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二月天气,乍暖还寒。生活中的诸多不顺令我不堪重负;在明媚春光的诱惑下,我不由拿起相机,走出屋外&&让田野的风来歌颂背影,也不失为一件快乐的事。
土膏微润,麦苗稍稍探出头来;田边的水渠刚刚解冻,可谓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一片明媚春光,不觉让人感觉日长飞絮轻。
走到田野尽头,忽然看见一棵树&&这棵树与周围的温润景色相称无疑是既不和谐的。枝干嶙峋,裸露的根系如盘虬卧龙般匍匐在地面。根是树之本,正如心是人之本啊!&&一棵心脏裸露在外的树正呈现在我的面前!
它是不该出现在这里的:周围是田地,一棵横生的树无疑会与庄稼争夺营养。
而它却又活生生地长在这里,而且枝繁叶茂。
这时,一声叹息在我耳边响起:小姑娘,你也在奇怪吧……是一位农民,手里挎着菜篮。曾经有人想过要把它挖走,说着他看了看那树嶙峋的根但它实在太倔了,挖了几米都没能将它撼动一下……不得已,才又填了回去……
这下,我忽然对这颗看似狰狞的树肃然起敬:它早该死,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那几日,它将接受死刑的那几日;它的心将被赤裸裸地挖出的那几日,它究竟是如何挺过来的?!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把它硬朗的线条记录在相机中,后来,我把相片洗出来,为它取名叫坚持。
从一棵根系裸露的树的枝繁叶茂中,我读懂了坚持。
树尚且如此,那么人呢?
人或许不如树那样会有被挖心掏肺的苦痛&&人的苦痛来自于心灵:惰性。
惰性就像稻草,一根一根地往你的心上压去。压上去的'时候或许你不会感觉到什么,而日积月累,当那最后一根至关重要的稻草压上去的时候,你的内心世界便会轰然倒塌。&&人不同于树,人的坚持是一种主动上的坚持;而树是被动。而人又同于树,就像树的根同于人的心。
看着照片上那颗枝繁叶茂的树那裸露的根,我不觉一笑:既然惰性像稻草,不妨来一根我们就扔他一根?
不堪重负的心霎时轻松愉悦起来。
从一棵树的身上,我读懂了坚持。
对《谈骨气》一文的写作思路,不同的解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这种争议是很有价值的。王荣生教授说:“语文教师最好能用自己的一堂课、一个、一次作业的批改、一项活动、一点等等,来加入‘语文知识’问题的讨论。”我们通过对《谈骨气》的细读,当然也可以对已有的议论文知识进行一次深入的反思甚至一定程度的重构。
议论文实际上可以分为证明文和阐明文,教学中要区别对待。用证明文的思路来解读阐明文,必然会觉得不通。不能一遇到议论文就要分析三要素,因为阐明文是不需要论据和论证的。分析阐明文,要引导学生分析其论题、论见及对论见的阐述过程和方法。
语文课程给学生提供的论证知识需要细化,太笼统的知识是没有用的。比如证明文的例证法,语文教材一般只笼统地说: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这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要保证和实现知识的实践价值,至少要说清楚:举例论证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简单枚举事例,而孤立的简单枚举事例是很难有说服力的,需要以较为深入的、能够超越事例表象的具体说理分析来配合,做到事实和雄辩有机结合。相反,只会简单举例支撑论点而不会分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只习惯于选择听话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论点,不敢、不善于利用反例展开论述,会使学生形成懒惰、不健康的思维方式。还如孙绍振教授所言:“选择了与论点一致的材料,就是排除了与之不一致的材料的结果,无视这样的矛盾,论证就必然是盲日的。”过去不少教师教《谈骨气》,都爱讲本文用三个事例来证明一个中心论点,学生也接受了举几个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例子就可以证明一个观点的知识,实际上根本没有学会正确运用逻辑思维,更不用提初步的辩证思维了。
不少老师认为《谈骨气》中孟子的三句话与下边所举三个事例一一对应,一个事例体现一句话的内涵,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中充斥了太多的奇奇怪怪“想当然”的知识。此类模式化的、习惯性的认识应该还有不少。充满实事求是精神的细读,无疑是化解此疾的妙方。
议论文中对经典的引用,根据写作需要,可以是求真的原原本本的引用,也可以是以善和美为追求的化用,不可拘泥待之。
探讨议论文的语用价值,从语用角度分析文章的思路和修辞,看看写作目的、写作对象、写作场合对文章写作的影响,也是议论文解读应有之义。如此,才能真正读出文章本意。
如果《谈骨气》真的引发了我们对议论文相关知识的重新认识,从而使议论文教学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和改进,善莫大焉。
文章起始句“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单独成段,为的是强化读者对它的接受效果。这句话与其说表述的是一种“实然”,是一种事实判断,不如说是表述了一种“应然”,是一种价值期待,它的真正本意是一种带有强烈情感的号召:我们要做有骨气的中国人。这句话不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在这一点上,徐江先生在十年前对某些中学语文教师将其当作事实判断、当作中心论点的做法进行了批评,指出:“其实那仅仅是一句情感性的宣言,是文章的引子。”这无疑是真知灼见,但他进而又表明白己持此种看法的根据――因为这句话没有现实针对性,就与实际不符了。《谈骨气》的写作背景很清楚:文章写于1961年春,之前,由于国家领导层决策的失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和我国签订的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这几年面临着严重困难。文中所言“决不向任何困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针对的即是此种背景。
终于放学了,我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跟天气一样,阴沉沉的。正走着,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淋得湿漉漉的我回到家,把门打开,妈妈正在做饭。我将在学校被老师批评的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妈妈,本以为会得到妈妈的安慰,没想到却又是一阵批评:“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啊!老是被老师批评……难道你不知道知错就改吗?每次都犯这些错误……”我跑回房间,委屈的眼泪从眼眶里流了出来。
吃完晚饭后,我独自一人出去散步,想舒缓一下我郁闷的心情。这时,天已经晴了,我漫步在公园里,心情极为低落。天还没有黑,太阳的余辉照在湖面上,闪着红色的光。我坐在公园的凉亭里,看着傍晚的太阳,心情也舒畅了一些。这时,我看到了一只蜗牛,这是一只再也平凡不过的蜗牛,它正慢慢地挪动着它的身体,一步一步地往石凳上爬。眼看着就要爬到石凳上了,可是,却沉沉地掉了下来。这蜗牛能爬上去吗?在我想着这个问题的时候,蜗牛又重新往石凳上爬了,虽然速度很慢,但它仍在努力地往上爬着,可是不久它又掉了下来。我原以为它会放弃,可是它又一次开始往上爬了,接着又掉了下来。我就这样看着它一次一次地往上爬,又一次一次地掉下来。虽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仍然坚持不懈,毫不放弃。我不禁被它这种精神所感染,我想看看它到底能不能实现自己目标。也许就因为这样屡败屡战的缘故吧,这一次它找到了诀窍,爬得很快。终于,它实现了目标,爬上了石凳。这一刻,我彻底的被这只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了,震撼了!
这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天边只留下一点点的红霞。我正在为天色暗下来懊恼时,突然眼前一片光明,原来路灯亮了。我的心仿佛也被这灯照亮了,一只蜗牛都可以屡败屡战,我又何必为一时的挫折而消沉呢?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界上很难办到的事情,只要人们用心去做,总是有可能成功的。也就是坚持就是胜利。不论做什么事,如不坚持到底,半途而废,那么再简单的事也只能功亏一篑;相反,只要抱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再难办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坚持都会取得胜利。比如,我们做一件事,虽然你尽了最大努力,没有一丝松懈,但迎接你的却仍是失败。这时,请你不要懊悔。因为你尽管是失败者,只要你努力去做好你应做的事,只要你尽了自己的力量,那么即使失败,你也是强者。
记得有一部日本电视剧,其中有一个片段:描写一位聋哑人在参加伤残人运动会时,因为搀扶一位摔倒的老者,而落在了最后,但是他依旧顽强地跑完了全程。这时,场上的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掌声是对他顽强精神的鼓励,更是对胜利者的欢呼!虽然他听不到,但那脸上却分明显示出胜利者的喜悦。因为他毕竟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一个人尽最大努力。获得他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大限度的成功,他就是成功的人。原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半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写出了不朽的著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美国女作家海伦从小双目失明,耳朵又聋。但是她凭着坚强的意志,成了著名的文学家。万事贵在坚持。
一个人具备了坚强的意志、耐心和恒心,他就取得了成功的一半,那么另一半成功在顽强努力下也就不难获得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小小的水滴经过常年累月尚可将石头滴穿,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到呢?所以我们说,坚持就是胜利,坚持一定能胜利!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