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书籍的作文400左右(阅读书籍作文400字左右)

写书籍的作文400左右(阅读书籍作文400字左右)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8-27 19:33:46
写书籍的作文400左右(阅读书籍作文400字左右)

写书籍的作文400左右【一】

匆匆地读过一遍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心里不免有些沉重。这书里写的,有历史上的匆匆过客,有漂泊一生的落魄文人,有淳朴善良但又愚昧无知地剥夺美的人。读过《道士塔》,唤起自己对王道士的愤怒,更唤起自己对旧中国愚昧、落后的恨。读过《阳关雪》,想起“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美妙诗句;读过《江南小镇》,江南水乡的柔美,如周庄、乌镇,萦绕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去琢磨的文章,对于我来说,与其去批判不如去欣赏,我想欣赏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留给我们读者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和文化省思的自由空间。下面我想就其中几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道士塔》是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却让人内心不免有些纠结和沉重。像文中写到的那样:“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从国外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①读完这段文字,尚还激不起我内心的愤慨和痛恨之情,然而平实的文字中间却让我读出满满的无奈与遗憾。这是一个历史悲剧,一段沉重的文化史实。它所揭示的问题让人揪心,让人不禁为那个时代,更为我们的民族,发出声声无能为力的叹息。王圆箓,是道士,也是落后的农民阶级。因为无知,他自作聪明地将窟中的珍贵壁画粉刷,代之以灵官塑像;因为无知,他将窟中无价的国宝向西方冒险家们换回历历可数的银元;因为无知,祖国的瑰宝就这样被不等价地交换掉,进而逐渐流失!“我不禁又叹息了,要是车队果真被我拦下来了,然后怎么办呢?……偌大的中国,竟存不下几卷经文!比之于被官员大量糟践的情景,我有时甚至想狠心说一句:宁肯存放在伦敦博物馆里!”②或许有人说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不免有些浮夸,然而他的感慨正吐露了他面对这段不能挽回的历史的悔恨与痛心!他感叹,即使能也将拦住马车或许也难以保存,与其这样不如存放于英国博物馆之中!这是多么悲哀又却是那段血淋淋的屈辱史的写照啊!历史没有假设,我们能做的是谨记,谨记历史的痛;是担当,担当起历史的责任!

“我好恨!”这是《道士塔》给我最大的触动。我原本以为《文化苦旅》全是这样沉重的笔调。忽然之间,《江南小镇》映入我眼帘。这篇散文应该算是全书中篇幅较长的了。由于此前同闺蜜游过杭州,看过乌镇,而如今自己留在南京,我对江南或许是不一样的吧。“穿镇而过的狭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美的石桥…老人满脸宁静地坐在那里看着过往船只。”像是一幅缓缓摊开的唯美的画卷,刻画着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散发着一股浓郁的惬意的气息。这都是都市喧嚣所寻觅不到的安逸。看到余秋雨先生笔下的乌镇回忆起自己去乌镇的经历,对乌镇的怀念,来自长长的青石板路,来自民宿客栈老板的热情招待。

只可惜,我们恰好选在最热的时候来到了乌镇,但却阻止不了我们对江南水乡的向往。进入西栅,已是傍晚,伴着夕阳,乌镇显得格外宁静安逸。走在“雨巷”中的青石板上,就想去寻几把油纸伞,呵呵,几个伙伴就这样漫步在乌镇的各条小巷中,拍拍照,买买小礼物,尝尝江南小吃……乌镇之行,让我重新认识了江南。如同余秋雨先生所说,江南的小镇没有雀桥、乌衣巷的沧桑感,仅有的是那一份淡泊。它默默滋养着这一方土地,养活一方百姓。这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哲学,不禁让人去探寻,让人向往。

我想《文化苦旅》苦的不是这场旅行,而是历史的沧桑,文化的厚重。这是一种沉甸甸的使命感。可惜,还没能好好品味这本书,往后有时间,定会再捧起《文化苦旅》徜徉在文化中!走进余秋雨,走进文化苦旅。

写书籍的作文400左右【二】

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出现的创一代文风的伟大诗人,是屈原。他写的《国殇》是我国史上第一首描绘战争酷烈,抒发爱国深情的杰出诗作。

热爱祖国的深情,贯串屈原的一生,熔铸了他的人格,辉映着他的诗品。但如果说,他直抒胸臆的恢宏巨制《离***》是通过自身高尚灵魂的苦闷追求,倾吐忧国心志,他借题抒怀的精制组曲《九歌》,是适应民间祭神的格调与需求,流露纯美情愫;那么这一首《国殇》的艺术风格,既不同于《离***》的激扬澎湃、忧愤深广,又有别于《九歌》同一系列其他各节的清新宛转,幽渺缠绵。它以其质朴凝重、刚健悲壮,在屈原诸多焕发浪漫色彩的瑰丽篇章之中,独具特色,别有神韵。

这是所写内容的庄严神圣,写时心情的沉痛崇敬决定了的。它为祭奠英勇牺牲的卫国战士而作,所以无需凭借虚幻的神话境界,甚至不必多用托物的比兴手法,只是正面纪实叙事,直接表意抒情,显得更加庄重深沉。

《国殇》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文笔朴素、情致纯浓、真切如画、激越如歌。它把保卫祖殊死搏斗的壮烈图景,惊心动魄地活现在人们眼前;把悼念忠魂的满腔热忱化为英雄乐章,回肠荡气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胸怀。

作品开篇只两句,一下子便把人逼近到激战的`最前沿:白刃相接,车轴交错,格斗进入炽热状态,拼***已达生死关头。随后两句,焦点拉开,给读者展示了战场全景。敌众我寡,形势危急,但就在这旌旗蔽日、飞矢如雨的险境之中,犹如特写镜头一般,凸现了我方战士豪迈的身影——他们临危不惧,冒死迎敌,奋勇争先,冲上前去。

接着,作品跨上第二层次,诗人不再客观描述,而是将自己同时把读者带进我方战士的主观世界;敌众冲散我方阵列,我的战马一死一伤;在这大势已去、身陷重围的决死时刻,我毅然系马固车,决不动摇后退。于是,仿佛电影的定格,诗人让读者看到:一名孤胆英雄奋力猛击战鼓,壮士都已牺牲,荒野悲凉肃穆,而鼓声却似乎轰鸣不绝,倾诉着天地的怨恨,发泄着鬼神的忿怒,张扬着卫国将士宁死不屈的威武气概。

至此,作品升入第三层次,诗人激情迸发,放声歌颂,从外貌雕塑到内心刻画,对烈士进行了热诚的礼赞。他们背井离乡,奔赴疆场,以身报国,义无反顾。他们头颅虽断,弓剑未丢,纵死不悔,斗志犹生。他们忠勇刚强,坚不可摧,英勇永在,浩气长存。这就是千古以来世代相传炎黄子孙禀赋崇尚的爱国精神。

说到爱国精神,那是支配屈原一生的精神支柱。初高中时,我们经常做到这道经典的历史题:

农历五月,初五和十五,一大一小,两个端午,江南一带包粽子、赛龙舟,以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屈原之所以如此倍受后人推崇最主要的原因:A,爱国情怀,B,《离***》等着作,C,上下求索的精神,D,竣洁的人格,答案A。

是啊,这么久了,这道题还在被教育界翻来覆去的用,就像这么几千年了,人们还在纪念屈原一样,我感觉到,那些为人颂扬的精神可以超越时空,永恒于世,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这样。

屈原,他爱国,他担心国家安危,所以他嫉恶如仇,他与他们坚决斗争。他无情地揭露那些“党人”贪婪嫉妒,争权夺利,为非作歹,祸国殃民;他对那些曾经支持过他的正确主张的同僚,他亲手热心培养的人才而后来又变节从俗的人们,他在痛心之余,也给予了严正的批判;他对于国君的昏庸糊涂,同样也没有忘记给予谴责。

屈原,他爱国,他要抚壮而弃秽,所以他上下求索,寻找效忠的机会。在苦苦求索中,他恐年岁之不吾与,恐皇舆之败绩,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以及他九死未悔、宁溘死以流亡的舍生取义精神,实在是感人肺腑,透彻心扉的。

由此,我想到前几年,韩国人要申请端午节作为他们的文化遗产。听起来是如此荒谬却又不得不怀恨起中国人的不争气——沉迷于西方的节日却忘掉了自己的传统!圣诞节我们可以过,但是,我们为何忘却自己的节日呢?我们的七夕是多么浪漫的一天,我们有我们的浪漫的传说,可是,我们却去过那个对我们来说如此陌生的2月14日。我在担忧着,哪天,我们是否,也会忘却我们的端午节、中秋节,甚至是春节?

想想我们的爱国之士屈原,我们是否会重视我们的爱国之情?当我们追崇超女的时候,是否也要来回忆我们的骄傲我们的偶像屈原?

写书籍的作文400左右【三】

好早就听说了《文化苦旅》这本书,记得第一次听说是从英语老师口中蹦出来的。这次,终于有机会拿起来读一读。

我细细读着书,慢慢地被书中的历史、游记所吸引。从莫高窟的中华民族痛失瑰宝到风雨天一阁那座仅存的藏书楼,从沙原隐泉到洞庭一角,又从吴江船到牌坊。作者走过的每一处地方,似乎都蕴藏着那么多中华历史。有时候真想自己也能懂得中华五千年历史,每当走到一个地方,都能想起此地过去的故事和故人的评价。

读这本书,就像和作者一起,从中国的西北走向江南。偶尔,作者也会停下来,写一写腊梅或是写写自己的藏书,或者在每个清静的雨夜里想起,夜雨诗意。但是作者永远都没有忘记,真正的山水不光只是自然山水,更有着文化气息,人文山水。正如他自序中所说: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在我的全身,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是的,在西天凄艳的晚霞下,我看见了王圆麓,那个敦煌石窑的罪人;在罗池庙里,我看见了失落的柳宗元;在都江堰,我看见了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的李冰;在天柱山我看见了华发苍然的苏东坡。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叫做文化苦旅?慢慢得,我明白:苦旅,苦在历史的重压,苦在历史的逝去,苦在古人的远离,更苦在文人心里的敏感。

读了这本书,不仅让我略懂了作者,更让我读懂了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丝细脉。

写书籍的作文400左右【四】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题记

勇敢、无谓、英雄,在我们脑海里,谁都明白这些词的意义,可谁是英雄呢?读了屈原的《国殇》之后,这才明白了。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国诗篇,是为了纪念战死沙场的勇士,这些勇士就是英雄,每个英雄都勇敢、坚强、无谓的,“斤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可见虽然敌人众多,可士兵还是英勇善战,奋勇***敌,这不就是用干么?“霾两轮兮挚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死伤的人都可以埋住轮子,可士兵还是不停的击打战鼓,血战到底,这不真是坚强吗?“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带上长剑背时秦国作的弓,头首分离,可心却永不害怕,这就是无谓,只有这些士兵在称得上是英雄。

诗中最后一句提到“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让我想起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我心中,诗中所提到的项羽也是英雄,他身经百战,但在全军覆没时,只剩他一个,他自尊心强,认为没脸再见家乡父老,就自***了,项羽的骨气十分的大,也算得上是英雄。

真正的英雄就应该勇敢、坚强、无谓,就像《国殇》中的士兵,这才是真的英雄。

写书籍的作文400左右【五】

萨拉·克鲁是《小公主》中的一个女主角。她既可爱又乐于助人,并且很善良,可明奇小姐一点儿也不喜欢她。她之所以对她好,是因为明奇小姐不想让萨拉爸爸知道,她不喜欢萨拉,而会遭到爸爸的不喜欢。

后来又出现了一个小女孩叫“乐蒂”,她从小就没有了妈妈,得不到疼爱,所以很喜欢哭。萨拉就自告奋勇的做起了乐蒂的“妈妈”,给乐蒂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不久以后,萨拉的爸爸死了,萨拉沦落成了乞丐,天天吃不饱,干不完的活,脸色也越来越不好。乐蒂也慢慢长大了,她记得萨拉过去对她的好,所以她经常去看萨拉,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萨拉心里很高兴。

萨拉很坚强,后来被好心人收养了,又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了。但是她还是不会忘记以前的自己,经常去帮助小乞丐。

我要学习萨拉身上的助人为乐,遇到问题积极面对的精神。

写书籍的作文400左右【六】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它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自从1919年5月那次“五四运动”后,朱自清开始了写作,用文笔拯救国人的心灵。他的散文成就很高,写景抒情,委婉细致,意境清新幽雅,语言质朴而有风采。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珍惜时间”,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来去匆匆描写“如一滴水落在海里。”提醒人们珍惜青春,珍惜时间,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正如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说的那样,时间很宝贵,就是再多的金子也买不走它。

时间是最伟大的,它毫不自私,它给予每一个人每天的时间都是二十四小时,如果人们整天浑浑噩噩,它给予人们的时间就不是二十四小时了。比如朱自清,他认为自己没有珍惜时间而显出无奈和惋惜,但是他写《匆匆》时,才二十多岁,并且已从清华大学毕业,和俞伯平一起办了诗刊,这已经是很大的成就了。

我们已过去了四千多日子,我们是否在虚度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果我们现在不努力,以后老了再来后悔,那不为时已晚了吗?趁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朝气蓬勃,好好珍惜时间吧,利用好时间每天给予我们的二十四小时,利用“碎片时间”来做更多的'事情,时间就会为我们效劳,让我们利用短暂的时间来创造更大的价值,岂不是更好?

让我们好好珍惜宝贵的时间,做一个尽全力的自己,这样我们才不会后悔。让我们努力拥有一个多彩的人生!

写书籍的作文400左右【七】

“语言就仿佛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教师的语言,是感化学生心灵不可取代的手段。”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让自己的课更有数学文化的味道,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时时牵挂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阅读了郑毓信、王宪昌、蔡仲三位教授共同编写的《数学文化》一书,通过阅读,让我真正明确了数学教育的意义及实质,对数学教育的目标及达成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从古希腊数学的起源讲到当今飞速发展的数学,在我面前展示了一个数学发展的历史长卷,曾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出现的人物一一跃然纸上,通过对西方的数学与中国的数学发展史进行对比,使我对历代数学名家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贡献及数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本书又不是单纯地历史的叙述,教授以自己的视角进一步阐述了什么数学能够称之位一种文化,及将数学作为文化看待的意义,让我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

全书对我启发最大的是“从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文化”这一部分的内容,笔者强调,我们应当注意纠正这样一种倾向,不能一味地强调数学的工具的作用,然而目前,我们中、小学的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将数学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传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当更为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培养。从教学的角度看,以下问题就有着特别的重要性,既应如何通过日常的数学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因为“思维活动不是在获得课程内容的知能后才出现的,而是成功的学习过程中整体的一个部分,因此,课程内容须能够挑动思考的灵感,即使在最不起眼、最基本的课堂情境中,亦可启发学生的思考的源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明确了数学思维的训练和养成与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相比是更为重要的。由此,我深深思考着我自己的课堂……

“一个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衰落的,我们应当努力建立民族或国家的清醒的数学意识。”我想,我们应当把思维方法的训练渗透于日常数学教学活动中去,应当以思想方法的分析去带动、促进具体数学内容的教学。

书中提到肖先生借用了清代文学家袁枚关于“学、才、识”的论述来说明三项数学教育目的,他认为广义的数学教育不是把数学仅仅视作为一件实用的工具,而是通过数学教学达至更广阔的教育功能,包括数学思维延伸至一般思维,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良好的学风和品德修养,也包括从数学欣赏带来的学习愉悦以及知识的尊重我们必须理清三者之间的'关系。与具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比,数学的文化价值(包括思维训练和文化素养)更为重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