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一”假期,我们全家去游览了少华山。至今回忆起来,当时情景仍历历在目。
早上,我们就乘车来到了少华山脚下,接着便沿着宽阔的景观大道一路南行,路旁每隔一段便有一些怪石出现。不一会儿,我们步行到了售票大厅,因人不是特别多,我们很快买了票,接着大步步入景区。
走进景区,便有一条小溪跟在路旁,溪水清澈见底,轻轻柔柔的,就似那九天嫦娥的挽纱,又好似一曲清新的乐曲。我看到许多小孩子在河边嬉戏着,水映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显得格外秀丽了。
走了不久,就来到了第一个景点:红崖绝壁。抬头仰望,几近垂直的崖壁通体赤红,红色的石头或许很多见,但是似这般巨大的红色巨石便着实令人震撼。整个崖的一面都是红的。
不仅如此,这儿还有个故事呢,据传说,红崖绝壁下有藏宝洞,为九纹龙史进当年在少华山聚义时所凿造,内有金银财宝无数。后有人到崖下探洞寻宝,但都神秘失踪。领略了红崖的壮丽,我们接着前进。
沿着道路走了许久,沿途的溪水随着我们一并前行,越发幽绿。止步,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景点:寇公祠。这是为了纪念和祭祀寇准而建的一处人文景观。该祠座西面东,三间一开,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祠内正中有寇准塑像,四周墙壁上是反映寇准生平伟绩的壁画。祠前平台上建有天宫亭,该亭八角重檐,造型呈宋代风格。
顺着溪水移步,泠泠淙淙的溪声在耳畔回荡,显得那样清脆热银铃般。不一会儿,我们便又到了一个景点,此处景点名为猴王峰。因形如一只巨猴而得名猴王峰。猴王峰东侧峰峦迭起,峰头也似形态各异的猴子。站在八里桥向南观赏猴王峰,可看到一只巨猴正襟危坐,仿佛口中念念有词,周围数只小猴子或抓耳挠腮,或低头思索,一副猴王诵经,群猴听道的画卷,自然还成。
就在此时,母亲接了个电话,显得十分慌张赶紧要回家。
无奈,只得提前返回,下山途中,越来越多的人群正向山上进发,回头望去,密集的人群似条线隐于山色之中。
去少华山的路上,听爸爸讲:少华山和华山是“姊妹山”,因为“个子”比华山矮一点,所以取名“少华山”,也叫“小华山”。刚听到“少华山”这个名字的时候,我还以为它是华山的“儿子”呢,哈哈!
来到少华山下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被巍峨挺拔的山脉吸引住了,心里在想:少华山真是威风极了!妈妈买好票,我们一起坐观光车进山,观光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中行驶着,真像那首歌唱到的\':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一会功夫,观光车就把我们全家送到了乘坐索道的地方。我们跟着大部队很快就坐上了缆车,在缆车里,我左看看右看看,看见了层峦起伏的山脉一座连着一座,看见了满山郁郁葱葱的大树,还看见了星星点点、微微泛红的红叶,山上真是太美了!
到了山顶,就有一个很大的观景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站在观景台上,我可以看到远处美丽的风景,特别是一个很独特的“龙头”房子在远处的山顶矗立着,爸爸告诉我:“玻璃栈道就在离龙头不远的地方”。我激动地说:“我们快去那边走玻璃栈道吧!”沿着观景台旁的栈道,我们一路向着那个“龙头”走去。到了玻璃栈道的地方时,我高兴地不得了,我们都穿上了鞋套,害怕踩坏了玻璃,然后我就小心翼翼地走上了玻璃栈道,一点都不害怕,还挺有意思的。可是,搞笑的是,妈妈居然说:“陈怡伽,快过来,扶着妈妈,妈妈恐高。”我心里想:妈妈这么大人了,还害怕,有这么夸张吗?真没出息。于是,我对妈妈说:“这也没多害怕,妈妈,太太都走了一半了,她老人家86岁了都不怕,你怎么怕呢?旁边都有防护栏呢,不要看下面,大胆地往前走。”妈妈在我的鼓励下慢慢适应了,不再走木头的地方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一天的少华山郊游很快就结束了,我觉得:少华山有很多旅游景点,特别好玩。少华山真是一个有大自然感的森林公园啊!
作为一个老师,魏毓芝有自身的缺点,然而作为一个人却有着这些缺点如何也遮掩不住的闪光点。我们很容易想到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纯粹意义上的人,而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反之,则是符合逻辑的。 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她那种尽职尽责、不达目的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的精神。这对于全社会各行各业的男女老少难道不是更具指导意义吗?对于那些在生活工作中对事业三心二意、一曝十寒、不能持之以恒的人来讲,不是极具规劝意义吗?
影片中“全班二十八个人,一个也不能少”的语言和实际行动很好地体现了主人公坚强不屈的性格。因为把生命能量发挥到极致去实现自己的信念的精神总是让人佩服且感动的,试想在现实生活中用这样诚实和顽强的态度对待实际困难的.又有几人呢?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物质文明的急剧膨胀反到成为了许多精神空虚者最美丽的藉口。他们以此为由游戏人生、思想腐化、生活糜烂,却有着动人的哲言:今朝在酒今朝醉,明日有人送上来,吃喝嫖赌样样会,不枉人间走一回。看看,多么潇洒,多么豁达,在挥霍浪费上面心比金坚、势不回头、大义凛然得让人心碎,比革命时期为人类共同理想奋斗而被捕就义前的烈士们还要慷慨得多。孰不知只会享受不会创造的头脑总是让人感觉十分悲哀的,而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一切利益之上者,当属悲哀之中尤其悲哀者。
片中魏毓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是何等震颤人心,那是对所有观众心底的理性呼唤——不管前面的困难,只认准了理当如此。只是那么一个简单的理由: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只有一个字可以概括:犟!犟得让人拍案叫绝,犟得叫人心服口服,更犟得使人心为之震,久难忘怀。
今天,我看了一部影片——《一个都不能少》,看后不禁生发感叹:“多么好的一位老师啊!”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魏敏芝,一个年仅13岁的,小学刚毕业的女孩子,竟然担当起代课教师一职,因为原村任高老师的母亲生病了,需要他回去照料。在临走时,高老师嘱咐她:“全班有28名学生,在我回来之前,一个都不能少。”
不久,他的学生张慧科因家里欠别人一千块钱,母亲让他到城里打工去。魏敏芝知道后,决定去城里找张慧科回来。
在寻找中,她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一整夜呆在电视台门口外,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郑重承诺,她忍耐着。到长途车站,用尽身上所有的钱来买纸和笔墨写寻人启示,又走进电视台,做《生活七彩桥》的嘉宾,最终通过电视媒介找回了张慧科。
魏敏芝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四处奔波,是什么力量在激励小小年纪的.她呢?是对“一个都不能少”这个承诺的较真,是她那信守诺言的品格在支撑着她!
看罢影片,我感到很惭愧。记得在两年前的暑假里,我的朋友——芳婷约我下午两点钟去她家玩,但是我却临时改道去了表哥家,我之轻易失约与魏敏芝相较,真是羞愧难当啊。从此,我立志要成为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