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暇之余回爷爷家拜访。突然看见爷爷家又多了几盆植物,为这个家又增添了一丝绿意。在我家,阳台上,客厅中,卧室里,都摆放着各种植物,都是爸爸辛辛苦苦种上的。如果从远处看这些植物,简直就是一片偌大的原始森林。这些植物都有自己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芦荟吧。我家就种着几株芦荟,像玉一样绿,当清晨的露珠从上面流下来时,那露珠便显得格外晶莹透彻。当把芦荟折下一点时,汁液就会流下来,粘在手上会黏黏的,奇怪的是,折下的部分,不久便会长全,令我疑惑不解。辣椒生活中随处可见,我家也有许多辣椒,有的圆,有的扁,有的红中带黑,有的绿中带红,各种各样的齐聚家中,因有绿叶的衬托,那绿色的辣椒竟看不清了。过不多久辣椒就能吃啦。
吊兰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我家就有好几株金边吊兰,据说它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吸收毒气呢。这些吊兰非常密集,像柳叶一样,一条一条的垂下来,爸爸把这些吊兰看护的很仔细,把它们放在了一个大大的花盆里,做足足种了两三盆,可见吊兰之多之密呀。
还有一种植物,又厚又绿的叶子上恺了几朵红花,有的并没有开,但叶子却是奇形怪状,可我却不知道它的名字,真是可惜。此外,家里还有几株植物,把整个家装扮得鲜艳而又朴素。这些植物在家里,就是其中一员。善待植物吧,为这个世界增添一点绿色。
我很讨厌竹子,特别是在我家左手边的竹子。
小时候我并没有其它多余的爱好,比较喜欢的就是在过年的时候看看小镇里大家庆祝时放的烟花。就因为这高高的竹子,我在过年时的这一个小小的愿望也终被挡在了一望无边的竹林下。
我曾要求父亲砍掉所有的竹子,耐何这个要求至今也没能实现。那时只好跑到远处的小山上去看。竹子的生命力也超乎我的想象,在这光凸凸全是沙子的小山上也长满了竹子,我只能从其间的一点缝隙看到远处的烟花,却也被一片小树林挡了大半。我知道那也是竹子。竹子无处不在。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每走几十米就能看到一片竹林。它的叶子细小而尖,树干也不似其它树木,而是真空的。它们长得几乎都一样高,偶尔有几根长得高些也会乖乖的垂下头,不与人争先。
我一直都讨厌竹子,直到那年夏天。那一年是我至出生以来最热的一天。火辣辣的太阳直照得人睁不开眼,空气燥热得就像加油站里的汽油,一点即燃。呆在屋里也只能稍稍缓解炎热。连续两个多月的火爆太阳让地里的庄稼几乎绝收。挺立了十多年的老树也变为了枯柴。我也在这两个多月里受尽煎熬。别人还说挺羡慕我们家。我却是不明所以,到后来我才知道我家的竹子帮我挡住了太阳,避免了阳光直射在我家的房顶。不然还只不定多热呢!虽然庄稼死了,老树枯了。就连长满竹子的厚土也干裂了好多口子。可是当大雨来临,竹子又以最快的速度变得生机昂然。
荷,拥有着高贵的美,远远望去,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苞慢慢的绽开。我仿佛听到了雨丝落到荷花上的声音,荷花立即变得晶莹透亮,走过去一闻,啊!好像啊!空气中弥漫着香气,清香四溢,再摸一下,柔软如丝,雨水使荷花变得更美了。
雨停了,荷花上还残留着一颗颗露珠,美丽极了。青蛙从河里一下子跳了出来,呱呱呱的叫着,让人想要捉住他们放到荷叶上。风来了,荷花变得妩媚起来,随着风儿在合理不断摆动着妖娆的身姿。
记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去旅游,到了一家河边的饭店,河里有许许多多的荷叶荷花。我觉得非常漂亮,就想摘一朵来欣赏,可是当我弯腰采摘时,突然身子一晃,差点掉到河里,幸亏爸爸就在旁边,一把把我拉住了。妈妈好心的帮我摘了多荷花,于是我就顶在头上美美的回家了。
荷花的高贵品质,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无论什么时候,荷花是必然要开放的,这就是坚持的品质!看见荷花,你一眼就会想到高贵又妩媚的女子,真不愧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黑夜笼罩着大地,长江水静静地流淌着,波浪轻轻地拍打着岸边的岩石。诗人王安石乘坐的小船停靠在瓜洲的岸边,随着起伏的波浪有节奏地摇曳着。
王安石静静地倚着船舷,用手捋着胡须,眯着眼睛眺望着江对岸的京口,心里默默地沉思着:我已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恢意懒,且经历了两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此次再次被起用为相,自己面对的不知是祸还是福。想到这些他不禁深深地叹了口气。
天灰蒙蒙的,王安石迷惘地望着远处连绵起伏的群山在黑夜里只能看到远山模糊的影子。他不禁想道:钟山脚下的家乡离我是这么近,只是隔着那一线的长江水和几重起伏的群山,而我却……
忽然,一阵微风拂来,王安石从沉思中清醒过来,感受到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他仿佛来到了充满绿色的江南大地,仿佛漫步在桃红柳绿的家乡。池塘里的鱼儿在自由自在
地游来游去,河岸边的柳树吐出了嫩芽,千万条柳枝在微风中摇曳,小鸟在柳条中穿行,还不时传来“叽叽喳喳”的鸣叫声。满山的花草经过春雨的滋润变得更加的精神。山野中小孩在兴高采烈地嬉戏、玩耍,好一幅和谐的江南山村春景图……他完全被这美好的回忆陶醉了。
一轮金黄的圆月升起来了,皎洁的月光洒在江面上,整个江面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王安石抬起头望着天空中金黄的圆月,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我日思夜想的家乡?
秋思
秋天来了,枯黄的树叶被顽皮的风孩子当成足球踢来踢去,我独自一人走在街道上,遇见了提着行李的一家人,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中秋节快到了,我们要回家乡去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吃月饼,看月亮,好不好?”“好!”孩子欢呼起来。
听到她们的话,让客居洛阳城的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爸爸妈妈,想要写一封信给在家乡的亲人:大家都好吗?有没有想我啊?天气怎么样?我可想你们了!天越来越冷了,要多加些衣裳......
我要说的话实在太多了,竟不知从哪里落笔,写了一会儿,我终于把信写好了。可是,我还是担心,因为时间不够而没有写好这封信,没有把自己的全部意思表达出来。当捎信人套好马准备出发时,我大声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让我在看看有没有落了什么!”于是,我又拆开了已封好的信封,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一遍,才把它封好,交到捎信人的手里,并嘱咐他一定要交到家乡亲人的手里。望着捎信人的背影,我久久不肯离去,直到看不见捎信人的背影。
改写是一种根据原文思想内容而改变其表现形式的训练方法。改写是在原题材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改写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在不改变原文思想内容的前提下改换表现形式,如改换体裁,改换人称,改换叙述方法等。也可以对原文进行取舍,丰富和补充。改写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分析、综合的基本功。
细雨如丝,我家中的月季花贪婪地吮吸着春姑娘送给它的玉露琼浆,在春风的吹拂下,枝叶沙沙作响,悦耳动听。
月季花是四季常绿的小灌木,栽植物时可以条插。初春,他们的枝条更多了,我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几枝插进土里。过上两三周,那插下去的枝条便生了根,并长出一点嫩红的幼芽。又过上一星期,那嫩红的幼芽便逐渐长成了一根根枝条。
阳春三月,下过几场蒙蒙细雨,月季长出了花骨朵。那花骨朵外面被好几层花萼紧紧地包着,一点儿也不能动弹,里面开出粉红色的花柱。又过上几天那花骨朵中开出鲜艳的花朵,有粉红的,深红的,淡红的.....五颜六色,异常美丽。一朵朵花从叶子里伸出胖胖的小脸蛋儿,东瞧瞧,西望望,好像看到了什么新鲜事儿,又好像对我们点头微笑呢?有时候,花要谢了,花朵耷拉下来,他们又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做错了事低下头来,怪不好意思的。
春天来了,正是百花齐放的时候,别的花都先恐后地开放了,月季花也不甘示弱,开放出一朵朵迷人的花朵。走近看,花蕾一层层的,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傍晚,我在院子里散步,清风送来阵阵月季花香,令我心醉。
柿子树春天发芽,过了几天柿子的芽变成了小小的叶子。它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夏天树上的叶子又宽又大,还有浅黄色的六瓣小花。秋天柿子从青到橘红,叶子也黄了,柿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柿子树的树枝光秃秃的。冬天过去大雪开始慢慢地融化,柿子树开始它新的生活。
我们学校的操场两边,各有两棵大榕树,就像两位士兵守卫着我们美丽的校园。 春天,小草探出了小脑袋,好奇地东张西望。花儿绽开了迷人的笑脸,好像在说:“这个世界真是五彩缤纷。”榕树抽出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阵微风吹来,榕树摇摇手臂,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花儿摇摇脑袋,散发出迷人的香味。 夏天,榕树的枝叶更绿更茂盛了。远远望去,就像一把撑开的绿伞。
我们经常在榕树下乘凉,玩耍,强壮的榕树为我们遮风挡雨,送给我们一阵清凉。炽热的阳光晒着榕树,它却不怕辛苦,依然坚强地挺立着。 秋天,榕树的一些叶子变黄了,秋风吹来,落叶像一只只翩翩飞舞的黄蝴蝶。我想接住它,它却调皮地躲开了。一些落叶铺成了一道金色的地毯,漂亮极了! 冬天,雪花漫天飞舞,像一只只白蝴蝶翩翩起舞。使大地铺上了地毯,使房子穿上了羊皮大衣。我们也穿上了棉袄。但榕树它却坚强地挺立着,没有退缩。 我多么想纵情歌唱,多么想放声朗诵:校园的榕树,我爱你!
游桃花园今天,我们四年级全体师生来到桃花山庄,参观漫山遍野的桃花。 我看过洁白似雪的梨花,闻过香味浓郁的菊花,却没有见过如此多的桃花;桃花真多啊!占地一百多亩,遮盖了整个山梁;桃花真香啊!香的使勤劳的小蜜蜂都连连飞来"嗡嗡"地为她歌唱,美丽的蝴蝶正围着桃花翩翩起舞,好象在和桃花比美;桃花真艳啊!在柔和的阳光照耀下,整个山梁艳得像粉红色的红宝石闪闪发亮.春风拂过,桃花就纷纷扬扬下起了桃花雨,真好看啊!怎么也看不厌.我看过成群结对的梨树,欣赏过这儿一簇那儿一丛菊花,却没有见过桃花圆这么整齐的桃树.桃树栽种的行成一行行,整整齐齐,不歪不斜,像列队的士兵,桃树很矮,但枝絮四面舒展,缀满了花蕾,有的含包欲放饱胀的象马上就要破裂似的,有的色折了两三片花瓣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全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蕊像孩子红红的脸蛋,一阵风拂过花下起了桃花雨,纷纷扬扬,使人陶醉. 这样的树在山野里栽种着,这样的花在山间开放着,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真是走进桃花源,胜游神仙景.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