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五千年,那些经过几千年淬炼的先人所留下来的东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巨大之财富,是华夏民族一代又一代积淀下的文化宝藏,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是中国人民的根。
所谓人不能忘根,人不能忘本,而今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被传承和弘扬。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高铁已然成为中国的一个全新代名词,而备受各界关注的郑万、郑阜、商合三条高铁线路已开通,有机连接了河南米字形高铁沿线的一些文化名城,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而各界紧密关注河南米字型高铁连是由于这条线路的高铁建设,承载着让中国文化名城走出世界的任务。
文化名城自身所拥有的文化魅力会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至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利用高铁将各个文化名城连接起来,同样是一个互相沟通交流的好机会,所以中国充分利用高铁这一载体,成功有效地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故宫向来是代表中国历史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四面八方的游客不远万里而来,只为目睹它的雄伟壮丽,感受它的历史文化气息。它所具备的魅力,带着一种神秘感。
今年出版了故宫日历,以书为载体,展现了紫禁城600年的历史画卷,有全景有细节、有人物有故事、有历史有文物,全面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每页以图画文字的形式,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故宫深厚的文化内涵,整书犹如一本浓缩的中国文化艺术史,这就相当于故宫文化有了“品牌效应”,让出版物成为了文物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由此,故宫日历也成为了推广故宫文化的一大重要窗口。
前一段时间《上新了!故宫》也引发网友热议,这档节目以电视媒体的形式将故宫建筑文物完全展示在观众眼前,直观的动态的让观众感受故宫文化的魅力。
美食博主李子柒的视频就是以中国传统文美食化为主线,围绕中国农家的衣食住行而展开。
她利用短视频这一平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使全世界的人民可以通过观看短视频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领会中国文化精神,了解中国文化内涵。肩负起传承文化,诠释文化,弘扬文化的重大责任,我们一直都在路上。
快过年了,却没有一点气氛。
记忆里,过年时满大街都是红色;超市里,服装店内,饭馆中,总是拥挤不堪,充斥着人们衷心的祝福声;公交车总是人满为患,每次要等好几辆才能挤上;的士也找不到一辆,有时甚至还要和同路的陌生人共搭一辆;街上的人们都穿着新衣,暖暖的红色印的满面笑容愈发灿烂。
而现在,街边的书上挂着不少红灯笼,却衬的很是萧条;超市,服装店,饭馆,的'却仍是满满当当,却增添了许多虚假的奉承声;公交车往往很空旷,看着有很多人,进去却发现车尾空空荡荡,拥挤的人们在下车处堆积,想下车的人还要想办法突出这重围;的士上都有人,可却常是一队队年龄差距甚大的外表光鲜的人儿;新衣到处都是,人们的脸上却被冰霜侵蚀。
走在马路上,人们行色匆匆的擦肩而过。一路走回家,一直扯着笑脸,遇到那么多人却只有四个回给了我笑脸。地下通道里找到了一丝过年的感觉,因为人很多,而且还都三三两两开心的说笑着,只是角落的乞讨者无人注意。小区里,只有那些爷爷奶奶们沧桑的脸上洋溢着内心的愉悦,不论是否熟识相互打着招呼。年轻人们如往常一样或插着耳机或打着电话或发着短信,目不旁视的走向目的地。
真的像爸妈说的一样,这年,越过越淡了。
倒是平安夜,圣诞节,情人节越来越受人追捧。元旦没有什么庆祝活动,圣诞节却自发组织的搞起了联欢会;小年夜没有收到短信,平安夜却是不少苹果;迄今只收到一条春节祝福短信,放假前班上关于光棍怎么过情人节的问题就已沸沸扬扬。
问过为什么年越过越淡,答案是生活好了,这过不过年有什么区别,想要的平时也都有啊。
但是,是不是有人想过,过年,不仅仅是为了好吃好喝,这是一种文明的象征!为什么外国的节日盛行,本国传承千年的节日却渐渐冷淡?为什么问到最想去哪里答案多是某个外国的地名?为什么总是有人在批判本国的落后,赞扬着别国的先进?为什么总是有人不愿在qq个人资料上填写中国这国籍?为什么总是说自己要去哪里哪里留学在那里安家落户?为什么总是羡慕着别国的经济文化,以自己是中国人为耻辱?为什么?
有人跟我说过,每年清华北大有一半的学生公费留学,却几乎没有再回国的。心甘情愿加入别国国籍,为别的国家研究,为别的国家发展做贡献。人,不可以忘本。吉鸿昌,邓稼先,这种爱国至深的人儿,现在,有多少?有几个人可以问心无愧的保证如果将来发达了会衷心为祖国奉献?
人,最不该的,就是忘本。中国,才是我们一辈子的母亲!
不管你走到哪里,你就是“你”。
——题记
“本”就是指根,而“根”则是指生你养你的那篇土地,以及你所受到的教育熏陶,你的观念,你的思想,你的信仰,还有你“自己”。
或许,是受民族教育的影响,我对“根”的观念性很强,对于自己的民族,文化都有着无与伦比的热爱,甚至视它们为我的灵魂寄托。在很小的时候,每到藏历年,家里的老老少少都会聚集一堂,“召开”我们的家庭会议,在经堂诵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外地念书的我,总是会有诸多不便,在最重要的一天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拜跪神圣的佛祖,但是那一天,无论我在哪里骂我都会抽出两个小时来虔诚地诵经。
我生长在藏区,很幸运的,我能看见一尘不染的天空,呼吸那可以用手触摸的带着丝丝凉意的空气,在那里有一望无垠的绿色草原,有清澈空灵的河水,有英俊挺拔的树木,有高耸矗立的雪山。曾经,在那里我不需要被过重的枷锁束缚,继续让现实以上的幻觉筛去世界上过于粗硬的石子,我奔跑在草原上,嬉戏于山间,骑着牦牛在牧场上疾驰,手拽着猪的尾巴在小河旁飞奔。我,就是那样的一个我,如今,却独自一人在异乡小心翼翼地过着生活。
我讨厌别人对我说,你长得不像藏族。外表的迥异,并不能代替心灵上的归属。我也讨厌那种不愿承认自己“根”的人,一个人如果
连自己都不承认,那么他活在这个世界上,又有何用?我欣赏藏民的朴实,欣赏他们的不拘小节,欣赏他们的义气,以及他们对于自己民族的信仰。当然,我更加钦佩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精神。我认为,一个人的成熟首先在于他要学会认识自己,承认自己,接纳自己,不能忘本。
现在,我独自一人坐在寝室里,夜晚的凄凉仿佛已经被我内心熊熊燃起的热火所熔化了,迷晃的灯光如同细胞分裂,顷刻间占满了整个空间,它像一颗火球,蒸发了水份,蒸发了眼泪,蒸发了安宁等一切可蒸发的东西。我沉沉地陷入了回忆:日落西山,地平线仿佛是张开的上下颚,我独自站在无垠的草原上,被吞食在了太阳的味蕾里。
那片土地,那个“根”,那枚别在我领口的思念。
2013年,中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并在2016年11月30日取得成功。许多人引以为荣,但是也有少部分人发出了不屑的声音,认为其是多此一举,他们认为“二十四节气”是社会的垃圾,应该被清除!可他们忘记“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代代总结出来的,集聚代代人的心血和智慧,给我们的农业带来了非常多的好处,是我们农业生产的根本。中国人啊,不能忘本啊!
时间会磨耗一些客观东西,在客观论中,没有什么可以永垂不朽,但在主观论中,有许多的东西可以不受时间的消磨:文化,智慧,艺术……而其中二十四节气更是文化,智慧和艺术的有机结合。它永垂不朽,而我们的义务就是守护它,欣赏它,挖掘它的文化价值,而不是忘记它,遗弃它。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中国是文化大国,就其种类来说,文化本来就是五彩缤纷,异常丰富。就其内容来说,涉及领域也是非常广。就其作用来说,更是影响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的“催化剂”。但是我们不珍惜,也会像一句俗话“富不过三代”一样的下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我们把树砍掉,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同样的道理,中国人能忘本吗?
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爷爷,而现代文化则是一位年轻好胜的年轻人。各具所长,各有所短。传统文化早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文化需求,但它的许多的经验和实践给了我们许多的启发,让我们少走了许多的弯路。现代文化虽可以满足我们文化需求,但它的年轻却给人们,社会,国家带来了许多危害。何尝不将它们互补所长,年轻的现代文化更应该给年长的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年长的传统文化给现代文化指导指导!何尝不是一件大事?故此,我们能忘本吗?
端午节却成了韩国的法定节日。这一新闻当时震惊举国,这是天大的笑话!大家都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屈原是楚国的外交官,楚国是属于华夏。这些都是铁一样,没有任何争论的。但是为什么端午节是韩国的呢?原因就在于我们自己当时盲目追求“洋文化”,忘记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造成“文化失窃”现象,实在是令人痛心疾首!我们难道还让这种现象有第二次发生吗?我们还能忘本吗?
文化故土,扎根夯实!满天星辰,追梦前行!中国人,永不忘本!
“瞧这群小家伙长得多丑陋呀,”小青蛙神气十足地尽情嘲笑着小蝌蚪:“那大脑袋尖尾巴,再加上灰不溜湫的身子,游动起来摇头摆尾笨头笨脑难看死了,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出生在这个世上的?你们看我就与众不同,水里陆上弹跳自如,又是如此英俊潇洒。相比之下你们知羞吗?”
小蝌蚪们笨拙地摆动着尾巴前游,圆瞪着小眼睛看着小青蛙在荷叶上喋喋不休手舞足蹈。
一旁的老青蛙听不下去了,它跳上前来斥责小青蛙。
“你怎能这样数落小弟妹们呢?”老青蛙毫不客气地批评小青蛙:“要知道,它们的今天正是你的昨天,而你的今天将是它们的明天,咱们蛙族的成长史就是从蝌蚪到青蛙一步步演化过来,谁也不例外。换言之,蝌蚪是咱蛙族的'未来和希望。”
小青蛙听了若有所思,细细品味着老青蛙的说教。
“而你呢,刚甩掉尾巴长出四腿有了点蛙样,就忘掉前身自以为了不起,相比之下,你的心灵不比蝌蚪们的外表更加丑陋吗?”老青蛙顿了顿继续语重心长地教导小青蛙:“你要记住了,切不可忘本,凡是忘本的族类都是没出息的,更是没希望的。”
小青蛙听了顿时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它才发觉自已的言行是多么肤浅无知,从此再也不敢小瞧小蝌蚪们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