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以为成功就像天上的星辰,可望而不可即;总以为成功就像海底的峡谷,可以想象却不能感受到。然而,那节物理课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星期三,晚自习时,伴着清脆的铃声,汪老师大步走进教室,随后像往常一样挽起了袖子,摊开一张卷子,说道:“上课!”接着他滔滔不绝的讲着试题,细致而耐心的讲解,让知识的甘泉,一点点流进同学们的心中。
然而,当他讲到一道关于压强的.题时,遇到了麻烦,该题的题目是:用一张纸,盖住装满水的一次性水杯的杯口上,然后将纸杯倒置,水没有渗出来,问到底是由于水分子间的引力还是大气压强的缘故?并证明。
这道题的答案是,在纸杯顶部扎一个小孔可看到纸片脱落,水流出,这说明是大气压强使纸片不掉落,而不是水分子间引力。
可是同学认为杯中水不满时,纸一样会脱落,但是他们的答案被打了大大的红“×”。
“即使杯中水不满,纸片也不会掉落!”汪老师对同学们说道。
“这不可能,纸片一定会掉下来!”同学们大声嚷道,“愤懑不平”的反驳老师的观点。
无奈,眼见为实。汪老师如果不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学们显然是不会信服的。
于是,他找来了水杯,在杯中倒了一半左右的水,盖上纸片,然后将杯子倒置过来。然而,出乎意料地是,水立刻流了出来,看到汪老师尴尬的神情,教室里一片哄笑。
老师似乎很不甘心,他又找了一个纸片重复着实验,可是水又流了出来。教室里又是哄笑连天,大家就等着汪老师怎么收拾残局了。
杯中的水已所剩无几,老师也有一点紧张了,他急促地撕下一片纸,盖在杯子上,小心的倒置着水杯,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汪老师的实验再次失败,那么他该放弃了吧!
也许是上天故意开了个玩笑,汪老师的实验还是失败了,同学们对老师有些同情了,一个同学大声说道:“汪老师,别再做了,我们相信你!”
汪老师似乎没有听到这话,他的额头挂满汗珠,拖着肥胖的身子在教室里四处寻觅水,他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
水找来了,汪老师撕下一片稍硬的纸,轻轻折叠后,小心地撕下一片,放在手心里,然后另一只手拿出了杯子,慢慢将纸片盖在瓶口上,用力紧紧地按住,然后缓缓地倾斜着杯子,瓶口不断下降,汪老师的心似乎也在下垂,他的双眼死死地盯着杯口。于是,在杯子倾斜180°角之后,扣人心弦的时刻来临了。汪老师渐渐松开手,紧张而耐心的观察杯口的情况,这一次,纸片紧紧的吸住瓶口,再也没掉下来。
教室里又是一片欢呼声,老师的脸上写满了微笑,每个人都为实验成功而兴奋不已。然而,更让我敬佩的却是老师的执著与坚毅。
成功,需要不断尝试,只要你肯坚持,肯勇敢的面对挫折,那么昔时的讥笑。终会成为你成功后的欢呼!
孔宪涛虽是闻名遐迩的免疫学专家,但他丝毫没有骄傲自满、停滞不前,依然孜孜不倦地钻研业务,他十分注意国内、外的免疫方面新动态、新成果。每当他阅读国内外的论文,便潜心研究,从中吸取先进合理的方法,想方设法将其改良成更先进、更科学。有人曾经问他,什么是成功的秘诀,他则淡淡地一笑说,我谈不出什么奥妙,只能说点就是“勤奋”。
“勤奋收集各种信息、集中国内外各种有关资料来丰富自己的学识。”孔宪涛认为,这是一位科研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学生们都说,孔宪涛教授知识渊博, 是问不倒的老师,更是资料库。为了做到这点,孔宪涛多少年来很少有休息天,更没有什么业余时间,每天除睡眠5-6小时之外,其余大多用于苦读书籍杂志。“光苦读也不行,还必需勤动腿,跑出去收集信息,观察动态。”孔宪涛说:“勤奋动手、理论结合实际,既会讲又会做,使学识更实在扎实。”
“勤奋加机遇”。这是孔宪涛50余年“科学人生”最切身的体会和座右铭。“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时是百倍地努力也达不到的,但勤奋可以努力达到的。”扎实的基础及丰富的,使孔宪涛对于免疫球蛋白的各种变化了如指掌,能很快地抓住疑点,深追细究,自己动手做实验,直至作出满意的回答。多例罕见病的发现,孔宪涛都是亲自动手做实验。也就由于此,他的科研设计,为研究生确定的课题,皆获得极大的成功。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