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逝,总有重要的人将要离开。我们阻止不住,但泪总要止不住地流,别担心,那个重要的人依旧留在我们身边,一直没有离开过。
生命是短暂的,艾莎的外婆一直陪她经历童年,留下最美的色彩,成为艾莎心中最棒的超级英雄。祖孙两人一起捉弄邻居,偷偷溜进动物园,搞怪推销员......外婆用自己的“超能力”来逗艾莎。或许这便是祖孙中最简单的爱,一种情谊。
有时,这种爱又被世人称作亲情,亲人给予你的爱。当这个爱消失的时候,不要去担心,它依旧在。那外婆因癌症去世时,艾莎悲伤不已,在另一天的清晨收到了一封神秘来信,信上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了艾莎。
那是一封短小的、内容单一的、还有许多错别字的书信。信上将“我爱你”的爱写成了艾莎的艾,“城堡”的堡写成保护的保,甚至有更多的错误,但是那种亲情、爱却依旧在字里行间中表达出来。在过去的时光中,教会了艾莎珍惜、守护与勇敢,成为像外婆那样的英雄。
这种亲情没有像爱情一般盛大,没有兄弟间那般友好,却真如信中的错别字一样,深深地去保护自己爱着、担心着的那一个人,它从来没有消失,只是化为一封信,送到你的手中,记在你的心间。你从来都不知为什么。
这不禁又让我回忆起《寻梦环游记》中对生命的理解。亲情,外婆依然在,从未离去,只是她变成了你看不见的形式,守护在你的身边。
“艾莎,我‘艾’你”。这一句中的艾,却永远地印在了我的心间。
亲情永远是最美的那一种情感,在消失的那一刻转化为一种你看不见的形式,家是我们的城堡,那么这种爱便是我们的至亲。
我愿让这种爱永远留在每个人的身边,因为我们终将长大,成为别人的超级英雄。
起初看到这本书,是被名字吸引。查看了内容,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一部畅销小说。我印象中好像没看过什么北欧作家的书,于是就买了。读书这种事情,哪怕是闲书,畅销书,都可以随手拿来看。最近买的一些书,依然是古今中外都有,然而我自己有时候也为自己只能停留在中文世界里而感到些许遗憾,不像英文特别好的同学可以去研读莎士比亚的原著,也不像法文特别好的朋友可以捧着巴尔扎克的原著大呼过瘾。
所以如果看到一本外国作家的书,觉得还不错,首先要感谢的是译者了。
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特别,像个孩子,又不像个孩子。一开始看被作者描写的那位“外婆”惊到了,真是太疯狂的一个外国老太太。之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是从一个七岁孩子的视角在描述这个世界,以及她的所见所闻,她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对于外婆留给他的东西,和交给她的任务,等等。
说实话真很佩服作者,因为我会对比自己,我现在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了,哪怕在我心中曾经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超级英雄,可是我都不能写出这样又像孩子,又像大人的文字,我已经不是孩子了,而巴克曼肯定是一个特别像孩子的大人。这个对于一个人来说,特别可贵。也特别幸运的。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要辅导一个孩子写作文,孩子表达的总是磕磕绊绊,甚至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的,我们要非常耐心的帮孩子理清思路,告诉他们话该怎么说,要说的很纯真,要看起来还是孩子的语言,又不能有语法错误。这本书的作者就是用的是非常精准的孩子般的语言在写作。
如果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老年人,还活得像个孩子一样纯真通透,那真是特别难能可贵。只能说他太幸运了。在中国,这种基本上是没可能的。所以当我们想起自己的外婆,绝对不是书中的那个外婆的样子。我的外婆永远是端庄,安静,文雅的,和我们的交流也并不是很多,她的世界也不容我们总是去打扰,她尽管儿孙满堂,可是好像也并不引以为傲,她最关注的始终都是外公。可以说,这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大家庭的女主人。外婆就是外婆,绝对不可能是个孩子。
而这本书里的外婆,是个极其疯狂的人,无数的举动让人瞠目结舌,比如大半夜带着孙子翻墙爬树去动物园,还向着管理员丢屎。看到这里,我只能感叹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实在太大了。而这位外婆的这样的举动,只是为了安慰她的小外孙女爱莎,因为爱莎今天在学校遇到了很不开心的事,很低落。所以外婆半夜把她带了出去,外婆说如果想忘记一段不愉快,必须要有另一段更疯狂的,印象深刻的记忆才行,于是就有了动物园事件。
看到这里我很感动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理论。仔细想想,这也是西方人的特点,他们比较单纯,健忘,容易快乐,特别是北欧那种高冷的地方,大多数都是黑夜,人也不多,真心的很无聊,很难有什么激情和刺激,所以,或许就孕育出了这样的外婆吧。这位外婆并没有结婚,爱莎的妈妈也只是一个意外,爱莎也不知道自己的外公是谁,其实外婆的身体已经很不好,后来也不得不离开了爱莎,去世了,可是她真的很爱这个孩子,她用她的方式和方法告诉爱莎应该怎样勇敢的活着,是一个孩子能听懂的语言。
就我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最令我感动的是他们的那种纯粹,真的是和中国水土不同,真诚,纯粹,不论什么年龄,都可以像个孩子一样的创作,而不像中国人的文字里,写不尽的机关算尽,万般纠结。
估计还是土壤不同,中华大地上,最多的是人,人和人,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是你死我活,由此激发出来的东西,就不可能让一个大人可以无忧无虑的单纯的活着了。所以很多人不想长大,拒绝成长,但是又挡不住长大的脚步,到了年龄了,也稀里糊涂的结婚生子,其实自己并未做好准备,以至于要迎接一系列的生活上的各种混乱,还怎么可能做一个纯粹的人呢?
这本书里的文字,一看,就是那种没有受过伤害的,从小到大都自由生长的作家的文字,没有被打压过,禁锢过,伤害过,所以,是令人羡慕的。
在我看第一部《哈利波特》的时候,我就很感慨,感慨的是自己已经长大了,不能沉迷于这种魔法世界了,内心就算再热爱,也很神奇的与之发生抵触,因为当时我在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里,适应着“长大”应该具有的素质和心理,正在硬着头皮走进社会这个大染缸,所有的童话世界,魔幻魔法,都要暂时放在一边。等我真正长大和懂得之后,再回头去看,只会更加唏嘘,因为人生总是在取舍的,哪怕是非常好的东西,也可能与你无缘。如今看很多电影,都是从镜头,编剧,故事结构,演员表演,电影配乐等等方面去看,不会单纯的是为了去看一个“故事”。界定一个电影的“好”与“不好”,也不会那么轻易判断了。
或许这是一个更成熟理性的态度,可是和孩子的眼光相比,也略显无趣,所以说赤子之心可贵呢,“半生归来仍少年”也是十分的难能可贵。
所以其实,《外婆的道歉信》这本书我并未看完,就好像看《哈利波特》一样,后面的几乎都没有看过,因为一开始就已经被吸引和感动过了,并非要看到结局才能写出读后感。
要读的书真的很多,能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很快乐。最主要的,是保持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哪怕不再像孩子那样纯真,也不至于蜕变成老妇女那样无趣。
尽管我承认自己的文字是经历过“打压禁锢和伤害”的,我也不可能写出什么孩子般的语言,然而我依然为自己至今可以自由创作而感到愉快,于我而言,不同时期的文字,体现出的是不同年龄的我自己,我生长在中国大陆,我注定是和国外的作者不一样的。而与每一个写作者的共鸣,并不在于他喜欢的东西我也喜欢并且写进了作品中,而是对于写作本身的热爱。东西方真的大不同,感谢有那么多翻译家,让我们可以学习和了解来自世界各地的畅销书,学习语言在我看来,是可以进入另一种语言世界,去读那个世界的书,体会原汁原味的感觉。可是现在的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外语,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真是可悲可叹。
外婆说,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拥有一位超级英雄。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童话。
在这个童话里,有新生,有死亡,有分离,有重逢,有爱,有恨,有笑,有泪。
《外婆的道歉信》就是一本极具温情的童话故事书。它从一个七岁小女孩爱莎的角度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用一个个看似凌乱却与爱与守护紧密联系的故事教会我们什么是爱和如何去爱。
故事中的外婆,古怪,疯狂,与众不同。她几乎与世界为敌,很少去做社会认为对的事情,她只遵从自己的心意,只按自己的节奏生活。故事中的外婆,随性、自我、放浪形骸,很少循规蹈矩的做事情,她只管自己开不开心快不快乐。也许有人说:啊,这个外婆怎么疯疯癫癫,蛮不讲理啊,一点都不讨人喜欢。但就是这样的外婆成了七岁孩子爱莎心中的超级英雄,教会了爱莎“特别,是不同于他人最好的方式”。
所有的童话故事都会有悲伤,故事的第三章,外婆去世了。
她留给爱莎的是一封封写满抱歉的信件,还有一场华丽而又惊奇的“寻宝游戏”。她留下的那些神秘而又不起眼的关于道歉信的线索,让爱莎在一次次的追寻中发现了外婆的用心良苦。
但是所有童话故事的结局一定是美好的。
随着爱莎将信一封封的送出,爱莎也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很多新朋友:爱吃糖果的大狗“呜嘶”,管东管西的烦人精,酗酒的心理医,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
不是所有的怪物一开始就是,有些是因为悲伤才变成怪物。不是所有的怪物从外表看上去就是怪物,有些怪物藏在心里。
小说中的怪物经历了很多的***戮,所以才不停的洗手,想洗去手上的鲜血,但是他却是不眠大陆的正义勇士——狼心,是那里最后的英雄。最后,爱莎带着狼心在不眠大陆建立“我原谅”王国。因为原谅,狼心走出阴霾。
最终,爱莎渐渐了解了公寓中每个人的过往,原谅了外婆的不告而别,原谅了妈妈的不能陪伴,原谅了死亡,变得勇敢。
当然,这本书承载的不仅仅是祖孙间的温情,更多的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幽默和难以言诉的哀愁。像故事后来出现的大狗、怪物、烦人精和醉酒医生等都让我的心为之一颤。
每当读起这些地方时我不经纳闷:人啊,为什么在长大之后就变得焦虑不安呢?为什么就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去冒险去追求呢?但也在这些时候,逐渐明白爱莎的外婆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她热爱世界,却从不取悦世界;她热爱生活,却从不向生活妥协。
当然生活中的故事远比童话复杂的多,坏人处处都是,糟心的事情也随时都会上演。生活不是童话,但是只要去爱,去原谅,去拥抱,它一定如童话般温暖。
我们不得不承认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孤独的野兽,渴望靠近和接触,但是其实每个人心里也都住着一个天使,散发着光和热,治愈着受过的伤,温暖着孤独的灵魂。
所以呢,我们要像文中外婆说的那样:“要大笑、要做梦、要与众不同,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
这本书是一本得到很多好评,让很多人为之推荐的优秀书籍,这是一本主要讲述关于爱,守护和原谅的故事,我觉得只要是看过,势必会触动我们内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会让很多人想到自己慈祥的外婆,书的内容并不晦涩难懂,书中的故事却让我难以忘怀。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叫爱莎的七岁孩子,她有着一个古怪而又有点疯狂的外婆,她的外婆会在雪堆里吓唬邻居,也会把自认为重要的事情写在墙上,因为她觉得这样才不会丢失。这个外婆会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进动物园,也会在阳台上用彩蛋对着推销员射击,真的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四处惹麻烦的外婆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目中的超级英雄。无论遇到什么事,外婆始终都站在爱莎这边,外婆用自己的生命和爱守护着爱莎。
外婆最后用书信的道歉方式向周围的事物和人表达着歉意,收信人中包括一只爱吃糖果的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和一个酗酒的心理医生。这一趟送信之旅让爱莎渐渐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是精彩的,这些故事值得回味和珍视。
在书中每个童话故事都隐喻着爱莎的家人和各位邻居之间发生过的事情,外婆的道歉信是整本书的主线,通过这个主线读者完全可以跟随外婆的道歉信进行诠释。住在公寓顶楼的外婆,妈妈和爱莎之间展现着家人和解的温馨局面。其中故事中的人物阿尔夫、肯特和布里特-玛丽代表生活中的爱情和婚姻;莫德和莱纳特及其儿子山姆更多的是展现出人性的善与恶;怪物和酒鬼则展现出由战争和灾难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
外婆告诉爱莎:“城堡现在是你的了。没有人比你更勇敢,聪明和强大。”外婆还告诉爱莎:“好好生活,好好大笑,好好做梦。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引发我的深思,自己应该如何更好的去感悟身边的美好,拥有感悟幸福的权利。
这本书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但爱却是相同的,爱每一位家人,用爱去传递温暖,这样才能更好的让我们将温暖的情怀传递给他人。这本书是值得阅读的暖心佳作。
我兴高采烈地带着爸爸、妈妈来到吃砂锅米线的地方。这里的柜台就是三张学生桌,卖砂锅米线的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奶奶,还有她的助手,那是她的女儿。这里吃米线的人真多,老奶奶和她的女儿正忙得不亦乐乎。我走到老奶奶身边,像一个东道主,说:“奶奶,来两碗砂锅米线吧。”我按我们事先商量好的计划告诉她。但我转念一想,爸爸、妈妈,他们肯定饿了,我对他们说:“还是一人一碗吧,”妈妈笑了笑,表示赞同。我又转过身来对老奶奶说:“三碗吧!”老奶奶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找了一张桌子,让爸爸妈妈坐下等着。我呢,就去看老奶奶煮砂锅米线。我站在柜台旁边,仔细地观看老奶奶煮米线,发现老奶奶只煮了两碗。我想,老奶奶可能等会儿还要煮一碗。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奶奶又放了一个碗在灶上,我这下放心多了。我想,这肯定是我们的那三碗砂锅米线。于是,我就回到坐位上陪妈妈爸爸聊天。
不久,老奶奶给我们端来了两碗,当我们等第三碗时,可那一碗却端给了另一位坐在我们旁边桌上的大姐姐。妈妈说:“煮着的还有,可能那位大姐姐有急事,等会老奶奶会给我们端来的。”于是我们就吃了起来。
不一会,这两碗就要吃完了,我这下怀疑老奶奶只听见我最先说的话,没有听见后来我说的话。我便去问老奶奶:“我们还有一碗米线呢?”老奶奶笑着说:“哦,我忘了,请等一会,我马上给你们煮来。”
不一会儿,老奶奶把米线端了上来。对我们说:“真对不起,让你们久等了。”“没关系。”妈妈应声说道。我突然发现,老奶奶这次端上来的这碗砂锅米线要比开始的那两碗多一些,我想这可能是老奶奶无声的“道歉”吧。
我望望天空,天空更加的湛蓝,上面的星星十分亮丽,有一颗星星亮得特别灿烂,我觉得老奶奶的心比这颗星还要亮。
在我的脑海中,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
记得,那是在念一年级下册的时候。那天蒋老师要求同学们把数学书上的作业做好,把书交上去她好检查。
过了一天,数学书发了下来。大家都有书,而我却没有。由于胆子小的原因,我没有问蒋老师。
在家里做作业时,妈妈问起这件事,我只好如实地回答。妈妈说;“你姐姐有一次和你情况一模一样,结果书在另外一个同学那儿。”
第二天,我早早地来到学校,我把我姐姐丢书的事给蒋老师说了一遍,蒋老师说:“如果同学们没有的话,你就要给所有的同学道歉。”
同学们把书都放在课桌上,我挨个的检查,结果一无所获。
我拖着沉重的步伐站上讲台,向同学们深深的鞠了一躬,说了一声:“对不起,是我的错。”说完这句话时,我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我的眼泪忍不住快要掉了下来,可我暗暗对自己:“要忍住,要忍住,不要不像一个男子汉。”我快步地下了讲台,回到自己座位上时,眼泪终于忍不住地掉了下来。明明不是自己的错,老师还要我向同学们道歉,我心里委屈极了。
又过了几天,一个同学发现另外一个同学的书上写着我的名字,就向蒋老师说了。那天,我轻快地上了办公室,心情好极了。而那位同学正在受老师的批评。我拿到书时,蒋老师要求那位同学向我道歉,当那位同学说到:“对不起,是我拿了你的书。”我激动地掉下来眼泪,当时那种复杂的心情,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我拿着失而复得的书,高兴地回到了教室。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