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分析:
1.还原情境
“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共才七个字,乍一看,给人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要求扩写的诗词名句一般都出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课本,题目本身已经给了同学们解题的隐性已知条件——诗句的情境因素。
做题时首先应该还原诗句的情境,通过回忆全诗或全词弄清该情境包含的三项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然后就可以确定解题的切入点,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扩写了。
此外,还原情境还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比如,有的同学把“杨柳岸”扩写得春光旖旎、春意盎然,如果在还原情境时,想到词中写的是深秋清晨的景物,就能避免这样的\'失误了。
本题在还原情境后可得出如下结果:时间——深秋清晨;地点——某个泊船的渡口;人物——离别情人的“愁人”。
2.构设画境
古诗词中的很多名句,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等都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杨柳岸,晓风残月”虽仅七字,但七字中包含一近一远两个画面,极有层次,且符合情理。作者由近及远,先描摹岸边“杨柳”,后绘写天际“残月”,完全符合人视物的顺序及习惯。
扩写时,应充分尊重作者的构设,将画面一个个有序展开,突出景物描写的顺序感、方位感、画面感。依据作者思路来布设写景的顺序和画面,不仅可以减少答题构思的时间,而且能使答题更准确更到位。
3. 表现意境
古诗词非常强调意境。要使有意境,就要在诗中的景物描写中融入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感情。而扩写题往往都有“不得改变原诗(词)意境”的要求,因而首先要原诗所蕴涵的感情,然后将这种感情融入扩写中。原诗感情为悲;扩写文字感情即定调为悲;原诗感情为喜,扩写即定调为喜,二者绝对不能冲突、矛盾。
对例题,同学们应该细心体会“残”字所蕴涵的丰富情感,挖掘出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愫,并在扩写中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 秋日清晨的寒意,唤醒了因畅饮离情而酩酊的词人。渡口已不是昨日的渡口,情人的身影也早已不见。杨柳依旧是昨日的杨柳,只是少了被柳枝牵萦的裙裾。飘零的衰黄柳叶,带着如泪的清露,沾上词人的衣襟,也沾上词人的心魂。晓风微起,似纤纤玉手分开密密的柳烟,一弓残月映入词人的眼帘。那是离人苍白的面容和孤寂的眼?
最后,我认为同学们应该在复习时熟读乃至背诵教材中的诗词,并试着翻译诗词中的经典写景名句,以增强文言、现代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从而提高自己扩写古诗词名句的能力。
三月的天,总是细雨绵绵,春意盎然,大自然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因此,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清新怡人的空气扑面而来,深深地吸上一口,不仅心旷神怡,而且中间夹杂着的泥土味显得格外清新。在春雨的点缀下,路边的野花显得更加鲜艳,翠绿的叶子显得格外耀眼,碧绿的小草显得特别可爱。
一股新鲜的田园气息迎风吹来,让我们把学习中的疲劳,生活中的烦恼抛到了九霄云外,一派充满田园风味的景色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使眼前的景物焕然一新。由人们自己开垦出来的土地上整整齐齐地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菜苗,几个农民阿姨正在浇水,施肥。我们迫不及待地跑上前去,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
瞧!胡萝卜的苗长得又高又壮,青豆的叶子像一对直升机的机翼,青绿的芫荽的香味令人垂涎三尺……可爱的西红柿露出了浅红的脸蛋,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整片菜地里仿佛已经长满了粗壮的胡萝卜,碧绿的青豆,鲜甜的西红柿......
路边的花在雨中依然亭亭玉立。高贵美丽的黄玫瑰成了全场的焦点,深黄的花瓣一层一层地往外排列,开得那么灿烂,那么潇洒。一朵朵小巧玲珑的桂花却以独特的香味把我们吸引住了,雪白的花香清而不俗,雅而不酸,沁人心脾。淡紫色的牛舌花,由五六片狭长的叶子围绕而成,当雨滴露珠滴进它的花蕊时,就像一颗颗闪闪发亮的钻石在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娇媚的鲜花,新鲜的蔬果都是大自然赋予的沉默的生命。对于大自然的趣味,我们还需用好奇的心去亲吻大自然,探索大自然。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