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式便因此可以分为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无论使用哪一种形式,都应注意,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人物性格和主题)进行,总述部分应是分述的总纲或水到渠成的总结。
亲爱的:
姥姥你很爱唠叨,你像复读机一样说个不停。
你个子有点矮,常常穿个连衣裙非常漂亮,看着非常高雅。
你的眉毛非常浓,一双大眼睛像黑宝石闪着智慧的光,你脸蛋红红的像个大苹果,你耳朵是半圆形的,你的鼻子尖尖的像小红辣椒,嘴巴弯弯的像月牙,说起话来非常罗嗦。
我的姥姥很爱唠叨。
有一次,在补习班的课堂上,我不认真听讲,姥姥愤怒的说:“上课不要溜号,要认真听讲。”我虽然很生气,但我知道姥姥是为我好,但是我还是难以接受。
每天早晨,我睡得正香,还不到六点钟,姥姥就叫我:“起床了,起床了。”然后你又催我快点刷牙洗脸,吃饭的时候姥姥还是不停地说:“你看看你太瘦了,得多吃点。”这下害的我被饭噎住了。吃晚饭该上学了,姥姥又唠叨我:“书带齐了吗?铅笔盒,削笔刀都带齐了吗?”
虽然姥姥很爱唠叨,但是是为了我好,我非常感谢姥姥。
你的孙子:
时间:
亲爱的:
我们的语文老师很爱唠叨,比如:你每说一句话,就会重复好几遍。我们同学都说语文老师就是一台“录音机”,尤其是在布置作业的时候。
星期一早上,我们来到班级门口,就会听到语文老师说话,同学们只要听到语文老师说话,就会会心一笑,大家都知道,老师又要开启你的录音机反复播放功能了。
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老师打小报告,说班里有同学说你是“录音机”。老师听了惊讶地瞪大双眼生气地说:“真的吗?是谁说我说话像录音机的?”同学却狡猾地回答说:不知道!然后就赶紧跑掉了。
下午放学后,老师又找来了打小报告的`那个同学询问,那名同学一下子说出了几十个同学的名字,差不多把所有人都说出来了。老师听了,竟然呵呵呵笑了,还自言自语感叹说:“难道是自己年纪大了,真的变唠叨了吗?”真不知道,您还能不能改掉爱唠叨的毛病。
你的孩子:
时间:
1.首段的作用:
若开篇点题,则:①总括全文,点明主旨。②表达与主旨有关的某种感情,鉴定全文感情基调。
若开篇不点题或点题不明显,则:①引出下文②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
若文章开篇为景物描写,则:①结构上,为下文做铺垫②内容上,够了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若首段连续发问,则: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答题模式:①通过描写······,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暗示了文章主旨,表现了人物品质,衬托了人物形象。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背景。
2.文中语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末段的作用:
①首尾呼应(呼应文题,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结构上
②画龙点睛,深化主题,总结全文,卒章显志,表达了······的感情。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
4.特殊语句的作用:
1>中心句和点睛句
①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②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2>情感句
抒发强烈内在感觉,直抒胸臆。
3>矛盾句
①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寓意了深刻含义。
②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4>引用句或文学性强的文字
创造文化气氛,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引用句
使文章更具有诗情画意(文学性强的文字
2.给书中的某个人物写一封信,给他提提你的建议。
3.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经历了什么。
4.根据该书表现的某个主题写一篇短文。例如,如果该书的一个主题是爱,你可以写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并用上书中的例子。
5.创作一首、歌曲或一个故事来表现书中的人物、冲突或主题等。
6.根据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画一张画或图表,并作出相应的详细解释。
7.想象对书中某一人物进行采访,你可以问他书中有关的内容,也可以问他其他问题。用你自己的语气提问,然后用该人物的语气进行回答。
8.回顾整本书的.内容,给出你对这本书的评价。无论你认为这本书是有趣还是无趣,都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证明。你会向你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吗?为什么?
9.写出书中的主要问题或冲突,涉及到的人物,以及结局。
10.将下面这个句子填写完整:我喜欢(不喜欢)作者(或某一人物)……的方式,因为……(字数250-300)
11.描述一下你读这本书时的感受(愉快、悲伤、解脱、愤怒或充满希望等),并解释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12.为这本书设计一套试题。包括5-10道判断题,10道多项选择题,5道简答题,1篇。并制作1页完整的答案。
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多个侧面,还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来展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常常需要从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来写人叙事,表现人物和主题,这多重内容和多个角度之间构成并列关系,使文章有了层次感和厚重感,这就是最常见的并列式结构。
如果是写一个人物,我们应该围绕人物的性格选择细节。人物性格是复杂的,往往有着多个侧面,那么,要展现一个人复杂的性格,就应该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侧面去展现,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而立体。如《项链》中的玛蒂尔德,既有虚荣心极强的一面,也有自尊自爱的一面,作者通过借项链和丢失项链之后的两方面细节对比展开,展现出玛蒂尔德可恨可鄙又可敬可爱的两个侧面,使得人物立体丰满,栩栩如生。
如果记叙文写作中需要围绕一个主题去叙述事实,我们依然可以采用这一章法,即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面的实例加以表现,通过小和大,名人和普通人,文艺界和体育界,物质和精神等等不同的方面的人物或事例,展现相同的主题或者主题的`不同深度。如以丰收为主题的一篇,一位同学就选择了两位不同的人的事例加以展现,一是选取了自己的舅舅因种植的西瓜又大又好而获得了瓜王的称号和后光荣回村的情节,展现新时代的农民物质上的丰收。接着又用自己在教师节那一天去看望老师,老师书房中满满一面墙上贴满了学生发来的贺卡,展现了辛勤耕耘的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丰收。这样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共同展现出丰收的意义,给人深刻的启迪。
运用并列式结构需要注意:并列的几个内容应各自独立,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性格或主旨);并列的各个部分必须是平行的,注意不要出现交叉或从属。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