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一个小孩儿来到湖边学钓鱼。金灿灿的阳光,映照得天空格外的蓝,好似透明的蓝宝石。小孩儿放下背着的竹筐,取出钓鱼竿钓鱼。
只见他的头发蓬松松的,红扑扑的脸蛋上渗透着晶莹的细汗。他拿出一个装着蚯蚓的盒子,抓起一条蚯蚓挂在那长满红绣的鱼钩上。使劲一抛,鱼线飞了出去,落到了水里。小孩儿侧坐在一块长满青苔的岩石上,周围茂盛的花木正好遮住了他的身子。鱼儿们都不知道有人在等他们上钩,仍然悠闲地游来游去,四处觅食。
小孩儿全神贯注地盯着水面上的浮标,身子一动不动的,静静等待鱼儿上钩。
一只肥大的鱼儿向小孩儿的浮标游来,在鱼钩周围徘徊。眼看鱼儿就要咬钩了,一个路人走了过来,他大声问小孩儿:“那个孩子,你知道花柳村怎么走吗?”小孩儿听到了,连忙向路人招了招手。路人以为他没听见,又问了一遍。见小孩儿对自己不理不睬,路人感到很奇怪。他走到小孩儿身边,看到小孩儿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就轻声问他:“小孩儿,你知道花柳村怎么走吗?”小孩儿听了,轻轻地指了指右边的那条小道。路人看见后就向那条小道走了过去。鱼儿这时已经咬钩了,小孩儿眼疾手快,把鱼竿一提,一条大鱼在鱼竿上摆来摆去。小孩儿把它丢进竹筐里,继续钓鱼。
当缕缕炊烟从村庄升起时,小孩儿已经钓了满满一筐鱼。他收起渔具,背上竹筐。夕阳映照着他的脸,嘴角是掩不住的喜悦。他满载而归,和家人一起忙碌着,准备享用一顿丰盛的大餐……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晨。
一个小男孩来到了浑浊的池塘旁边,他坐在长满了青苔和小草的地里,拿出钓鱼的工具,准备钓鱼。
他把鱼竿一节一节的拼起来,在鱼竿的最顶端捆上了鱼线,再在长长的鱼线上钩上了鱼饵。他向池塘那边丢去,等鱼线和鱼饵全部在水里面时,他就在那静静的等待鱼的到来。
没过一会儿,就有一条胖胖的鱼上钩了,他迅速拿起鱼竿,把鱼放进桶里。他收获完第一条鱼时,不久第二条鱼也上钩了。这时有路人对他招手,问小男孩:“喂,小孩,你知道去新能酒店的路吗?知道就告诉我一下。”
小男孩不仅没回话,还对路人做出了这个手势:“把他的双手放在嘴巴面前,用出嘴巴里很多的气,不停地说,嘘…嘘…嘘,这样重复了很多遍。”那位路人才对小男孩说:“好的,我不说话了,等你钓完鱼,再告诉我去新能酒店的路到底在哪儿吧。”小男孩答应了,再回头看了看池塘里,鱼儿全跑了,鱼饵也被吃了。
幸好他带了很多鱼饵。他再次钩好鱼饵,专心致致的钓起鱼来。
他一直钓了很久,终于告诉了路人新能酒店的具体位置。又过了一个小时,他也满载而归,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一天,三毛肚子饿了,可是自己家很贫穷,没有吃的,于是拿着昨天做好的鱼竿就出去钓鱼了。
三毛神奇十足的来到了河边,河边的景色真美啊!柳树姑娘梳着自己那嫩绿的头发,风一吹来,头发就跳起舞来,三毛找了一个石头就坐了下来,他取下鱼饵握住鱼竿,把鱼饵挂了上去,把鱼竿抬到耳后,使劲一甩,鱼钩飞了出去,他心想:今天我会钓到什么鱼,大不大,肥不肥啊,如果肥,今晚就可以吃红烧鱼了。三毛就在那儿等着盼着,盼望着大鱼快快上钩,回家吃红烧鱼。
不一会儿,三毛就钓到了一尾红鲤鱼,可把他给高兴坏了,一蹦三尺高,还喊着:“今晚可以吃红烧鱼了!”正当第二条鱼快要上钩之时,一个穿着白色大衣,手里拿着一壶酒,另一只手拿着手机的人出现了。三毛仔细一看,是大名鼎鼎的李白诗仙,李白说道:“小毛孩,这里是哪里,楚雄往哪里走。”三毛听见了,急忙摇手示意:不要过来,会惊动鱼的。李白没有看见三毛的`手势,又问了一次,三毛愤怒了,瞅了李白一眼,又钓起了鱼来,李白心想:这孩子是不是哑巴,又前去询问路人了。李白走了后,鱼没听到声音又咬钩,又是一尾红鲤鱼,三毛急忙把鱼放进鱼笼,收拾好东西回家了。
回家的路上,三毛遇到了李白,跑上去说:“这里是大姚,楚雄往那边走。”
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它把它的魅力记录在了简短精炼的文字中,在中华民族传承了千年。
诗词的魅力在于它优美、简短精炼的文字美。古代的文学家总是用不同风格的文字表现他们的心情、情怀和经历,有婉约的,像河边流水轻轻流淌,“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有豪放的,又像战鼓擂擂,磅礴大气,犹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简单的文字在他们手里好像活了一样;更有趣的是古人劳动时候写诗、喝酒的时候写诗、送别的`时候写诗、打仗的时候也写诗,感觉诗词完全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所有的感情都藏在了诗词的字里行间;更加让我钦佩的是,往往一个字就能很好的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把春天红色杏花怒放,春意盎然的景象活灵活现的呈现在了人们的眼前, 诗词文字的美,美在朴实,也美在生动。
诗词的魅力更在于它所表达的诗人的情绪和家国情怀。中国的社会经历了封建社会的王朝更迭,一个个朝代从开始、发展到动乱,社会变迁,也带来了人民生活社会风气的变化,诗人们将所有的喜悦、悲伤及对家国的情怀用简单、激昂的文字表现了出来。杜甫晚年看到安史之乱后,民生凋敝,官府无能,官吏横征暴敛,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传世,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眼看金国侵略,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朝廷软弱,悲愤的写出了“梦断京华故倦游,只今芳草替人愁”,晚清诗人龚自珍眼看朝廷昏庸,列强欺凌,也发出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呐喊。诗人们在字里行间透出了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努力奋进的风骨,也正是诗词能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
读乐府诗词,感受先秦朴实的民风;读盛唐的诗词,能感受到繁荣昌盛的景象;读送别的诗词,能感受到不舍的别情;酒后的诗词,又能感受诗人的真情、豪放。百首诗,百种味道,读起来尤其是理解后读起来,更觉得身临其境。
诗词的魅力是无穷的。读诗词不仅带给了我文学的享受,又被诗人们浓浓的家国情怀所折服,我以后要更加投入地读诗,去感受诗的魅力,并且要带动更多的同学去读诗。
忽然,一阵清脆的歌声传入耳中,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的河面上还有一只小渔船,船头坐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子。他俩一边划浆撑船,一边放声高歌。过了一会儿,这两个孩子突然停止歌唱,随即又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和桨,跑进船舱,拿出一把雨伞站到船头,将伞撑开。“咦,这时既不下雨,阳光也不强烈,他们拿雨伞干什么呢?”杨万里觉得很奇怪,百思不得其解。好奇心促使他将船靠上前问道:“现在风和日丽,你们为什么要撑伞呢?”两个小孩睁大眼睛,歪着脑袋,天真无邪地说:“我们这条船没有帆,撑开雨伞当帆用呗。这样,使船既能快速前进,又能省力气!”杨万里这才恍然大悟。他一面点头,一面竖起大拇指称赞道:“你们俩太聪明了,居然能想出这么好的点子。不简单,不简单!”
随后,杨万里走进船舱,挥笔疾书:“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就这样诞生了,一直流传到如今。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