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面临巨大工作压力,像我等为生计日日奔波的人们占社会大多数。有压力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怨气。每个父母都得反思下,你有没有将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转化成怨气,撒在无辜的孩子身上。很多时候,孩子可能只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换来家长的暴怒和大声呵斥。无形之中,孩子遭到惊吓,就可能从此沉默,孤言寡语。不是危言耸听,我的一位朋友家长就曾经很痛苦焦急的和我说,在孩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他将孩子狠狠打了一顿,结果从那之后孩子就变得沉默少言,几乎不愿意和他交流。作为父亲,他不知道该如何改变目前和孩子之间的冷淡局面,如何弥补一次冲动造成的裂痕。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的幼小心灵,需要我们大人细心呵护。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再小心都不为过。如果父母自己都无法在孩子面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你如何要求你的孩子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有责任感,诚实礼貌,有爱心,懂得尊重别人,能感恩,可以积极参与到家庭劳动中。这些良好品格和表现大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这就需要父母持续的向孩子传递稳定的有价值的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
父母与孩子的相遇亦是一份来之不易的缘分,我们得时时提醒自己要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要不断的丰富自己,不断的调整自己。做一个懂爱会爱的父母。父母好好学习,孩子自然天天向上。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一起学习!一起努力!一起进步!!
可能和小学的环境影响有关系,我从小就只知道和周围同学打闹,什么学习啊,乐器啊,我可是都没兴趣。然而,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改变了我这种想法的,是我的二胡老师。
我从一年级开始学习二胡,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对二胡的第一印象是——这乐器又磨手又难听,是在挑战我的底线吗?在我学习了三年之后,我遇到了我现在的二胡老师——蒋老师。她是一个非常注重兴趣的老师。我想,她一定是认准了我平时做事总是藕断丝连,才总是对我说:“你要是热爱音乐,喜欢二胡,就回家使劲练;要是不喜欢,那就算了。但是,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听她和妈妈聊我的情况时,却总是说类似“她最近很有进步”“您可以带她看一些演出培养兴趣”之类的话,不想让我放弃就直接说嘛!
她虽然只是一位二胡老师,但她教的东西远远要超出二胡这个范围。她曾经对我说过一句话,我想这句话我大概永远都不会忘记:“你正在拉得是琴弦,不管别人听到的是什么,你听到的,都应该是你的心正在与作者的心沟通;你听到的,是心弦,心弦之曲。”心弦吗?心弦是什么?
当时我回了句什么?我也忘记了。反正是顶了一句,我可听不懂我那宝贝二胡吱吱呀呀的是在对我说什么。她只是略有些愤怒又失望地说道:“等你真正喜欢上了这把琴,你就能听懂了。”
我现在可是十分喜欢二胡,如果每天不摸一摸,同它说两句话,连睡觉心里都有事,总是感觉忘记了些什么。我想,我现在应该还不能完全理解所谓的“心弦”,但至少我在努力。总有一天,我可以同它毫无顾忌地开怀畅聊。
小时候,我学习背诵《静夜思》,于是就记住了你的名字——李白。
长大后,我又学到更多你的诗,从“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你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赞称为诗仙。
你留给后人许多的千古名篇。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山流,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又如“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西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百露垂珠滴秋月。”大唐的青山、绿水、飞鸟、明月,在你的笔下是如此生动,美丽。这些纯净、空灵、明朗的诗句,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晶莹剔透的山水画,而置身之中。
《郢门秋怀》“倚剑增浩叹,扪襟还自怜”中,我见到了一个倚剑走天下的侠客。
《送友人》中,你只用颜色和景物的描写,就表达出你依依惜别之意。你诗笔挥洒自如,立刻就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未见“送别”二字,其笔端却分明饱含着依依惜别之情。从中,我见到了一个重情义的诗人。
你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尔而出换美酒”的豪迈,你也有“大道匡君,示物周博”的才华,同时你更具有“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傲骨。
你对我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文学的熏陶,更在于你的诗句和故事对我的帮助和启发。
小时候,“铁许磨成针”的故事告诉了我,做任何事情都要一心一意,只有端正态度,坚持不懈才能成功。长大后,我又学会了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句又教会了我要有自信。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放弃希望,让我有了面对失败的勇气与信心。
与你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很多,但是你却是带给我最大的。是那一首首千古名篇让我结识了一个放荡不羁,不追求名利的你。
李白,遇见你真好。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由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的,他们在一所家长咨询机构上班,根据十几年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子女的,他们指出: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的确如此,大学毕业后,我便在现在的学校工作,接触过好上千学生,每个学生兴趣爱好习惯各不相同,性格脾性品格更是截然不同。然而在我的眼里,只有两类学生:家教好的,家教不好的。彬彬有礼的孩子,他的父母必然也是温文尔雅;蛮不讲理的孩子,他的父母中必有不讲理的;爱打人的孩子,家里定有时常动手打人的长辈。在中国,人们习惯将教育培养孩子的事情交给老师,孩子不好必定是老师教育的不好。其实,孩子在进入学校之前,父母在潜移默化中给他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如要改变,绝非易事。所以,是时候,咱们家长得将目光转向自己,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是合格的家长。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