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郭莹在《秋》的《后记》中写道:“我们写秋天,大多都是先描写金黄色的谷穗,然后就是金黄的树叶落下来了……意味单调,不能更深刻的写出秋天特有的情调。我认为,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切身投入到自然中去。叶文玲(初三课文作者,作家——笔者注也说过,作文要写真情实感。确实,秋天如果没有切身的\'体会是很难写好的,所以说,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学会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她又写道,“如何写好景呢?我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首先,要抓住景物特征;第二,要有顺序写,否则就显不出它的美了;第三,动静结合,无论什么文章,光写静景或光写动景,都会失于片面;再则,还要注意情景交融。”看,文学源于生活的理论和创作理论学生自已通过《后记》就体会到了,强过教师枯燥的说教百倍。
许多学生通过《后记》把自已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向教师提出;教师也通过《后记》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讲评作文也有了切实的依据。如学生龚朴在《父亲,我理解你》一文的《后记》中写道:“在这篇文章中,我觉得结构搭配上有些不理想,在对父亲的情感表达中还有些不充分,不能说出心中想说的所有话,当提笔时,我感觉可说的话很多,但就是不知怎么安排处理,写完后自已都感到很散,前后关系混浊不清。”笔者找来学生,就他所拥有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学生后来又重新修改了一次,比原文进步很多,事例更典型,抒情更充分。
我漫步于“知音谷”,伴着这里的乐声“高山流水”,享受与高山唱歌,与溪流跳舞的情怀。这里是两位乐魂的宿处,他们在这里结为挚友,可我的知音又在哪里呢?蓦然回首,朋友的背叛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若我真的能拥有像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纯洁的友谊该有多好!不过现在的世界,何谈知音,恐怕连朋友也没几个真心,我曾经有过一个知音,但现在还不知知音无?走在知音路的小路上总觉得一丝悲凉与凄清,歌声也觉得哀怨动人,知音也是相见恨晚。
我跑到小溪边,准备到小溪中的大石上戏水:我脚使劲一蹬,用手死死抓住巨石的一角,双手一拉,一只脚踏上去,另一只脚紧随其后。哈哈!爬上来了!水在我的脚下流动,水很清,可以看见水底的小石头,有时候看走了眼还以为是小鱼儿呢,清风拂过脸颊,也还童了,和着孩子的\'笑声,引领着前进的道路。“知音谷”是让我们找到知音的地方吧!这次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也到了钟子期和俞伯牙的那份坚贞的友谊。天上那么多的星星,地球却只有一个;在人山人海中,知音就像地球一样也只有一个。
我呆呆的望着溪水缓缓的流走,不禁有一点悲伤。溪水一直向前流,可是没有尽头,我捧起一手清水,仔仔细细的看着,我想留住友谊,留住时光,让时间停留在这一刻。
水声“哗哗”地,时间也“哗哗”的溜走,往日真挚的友谊被时间洗刷的一干二净,知音谷的知音身在何处?心向着何方?我的知音你在哪?谁能读懂我的心?一颗不知名的石子,只有遇到水的洗礼,才能成为美丽的雨花石,那么我的水在那里?试问苍天,知音何在?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