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冲掉岁月年纪,冲掉头发的沙粒
你冲大海喊出话语,风吹后留低
岁月听取风的鬓角,襟花开的料峭
你眼里的我,年轻的刚好
我很得意的笑着说:“那当然,我偶像写的哎!”你没有笑话我,只是赞同的微笑,接着跟我讨论哪写的好,哪又写的妙。
记得你曾说过:哪有人不悲伤,只是学会了坚强,继续伪装。
我不懂你的意思,因为你在我眼里就像一个孩子,有着矿泉水般的纯净。你的笑容常常会让我忘记,你也只是一个跟我一样,一样年纪的女孩。可是十六岁的友谊就像玻璃,谁先敲碎谁先受伤。在对方的语言攻击中,你一开始的面红耳赤到后来的两眼通红。我看着很心疼。
微凉的`秋风拂过香樟树梢,也吹干了你的眼角。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只是紧紧的握住你的手,装作狠狠的话说:“这种人不交也罢!祝她以后都没朋友!”你看我夸张的表情,噗嗤一笑。
一年过去了,我已不记得当时你破涕为笑时给的拥抱,只是在读那首诗时,你模糊的微笑总是会在眼前一闪而过。
你天真。你很多愁善感。你整天爱摆弄各种小孩个东西,我的消息你从来不回。不过最让我介意的是你有什么心事从来不说出来,这会让我觉得你不需要我,不需要我这个朋友。渐渐的,我们之间有了一层膜。再后来,也记不清是谁把我们的关系弄僵了。
你送我你种的向日葵花瓣现在还被我压在书里,还有你送小熊公仔今天才被我翻出来,于是我不争气的想起你的种种好来。
你看见我脸上的痘痘,会大呼小叫然后三番五次的提醒我别熬夜。你会劝我少听一点忧伤的歌,小心变成林黛玉。你还说要带我去哪抓螃蟹,去哪家新开的书店。这些都还没实现,也不知道你忘了没有。
我记得以前,你就算要绕一圈回家,也要跟我一起。我记得以前,我最爱在你家楼下咋咋呼呼的提醒你上课时间,然后我们一路小跑。那时,空气中弥漫着你洗发水的味道。
我没有为这些事而不能释怀,我只是懂得了张爱玲说的说好永远的,不知怎么就散了。亲爱的,你遇见我这么倔的人,故事就只能断了。我最爱的一位电台主播说: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真的祝愿,你我路上不孤单。
最后用郭敬明的话结尾:你眼里的我年轻的刚好……
不是谁往前时都会数着一二三,但不论多少,不都是从一二三累积起来的。——题记
年轻从来不是我们拖延的借口,反倒是我们唯一的权利去编织梦想。伟大的理想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要实现伟大的理想,是要付出常人所办不到的付出。想要做一个与众不同或是非凡事业的人,就应该谨记自己的梦想。
少年将军霍去病年纪轻轻立下誓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漠北一战,多少将士将青春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国家。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军人用铁一般的毅力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他们用生命竖立了一座座胜利的丰碑。年轻是我们唯一的权利,却会出祖国未来的蓝图。
年轻是唯一的权利去探索。崇峻不凌霄,则无弥天之云。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总有一种理想的信念,穿过战争的烽火硝烟,历经建设的筚路蓝缕,激荡改革的大潮澎湃,砥砺着中华民族在风雨如晦之中仍鸡鸣不已,在山河承平之际仍安不忘危。
年轻是我们唯一的权利,去发愤图强。在每个坚持不懈的身影背后,都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其前行,很多想放弃的时刻,总会有那么一个人或一种信念,能让人咬牙坚持熬过寒冬,到达胜利的彼岸,当满天星辰成了你的向往,当夜空中的流星成了你的.热爱搭建百尺高楼又何妨?
年轻是我们唯一的权利去编织梦想。编织梦想,放飞梦想,追逐梦想,追逐金色希望,每一次扬起风帆去远航,难免会有阻挡,只要有梦想在鼓掌,未来就充满希望,每一次张开翅膀去飞翔,难免都会受伤,只要梦想在激励我们,未来一定属于我们,因为我们已经在路上了。
年轻是我们唯一的权利去飞翔。学会飞翔的途中难免会受伤,因为没有人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不论什么时候都要看向前方,心怀梦想就会所向披靡。所以向前走吧,不要害怕,现在看似不起眼的日复一日,终究会在将来的某一天,突然让你明白坚持的意义,因为我始终相信一句话“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年轻是我们唯一的权利去编织梦想,这个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在《数字敦煌画师》一集中,我看到俞天秀对敦煌的钟爱与执着,同时他又爱得理智,明白敦煌的衰老是不可阻止的,但是一定有办法可以减缓。终于,他找到了“数字化”这一条路,于是,他义无反顾地将余生奉献,带着年轻人一般不灭的热情与信念,给观者留下一个无声却坚定的背影,像是在他所爱的领域中时间已然静止,他永远年轻,永远初心热烈,在心底埋藏着最初那一抹虔诚。
而《“巾生”有戏》一集,让我想起曾经看到的另一部纪录片。在那部介绍昆曲消逝的纪录片中,伴随着乐声响起,昏沉灯光下,上台的是几位老得已无法用粉饼掩盖皱纹的演员,而台下更是几位行将就木的观众,那样脆弱的演员与观众,仿佛时光轻轻吹一口气他们便不再存在,而这背后,是同样脆弱的昆曲的未来。但是在施夏明的身上我看到了昆曲的希望,即使细若游丝,但昆曲的未来有他和其他第四代的演员们紧紧握在手中,便坚韧如钢。的确,他也有过怀疑与退却,他的骨裂使他不能从事武戏,似乎给他的`昆曲人生画上了句号,但种种感动下,他最终还是决定在这条路上投入所有精力。这是年轻人的少年感,认定便不再改变,即使无人喝彩也一往无前。
以及《擎起“国家臂膀”》一集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人的身影。杨裕丰参与了许多重型工程机械的制造,为祖国甚至世界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的妻子却描述他“每天很晚才睡,但不对旁人吐露心迹,或许工作的压力都藏在心里吧”。我想许许多多的机械工程师,建筑师,都慢慢形成这样的性格,因为太多的人依赖于他们。当人们使用大型工程机械,他们的设计需要对每一个操作者负责,当人们使用住宅或公共建筑时,建筑师需要担心的事情远远超过任何一个人。我想起一个例子,战场上即将溃败,而指挥官满怀激情地告诉士兵们支援就要到了。然而只有指挥官自己知道支援会不会到都是个未知数,但是他能够顶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去让士兵们专心作战。现实中何尝不是如此,杨裕丰这样的人以自己的严谨与经验为我们顶住了压力,让人们能够放心,而他自己的心理压力谁也无法体会到。这样的责任与担当,又因为外国员工一句“你们拍回去也造不了”便赌气一赌就是二十年,硬是将高精尖的重型机械研究了出来,不由让人感慨于他少年般的“幼稚”,又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有担当有责任,不正是这个时代对我们这一代少年人的期待吗?年轻人不该一心要去做所谓的英雄,更不能“佛系”,而是要能找到一条路,简单而热诚地走下去,每一步都有最初的那一腔热血,那最初的少年感。
我想起苏联解体时候外媒曾经评论:当苏共只有二十万党员时,它是一株能顶开一切阻挠茁壮生长的幼苗;而当它成为一个两千万党员的大党时,它已经是一棵腐朽到中空的参天大树了。危机往往能促进团结与进步,而和平时代的渐渐腐朽才是真正应该提防的。
而在这些青年前辈的身上,我看到了我们和平时期应该的模样:去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需要的地方,去找到值得自己奋斗终生的领域。时间总在流逝,青春似乎终将从我们的指尖划走。可在他们身上,我分明感受到青春的永驻,时间的静止。当他们从钻研、从工作中抬起头来,眸子依然如当初般清澈。
这是我所说的少年感,是不忘初心,是砥砺前行,是扛起这个时代的担子踽踽前行。苏心说,众生皆苦,没有人会被命运额外眷顾,如果你活得格外轻松顺遂,那么一定是有人替你承担了你应该承担的分量。恰逢少年的我们,在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节点上,更应放远眼光,多多尝试,体会这个时代带来的新的不同,去找到投入一生的领域,怀着一腔少年热血,扛起应该负起的责任。
高中时,就在《求学》杂志上看到过这本书的作者,北大最帅双胞胎——苑子文、苑子豪兄弟俩。当初的我也曾立志要上北大,选择复读也是为了这个梦想。在我心里,这两个帅帅的大男孩简直是拯救了银河系才有这样的好命,我心里对他们充满着无尽的羡慕,期待自己有一天也能想他们一样:读北大,上节目,出书,自信阳光,温暖帅气。
可是梦想之所以称之为梦想,是因为它与现实之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两次高考,说实话,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考的,现在想来,似乎一片空白。北大,梦想,只能在梦乡游荡,选择现实,选择继续前行。
大学里,我曾试图融入这个大环境,试图学会一些人情世故,试图建立更多的朋关系,也想过要谈恋爱,可是,这一切,似乎通通都不像我以为的那样,它们并不能带给我更多的欢乐。闲暇时光,除了听音乐,我会选择捧起一本书,来让自己的精神更丰富。
作者说,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似乎很贴切呢!我们年轻,我们奋发有为,我们富有活力朝气,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看起来这似乎就是我们的全部,但是,没有在深夜里听着歌流过泪的青春不算真正的青春,我们会迷茫,我们会彷徨,我们会忧伤,我们会困扰,而这,也是年轻的模样。
这本书是由苑子文和苑子豪兄弟俩分别创作,里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弟弟的故事,一部分是哥哥的生活。读完之后,我才知道,他们,同样不是神的孩子。他们也曾身材臃肿,不讨女生喜欢,最后减肥成功,成为了阳光帅气大暖男。他们的学习也不是一直都优秀,自主招生的失败也曾让弟弟苑子豪跌入人生谷底,而哥哥苑子文的成绩一直都比不上弟弟,无形中的压力只要是学生,谁都懂。上了大学的他们仍然继续阳光,继续努力,兄弟俩不仅写书,而一起上节目,还一起创业,大二就实现了经济独立。外人看到的是他们的光鲜和成功,而这本书就是他们的现实和内心,青春和成长。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青春,以及过去的、现在的、到来的'那些成长。
北大,说出这两个字就觉得有一份冲动。是的,我也许还没忘记当初对自己的承诺。梦想与信念,就是有一种力量。苑子豪说,有些梦想,纵使永远也没有办法实现,纵使光是连说出来都觉得奢侈,但如果没有说出来温暖自己一下,就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梦想,有时虽遥不可及,但是,你可以一直向前。
对于爱情,年轻的我们总是充满着期待与幻想,期望甜蜜,渴望理解。但是,在现实中真正想要拥有它,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青春年少的时光里,我曾暗恋过一个姑娘,高中念了四年,她的影子在我心里逗留了四年。那时候,自以为是的用忽视和矜持吸引她的注意力。那时候,自信满满的在校刊上发表大大小小的文章,希望她会看到。那时候,一个人看着QQ上与她的聊天记录,心里都会是欢喜的。那时候,喜欢一个人,大概就是可以在有体育课的操场上一眼看到她,大概就是在没有老师的自习课上抬头一看,眼里就能拥有她的背影。大概就是在期中期末的成绩单上除自己之外再格外看一眼的那个名字……
暗恋,可能本身就是一个人的事情,到了大学,渐渐的不再联系,偶尔谈起,得知她又交了新的男朋友,心里的也没有太太波澜。在年少的时光里,我们都年轻过。大学里,我遇到过很多姑娘,心里却难有当时的那种悸动和冲动。即使走的近,走的近也就越发发现之间的不适合。
单身的日子除过唱单身情歌之外还是不错的,拥有的自我更多。他们在书中告诉学弟学妹说要珍惜单身的日子。真正的爱情不是为了填补空虚,排解寂寞,而是为了让彼此都感到充实和鼓舞,最好的恋爱是一起成长,是学会独立和相互体谅。是的,我觉得爱情不应该是死去活来,唯唯诺诺,而是让彼此都变得更好。
在时光中无畏前行,我希望,可以遇到一个温暖阳光的人,让彼此的生活都更有意义。
《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年轻人的书年轻人读,更是别有一番滋味。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但是我们懂得前行,理解梦想,学会了坚持,我们终将成长。
当有一天,我们被困难击碎后又得以重建,被孤独驱逐之后又得以重返,被失败嘲笑之后又得以重来,我们才会知道,我们早已刀枪不入,总有一天,我们会愿意谢谢伟大的时光,和伟大的我们。
在这个缺乏信仰的年代,年轻的我们虽然彷徨,但是我们信仰温暖,信仰自己的力量,因为,我们都一样。
无论你现在的处境如何,都请不要轻易下结论。好的请坚持,坏的请努力,你要看到别人的光芒,更要信仰自己的力量。我们每一点的付出,大多数的尝试,和所有的等待,都有意义。你要坚信努力的人会有好运气,肯付出就能冲出黑暗,漫漫长夜后黎明终会抵达……
十个人、十件事,讲述20个关于勇气、成长与爱的正能量青春故事。每一个无比努力的日子都值得被记住,要用最大的勇气过想要的一生。内文精选百余张治愈系摄影及超有爱阳光兄弟照。唯美的插图,清新的设计,与温暖的故事相映成趣……
当你翻开一个个故事时,你会想起你生命中的他们,这样也算是我们之间的某种联系了。而倘若我生命中的他们可以带给你一些想要爱的冲动,或者悔恨的。念想,抑或是重新燃烧的执念,那就再好不过了。愿你始终有肯定自己的达观和否定自己的勇气,愿你始终有顺应世界的坚忍和改变世界的雄心,愿你始终有追逐白日的梦想和守住黑夜的信念,愿你始终有独自上路的努力和抵抗孤独的不屈……
我一直觉得,特别口号化的东西是唬人的。但对“年轻就不要服输”这一句,却再认同不过了。那些几近崩溃的日子,那些睁开眼就觉得人生真难得日子,那些让眼眸变暗、让脚步变沉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我所有的努力和执着,都在那一句“我没输”里得到了最好的印证。
那段日子过于疲惫,以至于活动结束后,我的解脱感远大于成就感。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刻意避免回忆这场让人五味杂陈的活动。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随着接下来的一些不大不小的挫折的来临,我竟然开始感谢那段时光了。
正是因为那段经历,日后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窘境,我都会告诉自己,一定会有办法,也一定会有出路的。人都是这样,吃过亏之后才发现自己成长了,忍受过痛苦之后才发现自己变得更坚强了。
所以,永远不要以为走投无路了,你只要足够坚定,运气会眷顾你;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或许再坚持一下,这个坎儿就跨过去了;永远不要活得太安逸,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有多努力,没有人会轻易放弃。
有段时间开始不看这些年轻作家写的书了,正能量、心灵鸡汤的矫情式写法,我有点免疫力了。但终究敌不过好奇他们的经历,所以跟朋友借了他们这本最新的《我们都一样,年轻又彷徨》。确实就是心灵鸡汤式的写法,但文中有一些观点博得我的喜欢,所以最后决定还是分享给你们。
希望从这类书中,收获的不只是大道理,更是一种“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做?我们差距在哪”的思维模式吧。
观看完《我们正年轻》后,感触颇多,无论是从编排版制还是
一刻光影,四十年光辉
纪录片《我们正年轻》,以纪实的手法,从每一个小人物出发,重绘
在宏大的历史主题下,每一个人反而显得那么熠熠生辉。
开
每集纪录片开头便是主人公的独白,几番轮转切换,几重光影迭变,激越起伏或悠扬绵长的音乐,前
主人公的故事娓娓道来,一幕一幕的场景变化,是海浪舔舐沙滩般的自然,然而,海潮退去后留在沙滩上的贝壳,海藻,总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惊喜。他日,流星在回忆中一闪烁,一觉九天惊落,星海回流。
中段.甫现
中段是主人公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走过的历程,这一刻,国家与个人仿佛是水稻田中与张树寅一同播下希望的种子的科学家,是微缩镜头下与梁琰一同发现科学之美的观察者,是云贵大山里与越剑一同修复乡愁的志愿者,是彭斌的植保无人机,驾驭黑白,瞰览世界;是阿里木江的艾德莱斯,情系新疆,目及世界;是杨裕丰的国家臂膀,开疆拓土,擎起未来……
一场场,一幕幕,改革开放的过程历历在目,社会主义建设者们遇到的困难晰晰可见。内容翔实而不臃肿,题材宏大而不庞态,纪录片整体如一只五脏俱全而志气过人的精卫鸟。如何在十分钟的
其中的缩与展,和与异,浓缩着黄老的智慧,大有中庸之道的痕迹;而以菩提观世界,则蕴藏着释家的无尚真谛。
末章.鸣风
与其说是结尾,不如说没有结局,纪录片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结尾,这是在预示着,主人公的故事还在继续,
影片结尾,往往是结晶升华,再上层楼的去处,但影片并不是这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