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三月三哟
在我的记忆中回放
春雨淅淅沥沥
万物蓬蓬勃勃
坡坡岭岭郁郁葱葱
沟沟弄弄春意盎然
芒果花开了,淡黄淡黄的
桃花开了,粉红粉红的
梨花开了,洁白洁白的
木棉花开了,火红火红的
…………………
故乡的三月三哟
在我的记忆中回放
山村睡醒村民忙碌
一车车甘蔗运出来
一箩箩西红柿驮出来
一担担土特产挑出来
一把把犁铧舞起来
一盆盆秧苗抛起来
抛出了庄稼人的希望
也抛出了庄稼人对来年的
祈福
故乡的三月三哟
在我的记忆中回放
一束束香烛点起来
一碟碟供品摆上来
一盏盏祭酒倒上来
一张张冥钞烧起来
一串串鞭炮燃起来
面对先人我们虔诚祭拜
表达生者对逝者深深的
怀念
故乡的三月三哟
在我的记忆中回放
一面面激越的铜鼓敲起来
敲出了火火的日子
一碗碗醇香的米酒喝起来
喝出了爽爽的日子
一首首悦耳的山歌唱起来
唱出了甜甜的日子
一支支欢快的舞曲跳起来
跳出了美美的日子
啊,故乡人的生活尼呀咧
故乡的面貌日日新
故乡的三月三哟
在我的记忆中永远定格
时间如流水一般匆匆而逝,很多的记忆已随日子的消失而褪色。但有一件事让我感动不已,那是在三年级时候发生的一件事。直到今天,我还能清楚地记得那一次的情景,就好像看到一幅感人的画面,让我历历在目。
那天,我们正在上第二节语文课时,陈浩亮突然说他的肚子疼,老师让他去上厕所,可是没想到他上完厕所回来之后还说肚子疼,老师看他脸色苍白,鼻尖和脑门不停的冒汗,手还捂在肚子上。老师看见这情况心里很着急,于是便不管是她自己的课,让别的老师替她一会儿,自己便背着陈浩亮去医院,刚走到门口,老师就已经是满头大汗了,但她还是坚持背着陈浩亮继续走,走到校门口遇见了张主任,然后俩人就一起打的去了医院,到了之后,老师就忙着给他办手续,又跑这跑那,看到医生给他检查完,输上液,老师这才稍微松了口气,直到他的父母匆匆忙忙地赶来,老师才放心地回到学校。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一年多,但是直到现在我还是忘不了。这件事也许在别人心里很渺小,但在我的心里对我的触动却很大。因为它充分表达了老师对我们的爱,同时也让我们懂得了老师的爱?--??是天下最伟大最高尚的爱。
盼呀,盼呀,终于把三月三盼来了!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是我们布依民族一个喜庆的日子--三月三。这个节日让我永远难忘!
三月三头一天,奶奶准备了好多好多的材料。光是染饭的材料就有三四种,加上做菜的总共有十多二十种,爸爸、妈妈都上坡种地了。我看到奶奶忙得团团转,虽说是阴雨天,可是奶奶满头是汗!我在旁边只是干着急,总是插不上手,只好在一旁一边看,一边听奶奶讲着三月三的食俗。奶奶说:“三月三这一天,我们布衣人家要吃五色糯米饭,五色表示五谷丰登。五色饭要在头一天做好,因为有色的饭都是用山上植物的叶或花煮水后分别泡制,然后单独蒸好搅拌而成,要的材料多,手续也多。”奶奶还说:“蒸糯米饭不单单为了吃,更重要的是为第二天上坟祭奠做准备……”。听奶奶把故事讲完,五色糯米饭已做好了,看着看着,我的`嘴角渐渐湿润起来。
三月三一大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爸爸、妈妈、大伯、哥哥、姐姐、弟弟等一大家人背着一块腊肉、一只公鸡、一盆蔬菜、一些作料和昨天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带上一些炊具、香烛钱纸,扛着锄头,拿着刀,就向我们的坟山走去。来到坟山后,大伯就为大家分好了工。大伯、爸爸负责***鸡炒菜,妈妈等女同胞负责热饭洗菜,我们哥弟几个负责找柴和烧火。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忙碌,饭菜终于摆上了坟前的石桌,爸爸和大伯点上蜡烛,烧了钱纸,我们哥姐几个磕了头,放了火炮,爸爸们倒了一碗酒后,我们就高高兴兴的吃饭了。不知是什么原因,这顿饭我吃得特别的香,味道就是特别的美。可能是我完成了一个美好心愿的缘故吧!
吃过饭,我唱着老师教的《三月三》歌儿回了家。三月三呀三月三,您真是一个让我难以忘记的日子!
壮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时,方圆数千里的男女青年,都开开心心地穿上盛装来参加,少则几百人,多多则数千人或上万人。顿时,人山人海,歌声响亮,成了歌的世界。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则佳偶,别有风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的答应;彼此互相了解之后,便唱“爱慕歌”“交情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即编即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男女青年经过对歌接触之后,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约下一次歌圩再会。
在歌圩上还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急就让小伙子碰。蛋碰裂后两人共吃彩蛋,这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此外,还有抢花炮、演壮戏、耍杂技、舞彩龙、无彩凤、武术表演、唱桂剧等,整个山乡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中。
充满奇风异彩的壮族节庆,多数是以村寨或家庭为中心的。说到交际最广泛、规模跨州过县、可以把所有人都牵动起来的节庆,莫过于三月三的歌墟了。
壮族人的能歌善舞是举世闻名的,他们以歌来讲述事情、表露情感、渲泄情绪,自古以来就有以歌会友、赛歌选贤能、以歌传情择偶、赛歌择婿等风俗,逐渐形成了“歌墟”这种以歌为主的节日盛会。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壮乡处处成了歌的海洋。盛装打扮的人们向“歌墟”涌去,他们带着节前已做好的五色糯米饭和彩蛋,先去祭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赐予歌才。刘三姐是壮族人心目中美与爱、智慧与才能的化身,据说“歌墟”便是为纪念刘三姐而起的。
人们敬过刘三姐后,即争相亮七歌喉相对唱,歌声此起彼落。打擂台式的对歌是最有趣的,应对双方或单对单、或组对组,歌词往往都是脱口而出,即兴“爆肚”,以难倒对方为胜,当然大不乏戏谑诙谐之词,逗得听众哄堂大笑。
节日期间,不但有欢歌笑语,还有抢花炮,耍杂技、舞龙舞凤、演壮戏等各种文娱活动;而最终硕果累累的,却是造就了双双对对的美好姻缘。
实际上,壮族男女青年把三月三视为他(她)们的“情人节”,谁不想抓住这每年一度最好的交际机会,觅得意中人呢?这时,传情择偶的对歌便在歌墟的一角展开。通常先是小伙子唱“游览歌”观察特色对手,遇到合适的对象,就唱起见面歌、邀请歌,女方如果有意,便以歌声回应,彼此有了倾慕之心,就唱爱慕歌。若姑娘觉得小伙子的人才、歌才都合意,就会悄悄将自己精心绣制的绣球赠给意中人。
绣球是用12块花瓣结成的一个圆球,每瓣代表一个月份,它是壮族人的传情信物。有的专访,歌墟场上还会搭起彩棚让男女青年互抛绣球,那场面既欢乐又让人感到情意绵绵,煞是动人。隆重的歌墟往往要一连狂欢几天。而近年来,壮族歌节更发展成为“广西国际民歌艺术节”,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民歌好手也云集而来,自然,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又是三月三了,每到这日子,虽然远在他乡异地,但家乡的牛肉及糯米饭的香味依然冲破空间不远千里飘进我的鼻腔,使我又一次闻到故乡的气息,思乡之情便油然而生且愈加浓厚。
呵,故乡,处在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结合部,万峰湖畔的故乡,怎么忘得了你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美景,又怎能忘得了你一年一度,盛大隆重的三月三歌节!
每到这一天,因为是家乡的人民对这一传统节日具有真挚恳切的情感,对民族深怀不可动摇的信心,对吉祥如意独有难以磨损的虔诚,故远近百十里三省区的各族人民倾巢而出,不远千里的外地人也到这里来寻找热闹与欢乐。所以这里人声鼎沸,生气盎然,具有浓烈的田园色彩,散发着和谐的自然气息,体现出一种安宁、绚丽的风景。人民玩得那样的纯真愉快,那么神采奕奕,笑脸像山花一样绚丽灿烂,缤纷绚丽的传统民族服装,像家乡的野花一样绚丽而多彩!
在歌节里,每个人们手中都有一个能装水的器皿,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清清的河水,泼个不停,洒个不够。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如果在这一天选中自己中意的`人,就会不断地向对方猛泼水,如果对方对自己也有好感,就会举起双手逃走,他(她则一路追随泼水,一直逃到人少的地方才会停下,之后便进行对歌,相互了解,互倾爱慕之情。如果谈得来,小姑娘会将早已准备好的五色糯饭送给小伙子吃,小伙子一吃这糯米饭就表示他们从此确定了恋爱关系,以后就好交往了。现在许多的青年男女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互相结合的,思想开放了,自由恋爱已代替了世俗的包办婚姻,而且婚姻已没有了省界和民族之分了,三省区的各族人民互相通婚,不但增进民族团结,而且避免了封建思想亲上加亲带来的婚姻悲剧,提高了人口素质。
老人们则分男女围着火堆,烤着牛肉,一这吃一这谈。他们谈过去艰苦的岁月,谈现在幸福的生活,谈将来美好的日子,谈国家大事,你不要以为他们老人什么都不知道,其实在我的家乡,电视、电脑和网络已不是城里人的专利了,老人们也能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社会和国家大事了,许多老人们还玩起了现代最为先进的通信设备——手机。看他们的手机一个比一个更好呢!MP3、MP4的手机、照像的手机、摄影的手机都有!每谈到这些,老人总爱用他们最拿手的山歌唱一唱幸福的生活和感谢党恩的曲子。
呵,故乡的三月三,是歌的海洋,是欢乐的天堂!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