以能够快速成长,源于她的自立,自觉和自醒,正确的信念就是稳定的动力。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我,只要我们拥有追求,拥有信念,像她一样通过不断地读,去思考,实践,努力寻找新的进展,而不是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愿我们都能够成为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