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人》的故事再简单不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个过气的漫画英雄演员Ritton试图通过舞台剧找回自己却越陷越深,最终走火入魔的故事。在今年的金球奖颁奖典礼上,手握最佳网友原创投递剧本奖杯的伊纳里多面对台下众多好莱坞的帅哥美女们说出了这样一段话:“这个剧本的概念就是,在荧幕上建造一面可以反射我们所有人的镜子,但我们不会被反射出来,因为我们就在镜中。”导演的意图在明显不过了,这部电影就是在讽刺现今的好莱坞,讽刺越来越热门越来越泛滥的`漫画英雄电影,就是要在好莱坞的地盘狠狠地扇那些虚伪的电影人一个耳光。影片当中这样评价小罗伯特?唐尼:「那个小丑天分不及你(Ritton)的一半,靠钢铁侠挣了个盆满钵满」;Ritton听说杰瑞米?雷纳(鹰眼)也演了《复仇者联盟》,便破口大骂:“操,他也披斗篷了?”可以说影片中对于好莱坞的讽刺已经不是暗讽,而是揪住其衣领破口大骂。这样的台词或许会让粉丝感到反感,但是真正爱电影的人真的会对这些盲目堆砌特效甚至不用想就能故事发展的电影有多少好感吗?而作为电影观众的我们,戴着厚重的3D眼镜看了两个小时“烟花秀”之后,又能得到什么吗?鸟人的讽刺无可厚非,漫画英雄电影的确在一步步的侵蚀着好莱坞,一步步侵蚀着我们热爱的电影。
偏执狂艺人的自我救赎与堕落
影片的另一主题也是一个被反复提及,那就是过气演员偏执狂艺人的自我救赎与堕落。从半个多世纪前的《日落大道》到最近的《黑天鹅》,再到今年的《星图》。如何拍出新鲜感才是《鸟人》所要解决的问题,伊纳里多从演员入手,由曾经演过老版《蝙蝠侠》并过气的迈克尔?基顿饰演影片中曾经试验过《鸟人》的主角Ritton,看着那个曾经风流倜傥的蝙蝠侠挺着一个大肚子只穿内裤在大街上裸奔,这样的代入感是之前类似题材电影所无法企及的。而迈克尔?基顿的表演更是出神入化入木三分,让人们有理由相信这个谢着顶的老男人是在用自己起起伏伏演艺经历来本色出演,不由自主被剧情发展扼住了喉咙。
这注定是一个无解的难题。母亲难以逃脱自责的负罪感,女儿也无法面对母亲放弃自己的心灵创伤。这里的无解,并不是故事的无解,而是人性的无解。人类如何才能修复这种因灾难或苦难带来的人性扭曲?这是冯小刚拍摄这部影片,一直在真正面对的难题。父亲死了,眼睛永远的闭上了;母亲和女儿虽然活了,但内心的伤口却一直张开着。人们在电影院中留下的泪水,不仅是为这对母女,更因为灾难对生命和人性的伤害与扭曲。
在观看这部电影时我流下了泪水,很多年没有这种观影的感觉了。电影更多的是渲染了情感的'力量,无论是对故事、画面节奏的把握,还是对观众情绪的驾驭,冯小刚都显示了他娴熟的功力。对大地震的灾难表现,也处理的恰到好处,既形成了对故事发展的推动和压力,也没有过度的渲染,电影在意的是如何让观众能设身处地走进角色的情感中,一旦与之呼应、合拍了,你自然会与角色一起深入到那复杂的人性世界中。人们流下的泪水,其实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净化,流出的不过是那些遮蔽人性的杂质。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这个拥有着拉丁人特有的让人头晕的名字的导演1963年出生于墨西哥城,与阿方索卡隆、吉尔莫德尔托罗并成为“墨西哥三杰”。作为导演的伊纳里多才气十足,处女作《爱情与狗娘》就获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随后10年伊利纳多又接连奉上了《21克》、《通天塔》、《美错》这三部佳片。伊纳里多每部电影都涉及一个不同的主题,从爱情到家庭、从生命到死亡、从种族歧视到非法移民,唯一相同的是,都充满了人文关怀。伊纳里多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磨练自己的导演技法,直到《鸟人》,他终于突破了自己,以后再也不会有“墨西哥三杰”这样的说法了,因为伊纳里多已经远远地将其他而为抛在了身后。其他“二杰”。阿方索卡隆用《地心引力》开创了电影视听语言的新领域,但故事还是稍弱,更像是一次完美的炫技。而吉尔莫德尔托罗还局限在拍《环太平洋》这样的视效大片。反观伊纳里多,在拍够了《爱情与狗娘》,《通天塔》,《21克》这样的多线叙事讲述深刻主题的套路之后,这次几乎直接一镜到底,线性叙事,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用这样一部从各个方面都无可挑剔充满魔力的电影,达到了自己导演生涯的第一个顶峰。而这位拉美鬼才未来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作品呢?我们没有理由不期待。
最后想用片中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作为结尾
-How do we end up here?
希望各位读者不会在最后,才想起问自己这个问题。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这篇采用了“概、议、联、结”的结构形式,文章写得很有深意。材料概括简洁,结合现实分析透彻,结尾提出希望,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新意的见解能感染读者。
近百年来,中国有太多的苦难和灾难,被遮蔽在人们的记忆之外。除了前两年看过一部国产的反映台风的灾难片以外好像国内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灾难片了。人们几乎已经遗忘了该如何用电影来表达苦难对人性的伤害。苦难在公共话语中的失声,使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直面不幸与悲伤的能力。天灾人祸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就像《2012》一样。天灾在世人眼里承担了一个恶的角色。其实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让经历苦难的人发出声音,不仅是对那些受难者生命的尊重,也意味着将那些个体的苦难记忆,转化为民众可以用来自我教育的公共记忆。它其实也是民众间寻求文化认同的一种方式。这种记忆对一个民族,是最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因为对历史的苦难记忆越深刻,就越能警示人们提放这种苦难的再度发生。当08年发生汶川大地震的时候,电影中显示的救援场景和唐山地震有了天壤之别,整个民族对待灾难的态度日臻成熟,灾后的心灵重建是比实体重建更重要的一环,温总理的一句“大难兴邦”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现在的科学水平还无法准确预报这种大的苦难和灾难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往往在人们毫无提防的时候突然来临,就像唐山、汶川、玉树地震一样。不愿面对伤疤和苦难的人们,却要以这种更残酷的方式,来面对历史的苏醒。苦难的受害者,并不只是那些受伤害的个体,而是所有人的共同人性,所以对苦难的揭示和记忆,也是一种对创伤的安慰和人性的追寻。《唐山大地震》就是这样一部寓言,它用一个带着体温和血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人性的尊严。
那些死亡者的生命不会回来了,那些受难者的青春也不会回来了,但这种对于苦难的聆听和见证,会让我们对现实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实际上,在这个麻木迷茫的年代,做一个对苦难历史的记录着和见证人,也是一份人性的行动和责任。
女儿在上课,我就翻开了这本书,第一篇是李吉林老师的《我,长大的儿童》,一位即将古稀之年的老人用一颗童心讲述了她的故事,我被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气读了下去,43位名师的成长故事与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受着他们一个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品味着大师们朴实而又深刻的教育箴言,分享着大师们独特的教育智慧,仿佛如沐春风,心灵受到了洗礼。
粗略地走马观花读过一遍之后,我意犹未尽,又第二次翻开了这本书,这一次,我利用空余时间,细细的品味品读,我再一次为这些杰出的人民教育家而折服。
之所以他们能成为名师,他们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李吉林老师说过,“老师的工作是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的,我没有用教师的尊严压服他们,而是用爱,用真挚的爱去沟通,去融合他们。”
李老师用自己的爱赢得了学生的爱,也赢得了做为一个老师的快乐。张化万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一面镜子,说学生是人生最好的镜子,在作为一个优秀教研员的同时,他感谢学生,学员,课堂上让他出丑,他觉得这是学生在成就他,这是学生对他的爱,正是由于他这份对学生宽容的爱,成就他以后的成功。林润生老师在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一待就是11年,把他所有的热情和心血洒在了这个地方,当实验小学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毅然选择条件相对较差的母校,他的爱是那么平凡而又那么无私。
读到这个故事,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对现实的不满,对孩子学不会而埋怨让我感到惭愧。爱多么简单的字眼,要做到是多么的不容易,什么时候我也能象他们一样,从教几十年从没对孩子发过火生过气,读了《名师人生》,我懂得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只有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唐江澎老师把学习当作生命存在的方式。为了订阅书刊、购买图书,财政状况常常危及衣食。程红兵老师更是永远保持“书生本色”,读大学时,家里给的零用钱几乎全部捐给了书店;工作后,逛书店仍然是他的嗜好,永远禁不住好书的诱惑,家里堆满了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尤屹峰老师把读书当作是给“贫血的大脑补血”,刚开始工作,他从自己每月31元的工资里拿出大部分订阅了十几种报刊杂志;他给自己规定任务:把自己当作真正的学生,一边教学,一边和学生一起学习、成长,凡是要求学生读的书自己首先读,要求学生背的文章自己首先背。
为了读书,他常常把饭烧糊了,有时甚至将锅底烧漏了,为了读书,别人再休息的时候他在读书,每天只睡4、5个小时,为了读书,农忙时,累的都怕不起来,他躺在田头看书……于永正、贾志敏、洪宗礼……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没有哪一个不是酷爱读书的,为了多读书,他们三更灯火五更眠,他们废寝忘食无闲思。正因为不倦的学习,他们积累了巨大的'人生财富,正因为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才如此得心应手。
每每读到这些特级教师好读书,乐以忘忧的故事,我为我开始慢待这本书而羞愧,订了那么多的书,我有几次是那样细细品读,书柜中的书有的甚至忘了名字。说实话,一些教育专着我看着就头疼,既然不能消化这些书,那么就读轻松有益的好书吧。读了《名师人生》,知道许多名师也是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读书成长起来的,我告诫自己要有计划的读,慢慢地来接受一些教育专着,毕竟那些那些书是教育工作者最好的营养品。
老师不仅仅是一位老师,还有着多重身份,只用一只眼睛看世界是远远不够的,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必须自己要有一桶水。名师们不仅仅局限在教育教学上,在工作的8小时之外,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名师人生》中有那么多多才多艺的老师,张兴华老师除了教好数学,他热爱播音和歌唱,把他的特长带入到教学中,赢得学生更多的喜爱和爱戴。
华应龙老师不仅是教学的好手,也是打篮球的高手,他在篮球运动中取得了学生的信任,顺利的改变了问题学生,也给了他强健的体魄,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尤屹峰老师更是教了数学,语文,还教了小学所有的课程,他们的博学多才也为自己的教育事业增光添彩。一个多才多艺的老师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回想自己,刚从师范毕业,画画和唱歌是我的爱好和特长,可工作后,家里的画笔一支支生锈,颜料一盒盒干掉,不知多久没碰过了。一有活动,需要一展身手的时候,总是盼着美术老师音乐老师来帮忙,从孩子口中听到他们有多崇拜美术老师,有多喜欢音乐老师不免有些酸楚。孩子们喜欢的不是一个只会死教书的老师。
读了《名师人生》,我品味着人生真谛,丰富了教育智慧,坚定了教育理想和信念,获得了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更加坚定自己教书育人的步伐,做到勤学习,乐探索,不断用名师的人格魅力感染我的工作热情;用名师的智慧人生丰富我的教学艺术;用名师的执着奋斗装点我的成长历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