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家乡—钟山,有座风景秀丽的状元峰,状元峰又名“小钟山”,因山上有个大古钟而得名。它位于县城东面的富江河畔,据说大明嘉靖十六年冬,富阳知县徐参谨手书“状元峰”三字,所以叫“状元峰”。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道,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扁柏,平均寿命年龄长达120年,要三个小朋友才能合抱过来,它的树皮留下一道道被雨水冲刷的痕迹。在往上走,迎面出现了一棵巨大的榕树,它的根缠绕在悬崖之中,像一把遮天的大伞,它的根须像老人的胡子,我们仿佛进入了原始森林。
状元峰的塔构造非常独特,它共有三层:第一层是文昌阁,供人们休息;第二层有个古老的大钟,全部是用铜制做的,上面雕刻着蟠龙花纹,显得古老而神秘;第三层叫望高楼,向远处眺望,美丽的富江河畔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塔顶是由九个金碧辉煌的状元环组成的,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雄伟壮丽。
状元峰还有许多千奇百怪的石头,有的尖尖的,像一把锋利的宝剑;有的石头像一座华丽的城堡,可以在上面攀爬;还有的石头里面有洞,每个洞都串通的,可以爬来爬去,像一间密室。
这神奇的状元峰,真令人流连忘返。
说实话,翻开书,要先把"可读性最差"的第一章通读下来,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我偏于感性,爱把"文字要感性才好看"这句话挂在嘴边,但这些年一直从事相关语文教学的课题研究,还是深知理性的不易的。读完第一章,感受最深的就是王荣生先生的"理性"。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深刻的思辨力简直令我折服。
语文教育研究的归属参照系的建构需要理性。理性的建构——用韩雪屏先生的话形容,是基于"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清理和整饬工作"的基础上的"高屋建瓴的构架"。以往,我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感知是"连成一片"的,教材问题、教法问题、研究课题……几者似乎都是同一个平面上的若干点,有些具体问题甚至纠缠在一起,无法"择"清楚。王荣生先生对语文教育研究的归属参照系的建构思路异常清晰,他区分出语文教育研究的五种性质(类型和七个层面(范围(p35,并对每一种性质、每一个层面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和状态的描述。
王荣生先生归属参照系的建构,使我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坐标轴。眼下,我似乎很可以借此给自己所做的相关语文教学的各种工作先做个定位——实际的语文教学、教研组长、景山学校校本教材的编写、我这几年从事的以"景山写作学院"为基地,开展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系统的建构与实践的课题研究,我所开设的探究式语文活动课("关注北京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这些工作,究竟属于语文教育研究的哪种类型(性质、隶属于哪个层面(范围。我需要对这些工作的性质和范围做清楚准确的界定。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使我未来的工作得以按照它隶属的类型与层面所应有的工作方法而展开。如何给自己的工作准确定位则是后话,这需要我继续深入研读《语文科课程论基础》,对这个归属参照系精确地理解并掌握。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