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有座小白公园,那里生长着一些不起眼的植物,它们默默地“趴”在墙上,为公园美景增添了一份勃勃生机。它们是那样默默无闻,没有多少人注意过它们,可是我却发现了它们的美。
爬山虎因它们那细细、小小的“爪子”而得名,它们一生就在墙上生活。一次偶然的相遇,使我开始慢慢了解它。
那一天,我去小白山公园玩,特然发现墙上竟然趴着一些长长的、带叶片的藤条植物。怀着莫大的好奇心,我走上前去仔细地观察它们,爬山虎的叶子非常奇特,叶尖都是一顺朝下的,密密地覆盖在墙上。我还发现,叶尖和叶柄都带有一点浅浅的紫红色,面中间是深绿色。与其它植物的叶子不一样,它的叶子的叶脉非常明显,是浅绿色的,一眼就能够看出。爬山虎的叶子很多,密密地铺在墙上,微风拂过,叶子轻轻地摆动着、摇曳着,多像绿海上的波纹啊!好一幅盎然的景象!
在叶柄的背面,就是那奇特的“爪子”了。能够说,那根本就不是“爪子”,应该叫吸盘,只是样貌有点像爪子。这些吸盘用处非常大,它可牢牢地吸在墙上,使整根爬山虎能直立着贴在墙上,不至于掉下去。
吸盘它并不是长在叶柄上,中间有一根细丝连之后。这根细丝韧性极强,用力拉也不必须会拉断。那一次我将爬山虎用力一扯,没想到那丝还没断,反而还把吸盘从墙上拉了下来。过了几天,我又去看那株爬山虎,发现那些从墙上拉掉的吸盘枯萎了,原来,吸盘从墙上离开有三天就会枯萎。
爬山虎不仅仅外表美,品质更美,它默默地向上爬,不到墙头不会停,为一个目标坚持不懈、拼命努力,这就是爬山虎完美的品质,我愿做像爬山虎一样的人,向着人生的目标不断前进,让生命绽放多彩的光芒!
走遍校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一片片的爬山虎。校园里的许多房子上都有爬山虎的足迹,从远处看,那爬山虎就像一件件绿皮袄,趁人不注意时就给房子披上了。
我走过去仔细看,发现爬山虎还真的有脚,那脚实际上是很细的茎,茎上有小圆片,爬山虎就是靠它吸在墙上站着。冬天到了,看上去爬山虎的脚好像枯了,变成黄褐色的细丝,可是用手一拉,呀!拉不动。使劲用力,好不容易才把爬山虎的脚拉下来。嘿,再仔细看,细丝断了,可那小圆片还留在墙上。原来,就是把爬山虎的脚拉断,也不能把它从墙上拉下来。
小圆片紧紧地吸附在墙上,我估计用小刀也削不下来。
爬山虎的叶片在青灰色墙壁的衬托和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翠绿,郁郁葱葱的很有活力。它们很有序地生长着,相互间不打架,要么沿着墙壁竖直向上,要么沿着走廊的顶部笔直向前。我顺着爬山虎的一条茎望去,就望进了一间教室,那里边正坐着几位上高三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有的正埋头沉思,有的在迅速地写着什么……虽然是星期天,他们也没有休息,而是在发奋学习。
看来,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也和爬山虎一样,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爬山虎是“确定一个方向,不拐弯也不后退,笔直向前”,而他们也是“确定一个目标,不放弃也不松懈,努力拼搏”。
一片小小的爬山虎,在一般人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可细细想来,让我感触很深,它虽然平凡,却蕴含着一个真理。
对叶圣陶老先生,我没有研究,只看过一些介绍性的文字,说他是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至于为什么、怎样的“五家一体”,是不知道的。论起事迹,有时候常常和陶行知搞混;论起作品,想来想去,也就是小学和高中学过的两篇课文,一篇是《爬山虎的脚》,一篇是《多收了三五斗》。学第二篇的时候年龄大了,还有印象,第一篇是完全记不得了。直到上四年级的女儿递过来她的课本,对我说:“爸爸,你对照课本,听我背诵。”还没点头答应,就听见她尖锐的童声响起: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儿,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我起初是不在意的,听着听着就触到了神经,想起也曾学过这个课文,就跟着女儿的背诵认真读了一遍,感觉很好。心想这么好的文章我竟然学过而没有印象,就不得不埋怨起当时的老师,也就有意识的提醒了一下女儿说:“你看叶圣陶写的多么细致啊,但这不是一篇说明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他是用爬山虎“爬”得顽强来激励自己不停的向上攀登,也就是说,他写爬山虎,其实就是在写他自己。”女儿白了一眼我,说:“老师没说啊,背过就行了。”于是催我抓紧签字。
我签了字,这事也就过去了。但不成想后来又有一次听女儿背诵课文,是肖复兴写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我看了题目后,边忙别的事边听女儿背诵,但越听越不对。因为按我的考虑,这也应该是一篇描写性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但听了半天,也没听见对爬山虎的种种描述。就拿过课本来看,竟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写的是少年肖复兴被叶圣陶老先生邀请见面的事。
我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感到对于四年级孩子而言,的确是篇独特的文章。因为我也是直到看到如下这段话才明白这篇文章题目的寓意。
“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的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绿得沉郁的那片爬山虎,完全可以表示这是作者浓墨重彩的一笔记忆,也成了叶圣陶老先生的象征,少年肖复兴的心中,叶圣陶老人就是楷模和标杆,面对老人,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感觉。
我将这种独特性告诉女儿,又和女儿重温了一遍《爬山虎的脚》,对她讲,这两篇都和叶圣陶,和爬山虎有关,但写法完全不一样,可以结合着学,对比着学。在给女儿解说的时候,心里有一点对老师素质,或者是责任心的不满,觉得他们根本不教一些真正有用的东西,就是让背啊背。当时想写一封信给老师,女儿闲多事,给阻止了。
在我快将想写这点感受的念头淡忘的时候,突然峰回路转。因为我看到了学长王国华所写的《书中风骨》中的一篇文章。是关于写的,在文章的最后,他说较之那些名人秀自己的伪日记,他更爱流水账式的日记。流水账虽然无味,却憨朴可爱。举例的时候,他摘抄了几段叶圣陶一九六一年随“首都文化参观访问团”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活动日记。如下:
“七月三十日东道主设宴款待我人,菜甚丰,有松花江之鲤,大而嫩。又有腌甜瓜,香甜酸脆,人人赞不绝口。酒为本省之葡萄酒与啤酒,亦皆醇厚。
八月一日当地***设宴款待我人,菜甚好。有禽名飞龙,其肉视山鸡更嫩。有甲鱼,昨在哈尔滨尝食甲鱼,不意此地亦有之,有烤羊腿,诒是主菜,宾主互劝酒,余饮稍多,X书记最多。
八月二日吃羊肉,今日共宰三羊,晚餐尝大鲫鱼,鱼长尺许,大而甚嫩。
八月七日今日又丰盛之甚。得尝(虫甘)鼻。
八月十日今日晚餐多清淡之味,唯茅台解乏。
八月十七日午餐又殊别致,菜凡十六盘,全是鱼。
八月二十五日午餐时设酒,因食时甚长。……六点晚餐,又是丰盛之宴饮,诸位***相陪。劝饮太勤,余自控制,不至多饮。
八月二十九日又受丰盛之款待,饮酒颇久。……未及六点,又邀我人进晚餐,菜肴仍甚丰。余实在吃不下,仅进少许,酒则绝未饮。
八月三十一日又是大吃大喝,食后分两批为娱乐,跳舞,看电影。
九月六日党政***设宴款待我人。为全羊席,以初尝驼峰,其味略与鱼肚相似,无甚好吃。又有发菜,亦称珍品。
九月十三日吃烤全羊,又吃骆驼之蹄筋,为平生初尝。”
王国华兄(笔名易水寒)接着评论道: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正在遭受空前绝后的大饥荒。叶老地下有知,不知是否后悔自己的记录。
我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也突然就激活了对女儿课本上关于叶圣陶爬山虎的种种记忆,而有所领悟,觉得叶圣陶老人还真是和爬山虎关系密切,他自己以“爬”来自励,肖复兴把他当成“山”来景仰,而他却也有大饥荒年代,饿“虎”扑食般享用的作为,真是“爬—山—虎”啊!三个字三种特性,本是一体。只是我们有较为严密的宣传口径,前两者,都是可以广而告之,甚至让无知小儿死记硬背刻在脑海,唯有最后这“虎”,需要掩埋忘记,仿佛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李安导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也有一只虎,这虎代表着人的恐惧和恶念。中年派通过对这虎的回忆,承认了虎的曾经存在,又通过行动告诉别人自己已经与这虎告别,既撇去了过去罪恶的负担,自己得以轻装前行,又得到了别人的谅解、理解和帮助,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和家庭。李安通过这样的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是对待“虎”的正确态度。
我真不了解叶圣陶老先生的人品和修为,但想来能文学家、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和政治活动家“五位一体”,必是较之李安更有辨识力的。于是,我相信叶老不会后悔自己的记录,也许他正是通过这样一种不含任何感情色彩的记述,告诉人们,在那时那刻,真的有这么一只“虎”,面对这样的“虎”,他衡量之后,感觉也只能这样做吧!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他的苦衷,我倒是能够体味的到。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