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我给儿子布置写拼音。儿子写的时候,我就静静地坐在旁边,看着他。儿子刚写了一个a,我就纠正起他的错误:“你看你都超出中间的这个格子了,”说着就拿起橡皮给儿子擦掉了,儿子只好又写。因为害怕写不好,越用功眼睛离本子就越近。我又立马开始指正:“写字的时候注意坐姿,眼睛要离本子一尺远,腰也要直起来,离桌子一拳的距离。”起初儿子还能接受我的热情指正,到后来,就开始反抗起来。特别是现在,他在写字的时候,我一张嘴说话,他就烦躁地用眼睛瞪着我,我批评他说:“你做得不对,妈妈帮助你改正,你为什么不愿意听?”但儿子却不理解我的心情。儿子练琴的时候,我在一旁比他用的劲还大。“你的手不要弹的太高”“你这个音弹得不对,节奏不准”“要注意边唱边打节奏”.......他一听我张嘴说话,就同样的报以厌烦,这真让我进退两难。还有很多学生家长和我一样遭到孩子们的反感,他们也曾苦恼地对我说:越是呆在孩子身边越看不到孩子优点,控制不住地想纠正孩子身上的毛病,但纠正的.频率越高,孩子的逆反情绪也会越强烈。
对儿子的表现,我也在深刻地反思着自己: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我的意见?为什么又会对我如此的反感呢?难道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吗?如果是我在做事,身边有人一直盯着我,找我身上的毛病,我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换位思考之后,我觉得问题还是在我这儿,我没有给孩子留下犯错误的机会,以及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时间和空间,更没有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反思之后,我开始改变自己的一些做法:儿子写作业时,我先给他提要求,然后选择离开,坐在不远处看书、写字。发现儿子坐姿不对,我会清一下嗓子暗示,儿子就会立马纠正,写完后,我让儿子自己先检查一下,并做自我评价,然后我再对儿子提出建议:你看你这儿写出了格子,如果能写得再规范一点,你会更棒的!此时儿子会很平和地接受我的意见,并自己改正过来。练琴的时候,我会耐心地等待,等待儿子自己发现错误,等待儿子弹完后在说......
在陪伴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慢慢地领悟到:陪伴不是“包办”,陪伴不是“左右”,陪伴更不是无休止的“指责”,陪伴也需要“度”。我们要把握好陪伴的“度”,用欣赏的眼光,激励的语言,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陪伴的意义所在。
假期,我给儿子布置写拼音。儿子写的时候,我就静静地坐在旁边,看着他。儿子刚写了一个a,我就纠正起他的错误:“你看你都超出中间的这个格子了,”说着就拿起橡皮给儿子擦掉了,儿子只好又写。因为害怕写不好,越用功眼睛离本子就越近。我又立马开始指正:“写字的时候注意坐姿,眼睛要离本子一尺远,腰也要直起来,离桌子一拳的距离。”起初儿子还能接受我的热情指正,到后来,就开始反抗起来。特别是现在,他在写字的时候,我一张嘴说话,他就烦躁地用眼睛瞪着我,我批评他说:“你做得不对,妈妈帮助你改正,你为什么不愿意听?”但儿子却不理解我的心情。儿子练琴的时候,我在一旁比他用的劲还大。“你的手不要弹的太高”“你这个音弹得不对,节奏不准”“要注意边唱边打节奏”.......他一听我张嘴说话,就同样的报以厌烦,这真让我进退两难。还有很多学生家长和我一样遭到孩子们的反感,他们也曾苦恼地对我说:越是呆在孩子身边越看不到孩子优点,控制不住地想纠正孩子身上的毛病,但纠正的频率越高,孩子的逆反情绪也会越强烈。
对儿子的表现,我也在深刻地反思着自己:孩子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我的意见?为什么又会对我如此的反感呢?难道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吗?如果是我在做事,身边有人一直盯着我,找我身上的毛病,我又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换位思考之后,我觉得问题还是在我这儿,我没有给孩子留下犯错误的机会,以及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时间和空间,更没有尊重孩子的情感需求。反思之后,我开始改变自己的一些做法:儿子写作业时,我先给他提要求,然后选择离开,坐在不远处看书、写字。发现儿子坐姿不对,我会清一下嗓子暗示,儿子就会立马纠正,写完后,我让儿子自己先检查一下,并做自我评价,然后我再对儿子提出建议:你看你这儿写出了格子,如果能写得再规范一点,你会更棒的!此时儿子会很平和地接受我的意见,并自己改正过来。练琴的时候,我会耐心地等待,等待儿子自己发现错误,等待儿子弹完后在说......
在陪伴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慢慢地领悟到:陪伴不是“包办”,陪伴不是“左右”,陪伴更不是无休止的“指责”,陪伴也需要“度”。我们要把握好陪伴的“度”,用欣赏的眼光,激励的语言,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才是陪伴的意义所在。
可见凡事都应有一个适当的尺度范围。一位俄罗斯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经过一个沙堆,孩子请求让他们玩一会儿沙,母亲同意了,但规定只有半小时。孩子玩得很尽兴,到了时间,孩子们便很自觉地跟着妈妈回家了,完全遵守母亲的规定。可见这位母亲很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凡事有度”。而能做到自觉“有度”的孩子,他一定是个有自制力的人,这一点自古以来,历来如此。
留浪,留浪,非流浪也。此乃—留着波浪式的`头发。怪解!勿怪、勿怪,我也不想。老妈,一头乌黑秀发,柔顺舰丽;老爸,虽是齐颈短发,但也削得错落有致,让人不禁触摸。如此的优良发质,不知怎的,搞错了时差,竟生了我这个怪胎—一头卷发。我想,可能是隔辈遗传吧!
女孩天生爱美,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虽说我不喜欢人云亦云,人为亦为,但也却绝非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初来乍到人世的五六年,便早已与左一个、右一个的小辫相依相伴了。看看邻家女的小辫直来直去,而我的却拐了十八道弯,左拐一弯,右拐一弯,着实让我张扬了好些年。上了小学,老妈说,一个女孩子不可以再整天疯疯颠颠的啦,而要有个女孩样儿,所以一下子我就被无形的套子套住了,就连那两个张扬的小辫儿也要跟着受罪,像飘柔洗发水一样,一一合二为一了。这一合就整整合了六年。终于,小学毕业了,本以为那两个小辫也该跟着毕业了,再重新张扬一下。可不知怎的,却发现总是没有那份心志,也许是被校园的规矩生活同化了吧!
升人理想初中,已无张扬之心的我本想真实、平淡过活。可一条“圣旨”竟如晴天霹雳,朝我劈头盖脸而来:“为规范校园管理,所有女同学都梳短发。”天呐!我要梳了短发,岂不威慑四方,吓煞邻人?于是左找领导,右找主任,终于得了特准:成了学校里惟一留长发的女生。在芸芸短发中,我简直就是无需衬托的衬托:一头浪发,一个红色发夹独占鳌头。你说,这怎能容我不张扬?什么嫉妒,什么羡慕,通通都来了。哼!“天生丽质”,注定了要张扬!
假如你要选择一个旅行的伴侣,你会选闪电侠还是树懒?有人会说:“当然是闪电侠啦,跟着他我能去好多好多地方,他速度很快,跟着他绝对不会吃亏!”但也有人会说:“当然是树懒啦,他非常慢,我能有时间去发现更多细致的美。”我的`朋友,你若让我来说说到底谁对谁错,我可真得犯难了。要知道,生活并不是个单选题,过分地倾向于某个选择显然是不理智的,或许快慢有度,合理结合才是最佳选择。你可以快速解决一些琐事,然后留下更多时间慢慢钻研你的喜欢。
快是一种选择。假如你只给自己一小时的时间用来看书,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选一本你最感兴趣的书。你大可慢慢选择,花上一小时时间,然后感慨时间流逝,一事无成。但更明智的是清晰地决定你要看的书的类型,作者,风格,主题等,快速选择后,再来慢慢研读。这,是不是更加有效且有收获呢?
快是一种能力。竞技场上,速度是一种追求;工作学习上,速度也是一种优秀的象征;医院手术台上,速度更是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必备武器。你或许会说慢工出细活,的确,但在某些简单的琐事上,快是一种能力。在化学课上,往往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默写得快的同学,化学式正确率越高。因为他们早已熟悉至滚瓜烂熟,都到了可以条件反射的程度。反之,默写得慢的同学实则是不熟悉,错误率变高了,还哪儿来的出细活呢?
而有了快的铺垫与基础,慢的精致与成就也就足以显现出来了。
慢是一种执着。达芬奇在开始画画前足足花了一个月练习画鸡蛋。从处理不好边缘的平整,到画出来的鸡蛋让人信以为真,他慢慢地尝试,慢慢地突破,而这也为他今后的艺术顶峰夯实了基础。可以说,没有他对耐心的执着和坚持,就没有他日后伟大的成就。
慢是一种积累。龙应台在她的作品孩子你慢慢来中写到:孩子,你慢慢来,我愿意等上一辈子时间,让他把一个蝴蝶结系好,用他五岁的手指。是啊,自主自立需要积累,文学文化需要积累,知识本领需要积累。唯有在长途漫漫的积累中,人才会逐渐成长,逐渐壮大。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如何能成大事。古话:“一口气吃不成胖子。”现在想来,还真是这个道理。
快是能力,快是选择,而慢是执着,更是积淀。来日方长,人唯有做到快慢有度,合理结合,方能活出精彩,活出智慧!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