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因素相关: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相关
1.调查中发现课前自学阶段和课中互学阶段的调查从中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一方面由于校所收学生大多数为农村孩子,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家长普遍存大对教育不重视,对孩子学习不关心的倾向,致使不少学生的学习全凭自觉,而这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自律能力的发展仍处于波动时期,仍具有不稳定性,所有不少同学未能形成在课外自学的习惯。
2.通过学生的个别谈话,我们也发现造成上述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大多数同学的家长对于学生现在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是知之不多,甚至知之绝少。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点因得不到家长的及时帮助,反而受到家长的严格督促和监督,致使不少同学的知识难点因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致使难点累加,学习兴趣衰落,信心大失,以致形成成“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时仍因家长的家庭教育不能根据学生的性格施以正确的引导,致使不少性格内向的同学因成绩的下滑而渐次变得沉默少语,所以在课堂活动中仍有少半数的同学不能积极参与合作与交流之中。
所以,为了使学生能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建立起家庭、学校与学生的互助网络,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发展,正确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学生习惯养成与教师教育观念相关
通过调查,我们仍发现学生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课学教学中,教师的主导课堂的倾向太过严重。通过与学生的个别谈话,不少教师在政史类课堂教学中讲授新知的时间占到整个课堂时间的百分之九十,真正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说是太少的。所以学生并不是不想独立思考,而是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
2、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以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所有学生的发展。这一点教师的课堂行为主要表现为两个倾向:一是教师的教学过分的突出知识点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点之外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过程体验的软性知识与能力的强化。二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过分关注学优生,而忽视了集体中的合格生与奋进生的发展。
3、课堂教学,教师对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指导不得力。这一点我想是学生未能形成独立思考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因为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正确的方法指导是学生形成正确习惯的主要保障。
(三)学生习惯养成与学校常规教育相关。
通过调查,我们仍发现学生无论在课前自学,还是在课中互学,或者是课后帮学,除了上述的两方面原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学校的管理。我们不要说学生的自觉性不强,甚至可以说我们教师的自学性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所以要想形成正确的习惯,是离不开行之有效地常规纪律约束的。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在严格而明确的管理体制下方能形成正确的教与学的习惯。
今年一开春,顾先生便辞职创业了。联络好几位创业盟友以后,他开始寻找办场所。按照广告上的地址跑了几天,最后他选定了离市中心稍远但交通很方便的一座写字楼。整幢楼一共八层,一二层被楼主开饭店用了,四到八层早已被人租去,只有三层是空的,所以顾先生只能在三楼选了一间。签好合同,交完整年的租金后,顾先生便开始办公了。
不料没过3个月,楼主便满脸堆笑地来找他商量:“有一家公司想整租,现在三层就你们一家公司,刚好上个月四层又腾出一间空房,所以我想让您帮个忙,搬到四层去,您看怎么样?”
“什么条件?”顾先生一边跟着楼主看四层的房间,一边问道。
“您也看到了,这间装修好,而且也比下面那间大,所以,”说到这里,楼主顿了顿,“这租金的事儿,咱们得重新商量商量。”
“行,那我考虑考虑吧。”说完,顾先生就转身下楼去了。
一周以后,楼主又来了,还是满脸堆着笑:“我想了想,反正现在我手里也不缺钱,租金的事儿今年就这样了吧。不过我手里有点货没处放,您看能不能在四层上给我隔出一个小仓库?当然,前提是不影响您办公。”
“行,我考虑考虑吧。”顾先生还是甩给楼主一句这样的话。
再过一周,楼主又堆着笑上来了:“顾先生啊,您就行行好,帮我这个忙吧。这边离市中心远,房子不好往外租,我打了几次广告才找来这么一家整租的,真的很想留住啊。”
“行,我再考虑考虑。”顾先生头也不抬地说道。
“您别再考虑了,我等不起啊!”楼主忽然换了一副哭丧脸,“这样吧,你搬到四层去,今年的租金咱们还是按合同走,我那批货也另找地方安放得了。搬家的人力、费用都由我来出,只要您答应今天就搬上去,行不行?”
顾先生这才微笑着抬起头来:“早这样不就得了嘛!说心里话,我可不是成心想为难你,只不过想告诉你:每一种改变都要付出代价!”
“是是!”楼主一边赔笑点头,一边挥手叫进了早就等在外面的伙伴。
看到顾先生这边收拾完毕,楼主忙不迭地给想整租三层的那个客户打电话,不料对方却告诉他:“你怎么不早点打啊?今天上午我们已经定下了别家,连定金都交过了,就这样吧!”
【小故事大道理】
每一种改变都需要付出代价,倘若什么都不想付出,最后只能是付出更多。减少所付代价的唯一方法就是事先权衡,有所取也有所舍。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单讲认真读书不够,还得学会独立思考与精确表达。这里的表达,包括书面与口头。
几年前,我写《训练、才情与舞台》,谈及学术会议上的发言、倾听与提问,其中有这么几句:“作为学者,除沉潜把玩、著书立说外,还得学会在规定时间内向听众阐述自己的想法。有时候,一辈子的道路,就因这十分钟二十分钟的发言或面试决定,因此,不能轻视。”
具体的论述容或不准确,但强调口头表达的重要性,我想八九不离十。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大学生在一起开会,你明显感觉到大陆学生普遍有才气,但不太会说话——或表达不清,或离题发挥,或时间掌握不好。
这与我们的课堂教学倾向于演讲而不是讨论有关。实行小班教学,落实导修课,要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记分数,若干年后,这一偏颇才有可能纠正过来。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语文课最有可能先走一步。
在一个专业化时代,谈“读书”与“写作”,显得特别小儿科。或许正因此,当大学老师的大都不太愿意接触此类话题。既然没有翅膀,若想渡江,就得靠舟楫。不管小学中学大学,对于老师来说,给学生提供渡江的“舟楫”,乃天经地义——虽然境界及方法不同。
在北京大学的专题课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讲论会上,每当循例点评学生的论文时,我不仅挑毛病、补资料、谈理论,更设身处地帮他们想,这篇文章还可以怎么做。学生告诉我,这个时候他们最受益。
说到底,中学语文课以及大学人文学科,就是培养擅长阅读、思考与表达的读书人。只讲“专业知识”不够,还必须“能说会写”——这标准其实不低,不信你试试看。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