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胡传统文化的作文开头(拉二胡的作文细节描写)

关于二胡传统文化的作文开头(拉二胡的作文细节描写)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10-11 06:36:05
关于二胡传统文化的作文开头(拉二胡的作文细节描写)

关于二胡传统文化的作文开头【一】

那阵子正值小学放暑假,我早上去学游泳,完了便乘车到爷爷奶奶家。我下车的`那一站是附二医,热闹的地段总会有很多乞丐的。可是那个乞丐不同于其他乞丐,寻常的乞丐要么叫苦连天,要么跪在底上一言不发,要么露出自己可怕的残肢断腿吓唬别人。而那个乞丐就自己端坐在那边,双目紧闭,很起劲地拉着二胡,头还一晃一晃的,似乎十分投入。那二胡声我听不出是什么曲子,不过也十分悠扬。

我见到那个乞丐时起初是有点好奇,走过去时还回头看一下他,后来见多了,觉得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乞丐,我应该算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用自己的二胡声来换取活命的钱,这让我不禁想起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来。

终于有那么一次,我在公交车上盘算:今天一定要投给那个乞丐两块钱。下车后,我便把钱掏出准备好,我甚至还这样想:待会儿投钱时不要就这么扔进去,一定要弯下身子轻轻地放进去。

我这样想者,终于走到那位乞丐跟前了,我微微蹲下身子轻轻投进两枚硬币。当硬币在金属罐子里落下并发出清脆的响声时,那乞丐轻轻地说了两个字:“谢谢!”我顿时感觉高兴极了,我认为他已经知道有一个人肯定他了,我一路上蹦蹦跳跳地回了家。

乞丐也可以很有尊严地谋生,就像那个拉二胡的乞丐,用自己的音乐来谋生,你不给他钱,没关系;你给了他钱,那就是对他的尊重和肯定。或许,我们对乞丐的固有印象,真的要改变一下了。

关于二胡传统文化的作文开头【二】

从上小学三年级认了几个字开始,父母就开始让我读少儿版的《诗经》、《大学》等等,当时真是一头雾水,读一页还要老老实实翻半天词典。直到现在已学了不少,虽然只是大略上的,却觉得自己已“满腹经纶”了,倒真有了顿悟的感觉。

这顿悟一,便是传统文化–她的躯干、她的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她就来源于社会,存在于自然,孔孟的功劳就是智慧的发掘,让我们这些后辈可以用手捧着读。而且绵延几千年的几件事,诸如春节、端午、重阳、中秋以及它们代表的国民级文化也诞生于春秋战国,我们的国家民族也诞生在战国末期。

这顿悟二,正是照应了那句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她的载体–典籍,我的态度与大多数人有细微的差别。文化经典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一代一代地赋予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思想,才得以看见现在书上浩如烟海的注释。我们可以想象到孔孟以及以后千千万万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在经历了千年浩荡之后,我们是否还能正确认识到这文章中的原意?其实,我们都不是圣人,也只能断章取义从中取来我们能利用的零件,装进脑子里,待日久天长,它们在那里自然发酵,酿成各自的美酒。

现在,我们的文化经典已经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意义:我们把她当成通往更高经济水平的精神跳板;我们把她当成唯一文化加以再次推崇,如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现代翻版。甚至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传统文化仍然被用以抵抗诸如美国腐化和拜金主义的入侵。只是这源远流长的文化已经不堪重负了,这是伟大的孔子孟子所没有想到的吧。我想,这局势倒真象生物课上学的蛋白质翻译–从DNA上截一小段,再送到核外去加工一下,人见人爱的蛋白质就诞生了。读了这么多的文化经典,放下书本,也该有自己的想法了,信念是自己总结的,拾先人之牙慧也绝非信念。

圣贤说过:敏于行讷于言。不错,读到这句话就应该抬起头,拨开书林去眺望天地了。在那里一定要保持认知的敏感和自知之明的沉默。这就是我读中国文化经典所感、所言。

关于二胡传统文化的作文开头【三】

自打太奶死后,太爷整日魂不守舍,常常不经意就泪流满面,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太爷就在屋檐下摆上一个小石凳,拿着他心爱的二胡,拉起小曲儿来。拉二胡时,他总是闭上眼睛,两只手便灵活地摆弄起二胡来。刚开始,我总是觉得,这可能是他老人家特有的爱好吧。可是,慢慢地,我开始觉得这二胡声中暗藏玄机。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太爷沏茶时,嘴里嘟囔着:“老伴儿啊,要是你还在,我就不会这么孤单了……”我听了这话,心里真不是滋味。可是,如今我的耳边再次响起二胡声时,总觉得都不如太爷拉的二胡别致,有一种特别的韵味。

我曾找机会问过太爷,那是一个阴霾天。我小心翼翼地向太爷询问:“太爷,您拉的二胡可真好听,别人都不及您的十中之一呢,可有什么由头吗?”太爷露出慈爱的'笑容,摸摸我的头,坦然的说道:“你太奶生前,最喜欢听我拉二胡,我想,她在那头,也一定能听见。”我心想:太爷肯定不只是想让太奶听到二胡声,更是想让太奶听到他对太奶的思念吧!这时,外面下起了小雨……

事到如今,我还没有听到哪个人能比太爷拉二胡拉的好听,因为,他的二胡声中有思念……

关于二胡传统文化的作文开头【四】

二胡又叫胡琴,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二胡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激烈的意境。

二胡形制为琴简木制,简一端蒙以蟒皮,张两根金属弦,定弦内外弦相隔纯五度,一般为内弦定d1,外弦定a1,其演奏手法十分丰富,左手有揉弦、自然泛音,人工泛音、颤音、垫指滑音、拨弦等,右手有连弓、分弓、顿弓、颤弓、抛弓等。二胡一般定弦为:d1、a1,每个二胡的有效音域达三个至四个八度。

意境深远的《二泉映月》,催人泪下的《江河水》,思绪如潮的《三门峡畅想曲》,宏伟壮观的《长城随想》,协奏曲等都是其优秀的代表性曲目。这些名曲,是我一直向往着的能够把他们拉出来的。

不知不觉中,我与二胡已经走过了两个年头,我顺利的考完了三级。当我拉起二胡曲《茉莉花》时,我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中;当我拉起二胡曲《黄水谣》时,仿佛听到了壮观的黄河水声;当我拉起二胡曲《良宵》时,我仿佛又回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当我拉起二胡曲《赛马》时,我仿佛与蒙古人一起骑着马儿,一起比赛谁的马儿跑得快……一曲曲古典音乐使我一直陶醉……

当然,在我学习二胡的这段时间里,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的困难,使我一度呈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只要一听到电视里放出的一首首动听的二胡曲,我就抛弃了这个想法。记得,在我学习《赛马》的那段时间,我一直都练习着顿弓,但是,我却总拉不出那个味儿来,所以我每天都练习,一直练手上甩的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不断的练习和尝试,一天我终于成功了。尽管现在我的二胡水平还在初级阶段,但我相信,通过我自身的努力,我一定能拉出完美的曲子来的。在学习二胡的道路上,我还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关于二胡传统文化的作文开头【五】

1.解冻,多么贴切的解释。

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3.路就是书,书其实也是路。

4.水,是道教的教义的象征。

5.以使命为学校

6.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这该是游历时最好的状态。

7.藏经洞的故事不仅令人悲哀,还令人战栗,如同亲生父母把女儿送进宜春院。

8.这个想法不错——不知道马可·波罗是否同意?

9.先有生态后有文化——李希贵校长说:文化是做出来的,这有什么不同?

10.山庄背影,诸多回味。经余秋雨老师这么一写,我还真想去那里走上一遭了。

11.1927.6.2,王国维先生在颐和园投水而死?

12.又了解了我不知道的清史,原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咸丰避难山庄也死于此。

13.嘉庆不明不白死在避暑山庄,道光不喜欢也不愿意去了,没有新的东西呈现,没有强大的内心力量支撑,不衰才是怪事。

14.文化生态意义上的认同。

15.康熙,把生命从深宫里释放出来。人的旅行是否也如此,是释放生命的过程?

16.木兰围场,秋猎,为期大约二十天,康熙共参加四十八次。

17.木兰围场,狩猎,大规模军事演习始于康熙?

18.康熙的思维方式令人惊叹

19.打、***、流放,打是轻刑,***是极刑,流放不轻不重。

20.宁古塔并非塔,满语宁古为“六”之意,塔为“个”之意,据说这里曾居住过六兄弟。

21.流放宁古塔,坐标:黑龙江省安宁区。

22.文本认知和现场认知有天壤之别。

23.每一块土地都是有表情的。

24.文明最集中的地带,成了仇恨最集中的地带。

25.大勇似怯,大慈无朋。

2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人生之大幸!

27.沧海归水,何问其源?来自无限,归于无限。

28.大智不群,大善无帮,何惧孤布,何惧毁谤。

29.柔软与坚韧并存,有这样的妈妈,儿子的心无旁骛,不在意流言蜚语就顺理成章了。

30.还会再读,越读越有味道。

31.以前一直没有读过余秋雨老师的作品,对他的了解也是来自媒体,当然多数都是负面的。后来偶然看到他的作品,发现文字真的极具吸引力,欲罢不能。怪不得余秋雨老师的近照看起来极其温润平和,相由心生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