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康家从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一落千丈,杜小康也因家庭变故,不得不辍学跟父亲去放鸭。
杜小康与父亲撑着一只小木船,赶着一群小鸭子,离开油麻地,看着渐行渐远的家,杜小康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可父亲对他的请求置之不理,只顾赶鸭。面对陌生的天空和水面,陌生的船只与面孔……焕然一新的景象,使杜小康感到一片茫然与惶恐。傍晚时分,月亮东升,杜小康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芦荡。当他看到一望无际,像隆起的高墙般将小船团团围住的芦荡,他真正害怕了,他怕永远走不了,他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父亲也惶恐了,安慰着他,只是他从惶恐中走出。这一夜,小康彻夜难眠,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家。第二天,他们便搭起了窝棚,围起了鸭栏,开始放鸭之旅。
在芦荡,只有杜小康和杜雍和父子俩,还有一群毛未长齐的鸭。放鸭是件孤独而又漫长的事,日子久了,父子间的言语也变得干巴巴,杜小康也愈加想家。但在一次暴风雨中,这些都改变了。猛烈的暴风雨卷走了鸭栏,吹散了鸭子,使杜雍和陷入无底深渊。父子俩携手寻鸭,冒着风雨,踏着芦桩,凭芦叶划破血肉之躯,但还丢失了十几只鸭。杜小康二话不说,好不容易在芦荡中找到了鸭子,自己却累倒在地。这一次,他又哭了,不是想家,而是为自己的成长了,坚强了,为生活的辛酸而哭泣。也许是太困了,他在芦丛中睡着了。
之后的日子,鸭子们长大了,毛皮变得稠密鲜亮,并生下了鸭蛋,捡到鸭蛋的杜小康十分开心,同时他也在孤独中成长了,坚强了。
仿佛上天是刻意的,一定要让杜小康经历磨难。而向他指出这一事实的没有别的,只是那一天所发生的事。
自他们父子俩离开自己家乡以来,可以说,这是天气最坏的一天了。从早晨开始,天空就有翻滚着的黑云,天是黑的,原来清澈透亮的河水也变得像墨一般黑,那边浓密的芦苇丛,仿佛也变成了一片黑海。一切,都是阴沉的。
中午快到了,杜小康将最后一把饲料投进鸭子群时,一切都有了变化。
杜小康的父亲杜雍和,为了维持生活,费尽千辛万苦借到了钱,买了五百多只鸭子,费尽心血照顾它们,将它们养得肥壮肥壮的。
不知怎的,暴风雨就这样来了。听那狂风的号叫,那暴雨的“哗哗”声,仿佛在宣泻着什么。
“哐啷!”鸭栏的风忽然被风刮得飞起,又重重地摔到地上,成为了两块木板。但现在根本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因为,鸭子分成了无数群,向不同的方向疯狂跑去。
杜雍和看到这一幕,心仿佛被万千根钢针狠狠扎了一下,随后大叫一声,就要跪坐在地上。
此刻,杜小康忘记了父亲,忘记了一切,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追回鸭子!这念头如此坚定!
杜小康顶着狂风暴雨,追赶着一股鸭子。真是怪了,平时温顺、可爱、听话的小鸭子们,怎么会像发了狂似的跑个不停,还跑得飞快。
在鸭子们从杜小康视线中消失的前一刻,杜小康粗略看了一下,这股鸭子至少有六七十只。
鸭子们钻进了半人多高的'芦苇丛,杜小康在心里叹了一口气,这就更难找了。杜小康陡然加快,他双手用尽全力,不断的向两边扒开芦苇,然后双脚好像就踩出了一条路。
没一会儿杜小康的手就伤痕累累。胳膊上、腿上、甚至脸上也布满了划痕,渗出了血丝。
毕竟,芦苇可不是柔软的草儿,头年的芦苇旧茬儿可硬了,又锋利。杜小康踩到了一块石头上,脚底被硌得生疼,一拐一拐的,可他仍然不愿意停,不抓住它们不罢休。
暴风雨虽然下得猛,但也为杜小康带来了好处,如果不是暴风雨将泥冲软,鸭子们跑过会留下脚印,或许杜小康早跟丢了。
暴风雨停了,就像一个爱玩的孩子,玩儿累了,该回家了。
杜雍和呆滞地看着儿子杜小康身上的伤痕,冻得发紫的嘴唇。
一片沉默。
仍然有十几只鸭没找回来。
杜雍和劝儿子说:“我去找吧,你累了,回去将炉火烧上,歇一会儿。”“不了,分头找吧,会快一些。”杜小康不甘而又倔强地说道。话音落下,又走了出去。
天渐渐昏暗了下来,又完全变黑。一只鸭子也没找到的杜雍和空手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没有看到杜小康,就走出去,放开嗓子大喊,希望杜小康可以听到并回应,但并没有任何回应。
杜雍和着急了,朝着杜小康跑的方向追了出去。
杜小康终于找到了那十几只鸭子,这是一个好消息,可还有个坏消息,杜小康在芦苇丛中迷路了。
芦苇丛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头,根本找不到出路,仿佛走哪里都是一样的。
在追时,鸭子们又分散开了,带着他这儿追一下那儿追一下,就这样,杜小康迷失了方向。天也黑了,杜小康也慌了,开始大声呼喊父亲,可是又怎么能听到呢?
杜小康感觉很累,将一些芦苇轻轻踩倒,朝天躺了下去。而那十几只鸭子,在此时都安静了下来,紧挨在自己的主人身边。
杜小康也不知怎么,自己就哭了,流下了委屈的泪水。自己追了一天,身上有许多伤,非常疼。
天晴了。今夜的天空特别明亮,比任何一个夜晚多亮,亮得出奇。
杜小康肚子“咕咕”叫了起来,他懒得爬起来,就势用手在地上一抠,抠起几根芦苇根,放在嘴里嚼起来。
他想起离自己远去的母亲,想起了旧时的好朋友们,眼泪仿佛又要夺眶而出,但他忍住了。
那么一瞬间,他感觉自己长大了,也变了,变坚强了。
由于我的一时冲动,使我们家一落千丈。为了能东山再起,我不得不和我的儿子杜小康去那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挣钱。在去的途中,我的儿子一直在苦苦的哀求我,要回到油麻地上学。面对儿子带有哭腔的请求,我置之不理,继续飞速地划船。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我无奈地叹了口气。
过了几天后,我们到达了芦苇荡。我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不知道何处是尽头,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心里显得比较慌张,我的儿子也是如此。但在我的儿子面前,我必须保持镇定。为了安抚儿子慌张的情绪,我告诉他许多和芦苇有关的趣事。第二天一早,我们搭了一个鸭棚,从此开始了漫漫放鸭路。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儿子也逐渐安分起来,但我和我的儿子之间的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似乎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孤独。而鸭子也在一天天地长大,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一天早上,天空和河水和芦苇和风,上上下下全是一片黑色。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芦苇被风折断的咔嚓声,鸭栏几乎被风卷到了天上。我慌张地叫了起来:“我的鸭子!”,几乎快昏倒在地上。我的儿子立刻去找鸭子。到暴风雨快歇时,依然有些鸭子没有被找回来。望着儿子横七竖八的伤痕和冻得发紫的双唇,我要儿子去歇一会,让我去找鸭子。我的儿子摇摇头,要我分头去找。说完我的儿子就去找鸭子了。
落日的余晖逐渐被漆黑的夜所吞噬,月亮比以前的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而我的儿子还没有回来。我的心里十分慌张,心急如焚地朝着儿子找鸭子方向走去,边走边喊道:“杜小康,你在哪?听到就回答爸爸一声,好吗?”可是走了许久,眼看太阳就要升起来了,也没有找到我的儿子。我跪在地上,用手恨恨地扇了自己一耳光,泪珠一颗颗的掉下来,说道:“杜雍和,你这个混蛋!要不是你被钱迷了心窍,怎么可能会让家一落千丈?怎么可能会让这么小的孩子承受这么大的痛苦?怎么可能会让你的亲生儿子走散了呢?都怪我!”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我看见不远处的芦苇丛里有一个人影。我激动地跑过去,看到是自己的儿子时,欢呼道:“太好了,终于找到你了。”然后我背起疲软的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
等到儿子醒来后,我说道:“对不起,是爸爸的错!不应该该让你承受这么大的磨难。”我的儿子笑道:“爸爸,你别自责了。在这次放鸭的经历中,我从当初的感到害怕,到克服胆怯,再到全身心的投入到放鸭中去。我已经长大了、坚强了、懂的担当了。我觉得我应该感谢你,让我得到了一笔最宝贵的财富。”说完我和我的儿子紧紧相拥,泪水再次从我的脸颊划过。
天阴沉沉的,芦苇荡在天的映衬,如黑海一般,风如狂兽一般向我咬来,终于,暴风雨来了。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来,天昏地暗,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
鸭栏在“嘎吱,嘎吱”地摇晃,雨打在我们身上,眼睛睁不开了,我们用力地拉着栏杆,最终还是被吹开了,鸭子们到处乱窜,突然心生恐惧,大喊“我的鸭子!”
心跳加快,眼前变得朦胧,慢慢变得漆黑,几乎快要晕倒了,突然儿子冲了出去,身影一点一点在芦苇荡中消失了。我在原地傻站了一会儿,内心十分茫然。过了一会儿清醒了一点,决定去找儿子。我冲向芦苇荡,轰隆隆的雷声中,我仓皇寻找。手不停地拨着眼前的芦苇,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割伤。踩在一根又一根的芦苇上,脚钻骨子里的痛。我一边找一边呐喊着鸭子。
找了许久,绝望从心眼里钻出。只能站在无助地呐喊,眼泪已遮盖住了视线,眼前黑乎乎一片,最终眼泪流干了,嗓子喊哑了,暴风雨将歇了。周围慢慢变得安静,突然听到微小的一声鸭叫,我恢复了清醒,从声音传来的位置跑去,扒开一层层芦苇,声音越来越清晰,我加快了速度,嘴中不住地呐喊。最终在那芦苇荡的尽头,找到了儿子。我激动地跳了过去,紧紧地抱着儿子,他已经没有力气叫我了,我抚摸着他那伤痕累累的脸,嘴中小声嘟哝着:“儿子,我的儿子!”
不知从何时起,愈发喜爱子夜的时光。把一盏微凉的茶,执一杆清瘦的笔,于漫无际涯的静谧中,点染意境,雕琢胸襟。万家灯火寂灭之处,心中的银河冉冉升起。我仰望着,追寻着,生怕经过又一日铅华风尘的洗礼,它会遗落几多璀璨的辰星。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渐渐发觉,自己于夜色的钟情,究其本质,是对孤独的珍惜。这种微妙而恒久的情怀为我的笔尖注入了温热的血液与不朽的元灵,由此淌出的文字,也便有了生命的质地。孤独,本是多么凄清、无奈的字眼。当波涛汹涌的心事找不到亲近的朋友可以倾吐,拉帮结派的聚会上再三搭讪都没有共同话题,看了一场不知所云的电影却发现别人都津津乐道,引以为傲的观点和见解得不到一丝回响……孤独宛如一层透明而坚韧的薄膜,横亘在你与外界之间。被那种若即若离的隔阂感牵绊着,审判着,你无路可逃,也无人可依。
于是,我们畏惧“孤独”,排斥“孤独”,鄙薄“孤独”,认为它是怪僻性情甚至残缺人格的附属品,而只有在左右逢源的应酬中,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在熙熙攘攘的人海里,才能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时代风气所趋,我不想对此多做评议,只是常怀一种淡淡的悲悯。世间有多少看似光鲜亮丽的身影,当帷幕遮起、夜深人静之时,方能正视自己的孤独。因为,灵魂没有伪装可言。他们中的许多人诉尽终年都摘不下现实中的面具,从“不愿”到“无法”,这莫过于生命的悲哀。而我想说,一个擅长写作的人,必定先是一个善于享受孤独的人。孤独对”笔者”而言,不是压抑,而是释放;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境界。孤独,在予人以短暂的失落烦闷之后,往往能带来生命超然的静定与透彻的反省。于这种静定之中,我们听到了以前从未入耳的风声雨声蝉鸣声,读懂了往昔从未留意的树语蝶语落花语。情怀在苏醒,视角在延展,思维在振翅,而笔尖作为心灵的载体,不过是映射了我们由内及外的细腻与从容。
在这场反省之后,我们抵达了自己内心最为隐秘的角落,是回归亦是开拓,是扬帆亦是停泊。命运的刻刀没有磨平我们应有的棱角,外物的油彩没有覆盖我们原有的底色。通过朝圣般的灵魂远征,过往与未来轻轻接轨,个体与集体慢慢融合,生命的远景渐渐开阔。美国作家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颁奖典礼上致辞时这样说道:“写作是一种孤寂的生涯。”知道这句话以前,我一直想找个足够准确精炼的词眼来概括自己眼中的“写作”。
读完海明威的致辞稿,方才领悟——如果没有弄清事物对自己的意义,就不要妄谈自己对它的感受。我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写作”在我生命中的定位:一类消遣,一份职业,一个方向,还是一种信仰?对于海明威而言,写作显然是他的信仰。一如那个老人圣地亚哥,果敢,坚毅,决绝,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会押上整个生命来一场望不到尽头的远航,跋涉最深险的海域,探索最本真的灵魂,浇筑最伟大的精神。一路走来,孤独到只有远方,没有终点;只有来处,没有退路。而我现在虽然还无法明确“写作”对自己的意义,却已或多或少地体会到了海明威所感受到的孤独——属于作家的孤独,属于思想的孤独,属于文化的孤独。早些年,我在杭州听过一堂关于国画的讲座。主讲人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老教授,退休前一直任教于清华美院。他将国画大而观之,定位于传统文化之中,时代精神之下,并常于细节处流露对现世的人道主义关怀。
其中蕴含的许多生命哲理,几次令我茅塞顿开。讲座临近尾声时,老教授即兴向听众发问——画好一幅国画,最重要的是什么?片刻沉寂之后,大家踊跃起来,有人说是运笔的技巧,有人说是景物的布局,还有人说是墨色的调配……老教授只是笑而不语。待所有声音都安静下来,他一字一顿道:“对于国画而言,最关键的一点,是善于留白。”是啊,学会了留白,也就达到了内心与外界的和谐。一幅好画需要留白,因为世间本无圆满的事物,唯有正视瑕疵,接纳缺憾,才能领略到生命最原始的风采;一位好画师善于留白,在笔触描绘不了的地方,用心灵的悟性来填补,加进自己独到而含蓄的解读。留白的艺术说到底,就是利用表面的空虚给作品以更富张力的升华。
由此推之,“孤独”何尝不是生命的留白?帮助我们于俗世洪流中围筑起一方属于自己的小小时空,或是修篱种菊陶冶性情,或是打坐诵经沉淀初心;或是穿花拂叶溯源记忆,或是倚天照海展望征程。享受孤独,是对自我最深的热爱与的尊重。人事在命运的转盘上变迁,风景在轮回的轨道中更迭,年华在川流的时光里苍老。生命的起止点才是我们最本真的模样:一无所傍,一无所牵。就像旅人每到一站清点随身的行囊时,总会发现——这一路走来,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也许每个人都无法摆脱磨难,但是磨难的程度是不一样的,而对于小小的杜小康来说,磨难是沉重的。
在一个被黑色的披风搂住的一天中,风、暴风雨,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这儿。他们在这儿欢舞。雷听到了,它想它也不能善罢甘休,就也过来凑热闹。
哦,灾难,即将来临!
风使出它最大的力气,成功地把鸭栏吹开。
此刻的鸭子已疯,挥动着翅膀,“嘎嘎嘎”,这说不定就是它们的求救。
杜小康和父亲看到这一切,断了线的珠子已经流了出来。他们急忙猛扑上去,抓住一只鸭子或许是他们的希望。
或许只是那么的几秒钟,好几只小鸭子们已消失在杜小康和杜雍和眼中。
父亲杜雍和已被杜小康遗忘。杜小康不顾一切地朝六七十只鸭子赶去。即使芦苇叶用“牙咬”杜小康那柔嫩的小脸,他也觉得不疼。
应该“疼”这种物质已经融入了杜小康的生活。
杜雍和看到儿子脸上鲜红的血迹,心被扎了。杜雍和让杜小康别追了,歇一会儿。可这话,杜小康怎么能听得进去呢?他跑的时候看了父亲一眼,继续……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子,他笑了一下,可笑容马上收了回去,因为他,在这芦苇丛中,迷路了。
眼看渐渐黑下来的天空,他使劲呼喊着父亲,可父亲离杜小康。可他们的距离是真的远,父亲能听到,还真是一个让人想不到的奇迹。
为了追鸭子,杜小康特别特别的累,于是把芦苇当作枕头,躺下来,望着那下着暴风雨的天空。
此时的鸭子已懵,紧紧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似乎可以听到它们的语言:“安全感,就在主人的衣服上了。”
杜小康转过身来,把头伸进鸭毛里。
哎?鸭子为什么甩了一下头?哦,是杜小康的眼泪,影响了鸭子。
几个小时,天空中的黑披风,收了回去。风,雷,雨也不再折磨着杜小康。
杜小康看着那纯净的天空,他在一夜之间居然长大了。
芦苇根在杜小康的嘴里嚼着,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想起母亲,但他的表情并不沮丧,他感觉自己在这黑暗的夜里长大,自己也不像以前那么胆小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