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情操小作文(陶冶情操作文题目)

陶冶情操小作文(陶冶情操作文题目)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4-01-13 12:20:21
陶冶情操小作文(陶冶情操作文题目)

陶冶情操小作文【一】

抱着沉甸甸的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在图书馆啃时,真为自己捏一把汗。我本不喜欢与学术有关的书籍,但慢慢的便投入其中。很多话都生涩难懂,很多句子也都深奥。但不能否认我确实受益匪浅!

亚当·斯密是这样解释“同情”的: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正如书中他所举的例子,年轻的诗歌初学者几乎不能确定自己的诗歌是否优秀,常因别人同情后的评论而“喜气洋洋”……似乎同情是与生俱来的特性,与人性的善恶无关。

亚当·斯密是一个慎行慎独的人。这在他的文字中表现的一览无余。在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全部合宜性有充分把握前,绝不会轻易这样做。因此,当《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中的某些论点相抵触时,他毅然推迟其出版时间。事情不是一层不变的,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当人类共有经验或感情转变时,也会重新塑造出新的理由标准和“公正的旁旁观者”。

从“同情”发展到“公正的旁观者”是《道德情操论》最重要的逻辑转换。读到这里时,虽然亚当·斯密在不断论证,我还是模糊了,或许是我见解不到位,敬请谅解!作者从互利原则中总结出:同情的产生带来被认同的愉悦感,不认同则产生排斥感。累积原则认为由个人经验累积成为人类经验,因为人的天赋保证,使得经验成为理性。认为同情不同情已经不仅仅是人际关系中的和谐或冲突,而是社会仲裁性质的奖励和惩罚了。很显然,这与上文所说的本性偏离了。

也许是我头脑中的墨水尚浅,还不足以理解。亚当·斯密认为美德“它是理性、道义、良心,心中的那个居民、内心的那个人,判断我们行为的仲裁,强迫着人们尽管在自利的状况下还能维持公利的要求。”对该论点,他依次运用了互动原则、累积原则,以及公正的旁观者的理论,最后指出公平的旁观者保证了社会的价值观,并预言在公正的旁观者的监督下,人类社会的理性标准与道德底线将长期保持稳定,即使发生偏差,也不会完全扭曲。

读完《道德情操论》已经是距离借书的第四天。在花园里翻完最后一页时。看见坠落的树叶都产生同情心。我有了变化,不知你是否也一样。推荐你也一起欣赏,你绝不会后悔!

陶冶情操小作文【二】

根据学校集团化办学的计划安排,本学期我们四年级从民生街学校迎来了三个班级,我担任四年级六班的语文教学。

从民生街过来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既陌生又好奇,忐忑和不安清楚地写在他们的脸上,他们迫切需要老师的关心与呵护。开学第一课,我就诚恳地对孩子们说:“市实小与民生街学校是一家人,你们来到市实小就像到了刚装修好的新家,虽然环境变了,但家人不变,老师对你们的爱与希望不变,我们热情地欢迎你们!新的环境,新的开始,原来的表现好或不好,都成了历史,希望你们能利用好这次机会,重新树立新的印象。”这样的开场白,打消了孩子们的顾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快,孩子们不仅把我当成他们的老师,更把我当成了他们的朋友。下面的三个小故事就是发生在我和我的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之间的事。

故事一:信任让他进步了

班里有个叫苏文皓的男生,在民生街学校就读时,同学们一直认为他是差生。“他上课听讲不认真,尤其是作业不能按时上交……”同学们对他的这些评价是在文皓连续两次不交作业,我在班上点名时,大家七嘴八舌地向我汇报的。我听了以后,不为所动,而是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请大家不要忘记我们的约定,新的环境,新的开始。原来文皓怎么样,我一点儿也不知道,也不想去知道。我要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文皓”,我又故意问文皓:“孩子,你想不想给老师留下好的印象?”文皓狠狠地点了点头,怯怯地说:“愿意!”于是我告诉大家:“请大家相信文皓,他会让我们重新认识他的!”

接下来大家可想而知,开始文皓的表现非常棒,他认真地记作业,努力地完成,并按时上交。但没有坚持几天,他又出现了交不上作业的现象。我私下找到他,问他原因,他支支吾吾地说作业忘带了。于是我又问他,那明天能带来吗?他坚定地说:“能!”我选择了相信他,可是第二天他却令我失望了。他不仅没有带来作业,而且理由居然还是忘带了。这次我不但没有给他机会还严格地要求他补上。他很听话,也没有偷懒,及时补上并上交了。这样的情况又反复了几次,但每次他都是再晚都能补上,有一次都放学了,他还是坚持要把作业补完。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询问了他一些问题,结果发现他没有养成写完作业收拾书包的好习惯。于是我提醒他如何及时把作业放进书包,并给他安排了一个学习习惯很好的同学当同桌。在我和同学们的共同帮助下,他居然再也没有忘带作业,而且课堂上听讲和回答问题都比以前进步了许多。除此之外,他只要有一点儿进步,我就在同学们面前表扬他,并给他家长写表扬信。现在他学习的劲头越来越大,养成的好习惯也越来越多。

文皓的变化让我深深感受到信任和鼓励的力量。如果我对他没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我想结果一定不是这样的。

故事二:理解使学生、老师和家长一致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名叫臧雨涵的男生身上。他是一个个性很强的小男孩,很喜欢笑,但是他的笑不是友善的,很多时候是在嘲笑别人。他总是认为自己很棒,甚至到了自负的程度。然而同学们对他的评价却大不相同。得不到认同的他很难过,经常与同学为一点儿小事就大吵大闹。经过多次观察,我发现他的这种过激行为,是故意的,目的就是要引起大家的关注。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冷处理措施,对他的大动肝火,我和同学们故意地不去跟他计较。但是,他仍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与同学的矛盾越来越不可理喻,于是我决定从家长那里找到突破口。不出所料,我在与他爸爸的聊天中找到了他在校表现的根源。首先是虎爸式的教育,简单粗暴,要求严格,动辄就大打出手;其次爸爸的大男子主意严重,在家里瞧不起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孩子的妈妈,处处冷嘲热讽,优越感超强。针对这些问题,我对他爸爸进行了善意的引导,让他认识到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如果自己不变,孩子是不会有长进的。对于我提出的几条建议,雨涵爸爸虚心接受了,并当场表示一定会和老师加强沟通交流,不断学习,积极改变自我,全力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当然只有家长的配合是不够的,在学校我利用各种机会帮助雨涵树立自己的信心和在同学们中的威信。爸爸扭曲的教育,带给孩子太多的伤害,我觉得他只有得到更多的肯定与鼓励,才能在学习以及与同学的关系上重拾信心。于是我利用语文的一节口语交际课,为其他同学提供了一次帮助别人的机会,同时也为雨涵提供了树立自信和威信的机会。当时我把雨涵请到讲台前,让大家来帮他找优点。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有的说,他的作业写得很认真;有的说,他捡到钱后主动交给老师;有的说,他干值日很卖力;还有的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当一系列的优点从同学们的口中说出时,我问雨涵的感受如何,他说很感动,他当面谢过了同学们。接下来,我又问同学们,现在雨涵的学习、纪律等都不怎么棒棒哒,我们要怎么帮助他呢?没想到,孩子们尽管年纪小,但劝起人来可是出人意料。有的说:“雨涵,你现在犹如走在一个黑洞里,只要你勇敢、大胆地走下去,洞口就在不远处,那时,你的眼前就是一片光明了”;有的说:“雨涵,你现在不要去跟别人比,就跟你自己比,只要每天都有进步,你就是最棒的”……

经过这次优点轰炸,雨涵的变化很大,他变了,变得不那么霸道,不那么自以为是,而是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他融入了班级,走进了其他孩子们的心里;同样全班同学接纳了他,他的心情也轻松、自然了,学习的积极性高了,再也不去故意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引起大家的注意,课堂听讲更是有了明显进步。

故事三:宽容感动了她

最后这个小故事是发生在班里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身上。

一次我从学校为学生借阅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同学们认真阅读了一周后,需要归还了,一般都是我亲自收书的,可是恰巧那天我有急事忘记收了,于是四个语文小组长就帮我收了起来。本来这是一件好事,可是结果却令人啼笑皆非,那就是全班都收完了还差一本。于是我先在班里一再强调如数归还的重要性,又提醒同学们回家再找找,查查是不是自己忘交了。不管怎样,只要凑齐了能完璧归赵就可以。在几天的等待中,事情没有任何进展。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语文小组长说她家里有一本一模一样的主题丛书,那是她哥哥的,可以拿来代替归还,我们既惊喜又感激。可是第二天、第三天她都没有带来,直到第四天我禁不住又问她,她说明天一定带来。

第二天,她兴高采烈地拿来一本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我看到跟学校的一模一样,非常高兴。正当我随手翻页的时候,一个赫然出现在我眼前的“潍坊市实验小学图书室”的印章让我心情颇为沉重。为了弄清原由,查明真相,我没有立刻揭穿,而是故作轻松地询问当天她收主题丛书的经过。我用坚定的眼神注视着她,并一再提醒她要实话实说,老师会保护她的隐私。在我坚持不懈地追问之下,她终于道出了实情。原来她在收书的时候误以为他们组多收了一本主题丛书,一念之差,就想据为己有,这样就可以把这本书留给她的弟弟看。当我弄清事实真相以后,我信守了自己的承诺,没有把实情告诉同学们,而是找了一个恰当的理由掩盖了过去。当下午放学的时候,犯错的这个孩子托其他同学给我送来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谢谢老师不告诉同学!”

多年的班主任经历培养了我的耐心与细致,更历练了我的爱心与意志。四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孩子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改变,他们在成长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足和错误,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引导。及时地肯定、信任和包容会让他们在认识不足时更主动,更从容。上面的故事只是我教学中的几个缩影,以后有机会我会与大家分享更多的故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