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群狂欢的孩子旁边,有一个和她们同龄的女孩,用长长的头发挡住了脸的半边。一言不发的坐在哪里,不抬头也不和其他的孩子玩耍。
那年,她的父亲离开了她和妈妈,使她们的家庭悄然崩溃。妈妈重病在床,她用柔弱的肩担起了这个残缺的家庭。本是应像风筝一样在天空自由飞翔的童年,却被悄然断了线,童年飞走了,剩下一团乱乱的细愁。
每天早上她都需要早早起床,因为这时候井边没有人,容易打到水。小小的肩膀担着水摇摆着回家后,就要马上熬药,然后弄吃的…每天精打细算的生活和超过年龄的操劳,让她的身体显得异常瘦弱。
在她的生活里,没有节日,当其她同龄的人在父母的怀中欢笑,她只能呆呆的坐在石头上望着天空。没有学堂,没有新衣,没有礼物,她只有心中对母亲满满的渴望。
风筝飞得好高好高,好远好远……
在她的童年里,总是那么孤独,没有伙伴,没有三月的花香,也没有天空的风筝。母亲的病痛,家庭的重担,自己的无助,让她的风筝狠狠的`飘远,然后坠落。如果他知道那暗湿的床脚是她孤怜的泪水,那微温的被角是她零落的体温,在那边他会不会落泪,这个三月又会不会有一丝改变?
这样沉重的日子不知道度了多少的年月,她的脸也不知多久没有过微笑,在妈妈的床前,她显得无助孤苦。也许上帝看到了她的落泪,读懂她藏在心底的风筝,她的妈妈在渐渐的好起来,她用童年时光的消去换来了母亲的健康。母亲很爱她,每次有力气说话,都会对她说:“等妈妈好了,妈妈就带你去放风筝。”她知道她很喜欢风筝,为了做一个风筝,她甚至愿意一夜忙碌。每次妈妈说完这句话,她们都会不知觉的流下泪来,拥抱在一起,这也许是她们家最温情的一幕。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上帝终究没有狠心的夺去她心底最美期望。妈妈的病渐渐好了,渐渐的很健康。她的脸上也出现了久违的笑,阳光也变得比以前耀眼。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三月,天空多了一只美丽的风筝,也多了两张幸福的笑脸。灿烂的天空下小女孩的风筝又飞了起来,飞得好高好高,好远好远。看着她纯真的笑脸,我慢慢的向她靠近,泪水早已悄悄滑落,她看见了我,放落了手中的风筝,跑过来抱着我,哭着对我说:“哥哥,这么久你去了哪里……”
壮族人一直认为五彩缤纷,鲜艳诱人的5色糯米饭是“吉祥”“幸福”的饭。妇女们以能制作颜色鲜艳纯正的5色饭为傲。
三月三,壮族村寨到处可闻到5色糯米饭的芳香。屋前房后,孩子们手拿5色糯米饭,边吃边玩;村头树下,妇女们互相品尝“杰作”,交流蒸饭经验。有的年轻男女,则揣着用荷叶包着5色糯米饭去赶歌圩,他们要把自家的“杰作”送给心上人品尝。下午2时左右,人们就要带上5色糯米饭和其他供品,到祖宗坟前祭扫了。
傍晚,许多壮族村寨还有夜歌圩,歌手们正通宵达旦地对歌,吸引了众多村民,场面非常热烈。5色糯米这种民族风味食品,与祭祖娱神活动融在一起后,更充满情趣。
斗转星移,时间过了数千年。壮族的5色糯米饭,虽从古而来,但并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抛弃”,散发的芳香却越来越诱人。自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始举办后,壮族的5色糯米饭更成了“宠儿”。一些东南亚友人还专程带5色糯米饭回国给家人品尝。
壮族5色糯米饭,是壮族祖先留给后人的无形财富。我们相信,壮族5色糯米饭永远不会“褪色”,流传万代。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这就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
在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是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是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就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与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
我与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与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每天早上,我都会吃早点,每每来到早点摊前,看着什么包子、饺子、粑这些,我总是了了解决,吃着吃着就想起了每年三月三奶奶做的腊肉韭菜粑。我趴在座位上陷入了沉思。那是去年的三月初三,在我们这管这天叫鬼节,又叫粑节。
快到粑节了,那个星期天我早早的起床,拉着妹妹,到野外采了好多的韭菜,奶奶也提前把米淘洗干净晾晒干磨成了粉,就等着粑节的到来了,去年的粑节正好也是清明节,我们祭祖回来后,奶奶就在忙活了,正在那和粉,里面放了韭菜和腊肉丁,我蹲在奶奶旁,问奶奶为什么三月初三叫粑节,为什么要吃粑。奶奶告诉我,在我们这有这么个说法,这要从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在第七天造好了人,但是她已经很累了,仙气不足,给人灵魂时,没附在肉体,风一吹就飘到野外了,每到三月三那天,野外的一种野韭菜气味最浓,人的灵魂都被吸引了,附在了上面,女娲就叫人去吃这种野韭菜,还要吃米糊,这样就归位了,后来人们将这种韭菜加米粉掺和在一起做成粑,吃下,灵魂就不再飘走了,粑魂粑魂,再说韭菜粑谐音久财发。我听了,觉得有点迷信,但总算也是一种期盼,期盼平平安安,财运大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奶奶揉了好多粑,我在灶下添柴,奶奶在锅里放了些油,把揉好的粑放入锅中,煎几分钟后又翻转过来再煎两三分钟,奶奶说好了,别再添柴了。还没等奶奶装起来,我就从锅里抢出一个,那个烫的我左手换右手,香气扑鼻使我忘记了痛,妹妹大老远就喊着好香好香,冲进厨房把我手中的粑,抢了去,我还没来得及看清呢,奶奶边说别急别急,多着呢,又从锅里取出一个用纸包着放到了我们的手里。我望着这焦黄的粑,直流口说,我轻轻咬了一口,外脆里嫩,既有腊肉的香味,又有韭菜的清香,好吃极了,我越吃越带劲,一个粑不知不觉就下肚了。我看看妹妹,只见她双手捧着,从四周吃起,一个圆形最后成了圆点被她塞进了嘴里,最后还用舌头向嘴唇四周捞了了一下,就像牛吃草一样。
奶奶拿了两个用碗装着放在锅台里边,供灶神,接下来用筷子夹起慢慢地吃着,嘴角还一厥一厥的,每吃一口都用舌头舔一下嘴唇。我一口气吃了六个,妹妹说她也吃了六个。实在肚子装不下,那个好吃真是没的说。恨不得扒在锅沿吃。可惜爸妈常年在外打工,没能吃到奶奶的美味,我想,他们在外也作了家乡的这种粑吧,因为今天可是三月三啊!吃完后,妹妹挺着个大肚子大摇大摆的一手拿着一个出去了,我也不甘落后,也拿着两个藏了起来,等能吃时在来享受。还叮嘱奶奶说,晚上还要吃这粑。想着想着,口水都流进了装早点的袋子里。快到三月三了,我又能够尝到奶奶的,腊肉韭菜粑了。三月三,真好。
“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我的世界,春暖花开……”愉悦地哼着那英的这首《春暖花开》,走在这个正直于仲春三月的蓬勃世界里,我发现这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更美丽了!
植物们沉睡了一个冬天也都苏醒了——抽芽吐绿,舒展摇曳,尽显生机!瞧,柳树又抽出了新的枝条,小小的芽儿都长成了小叶子,嫩嫩的,绿绿的,小巧玲珑,好不惹人喜爱!金灿灿的迎春花已经开过了。这个时节绽放笑脸的是桃花。一团团、一簇簇、粉粉的,很是引人注目。那些深深浅浅的粉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争奇斗艳。一朵比一朵漂亮!这种美的粉,毫不逊色于在调色板上调出的色彩。它美得自然,美得特别。海棠也随着桃花绽放了可爱的笑脸,一朵朵桔红色的小花,那么秀气,那么鲜亮,释放出咄咄逼人的魅力,使人忍不住地再多看几眼才肯离开。
田野里的麦苗生机勃勃,绿油油的,那翠绿的绿仿佛要滴下来了一般。爱玩的孩子们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瞧!漫天飞舞的风筝急切诠释着孩子们的快乐。可爱的孩子们在田野里尽情的奔跑,你追我赶,一个个生龙活虎,精神抖擞,爽朗愉悦的笑声徜徉在暖暖的春日里。春暖花开,三月的春风,万物皆生,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诗“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轻轻地仰起头,任和煦的春风轻抚着脸颊,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还像爸爸温暖的怀抱。那么舒适,那么温和,好不惬意!
离离芳草,青青麦苗,袅袅垂柳,柔柔春风,春花似锦……啊!春天真的好美!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