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并没有拖欠我们任何东西,所以没有必要总苦着脸。应对生活充满感激,至少,它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
微笑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跟贫富,地位,处境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富翁可能整天忧心忡忡,而一个穷人可能心情舒畅:一位残疾人可能坦然乐观;一位处境顺利的人可能会愁眉不展,一位身处逆境的人可能会面带微笑……
一个人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这是很正常的,但你苦着脸,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对处境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变,相反,如果微笑着去生活,那会增加亲和力,别人更乐于跟你交往,得到的机会也会更多。
只有心里有阳光的人,才能感受到现实的阳光,如果连自己都常苦着脸,那生活如何美好?生活始终是一面镜子,照到的是我们的影像,当我们哭泣时,生活在哭泣,当我们微笑时,生活也在微笑。
微笑发自内心,不卑不亢,既不是对弱者的愚弄,也不是对强者的奉承。奉承时的笑容,是一种假笑,而面具是不会长久的,一旦有机会,他们便会除下面具,露出本来的面目。
微笑没有目的,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对门卫,那笑容都是一样,微笑是对他人的尊重,同时是对生活的尊重。微笑是有“回报“的,人际关系就像物理学上所说的力的平衡
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你,你对别人的微笑越多,别人对你的微笑也会越多。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很长时间对两种现象感到困惑:一是有一位教师碰到曾教过的学生,而这个牵生却视而不见,不予理踩。同是这个学生对别的教过他的老师却是很礼貌地打招呼。二是原来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学生,和教师保持的关系反而密切而长久,甚至毕业后还常回校看望老师。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现象呢?在《教师的修养》(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此书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爱梅教师以火热的爱生之心挽救了一名别人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李老师对学生的成功教宵,显然主要不是凭着技巧与方法,而是一颗赤诫的爱生之心。这颗心,本身就是—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教有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因素,是教育艺术的基础。以上事实可以给我所困惑的两种现象一个满意的答案:毕业后的学生见到教师不愿打招呼,是因为他过去很少得到教师的爱;落后生长久怀念教师,正是教师对后进生的关心要比一般学生多,和他们在长期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联系。象李老师那样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学生还会忘记她吗?
书中有这样一段:“有的教师表面看来对学生笑容可掬,但内心深处却缺少与学生的感情联系。”“这样的老师也许原则性很强,可人情味太少,内心冷冰冰的,使学生感到可敬而不可亲。”如果一名教师只是机械地教书,对于学生的喜怒哀乐很少共鸣,那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不起来的,而且会很快忘记这样的老师。
我读《教师的修养》之后体会到:作为教师,你想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吗?你想得到学生的爱戴吗?你想为培养出中国的牛顿、爱迪生而作出自己的贡献吗?回答是,首先对学生产生爱。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