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捧起《爱与责任》徜徉在一个个鲜活的教师楷模中间,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在我眼前此起彼伏。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无不深深的震撼着我。
掩卷沉思,书中优秀老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责任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们是我学习的楷模。通过学习,想想自己的幼教工作,我感受如下:
爱有很多种,严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他们所犯的错误有理由得到老师的原谅,更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宽容。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学会宽容。宽容是阳光,能使学生得到感情上的温暖;宽容是甘露,能源源不断滋润学生的心田;宽容是钥匙,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消除师生间的误会。让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敞开心扉用赏识去取代惩罚,用宽容去取代严厉,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学生的过错,用细致入微的工作去扬起学生奋发向上的风帆吧!
还记得2006年发生在南京街头的一幕。当时,两辆83路公交车一前一后紧挨着靠近站台,由于前面一辆83路公交车乘客较多,徐老太太准备赶乘后面一辆83路车,而彭宇也从前面一辆83路车后门下车,突然,徐老太太跌倒在距前一辆83路车后门2米左右的站台附近。随后,彭宇将徐老太太从地上扶起,另外一位热心市民发现后立即帮助联系徐老太太家属。待徐老太太儿子赶到现场后,彭宇随同其子一同将徐老太太送往医院。
这本是一件好事,彭宇是活雷锋,可事件的后续报道却是老太太股骨颈骨裂,她一口咬定是彭宇开车将他撞倒,并索求高额赔偿。之后,双方协商无果,老太太便将彭宇告上了法庭,法院要求彭宇赔偿人民币四万余元。
彭宇的经历引起了一番争论,老太太摔倒了,到底是扶还是不扶。扶吧,怕她讹你;不扶吧,有悖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真的很纠结啊!于是,现在在街边,见有老人摔倒了,只在旁边围观,却无一人上前搀扶,曾经就有一位老人由于突发脑溢血倒在路边,错过了治疗时机,离开了人世。这种现象依然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真的挺纠结!
我有两个爷爷,一个是我爸爸的亲生父亲,现在还很健康的活着。另一个,是我爸爸的养父,我奶奶的哥哥他已经去世了,在我六岁的时候,在我很小的时候,在我什么都不懂的年纪。
他过世的时候,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只知道每个人都含着泪,很悲伤。我问爸爸,爷爷去哪了,爸爸说,他睡了,只是,不会醒了……
一想到爷爷不会醒了,心中莫名的酸痛蜂拥而上,我哭了,很伤心很伤心,即使我也不懂得为什么不会醒……
记忆中,爷爷对我很好,和亲生爷爷对我一样好。爷爷会想着我,什么都想着我。他住在乡下,来镇上要走较远的路,每次有什么“山味”都我给我送来——甘蔗,树莓,他在山上发现了,就摘下来给我,送给远在镇上的我。他过的是很清苦的,为了省路费,他总是从乡下走到镇上来给我送。我真的很感激他……
爷爷家养了鸡,可自己却舍不得吃,总是送来给我。一次他来给我送东西吃,说要和我、奶奶去街上走走。正值春天,街上都有卖风筝的,我”眼馋“,争着吵着要奶奶买,奶奶不肯,可爷爷却执意。我清晰的记得,他掏出了他一直省吃俭用的,皱巴巴的钱,说:“小孩子嘛,爱玩,看到人家有,当然要啦!可不能让我们家的小孙女没有!”我开心的接过风筝,笑得别样灿烂。爷爷看着我笑,在一旁也幸福的笑着。
后来,我们搬家了,可风筝也被扔了,就在不经意间扔了,可那份记忆,那份爱,我始终忘记不了,它会伴随我的一生,陪伴我渡过没一个日日夜夜……
爷爷对我的爱,我永生不忘,那是一份对种子的`期待,是园丁的爱;那是一份对小老鹰的盼望,是老鹰母亲的爱;那是一份对学生的指望,是老师的爱……爷爷说过,要等我考上大学,要亲眼看着我长大,可是,他却食言了……
我不怪爷爷,因为,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一直都有爷爷的爱陪伴着我,我不孤单;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一直都有我亲人的爱陪伴者我,我不寂寞;在我成长的历程中,一直都有许多关爱陪伴着我,我不忧伤……我感谢爷爷,是他给了我很多爱,教会了我人要有志气,要靠读书改变命运。
我要学习爷爷的精神。爷爷的一生是很辛苦的,但他活的很精彩。他从来不拿别人家的东西,为人清廉正直,两袖清风。爷爷说,这种人活的最快活,他希望我做这样的人。我也会努力达到他的期望。
爷爷过早的走了,留下了对我的爱,对我的期盼……
爷爷没能陪我长大,但他的爱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让我好好回味……
正因为有了爷爷这种无私的爱,我家人这种无私的爱,我才有动力活的很美好……
我真的很爱很爱我的爷爷,很爱很爱……
我真的很希望很希望我的爷爷,可以陪我好好长大……
可,那只是希望罢了……
四年前就看过孙老师的这本《爱和自由》,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这种教育方式很好,可是书看完了就完了,没有很深入的去执行,概念式的东西在头脑中停留不了多久就消失了。曾经工作的早教机构虽然也主张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但就像孙老师在书里所说的传统的观念是那么根深蒂固,那条路越走越偏。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总觉得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困扰着我。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很强烈的无力感,自己和孩子都很痛苦。一直想不明白:作为妈妈自己好像已经尽全力了,但是为什么教育的路还是那么痛苦呢!直到我听到了孙老师的讲座,走入爱如是,参加读书会,再从新拿起《爱和自由》。
《爱和自由》的第一章中孙老师首先就提出了精神胚胎,其中有一段话特别的触动我: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长不大而担忧,但却从不认为精神的种子曾在儿童内心存在过,从不认为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在儿童的精神上,我们一直在充当一个角色“造物主”。在传统教育中我们从不怀疑孩子是教出来的,在孩子面前成人都以权威自居,我说的都是对的,都是为你好,你那么小你什么都做不了,你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成人固守着自己的信念,没办法站在平等的角度去观察孩子,更没办法观察到孩子的内在需求,也就不可能给孩子提供成长所需要的环境!然后成人就开始抱怨这孩子真不乖,带孩子真是折磨人啊。这也许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所谓的“问题”。如果不能了解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是需要条件的准备,儿童会自己吸收这一规律,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一直困扰着我们。我走进爱如是后,我仔细观察身边的孩子,他们大部分都很自在,沉浸在自己喜欢的工作中,老师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以平等的身份跟孩子交流,孩子表现出的那种工作时的平静,游戏时的喜悦,发生冲突时情绪的流淌一次次的震撼着我。我从心底觉得在这种环境里的孩子是幸福的
“人类的发展中有一个法则,就是爱。这个世界上最高贵的,最大的真理就是爱。无爱和非正常成长史这个世界最大的罪恶。”作为妈妈我们总是说自己多爱孩子,可是我们的爱是有条件的,不稳定的,变化莫测的,一切按照我们的计划进行时我们是爱孩子的,孩子要什么我们都会满足;孩子“捣乱”的时候,发脾气的时候,我们自己身体很累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都是不爱孩子的。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触,经常会跟孩子说你怎么这样,你为什么不能体谅一下妈妈?那种感觉非常的无力也非常的无奈。现在每当我想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知道那是因为我缺爱。在我有情绪,我不舒服的时候我需要别人的安慰和爱,在得不到的时候我希望从孩子哪里得到。我深深了解这种缺爱,不能独立,依赖带来的痛苦。我想结束这种痛苦,更加不愿这种痛苦在孩子身上延续。随着自己和宝贝在爱如是一天天的学习,我很明显的感觉到我们之间微妙的变化,我们开始定规则,开始分享情绪,开始平等的对我们的冲突发表意见,孩子知道妈妈不会再那么情绪化,对妈妈的爱有一种笃定感。我也越来越明白“爱你如是,非我所愿”这八个字的意义。
书还是那本书,看书的人和看书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反复感受的书,相信随着自己的成长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一走进“大家庭”,同学们正聊得火热。突然,有人叫了一声“姜老师来了!”我们赶紧回到位子上,拿出语文书,装模作样地看起来。只见班主任姜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来,“咦,姜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全班同学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姜老师手上,“红包!是红包!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是钱吗?是礼物吗……”疑问一连串地冒了出来。
“来发红包喽!”随着姜老师这么一喊,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纷纷在下面窃窃私语起来。“林芮西,张瑶……”名字报了一大半,可是还没有报到我的名字,我不禁担心起来:难道没有我的吗?老师会不会漏掉我了?
正当我灰心失望之际,姜老师终于报到了我的名字“姚铮延!”我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小跑似的走上讲台。姜老师把红包递给了我,对我说了一声“新年快乐!”我情不自禁地和姜老师拥抱在一起,我感到无比温暖,似乎闻到了一股妈妈的'味道。数学蒋老师眼疾手快,把这温馨的一幕拍了下来。
回到座位上,我的心激动得怦怦直跳:信封上有一只身着粉色外衣的小马,小马手上拿着一个鞭炮,旁边还有“心想事成”四个金色大字,反面右下脚写着我的名字。我小心翼翼地打开红包,里面有一张米白色的纸片,姜老师清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志存高远,内外兼修….”老师说得真对!在学习上,我经常容易满足,差不多、大概就可以了;默写95分就满意了!想到这,我不禁感到一阵羞愧。我想姜老师一定是希望在新学期,我能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学习上精益求精。想着想着,我似乎看到老师那双饱含期待的眼神。
这份红包真不寻常,里面装的是满满的爱与期盼……
看了《爱和自由》这本书我觉得接受孙瑞雪老师“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教育理念的孩子们真的很幸福,每看到这八个字,心里舒服,很和谐。因为我心里也渴望这样不被束缚,跟着自己的内心走,不受外界的干挠,做自己,爱自己,感受自己。书中有几处我心里的感触颇深的。
在未加入爱如是幼儿园并还读了几年的学前教育的书竟不知道胎儿在妈妈体内形成的时候,她内在本身就有一样东西,等孩子出生就指引孩子去发展,去捏什么,去抓什么,蒙台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是的,我们太认为孩子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成人给什么,孩子就接受什么,迫不急待地想把自己的知识,经验甚至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们,按其我们所希望那样让孩子成长。想想就觉得很难过,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做他自己,甚至孩子想玩个沙或玩水,家长都要去制止生怕会弄脏衣服,但孩子这时地心情很不舒服的,心里的***被压抑。当有天情绪不好时,会一齐爆发的。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不是限制他不许玩我们觉得很脏东西。有时,我们大人觉得这个破的玩具没什么好玩的,可孩子会释他如宝贝,这就是孩子,也不是给孩子灌输自己各方面的经验,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并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孩子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孩子会发展的很好。
如今,社会在进步,科学在发展。每个人的脚步都是匆忙的,生怕一不留神就”退步“了。越多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们的教育,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我们可以看到母亲们从胎教到早教,凡是觉得有益于孩子的就一味的灌输给孩子。如,报早教机构培训班。还记得去年,我在外面的一个书法培训机构兼职,孩子们每周双休日都会来这里培训,大的有初中生,小的只有四岁,有一大班的孩子跟我说”我周末都不能休息,我问为什么,他说周六我上午写书法,下午学唱歌,晚上学英语,周日早上学画画,下午弹钢“。我听了不懂该说些什么,看到他无奈的表情,心里很是替他难过。这种现象还不止他一个。玩,是孩子的天性,这孩子因为父母希望他多才多艺为他报这么多培训班也是用心良苦,可我们试想下,孩子学这么多他真的喜欢吗?学了真的能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吗?是有学到,但并不多,父母觉得让孩子多学点是为了孩子好,全然没想过孩子感不感兴趣,喜不喜欢,如果可以一定要把自由还给孩子,他们非常的需要,也很喜欢。孙老师说,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方法。在这这么多的孩子中,我很少看到孩子脸上的笑容,有的话不多,真的好想说各位妈妈们,这样真的很不好,不好。
有一次我记得开会林老师说,孩子的注意力高于一切。当时我还是不够清晰。但在爱如是幼儿园我发现老师跟孩子讲话时轻的,温和的,亲切的。走路时轻的特别是在室内,生怕打挠孩子正在工作。如果孩子在专注于某个工作,即便这孩子鼻涕要流出来,教师是不可以过去打挠他,有需要这孩子会自己解决的。但在生活中我们常看到孩子在专注某工作时或是在思考时都会时不时的被大人们所干扰。曾回想起自己也犯这样的错误,罪过。重要的是我已认识这点,在努力克服中。另外,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是宝贝的不得了,舍不得让孩子们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自己吃饭,一来嫌孩子慢,二是觉得孩子还小不会,干脆一切包办,疏不知,年龄越小的孩子他的手是停不下来的,而且他们也乐于操作,虽动作有些慢,但哪有孩子一生下来就会走的,需要过程,需要时间,尽量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我很庆幸自己来到爱如是幼儿园,我喜欢这样的教育,这里的老师,孩子,环境,和这些老师相比我没有经验处理孩子们发生的冲突,和孩子比我不会表达爱,深深的记得之仪握着我的手对我说”你的手好冰啊“,接着之仪帮我暖手,用她的樱桃小嘴帮我呼暖气,更让我感动的是她把我手放在她的衣服里,说实话我眼泪在里头打框了,我的手一直是冰,特别是冬天很少和人牵手,之仪没有嫌弃我,是心疼我,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很幸福。不管如何,我都要努力学习,告诉自己要加油!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