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说,万物是平衡的。春夏秋冬,是四季的平衡;晴雨霜雪,是天气的平衡;日月轮回,是时间的平衡。它象一阵风,发现不了,又随处可见。而我们日复一日地活着,就是为了寻找万物,寻找平衡。
寻找平衡在路上。那或许是有人向你伸出求助之手时,你递给他的一枚含着爱的余温的硬币;或许是一位盲人无法走到马路对面去而陷入窘境时,你伸出传承爱的双手,然后扶他走过一段短短的路程;或许是有人正要坐在正布满灰尘的公共坐椅上时,你阻止了他,然后递上一张洁白的纸巾。一言一行,一点一滴,透露着人与人之间的平衡。
寻找平衡在行动中。那或许是你去郊外野炊时,将生活垃圾随身带走;或许是去餐饮店就餐时,少使用一个塑料饭盒;或许是你无意中发现一只小鸟在窗口无力地拍打着翅膀时,为它疗伤,然后将它放归自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透露着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
寻找平衡在行动中。那或许是你去图书馆是,保护好每一本书,当发现书有破损时,将它带回家补好,默默地为图书馆作一次护书员;或许是在超市购买水果时,正确选择,当发现自己不需要水果时能够及时的返回“水果坊”,并将它及时倒回原处,而不是随意地藏在某个角落;或许是在使用公用电话时,能轻轻地说,而不是乱吼乱叫,大声呼喊,影响他人。一眼一情,一言一行,透露着人与社会的平衡。
当我们在路上去寻找平衡,会发现我们还缺少平衡;当我们在行动中去寻找平衡,会发现我们仍忽视平衡;当我们在行动中寻找平衡,会发现我们必须要从自己作起。而在寻找平衡的过程中,我们会不会发现人性本身的缺点呢?私心、贪婪、霸气、自大,正是这些造成了我们今天的失衡。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而我想说,当我们能反思并重新找回平衡点是,能撬起的不仅仅只是我们地球!
“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这是苏辙谈论其兄遭遇时所说的话。乌台诗案使苏轼左迁黄州,虽说黄州给予了苏轼无限的创作灵感,但他在此地的身份却是“罪人”,一个诋毁朝廷、企图造反的“罪人”,他的余生都在贬官的阴影中度过。洒脱是真,可能无奈也不假。
我们会在此产生一个疑问,像苏轼这样一位可敬而豪放、墨画皆长的文化大儒,理应受到全民族的爱戴和尊敬,为何会发生如此令人费解之事,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其一为中国世俗社会的特定氛围。越是超时代的文化名人,往往越不能相容于他所处的具体时代,社会文化具有独立性,独立意味着孤立,意味着社会上的人会将他视作异类,迟早会排拒他,糟践他。起哄式的传扬,终将转化为起哄式的贬损。苏轼的文采不必多说,清扬如李白,忧民如杜甫。可惜的是他生在了一个文化氛围并不健康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拥有独立文化的人没有一片立席之地,处处遭人嫉妒与怨恨,于是,一切流言蜚语便统统砸在他的身上,这种痛苦恐怕只有苏轼可以体会。创造文化的人正在毁灭文化,令人幽怨之中竟生出一丝愤怒。正因为古代中国这种氛围,真正代表中华文化巅峰的许多人,应是日夜惶恐不安,谁知道哪天会让某个小人挑出刺来,在皇帝面前检举,轻则远谪荒地,重则家破人亡。有人会说,那他们怎么不报仇,解解心头之恨?这个问题很好想,他们若是报仇了,还能是有文化的人?
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其二是文化本身的脆弱性。1076年8月27日,朝廷派人到湖州的州衙来逮捕苏轼,苏轼事先得知风声,然而不知所措。文人终究是文人。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从来者气势汹汹的样子看,估计会被处死,他害怕了,躲在屋里不敢出来。而当他终于出来的时候,朝廷派来的差官装模作样地半天不说话,故意要演一个压得人透不过气的场面出来。想想吧,一个毫无文化的差官竟然用这种方式来恐吓苏轼,竟然还成了,原因很简单:苏轼的`文化用于诗词,并非用于世俗。而差官用绳子捆扎了苏轼,像驱赶鸡犬一样上路了。家人赶来,号啕大哭,我想,此时哭泣的不只是家人,还有文化。贫瘠而愚昧的国土上,绳子捆扎着一个世界级的伟大诗人,一步步行进。苏轼在示众,整个民族在丢人。全部遭遇还不知道半点起因。苏轼只怕诛连亲朋好友,在途经太湖和长江时几度想投江自***,由于看守严密未成。当然也很可能成,那么,江湖淹没的将是一大截特别明丽的中华文明。文明的脆弱性就在这里,一步之差就会全盘改易。文革的种种惨剧不也如此么。
国亡而文化兴,民族坚如磐石;国兴而文化亡,民族不堪一击。乌台诗案可以引发无数人的思考,它让我们了解到,文化看似稳如泰山,其实内部矛盾重重。如今的社会,仍有很多现象充斥着对文化的不尊敬,我并不想谈都有什么,我只想谈谈该怎么办。
一曰反省。社会上的某些人,我想问问你们,你们为何在创造文化的同时,要诋毁不同于你们的文化,理想的社会应该是包容的,每一个人应该都是包容的,春秋战国为何可以百家争鸣,原因也在此。而我们还应反省自己的态度,无论是对古文的,还是对诗词的,因为这些都是文化的种种表现形式。我想在此澄清一个误区,并非精通才算尊重,假如有人说书法应该被键盘所淘汰,哪怕你随口说两句书法的优点反驳一下他,这都是对文化的尊重。我们本应好好保护它的,别让它失望。
二曰自得。一个不信任本国文化的民族自然是没有未来的。当我们在大肆吸收他国文化的时候,本国的文化却岌岌可危,说明什么,说明文化已被民族忽视或抛弃,文化在我们眼里究竟是什么,是赚钱的工具,还是精神的归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希望后者的人可以多一些。想想看,当我们近乎疯狂地砸金崇拜外国偶像抑或是本国某些毫无文化内涵的艺人时,有谁能看到中华文化正在一个角落里低声啜泣。我想,我能看到,她能看到,每个人都能看到,这并非难事,在崇拜的时候多一些理智,在中国艺术领域多停留哪怕是一秒钟,你所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景色,可能是叹为观止的璀璨星河,抑或是久未涉足的幽深小径。
我们不能再让文化失落下去,我不想说这是我们所肩负的伟大历史重任,这仅仅是一种自觉,而这种自觉存在于一个敬畏中华文化的人心中。因此,乍看是我们在保护文化,其实是文化保护了我们。
北京市我国的首都,那里的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别列入世界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也很多,比如:故宫、颐和园、长城、天坛等,但我觉得最为壮观的还要数长城了!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十五个省市区,全场8000多公里。它高约8米,大概有3—4层楼那么高。宽5—6米,五、六匹马可以一并而行。长城的上的景点数不胜数,比较著名的景点有山海关、嘉峪关、九门口长城、八达岭长城、镇北台长城等。现在保存最好的长城,主要是位于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它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西周的著名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互相防守,使得长城的的修筑进入第一次高潮。历史上最大规模开始修建长城并将长城连成一线是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此后历代都在不断修建,最后大规模修建长城的朝代是明朝,因此我们现在看见的长城大多数是明朝修建的。长城之东向西,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中原王朝防备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屏障。
长城的地基全是由千余斤重的花岗岩砌成。哨岗全都采用大型城砖用糯米灰浆砌筑,其重量达到了千余斤。很难想象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竟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了这万里长城。走在长城之上,一座座绵延起伏的山峰,一棵棵参天大树,那磅礴恢弘的气势不禁让人对它产生敬畏之情它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高度智慧的结晶。它坐落在崇山峻岭中,迂回曲折。它历尽沧桑,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见证人和博物馆,它抵御外族的侵略,见证过中华民族的的战争和和平,祖国的分裂和统一。
中国幅员辽阔,拥有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世界各国朋友来到中国后,最喜欢去参观游览的地方就是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名言让长城举世闻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们都知道它。就连其他国家的***,来到中国后都专程去游览长城,由此可见长城的魅力是多么的大。
长城,它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蜿蜒于上下前年,纵横于万里广阔的时空。它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历史遗产,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建筑奇迹之一,它展示的\'不止是一种恢弘的浩然之气,它所体现的是一个伟大民族的气质和一种崇高的民族精神。它就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国大地,它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民族精神象征,它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朱熹幼年时,其父仕途坎坷,一家人漂流于尤溪、建瓯、政和之间。期间,朱熹常随父亲到政和铁山祭扫祖父祖母墓,留宿于父亲创办的云根书院,讲授理学,或数月,或半年。云根书院、韦斋书室对朱熹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薰陶作用。朱松临终时还谆谆教导:汝勿忘父,祖之学志也。
很多人感叹于朱子没有在他的孕育地留下墨宝,但是我们还是从一些历史资料中找到一些朱熹当年在政和写下的文字,窥见了少年朱熹的雄心壮志和对政和的情感。
《十月朔旦怀先陇作》诗是少年朱熹在政和祭扫祖坟时,留宿护国寺时写下的。诗末四句写道:“封茔谅久安,千里一歔欷。持身慕前烈,衔训倘在斯。”表达了少年朱熹奋发勤学的壮志。
“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灪崔嵬,谷泉喷薄秋逾响,山势空濛画中垂,一壑秖令藏胜槩,三生畴昔记曾来,解衣正作留连计,未许山灵便即回。”这首《瑞岩诗》诗就是朱熹游览政和锦屏、洞宫等地后所作,诗中对政和迤逦的风光充满了无限感情。
朱熹留给政和的远远不止于这些文字,政和的山山水水留下他的款款足迹,政和的历史文化积淀他的理学渊源。为了祭祀朱文公,明嘉靖时知县俞时歆建“朱子祠”,安设朱子牌位于云根书院,明、清时期多次修缮重建。风雨岁月,故址无存,但是朱子文化却在这里深深的扎根,如政和县政府后朱松当年所植大樟树,枝繁叶茂,葱葱茏茏。
作为华夏子民,我们的经济发展受到众人瞩目的同时,而中华优秀的文化却在悄然流逝,我们该喜还是该忧?
毋庸置疑,改革开放后中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门的打开确实带来了各路的先进思想,活跃和激荡了国人的观念。也正是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新旧文化的矛盾、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比较,这些问题与变化都不可避免的涌来。许多人不会握毛笔,不懂茶文化,没见过八仙桌,这些传统文化正离中国人越来越远,它已经成为了沉痛的事实。
虽然传统文化不尽是好的,难免有一些糟粕,但其精华是远远超过流毒的,不然中国文明怎么会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然而,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蕴涵着中国文化的悠久传统却是被当做了工具,对其只是唯物求功而忽视了其本身的价值。功利的衡量标准必将带来精神生活的贫瘠。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生活领域带来了一系列变革。单单拿电视来说,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而这种便利在总体上是推进了文化,还是损害了文化呢?在书籍阅读的时代中,文字只是我们进入优秀文化的媒介,我们在文字中徜徉与思考。而在电子设备日普遍的今天,文化与知识以更加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人们不再需要进行思考与理解,电视上的一类节目甚至忌讳思考,因为这会影响观看。在电视上的一切内容都以娱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文化不同程度的转变成娱乐,而这样,原本意义上的文化却也荡然无存了。
不可否认,在娱乐至上的环境中,各种严肃的文化精神都不被严肃地看待,这无可声辩地表明,文化在渐渐衰退。不仅如此,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也岌岌可危。面对外来的文化,中国文化似乎也被人们丢弃在遗忘的角落,外国文化有其特色与优点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国人的崇洋媚外心理。大学语文不及格无所谓,但英语过不了四级却拿不到毕业证书,制度的畸形也反映出流传千古的文化越来越不被重视。
面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保持其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在原来的基础上使其更多样化,是多种文化交相融合,而不仅追求功用。
元旦的庆祝方式一:
全中国甚至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很多国家都把元旦顶为法顶节日,在元旦这天放假。新中国成立后,也规定元旦为法定节日放假一天。
元旦的\'庆祝方式二:
现在比较普遍的就是由团体组织的活动,如元旦联欢会、挂庆祝元旦的标语、或举行集体活动
等,以前就有组织敲锣打鼓、集体跳民族舞的,现在在电视记录片上还能看到,到科技发展的今天,就演变为联欢晚会什么的了。近年更是有旅游、聚会等节目,反正元旦这天并没有太多的传统,在这一天假期了就任人发挥了。甚至,元旦这天对年轻一代来说只意味着一天的假期。元旦祝福短信
元旦的庆祝方式三:
保留着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就是在以民间了,尤其是在农村。每到元旦,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鸡宰鹅的,拜祭过各方神灵后就是一家人团聚一餐。至于更为浓重的庆祝方式暂时还没见过。
少数民族有他们独特的习俗,各国的习俗也不一样。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