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洒下一地金黄,一阵风,吹起了我的裙摆,片片女贞花瓣扬扬洒洒,伴着暖阳落在干净的地面上,刚是入秋,天儿还算凉爽,所以决定回趟老家。
“阿狗,回来了。”身后一个沧桑的嗓音将看呆了的我拉了回来,我转过身,奶奶抱着几本书,推了推老花镜,从门里踏了出来,不用说是奶奶又去整理她的“宛院”了。
这个“宛院”是老家后院的一间小屋子,一开始只是放些杂物,但不久便被奶奶收拾出来,当藏书阁了,奶奶爱书,是我打记事起即便明白的事,她把她所有珍爱的书都放进了屋子里,用木板在门上落落大方的刻了两个大字,“宛院”。
“奶奶今天看什么呀”我弯唇一笑,渡步上前凑过去,奶奶拍拍书面“连环画,你小时候最爱看的”说着便坐在了女贞树下,我靠在她身边,翻开的第一页。小的时候也是坐在树下,只不过是坐在奶奶怀里,看着年代很久了的连环画,怎么也看不腻,小小的我总是求着奶奶给我念书,如果奶奶不肯就蹭在她怀里,用小马尾摇啊摇,每次都会弄得奶奶“咯咯”的笑,这种办法屡试不爽。
到了大一点的时候就学会自己看书了,从“宛院“的一排排手中抽出最想看的,学着奶奶,坐在树下,有模有样的看着,但总是因为选的时间不对坐在树下,没一会儿便被叮了一身包,后来学精明了,就坐在房间里,看齐天大圣大闹天宫,看贾宝玉的“这位妹妹似乎在哪里见过”总是一看一下午,再抬头,奶奶逆着光走来“啊狗,吃饭了”。
如今我也还是喜欢着奶奶的“宛院”,许多我没来得及看的书,许多曾经最爱看的书,都是回忆,长大之后的我,喜欢在秋日午后从排排整齐的书海中拿出几本游记,坐在窗前,那时候的阳光正好,不烈却暖洋洋的。
“妈,宝贝,进屋了,外面凉。”不远处是妈妈在叫唤,“好”奶奶笑着,一片花瓣悄然落下,夹进了正被奶奶合上的书页里,她有些摇晃的站起身,逆着光走向屋子。
日前,有自媒体在北京,广州,上海的地铁车厢内投放一万本书,供人们传递阅读,其发起人的宗旨是推动城市里阅读,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这一句举动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与赞许,但还有一些人对其抱有质疑的态度,认为它不仅影响出行,也无法让人捡回阅读习惯,更有人指出这只是一种新颖的营销手段。我认为,这种"丢书大作战"是一种对文化的践踏,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首先,地铁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众所周知,像北上广那样的大城市里的地铁,更是整天人满为患,连人在地铁里都难有容身之地,更何况分一部分空间给那些书呢?我认为这种行为就是在浪费社会公共资源。
其次,现在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每天在地铁上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上班时风风火火,害怕迟到只有焦急的等待,下班时拖着疲惫的身子只想赶快回家休息,哪有人会去在意身边的书籍,更别说去仔细翻阅了。所以我认为,"地铁丢书"这种行为是不见得会让人捡回阅读习惯的。
然后,那些书籍,每一本都是由作者呕心沥血,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凝成的结晶。这些承载着文化,凝聚着智慧的书籍,本应放在精美的书架上,等待着懂它的人来轻轻翻阅,而如今却被人们扔在地铁车厢的角落里,被千人踏万人跨,这难道不是对文化的无理与践踏吗?
真正的阅读,不应在嘈杂的地铁,不应在喧闹的街市,而是当你穿梭在图书馆的行行书架间,当你伏案在昏黄的灯光前,你才能深切体会到作者细腻而深沉的情感,才能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内心的宁静远胜于表面的阅读。
"地铁丢书"其宗旨虽好,但没有选择恰当的方式去实施。知识应被尊重,别将文化"娱乐化"。
如果说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让我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如果说我是一条小鱼,那么书就是给我生命的大海;如果说我是一只健壮的猛虎,那么书就是我捕食的天地。
虽然现在的我是一名小学生,但是书已是我人生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在书中,我知道了白雪公主、灰姑娘和其他童话。书使我懂得了“雨后为什么会有彩虹”、“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雨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地震”等问题的答案。
书给了我快乐,那么书的海洋也就是快乐的海洋。以前,一直是爸爸买书给我看。可是,总是看了这一本,却没有下一本。对于我这么爱看书的人来说,没有书就等于没有米饭,所以我经常“挨饿”。但自从第一次去了路桥图书馆后,我和爸爸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去一次,不然心里痒痒。
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去图书馆。那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许许多多崭新的图书整齐地摆在书架上,每一本都散发着浓浓的墨香。我忙在一排排书架间徘徊。我从书架上拿下一本书轻轻翻开,嘿,还真有趣!就这样,不一会儿我就捧回了一摞。急忙翻开,一页、两页、三页……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完全忘记了自己,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图书馆即将闭馆的时候,我正沮丧地把一本本书放回书架。这时,爸爸突然过来了,他拿着一张“借书证”对我说:“有了这张借书证,我们就可以把书借回家看了。”听了这个好消息,我简直欣喜若狂,连忙挑几本书借回家。
从那以后,去图书馆几乎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只要一没有书看了,我就会和爸爸去图书馆搬回几本。读着这些书,我仿佛快乐地畅游在海洋中。
假如我们要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就必须要有书当作肥料;假如我们要长成一条大鱼,就要有书当作海洋;假如我们要长成一只雄鹰,就必须有书当作广阔的天空。
啊!书,我的最爱!
粮食是哺育我们身体的,书籍是哺育我们的灵魂的。
在我7岁那年的冬天里,我和我的姐姐常去书店里看书。有一次,我无意中拿起了一本《安徒生童话》看了起来,。《皇帝的新衣》、《丑小鸭》看和我眼花瞭乱。正当我看得起劲的时候,姐姐说要回去吃饭了。我只好放下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书店。
回到家后,我乞求着让妈妈买一本《安徒生童话》给我,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第二天一大早就把一本《安徒生童话》放在了我的床头。我像得到了一件稀世珍宝,喜欢得不得了。我还用彩色纸给它做了件衣服。可能是因为太喜欢了,一天要拿出来看十几遍。一转眼,“当当当……”十点钟的钟点敲响了,我该过去睡觉了。可是我还没看够呢!我心里想着,怎么办呢?哎!有了!我可以在房间里开着灯继续看呀!我拿着书,偷偷摸摸地走到了我的房间开着灯继续看了下去。一页,两页,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一转眼,十分钟,十五分钟,二十分钟?,我看得几乎望了时间。“当当当……”十一点的钟声敲响了。到了妈妈过来“巡察”的时间了。我赶紧关上灯,把书放在被窝里,闭上眼装睡觉,妈妈来看了一会,就出去了。她应该没发现。就这样,半个星期过去了,她还是没发现。在下半个星期的某一天晚上,妈妈居然提前来“巡察”了。她小心翼翼地开了门,发现了我在看书,一会儿后,她轻轻地关上了门。我听见了很轻的关门声,心想:糟了,妈妈发现了。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妈妈就把我的床头灯给没收了。唉,又不能看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本书已经不在了。但我的“读书热”还在。
《百科传说》,《十万个为什么》,中国的四大名著……我都看过。 书能带我上天,了解神秘的宇宙;书能带我人海,与可爱的鱼儿聊天;书能带我回到过去,探访古代的英雄;书还能带我飞向未来,感受最先进的文明。在我伤心的时候,是书让我忘记了悲哀;在我高兴的时候,是书与我分享喜悦……书已然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华灯初上,雨过天晴,窗前花开正好。呷一口清茶,指尖滑过泛黄的书页,唐诗宋词的悠远诗境在心中流淌,恍若释迦拈花一笑,笑尽天地沧桑。
阳光明媚,向日葵扬起快乐的笑脸。品一口咖啡,日光穿过厚厚的书本,巴黎圣母院带来的漫漫红尘在心底拂过,恍若穿过浩瀚大洋,穿越飘渺时空。
这一切,都是书给我们带来的美的感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精神营养,给我们扭转命运的时机。古有“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人,他们从书中获取知识,得到宝贵的精神财富。十年寒窗,终得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春风得意。读书,能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财富。
而书中的精神财富更是不可估量的。苏轼云:“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本人也“立志读尽人间书”终成大家,写出了“大江东去”的千古绝唱!的确,书能让我们的思想更上一层楼,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读历史,我们的眼光将望透千年尘埃,看尽悲欢离合;读诗文,我们的心灵将浸透诗情画意,融汇爱恨情愁;读天文地理、中外名著,我们将学贯古今、精通中外,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文以载道,书为我们撑起了一片精神的澄明天空!
很难想象,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人类将会怎样?教师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学生在讲台下津津有味;如果没有了书,教师无言,学生无语,人类的进步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科学家不复存在,因为他们无法知晓那原在书中的真理。艺术家们再无作品问世,因为他们已不懂得色彩、图形的完美结合。人类的思想将无可遏制地恢复到洪荒时代,人类的后代也许要重新演绎一部生物发展史……
唐诗宋词,外国名著,上知天文,下至地理,它们如果都消灭掉,那么,我们的眼光放到何处?心灵停留何处?漫长岁月的智慧积淀被一笔抹***,我们大脑或许会与动物无异,世上无人,奈何寂寞!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我们精神的天空将被阴云覆盖,眼中无天地,心中亦无天地。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人类或许真的会流下最后一滴眼泪,然后立于茫茫宇宙,任身后时光倒流……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