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本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了”写读书笔记“,读书的重心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而是”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阅读时会更加留心书本的主旨思想、案例,记录自己在阅读时的体验和发现,让自己与书本的联系更加紧密。读完一本书,可以很轻松地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中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为了做笔记而读书,阅读目的的改变带来读书方法的转变,读书方法的变化的持久累积会带来思维方式的变化。
爸爸剔一个平头、高高的鼻梁、尖尖的嘴、中等个头儿、挺着一个“将军肚”,嗓门比谁都大,一吼儿,连解放军叔叔都是甘拜下风。
爸爸是个业余爱好者,不管是棋盘类还是运动类,爸爸都是一流儿的!爸爸同时还是个“工作狂”,有时早上五、六点出门,晚上十一、二点回来。有时候与客户应酬还要拉着脸皮去哄客户。我就问爸爸为什么要这么做,爸爸总是严肃的回答我:“现在的社会不同了,做生意或应酬只要铭记一句中国的古话——客户就是上帝!以后你长大了自然就会就明白。”
爸爸喜欢欣赏一些古董,他也喜欢做一些手工活儿呢!爸爸的历史非常好,常常会给我讲一些历史事件。爸爸的思维是“3D”式的,想一些事情很周到。
爸爸还是一名出色的修理工,家里什么东西坏了,他三下两下就把它给修好了,有时连修理工都束手无策的家电,爸爸看看说明书观察观察它的内部构造,东拆拆,西装装,没多久家电就安然无恙了,左邻右舍有东西坏了都找他。
爸爸喜欢与我们开玩笑,但看爸爸笑一次是比登天还难的。不知道为什么,爸爸的眼神总有着让人揣摩不清的事情,我很难从爸爸的眼神中找到答案,我想:爸爸的世界一定是奇幻的银色。
爸爸做事是很有分寸的。爸爸不喜欢浪费时间也不喜欢别人浪费他的时间。爸爸会把朋友或亲人交代给他的事情做的快,棒的效率!
以前吃饭的时候,爸爸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今天我会毫不犹豫把好吃的菜留给爸爸。因为爸爸为了我整天带着一张劳苦而乌黑的脸,从那一刻起,我就下定决心要好好读书!每当爸爸干活累了回家,我就给他端水做饭。总之我只想尽到我自己的一份孝心,为爸爸分担一些事情,让爸爸有更多的休息时间。
爸爸啊爸爸!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长大后有一个美好的生活;有一个有意义的灿烂人生。
分析说理能力的不足,在议论文写作中常常表现为以下三点:
1.单向思维。就是在论证时不考虑反面意见,片面选取对自己的立论有利的证据,却屏蔽那些对立论构成威胁的不利证据。比如,学生想证明“勤奋出人才”,会列举古今中外一大堆以勤奋著称的名人,证明这些人的成功离不开勤奋,这就是典型的单向思维。读者只需举出一个勤奋却没有成功的`反例,便可以轻而易举反驳论点。这种不考虑反面意见,立论与论证考虑不周、对论题认识褊狭与肤浅的现象,都会极大地削弱文章的说服力。
2.单层论证。即在同一个层面上,通过堆砌相同或相似的例子,对论点进行论证,而不是多角度多层次渐次展开论证,文章往往缺乏纵深感。比如,论证“社会需要诚信”,罗列各种负面新闻说明我们正面临诚信危机,整个行文的逻辑就是一个简单的因果分析,即,因为A、B、C、D……都缺乏诚信,所以呼唤诚信。这样的因果分析,显然过于简单化。
3.感情用事。指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出现倾向性、绝对化、煽情等理性不足的问题。比如以下这段文字:“大家熟知的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得过16枚奖章,得到各种头衔107个。是什么使她得到这么多令人羡慕的荣誉?是持久的决心!是什么使她得到这么多耀眼的桂冠?是持久的意志!”这里作者用斩钉截铁的语气,把居里夫人的成就归因于持久的决心和意志,显然犯了绝对化的错误,而连续两个设问,两个感叹号,有点煽情。在例证环节,学生最喜欢使用排比、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说理的效果。直奔结论,却没有提供证据:堆砌材料,却不会展开分析。
分析说理能力不足,之所以会成为议论文写作的一个通病,跟写作教学缺乏这方面的方法论有关。有关议论文写作的指导,大多都围绕例证法开发相应的策略,如正反对比论证、归纳升华法等。对于议论文写作中分析什么、如何分析,缺乏整体性的思考。
下面这则教学案例,谈的是如何通过概念的辨析,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广度。而概念辨析,是议论文分析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该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考。
了解了读书笔记的好处,跃跃欲试想开始做读书笔记,做笔记也是有方法论的呢。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