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是求知者的乐园,是探索者的天地,那里充满了我们快乐的身影,洒满了我们成功的泪水,到处洋溢着我们欢乐的笑声。然而,校园暴力的出现,严重扰乱了校园的清净,危害了我们的健康,影响了我们的学习。
开学伊始,学校为了给我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本周二的班会上,倡议各班开展“远离校园暴力,争做文明学生”的主题班会。
班会上,老师讲述了一个个校园暴力事件,同学们听得目瞪口呆,万万没有想到,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勒索敲诈、威逼利诱这样的事情会在校园里发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与愤恨,并向老师保证,坚决不做这样的事,如果碰到类似的事情,及时告诉老师,大家齐心协力杜绝校园暴力。因为校园暴力影响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更重要的是它危害了我们的身心健康。
这次班会让我深刻体会到,平安是家人和老师对我们最美好的祝愿,同时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因此,我发出以下倡议:远离校园暴力,争做文明学生。
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间都存在着细微却不容忽视的联系,轻牵一角,或许也会导致多米诺骨牌似的连锁效果。因此,每个看似无心的举动,都有可能对社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西谚有云:没有一滴雨会认为自己造成了洪灾。当我们纷纷抱怨社会道德的滑坡时,当我们满怀怨气地仇视着各种不良行为时,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抑或我们有没有纵容助长过这类的“恶”呢?
美国作家阿法特曾提出一个概念:群氓。这个词,是指普通大众集体无意识地作恶却丝毫不觉愧疚。必然的,这种行为不仅使家国蒙受损失,更会麻痹人们的心灵,须知,此词在中国是颇为适用的。无论是高速公路上货车翻车引来成百农民哄抢柑橘,还是许多居民每人拿走一块砖致使雷峰塔的倒塌,抑或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中国式过马路”,无一不是“群氓”品行的体现。
似乎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这样的印象:官是恶的、贪婪的,而民是善的、无辜的。这种想法,显然有点不全面。当个人被裹挟在群体之中时,他便会认为跟随众人所做之事无可非议,甚至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作恶,这是多麽可怕又可悲的事情!而“法不责众”的观念,更成了助长这种“平庸之恶”的借口。
“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如今的中国人民已不再是鲁迅先生笔下的.麻木看客。然而,一些人却日渐堕入一个更加荒诞的怪圈。所以,我们必须自省,分清善恶,坚持自我。光说不做是没有用的,口头上“感动中国”绝对扶不起一个摔倒的老人。
当然,我们更应当看到希望的曙光。如今网络的发展,也使得正能量被广泛地传播﹔多少温暖感人的故事,为我们带来了黎明的脉息。随着越来越多人的觉悟,中国正向着文明大国之梦迈着坚定的步伐。
仅仅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中国社会的面貌才会有真正的改观。拒绝“平庸之恶”,养一身浩然正气,和整个国家一起走在追梦之路上,必能见到明日的灿烂朝阳。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个关于校园施暴的视频,一个男的狠狠地踹着受害的女孩,看得人一阵心疼。期间还有许多助纣为虐者。几个女生都是相互认识的,她们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冷酷的看着女孩被打。其中一个施虐者说出的话令我心惊:”别打脸,人家妈还看呐。“面带笑容,如此轻松的语气。说实话,我们学校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我们学校人太多,什么样的人都有。
直到看到这个视频,他们如出一辙的语气,态度让我心惊,相似的可怕!当初我的那几位小学同学是否也做着这样不为人知的勾当!小学时候的治安确实不好,初中的在校门口打群架都没有人管,保安也只是冷冷的看着。最不希望看到的还是看到了,现在想想,当初那几位同学真的也是这样的人,我害怕他们未来越来越骄纵,也变成视屏上的人……他们完全有可能做出这种事来。
摄像的男的说那几个女生都是社会大姐,那啧啧的语气让人的心如同浸入了冰冷的塘子里。
校园暴力,令人心寒!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有老师打学生的,学生打老师的,有学生打学生的,也有校外人员进入校园行凶闹事的,这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不无忧虑地发现,原本应该用美好、纯真等词来形容的花季少年,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喋血、行凶、***人等词联系在一起……
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十五六岁的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14岁至16岁是非常危险的“犯罪年龄”。
为了净化校园风气,为同学们构建一个和谐、平安的校园,我校特举办“校园暴力大家谈”征文评选活动,希望同学们在“校园暴力大家谈”大讨论中,积极踊跃参赛,为和谐社会、平安校园建设献言献策!
在非洲大草原上,一只羚羊妈妈正在教育小羚羊:“你一定要学会奔跑,要跑得比最快的一头狮子更快,安逸的生活会让你失去生命。”而另一边草原上,一头母狮子正对小狮子说:“你一定要比跑得最慢的一只羚羊更快。”夕阳下,羚羊和狮子在四季的轮回中追逐着。
拒绝安逸的人生,生活需要奋斗和拼搏,生命因追求而更精彩纷呈。人生其实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路,沿途播撒着希望和喜悦,你只有拒绝安逸的人生,拒绝颓废,奔跑在人生路上,才能收获更多的风景。
每每读《伤仲永》,心中便有一种无名的感叹和惋惜,萦绕在心间,久久不能去,仲永是个奇世之才,年方五岁就可指物作诗,令人称赞。但生活并不会对谁特别青睐,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他接受了安逸的人生,生活中没有了追求与奋斗,便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如果当初仲永为理想拼搏,那么,他将是流芳百世的奇才,而不是如今学生们手中的反面教材,拒绝安逸的人生,洒下你的汗水,明天收获的将是希望。
读《文化苦旅》,你的心中会油然而生出一种对余秋雨的敬佩。你仿佛跟着他一起走进莫高窟,路过了那个罪人王圆篆的圆寂塔,其中的原因便是:作者本身就在为自己的文化精神而追求,余秋雨拒绝了在书桌前写书得稿酬的安逸人生。人生能够为自己的理想探索,那么,他便成功了一半。
从余秋雨毅然决然踏上征途,寻找中国古今文人的那种灵气时,他的身影在人们心中已经变得高大魁梧。
清空你昨日的邮箱,放入希望的种子,携着拼搏的锦囊,拒绝安逸的人生,向人生远方奔驰而去,朝着梦想的方向,希望正在悄悄萌芽……
所谓的“安逸”,就是指美好的生活,无忧无虑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生活。虽然这样的生活令人憧憬,但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拒绝安逸,更不能一味地贪图安逸,否则后果将会是可怕的。
首先,安逸最大的害处就是会使人满足于现状,丧失斗志,没有进取之心。这样一来,社会就不会发展,历史也就不能进步。在历史长河中,安逸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不少。晚清时期,不仅政治腐败,而且统治者们,以及许多平民百姓都沉沦于安逸的生活享受之中,表面看一片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但早已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当年威震天下的大清铁骑自入关以来,不思进取,缺少战争的磨炼,战斗力几乎丧失殆尽,八旗子弟差不多都成了贪生怕死之徒,致使清朝在面对列强的侵凌之下没有还手之力。堂堂的“天朝上国”被一群红毛鬼子、东洋鬼子打得一败涂地,这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反观那时的西方列强,数百年来的殖民战争不断磨炼着他们的军,使他们一跃成为世界的军事强国。由此可见,磨炼可以自强,而安逸只能自取灭亡。
其次,一味贪图安逸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果一个人一心只想着享受,那么他能做什么呢?他不会为他人、为集体做贡献;他们不懂得付出,只知道索取。这种人只能成为社会的累赘,甚至沦落为社会的渣滓。从古至今,因为追求安逸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例子有很多。秦始皇一统中国后大修阿房宫、寝陵,闹得民怨沸腾,最终庞大的秦帝国二世而亡,犹如昙花一现。慈禧太后专权时,今天建这个园,明天又修那个园,所耗的资金全从海军军费中扣,这也是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社会上有一类人叫做“啃老族”。所谓“啃老族”,就是指一些除了享受,什么事都不干,全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如果这类人越来越多,那得有多少人付出数倍的工作才能填补他们安逸生活的无底洞?这种现象已成为社会的隐患,让人不得不为国家的前景担忧。
所以说,贪图安逸是可怕的。我们必须拒绝安逸,在生活中磨炼自己,这样才能创造更辉煌的未来。
假期对于忙碌的工作与学习来说,无疑是学生的负担。往日紧凑的生活节奏突然被锋利地切成几段,重新填入看似漫长的时常。周末尚且无法感知,一旦进入长假,这份安逸的后遗症便明显起来。
长假的开端基本都是无比轻松的。忙碌的身心终于得以好好休整,痛痛快快地玩几天才是此时的真理,至于余下的工作与学习,暂且放一放,等以后再考虑吧。这样的心理,不少贪图安逸的人都有过。但“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有些事是可以速成的,然而有些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去消化吸收,到最后几日,又有什么办法将其做得完美呢?
像我们这样的`学生,假期中的作业必是堆积如山。但繁重的学习任务一方面使我们身心俱疲,另一方面又督促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好不容易盼来个假期,不好好休息,娱乐一下,真有点对不住自己。所以,不少同学总是在假期的最后几天,紧赶作业,甚至加班加点,又弄得自己苦不堪言,无力投入新的学习生活。
这的确是一个个难解难分的矛盾。安逸的生活谁也想得到,但尖刀不磨同样会生锈。安逸消磨着宝贵的时光,侵蚀着向上的意志,本质上还是一件淘神费力的事。与其如此,不如拒绝安逸,选择在忙碌中放松。这就好比行驶时的汽车,刹车是极易耗油的,但匀速行驶却对汽车有不小的帮助。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人也只有在勤奋工作中找到生命的价值。拒绝安逸,也就是避免自己的精神沦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