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各种各样的标签,有些是别人给我们贴上的,有些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我们要时刻检视这些标签是否与真实的自己相契合,对于不契合的标签,我们要及时地进行清理。
当然,从这本书中最应该学到的是遇事都要深度思考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升自己。
所谓深度思考,就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
这个解释通俗易懂,但要真正的做到却是异常艰难,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总结,打破固有思维模式,还要经历时间的检验与沉淀,方可寻摸一二。
要做到深度思考,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搞清楚几个思想上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思维惯性。
事情来了就做,怎么做,以及做了之后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些问题都不曾想,或来不及想,或者遇到困难再来想等等。这些都是思维惯性,没有养成遇事沉着思考,而是条件反射似得行动为先,干了再说。
另外一种呢,遇事也会思考,但却是固有经验式的思索,是浅显的思考。仅仅凭着过往的常规经验,来判断接下来如何处理手中的事情。这是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更是要不得的主义。
这两种思维惯性下,所导致的事情处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一种情况,行动为先、干了再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能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结果毋庸多说,运气成分太大。
第二种情况,凭着过往常规经验,这是很危险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当下环境与条件都发生了变化,过往的常规经验很可能造成误判,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现实生活中、工作中,这两类情况普遍充斥在我们的周围。很多人干事,都养成了不思考的习惯,就是常说的干事不带“脑子”。
这样做事情的结果,于人于己都是不负责任的。而那些经验主义者,做事情结果更是可怕的,思维的僵化、行动的刻板,做事所带来的后果更是毋庸置疑的失败。
第二个误区:习惯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笃信天道酬勤,大部分时间用来埋头苦干,却很少抬头看路!这一类人群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其处理事情的过程是值得同情和肯定的,但这种战略上的懒惰是可恶的。事实上,任何深度思考前的盲目勤奋,注定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徒劳。
在现实社会中,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却习惯用别人安慰鼓励式的话语“努力了就好,不论结果怎样!”,来掩盖自己的失败,而表现出一种“伪豁达”。
用战术上的盲目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来掩盖失败的结果,你不觉得这样更可耻、更无知吗?
在现今社会的竞争中,信息化的速度、智能化的进程,让竞争进入了高阶领域,而决胜的关键不在知识多寡、勤奋的程度,更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
遇到复杂问题时,要想剥洋葱一样逐层分析,摒弃周围的干扰信息,不断逼近问题的本质。然后,战术上的勤奋和战略上的优化同时推进,这才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所在。
养成深度思考的能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去通过每一件事去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升。然后不断实践,不断修正提升,久而久之经历时间的沉淀后,就会形成一种深度思考的思维模式。
“情为文前,意在笔先。”议论也应有感情。好的议论文,有时在论证时,会采用一些文学描写手法,融入作者的一份情感,从而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请看下面两段 2000年高考作文中的文段:
“绝对错不了!”“肯定就应该是这样!”当这样的话语脱口而出的时候,朋友,你是否经过深思熟虑了呢?“我对我自己绝对有信心!”啊,亲爱的朋友,你的.自信让我钦佩,可是,你的答案也许是对的,可别人的答案就一定是错的吗?也许别人的答案更有创见性呢!(《莫谈“绝对”》)
更深人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这世界是什么?”我知道,那是不安分的心在叩问灵魂。世界是什么?数千年前,尼罗河畔,那些长髯飘飘的学者便在争论这个难题。有的说, ?? (《 一花一世界》)
两段文字都采用了散文式的描写手法,娓娓而谈,写得多么富有情味,不只是语言的洗炼畅达,更是在情感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文意表达更富意蕴。
语言是思想、情感的媒介和裁体。语言能力是作文中最基本的能力和最稳定的能力。文章如果有文采,就能充分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写作才气,一篇灵气飞动、满文生辉的文章势必赢得读者的喝彩。有文采也不只是记叙文、散文的专利,它也是议论文写作所努力追求的。好的语言是必须通过积累和打磨而锤炼出来的,让我们在锤炼中撞击出火花,用华美的语言去表达灿烂的思想。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自古以来,文人学士都非常重视文采的雕饰。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杜甫的“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都说明了锤炼佳句的艰难和必要。
高考作文固然要追求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意境深远,但也不能忽视文辞。若没有好的文采,何谈“深刻、丰富、深远”呢?要想在短短几分钟内打动阅卷者,获得满意的分数,就必须展示自己的才华,显露文章的语言功夫。
首先是精当地遣词造句,丰富词汇,锤炼词语。其次是精心地选择灵活多变的句式,如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设问句与反问句等,交错运用。这样就会使行文摇曳多姿,语言活泼舒畅,强化论证效果。例如: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有它的情韵,白雪也有它的风采。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不是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各有自己的锋芒。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骨、兰花素雅,北国万里飘雪、江南草长莺飞、塞外驼铃声声、水乡牧笛袅袅。你能说泰山不如峨眉,牡丹胜过兰花,北国不比江南?你不能。它们各有千秋。你芙蓉如画柳如眉,我满屋诗书自开颜,腹有诗书气自华。你有驰骋政坛跃马商场万丈豪情,我有小桥流水清泉明月淡泊心境。 (2004年高考河南考生《你就是一道风景》
这段文字词汇丰富而华美,词语选配精致而贴切,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显示了作者灵活驾驭语言的功力。又如:
大地有高山和峡谷,人间有高尚和卑下。人世中充满着七情六欲的烟和雾。一切亲情、友情、爱情??犹如四周八方的风笼罩着这个交错的世界。立于天地间,谁能够脱离红尘的牵绊,谁又能抛开一切俗念?( 2003年高考湖北考生的《感情与认知》)
这个开头,引入话题,语言形式上,有整句有散句,有长句有短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整齐而不呆滞,通畅而又灵活,结尾连续反问,引人深思。
议论文在于表明观点,阐明道理,而有不少观点与道理抽象而深奥,如果直截了当地分析,会让人觉得味同嚼蜡。精彩的比喻往往能以简约的文词、生动的形象引起读者的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请欣赏中考满分《选择》的精彩片段:如果你是雄鹰,就选择蓝天如果你是海鸥,就选择大海如果你是溪流,就选择清澈如果你是腊梅,就选择清寒。文中用雄鹰、海鸥等的选择来比喻人生的选择,形象而生动。
议论文如果能恰当地引用、警句、俗语等富有哲理性的语句来说理,不仅言简意赅,可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还可增加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蕴。
1.引用古诗名句,打造语言典雅美。谈“立志”,可说“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谈“勤奋”,可引“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论学习要有恒心,可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谈“爱国”,可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引用名言警句,打造文章的思辨美。谈“追求”,可用高尔基“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愈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还可用莱辛“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谈“积累”,可用列宁“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的积累做起”,还可用罗丹的“任何倏忽的灵感,事实上不能代替长期积累的工夫”……
修辞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是使文章语言 “有文采”的重要手段。议论文中,恰当地
使用修辞手法,会给文章增光添彩。例如:
学会尊重吧。尊重是春天里的一缕清风,把花香送给每户人家;尊重是夏天里的一棵大树,把绿荫带给人们;尊重是秋天里的一株果树,把累累硕果带给辛勤的农民;尊重是冬天里的一个火炉,把温暖送给劳累的旅人。(节选自《高考核按纽》,文题为《尊重》)
这段文章结尾的文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将抽象空洞的说教化为具体形象的感悟,文意表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再如 2000年一篇高考优秀作文片断:
让我们去听听大自然的回音,感受四季变迁的律动和生命的铿锵节奏,发现生活原来有这么多的诠释与内涵。大树说生活便是向往蓝天,捕捉阳光,撑起一片绿荫;小草说生活是绿意的勃发;花蕾说生活是纵情的绽放,不要拘泥于世俗的喧嚣;雨露说生活是白云洒下的一场甘露;江河说生活是阳刚的奔放和柔美的恬静,与礁石的博击便是生活的灿烂;日月说生活是用自己的光和热去温暖他人,照亮生命;星辰说生活是在漆黑的夜晚里点燃起理想的火把,期待光明的降临;夕阳说即使在生命回归之际,也要将金辉铺满人间??
这段文字语言生动而形象,修辞方法运用自如,文段充满画面感,引发读者很多美好的想象和情思,读这样的文章,能不是一种享受吗?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