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时间是充足的。这一天,我情不自禁地走进了图书馆,寻找书看。书架上的书数不胜数,让我看得眼花缭乱。这时,针看到一本《巴金自传》,脚步也随之停下来。我拿着书走向书桌,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
我先看了《文学生活五十年》这一段,使我受益匪浅。它主要讲了巴金五十年来的文学生涯。渐渐地,我看完了这本书,也加深了对巴金的了解。
巴金不是一位文学家,但他写作了五十多年。他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找寻出路。他生在一个官僚地主的大家庭,在许多所谓“上等人”和“下等人”中间度过了他的童年,在富裕的环境里他接触了下等人的悲惨生活,在伪善和自私的长辈们的压力下,他听到年轻的痛苦***。他觉得社会出了毛病,却说不清病在何处,又该怎样医治。他把自己的家庭看作专制的王国,他坐在旧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亲近的人在那里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终于惨痛地死亡。他们都是被腐朽的封建道德,传统观念和两三个人一时的任性***死的。巴金离开了旧家庭就像摔掉一个可怕的黑影。他想找寻一条救人,救世,救自己的路。他选择写作,是因为他有感情无法倾吐,有爱与恨无法宣泄,好像落在无边的苦海中找不到岸,一颗心无处安放,所以,他要找寻一个心的归宿——写作。
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从他身上我明白:不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爱祖国,爱人民,爱真理,爱正义,为多数人牺牲自己;人不单是靠吃米饭活着,人活着也不是为了个人的享受。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巴金那样的燃烧的心和永不衰竭的热情。
这一本书让我学习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我要把巴金竖立成我的榜样,向他学习。
记得三年级的时间,老师留了一个特别的作业,名叫我是小厨师,这可把我们难住了,平时笨手笨脚的我,怎么能当小厨师呢?
说干就干,我先准备了一碗米放在盆里,用手搓,清澈见底的`水,成了乳白色的浊水了,然后我想把水倒掉,米粒就像淘气的娃娃,总是想溜出去,于是我就 用手挡,让水从手中间的缝隙中流出去,可是仅管如此,还是有两粒“小娃娃”逃了出去,我只好把它小心翼翼地抓回来,这样反复洗,就洗干净了。
接着该煮饭了,放多少水呢?我忽然想起了妈妈说过:“煮饭水要超过米饭两指高”于是我盖上盖,插上电源,开始等。不多时,发出了咕嘟咕嘟的声音,米 香味扑鼻而来“好有食欲呀!”等到它跳闸了,我就打开盖子,又白又嫩的米饭像珍珠一样撒在那里,这完美地设计,我都不舍得吃了。
妈妈回来了,看到我的杰作,对我赞不绝口,我高兴得像过年了一样,心里特别骄傲。
《名人传》由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组成,它们均创作于二十世纪初期,无论在当时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
《名人传》又能给予我们什么呢?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名人传》给予我们的也许更多是尴尬,因为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结尾,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才是真言。《名人传》印证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训: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无不表明伟大的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战斗。我们的时代千变万化,充满机遇,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却不想奋斗。我们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许会使我们取得昙花一现的成就,但绝不能让我们跻身人类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读读《名人传》也许会让我们清醒一些。
《学会生存》是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职的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的一份研究报告。《学会生存》一书把学习化社会的概念推向了世界并推进了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思考。
在 21世纪“学会生存”就要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终身学习是指人的一生都要学习从幼年、少年、青年、中年直至老年学习伴随人的整个生命历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生存》报告把终身学习与建立学习化社会(学习型社会结合起来。“学习化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的重要活动。创建学习化社会有赖于终身教育思想的普及又有利于终身教育的实施与提高。
而当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时另一个关键问题出现了这就是“如何学习”。“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前提。发现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是引导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为了自我的终身学习和创造活动我们的教育重点必须从“学会”走向“会学”即培养一种创新性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在当前还要转变一种观念即由“拥有文凭”向“拥有能力”转变。文凭和学历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表明了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文凭就有水平有学历就有能力。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新事物、新情况层出不穷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要求人们必须开阔视野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一个拥有较高文凭和学历的人如果停滞不前也会落伍难以跟上潮流、胜任工作、获得进步。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核心就是要在全社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学习成为21世纪的生活方式养成处处学习、时时学习的习惯并且首先要学习“学习的方法”。如此个人生存才会有保障国家才不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被开除 “球籍”。
在我们身边,不乏残疾人克服自身的种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实现人生价值的示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张海迪,我们小时候,几乎每个小学生都会知道张海迪的故事。现在,随着年岁的增长,张海迪的故事逐渐远去,另一个澳洲的残疾人却用一种现代人独特的积极的方式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了心底的震撼,他的名字叫做力克胡哲。从一个风趣激扬的演讲视频初识力克,从《人生不设限》这本书理解力克,这个可敬、可佩、可爱的大胡子小伙给人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心灵冲击。
在仔细品味《人生不设限》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力克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个词:信仰、豁达和坚持,信仰是人生动力之源,豁达是人生态度,而坚持则是成功途径。力克从他的实际人生经历,完美阐释了这三者对个体的作用。
力克天生没有四肢,没人相信他这辈子能做成什么事情,他被同学视为“外星人”,他自己也曾自暴自弃,甚至于试图在家里的浴缸自***。力克的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们用上帝的胸怀包容了力克的一切,在力克读了圣经之后,上帝给他的启示出现了,他开始信教,心情开始平静,他把残疾认为是“上天的礼物”,而后我们看到了现在的力克。信仰给力克带来动力、带来人生目标、带来快乐豁达的心态,这是最精彩的精神力量,因为信仰,所以人生不设限,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被爱的,所以每个人都没理由自己看不起自己。
我们经常说,现在的中国缺失最厉害的是信仰,我们努力工作、赚钱养家糊口,但我们并不快乐,就像力克看到的,在最脏乱的垃圾场生活的人却有着很强的幸福感。当我们迷失在金钱与权欲堆积起来的虚幻时,我们人生没有目标,有人挣了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却还总是要担心各种问题;有人看着同龄人有着不同的起步线,开始埋怨为什么自己不生在富贵之家;有人幻想着自己的祖居什么时候拆迁,幻想着昨天中了一亿彩票的人就是自己,幻想着像有钱人一样买房买车买美女,但我们却从来没真正考虑自己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没有自信,没有挑战的勇气,这也是来源于我们的信仰缺失。在这里,不是说上帝就是唯一好的信仰,也不是说信了上帝,人就有了以上的一切。不同的土地,孕育着不同的环境和信仰,我们应该放下虚幻,追求真实的人生目标,追求真实的美好。
力克在演讲时谈笑风生,对自己的残疾身躯丝毫不以为意,还得意的把自己病态化的左下肢和两个脚趾称为“小鸡腿”,用自己的“小鸡腿”和颈部肌肉,力克做了很多常理来说四肢缺失的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比如自己穿衣服、吃饭、打字,甚至于游泳、骑马、钓鱼,让人目瞪口呆。这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更表现在力克不再害怕被人骂作“怪物”,走出躲在角落一个人吃午餐的世界,主动接近他人,我能想象这种不易;表现在敢于做一些正常人才能完成的事情,那是彻底摆脱了身体桎梏;更表现在力克选择了一条通过坦陈自己心路历程,以幽默有趣、轻松快乐的演讲鼓励别人,从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现在的力克激励了数亿普通人,力克曾经害怕自己不能给任何人拥抱,但现在人们争相拥抱力克。力克在《人生不设限》这本书一开始,就直截了当的表达自己“幸福的不像话”,他鼓励读者找到自己生命的目的,走向好得不像话的人生,这两个“不像话”正是力克这种豁达态度的最好诠释。
其实,中国人都会有接受这种要豁达大度的教育机会,每个人都会在别人碰到什么事得时候让他“想开些”,然而事情真正到了自己面前,那自己就想不开了,豁达的态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我们经常觉得自己做不了有些事,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因为自己没有具备必要的条件,这是在害怕什么呢?做了不成功会损失自己什么呢?这需要我们保持勇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品质。豁达的态度要求自己少些顾虑,多些实际行动。再比如,我们经常的一个表现是,工作的时候想着休息,休息的时候想着工作,结果工作不在状态,休息无法过瘾。也有些人天天觉得自己的才能被埋没了,觉得身边的环境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觉得自己就该拿至少一倍的薪水,但这些想法并没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豁达的态度要求我们少些幻想,多些脚踏实地。我们经常说自己很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能做什么样的事,但在机会面前,我们总是犹豫不前,害怕失去现在的东西,又害怕收入不及付出,我们经常用阿Q精神为自己找借口,总是谈论某某人已经什么级别,赚了多少钱,想当年也是穿开裆裤的,总是感叹时运不济。豁达的态度要求我们少些计较,多些闲云野鹤。
力克最终能走出这样一条感动世界的道路,他本人坚毅不屈的品质绝对是其中的关键。毕竟缺了四肢的人要完成这么多无法想象的工作,那是需要多少的付出和努力啊,我们完全能想象他本人在练习用“小鸡腿”握笔时的难度,能想象他只用头穿衣服的滑稽与无奈。没有对人生目标的坚持,那最后只能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力克在书中描述了本来没手没脚的人偶然发现畸形的下肢也能干点什么,而通过手术,分离出来两个脚趾,力克马上学会了灵活地使用这个“小鸡腿”,对他而言,这个分离手术就像是突然多出了一只手。他在书中这样劝读者:“只要拒绝放弃,就会有超乎想象的美好在前方等着你。”
我们曾经经历过多少次放弃?也许我们自己也不知道。几年前,一部只讲“不抛弃、不放弃”这么六个字的电视剧《士兵突击》就把大家都感动了,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自己在抛弃自己,在放弃自己,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力克这样找准生活目标,为这个目标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很多年轻人,大学之前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高考,而当这个目标结束之后,来到大家,突然一下子就觉得无所事事,不知道该干啥了。这种情况也许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制度因素,但作为个体,找准人生目标,即使只是简单的让家人高兴,这是坚持的基础,也是坚持的意义所在。力克有一段话说:“我深知其实我最大的残障是恐惧,而非我身体上的缺陷,只有恐惧才能阻碍我继续向前走、尝试新事物及达到目的。”只有克服对未来的恐惧,不再逃避现在,才能迎难而上,放弃拒绝。
人们在读同一本书时,各人从书中品味出来的感觉不尽相同。力克的故事精彩绝伦,《人生不设限》这本书更是内涵丰富,我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品味不一样的人生经历,确是从心底认同的共同感受。
她有一头美丽的秀发,她每天都像一般的中年妇女一样,用夹子将头发夹着。她有两条像月牙般的眉毛,又细又长。眉毛之下,是两只温柔的眼睛,充满着母亲般的和蔼可亲。她虽然年过40,但仍保留着一颗永不消逝的童心。她一笑起来,露出两个小酒窝,发出了“咯咯”的笑声,两眼眯成了一条缝,弯弯的,就像月牙般好看。她——就是我小学高年级时的班主任王老师
王老师是一个可爱的老师,她总是面带微笑,有着一种令人无法形容的魅力。和她在一起的学生或老师,都无不被她的一颗童心所感染。记得在一次春游的时候,大家都有一点儿累了,坐在大榕树下的石椅上休息。这时,还没玩够的王老师提议:“嗯,活动起来嘛!难得一次春游。我听说你们最近发明了一个游戏很好玩。教我玩一玩呀!这是,同学们立刻打起精神,教王老师玩这个游戏。此时的王老师高兴得手舞足蹈,虚心地学玩这个游戏。”是这样玩吗?接下来呢?“王老师好奇地问到。”不对,是这样……“同学们说到。这时,王老师就像一个学生一样认真地听着”课“。王老师终于学会了,可她早已迫不及待地与同学们玩了起来。她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跳起来……活脱脱一个顽童。正当王老师赢了的时候,她兴奋得”见牙不见眼“,欢快地跳了起来,还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朗朗的笑声感染了每一位同学。
王老师不仅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是我们的”好妈妈“。
提起王老师,每一个当过她的学生的人,都会拿四个字来形容她:和蔼可亲。
王老师视自己的学生为自己的孩子,注入了几乎全部的心血。她对学生的爱,犹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看到了光明的.前程;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们步向成功;犹如一支蜡烛,温暖着我们的心灵。有一次,我在吃中午饭前突然呕吐。王老师闻讯,马上放下手中的工作,来看我。她对物品嘘寒问暖:”现在感觉好些了吗?要不要吃些药?想吃点儿什么……“在我的妈妈来接我之前,王老师一直在照顾我。她让我躺在桌子上休息了一会儿。她拿出被子,轻轻地盖在我的身上,然后为我理了理被子,微笑着温柔地说:”你先休息一下啊!我帮你收拾书包。“说完,王老师便走到我的位置旁,弯下腰,帮我一本一本书地放入书包。妈妈来了,王老师又为我拿起书包帮我背上,目送着我离开。王老师的一举一动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里。
王老师,您充满慈爱的面孔,朗朗的小生,还有您为学生付出的一切一切,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您永远是我心中所敬佩的那个人。
说起我“敬佩”的一个人,那就非他莫属了。
他就是我们班学习最差,卫生也最差的一个人。别看他升入高年级了,可他的鼻涕常常流到嘴边都不啥得擦一下,衣服常是脏兮兮的,和乞丐差不了多少,所以有的同学说他父母离婚了,家里没有人管他,也有的说他家太穷了,父母都是外地打工了,家里只有他和年迈的奶奶,反正不管怎么样,大家都十分讨厌他,我也不例外,我们都是一见到他就跑,仿佛他是一个恶魔,谁也不敢碰他,也不想碰他。
可是一件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
在假期的一天,我趁妈妈不注意,偷偷地骑妈妈的单车出去玩,到了操场上,我把单车放在一个角落里,然后就自顾自地玩了起来,谁料想,天有不测风去,刚玩了一会儿,雷公公就生气了,雨点伴着轰隆隆的雷声一齐向我们袭来,我们几个飞快地跑到一个角落里躲了起来,雨越下越大,不时还有雨点打在衣服上,不一会儿,感觉到身上有点冷,再看看老天生气的样子,估计是一时半会不会停下来,于是我们决定冒雨回家,这时才想起了我的单车,天呢?单车怎么不见了,我回去可怎么向妈妈交待呢?心里光顾着着急了,没有看到脚下的台阶,把我摔了个四脚朝天。我一边往起站,一边四周环望,一边嘴里嘟囔着:“今天真倒霉,没完一会,不仅反单车找不到,还摔了一脚。”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他,一个平常大家都瞧不起的孩子。我从心底里不想理他,更不愿让他碰我。自顾自地走开了。
我在雨中,左顾右盼,根本不顾这个同学的跟踪,他看我着急的样子,用很低的声音叫了我的名字,我回过了斜视了他一眼,他说:“你是在找单车吧!我看见你出那边走出来了,过来告诉你,你的单车我推到了水房那边,那里雨水淋不到。我怕你找不到,所以就一直站在你们玩的对面等你。”我听了他的话,目光注视着他,感觉有点生气的样子,“谁用你多管闲事呢?”我恨恨地说。他一句话也没说,朝着单车的方向走去,我也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当我走到单车旁边时,车子一点也没有被雨淋湿,而我的同学却被雨淋了个落汤鸡,在雨水中,他的衣服也被淋的干净了许多,我一下子感觉他的形象高大起来了,我说什么好呢?我们不是好朋友,可他却默默地在做着他自己的事,为了一辆单车,他值吗?想着想着,我激动的把他一把从雨中拉过来,抱了抱他,对他说:“对不起,以前是我错了,以后,咱们就是好同学,好朋友。”
从那件事以后,他成了我心里的朋友,也成了我最值得学习的人,也是我最最敬佩的人。
《边城》一书是直到高中才把它读完的。“小溪流下去,绕山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的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沈从文先生的文字就是那么鲜活。用如此清新的文字搭构了边城。《边城》创作于一九三0年,正处于中国最黑暗的军阀混乱时期,沈从文正是借《边城》来寄寓对社会动荡的厌恶,书中的世界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吧!
茶峒、小溪、溪边的白色小塔、塔下一户人家、家里一位老艄公、一个小女孩、一条黄狗、夕阳西沉、小船收渡。这样的生活无形中组成了一幅图画,凝结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边城》里看到的人淳朴、勤俭、友善、和平、在这里没有军阀混乱时的阶级对立与斗争。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溪边白色小塔”这一形象。白塔,屹立不倒,像守护神一样守护着翠翠一家,眼看着翠翠一天天长大,看着老艄公一天天老去。翠翠心里那些不敢公开的想法都说给白塔听。但白塔永远保持沉默,正和翠翠面对自己喜欢的二佬,不敢明说,只是一味的沉默,甚至还有点冷漠。直到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白塔倒了,爷爷也在静寂中离去,就只剩下翠翠一人独自去摆渡。
翠翠是沈从文先生笔下边城的化身。在一次端午赛龙舟的盛会上与二佬傩送不期而遇,情窦初开的小女孩在她心里已撩起了一丝情愫。后来正直保守的天保与生龙活虎的傩送同时喜欢上了摆渡船的翠翠。两人应该就是情敌吧!但没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很公平地,天保走车路,傩送走马路,唱得翠翠在梦中飞到对面的山顶上抓了把虎耳草。天保似乎预料到了自己的结果,亦然选择下江离去,免得二佬为难。但不幸溺死于湍急的涡流之中。由于天保之死,似乎也动摇了傩送“不要碾坊要渡船”的决心,也选择去独闯天下,只留下翠翠一人在溪边摆渡。也许早就注定了翠翠与她母亲同样的悲剧-永远地等待下去。但沈从文先生在最后又说:“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给翠翠这个人物增添了一些哀怨。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边城。只是沈从文心中的边城那么遥远,在那呼唤着我们…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