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师推荐我们看了一本漫画书——《父与子》。这部漫画的作家是埃·奥·卜劳恩,他画的这部漫画生动有趣,妙趣横生。
其中有一幅漫画是这样的:一天,母亲做了好吃的饭菜,香气扑鼻,父亲被吸引住了,他马上坐到饭桌旁,正准备吃饭。
父亲微微一愣,呆呆地说:“儿子在哪儿?”
“嗯……应该在卧室里吧!”妈妈说。
父亲挺着大肚子,走向卧室,他的腿细得像一根竹竿,脑袋上光秃秃的,光滑得像一个擦得亮亮的白色足球。
父亲走进卧室,看见儿子趴在地板上看书,凌乱的头发像杂草一样随风舞动,左右摇摆,两根竹竿一样的细腿不停地上下拍打着地板,两只手支撑着脑袋,父亲见了,清了清嗓门,大声一吼:“快点去吃饭,不然的话***就要打你了!”
儿子一听,抬起了头,似乎没有看够似的,只好恋恋不舍地走出了卧室。父亲很好奇,究竟是什么书吸引了儿子,他弯下腰,弓起背,看了看这本书。
儿子坐到了餐桌前,和母亲等啊等,父亲怎么还不来?母亲皱起眉头,转过头面对儿子,手指着卧室说:“快点去叫你爸!”
那声音真的像老虎在发威,不容争辩,儿子流星大步走向卧室,只见父亲两根竹竿似的腿不停的上下摆动,拍打着地板,两只手支撑着脑袋,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呢!儿子对父亲生气地说:“爸爸,你叫我去吃饭,而你却在这里看书,妈妈气得火冒三丈!”父亲听了儿子的话,心不甘,情不愿地牵着儿子走出了卧室。
《父与子》是一颗耀眼的明珠,这部漫画反映的是父子之间有趣的故事,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父亲和杂草头的淘气儿子,他们之间发生的趣事经常使我发出会心的微笑。
今年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父与子》,它是由德国著名作家埃?奥?卜劳恩写的,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生活中的趣事。
在书中,父亲长着一大把胡子,而且还是个秃子,挺着个将军肚,看起来模样非常滑稽。儿子留着刺猬头,穿着一件绿T恤和一条红裤子。
这本书是以漫画的形式分成一个个小故事来写的,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一本吸引人的书”这篇漫画了,内容讲的是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父亲叫儿子来吃饭,结果叫了几遍儿子都没有回应,于是父亲便到儿子的房间里,发现儿子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小人书,父亲见状,就叫儿子赶紧去吃饭,可父亲却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等儿子准备吃饭的时候,发现父亲没有跟来,儿子气冲冲的去叫父亲,可到他自己的房间时,被眼前的情景给呆住了,原来,父亲跟自己一样,趴在地上,不时地抬腿放腿,有兴趣的读了起来。
之所以我最喜欢的是这个故事,是因为他非常的贴近生活,还时不时用上夸张的手法来逗人笑,同时,也正是因为故事题材贴近生活,才能让这本书不同于其他漫画,并成为这本书闻名于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天晚上,辛苦勤劳的母亲将香喷喷的饭菜端到了饭桌上,并大喊道:“开饭了!”父亲刚想拿起筷子来大饱口福时,却被一向团结的母亲拦了下来:“儿子不在,怎么能吃饭呢?”
于是,母亲让大胡子父亲去找儿子过来吃饭,挺着将军肚的父亲幽默的说:“那好吧!不过你可要给我留下这碗让我垂延三尺的美餐呀!”说完,这位了解儿子内心世界的父亲直奔儿子的\'书房,他相信儿子正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开门一看,果然如此。于是,父亲便把母亲的“旨意”转告给儿子。调皮的儿子用手挡在嘴边,悄悄的告诉父亲:“我的大脑比肚子更饿,只是‘母命难违’,我只好领命而去了。”说完,儿子一步三回头的走向饭桌。
可是,父亲却没有回到饭桌前。他心想,这是什么书?能让儿子这么入迷,于是,他凑上前去想一睹为快。母亲又让儿子去把父亲找回来。儿子走回房间却意外的发现父亲正在如痴如醉的看那本书呢!
看来,这位慈祥、幽默、和蔼可亲的父亲和那位调皮、聪明、可爱的儿子都是书的粉丝。他们之间真是心有灵犀——一点就通呀!
新版《西游记》过多地依赖于电脑特技和橡胶塑形使得人物严重失真、失神。在采访当中,张纪中表示398个人物当中,需要塑形的有200多个。从电视播出效果看,猪八戒顶着一个硕大的橡胶猪头,并且刚出现时是一个全身是毛的野猪头,在这个硕大的橡胶头套下,猪八戒完全没有了老版《西游记》中那样憨态可掬的形象,而给人一种过度“原生态”而导致的厌恶感。孙悟空刚出场是一个全身是白色的石猴,但是动画特技让这个白色和周围的自然景物格格不入,像一个透明的影子粘在了影像上,使其失去了在老版《西游记》刚出场时那股活泼天真的劲头。此外,剧中大量的神仙和妖怪造型奇异,甚至让人心生恐惧,不忍直视。
首先橡胶塑形严重妨碍了魔幻人物生命展示,硕大的橡胶塑形可能会让观众在直观上感觉逼真,但《西游记》毕竟不是魔幻游戏,而是通过魔幻来反映人生。橡胶塑形严重阻碍了演员利用表情、眼神等向观众传递某种情感和精神,演员与观众的交流只能通过语言,这就使得观众难以进入情境而游离其外。其次,大量电脑特技的使用(转载于:www.hnNscy.CoM:
说明文按说明方式分为两大类:
1、平实性说明文:多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朴实简明。如数学、自然教科书,科技资料,实验报告,说明书等。
2、文艺性说明文:除采用说明外,辅以叙述、描写、抒情,并借助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如知识小品,科学小品等。
四.课内相关的知识点:说明事物要抓住特点。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常见的几种样式
五.指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1。说明对象:事物、事理。(事物类:外部特点,表现在形状、方位、构造、性质、成因、发展过程、制作方法以及效能功用等方面。事理类:本质特点,体现在概念、种类、本质属性、内部规律及科学原理等方面。)
2.对象特征: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3.把握特征的方法:题目;首段;关键词句。中心句、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等。
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说明
的中心):1。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
2.概括方法:
1)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2)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3)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注意:
1、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
2、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七.理清说明顺序: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具体次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左到右、东西南北中等。标记词:表方位的名词。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具体次序:操作程序、发展变化等。标记词:表时间的词语。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具体次序:先主后次、先总后分、先因后果、从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等。
注意:说明顺序的安排是由对说明对象的认识决定的。同一篇文章整体、部分可有几种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八.划分段落层次:
1.借助说明顺序和结构及一些语言标志进行。结构: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承接式等。
2.要注意通览全文,把握说明的中心和重点。
3.说明事理的,结构类似议论文,应从逻辑关系上考虑。
4.介绍建筑物、场地的,类似记游式记叙文,可按先后顺序划分。
5。介绍生物或器物的,可从特点、用途、功能等方面去划分。
6.说明对象不同,划分段落的方法也不同,不能死套一格种式,要灵活掌握。
九.辨别说明方法
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有几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下定义:用准确精练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是****)
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例子说明抽象事理或事物。(例如、比如、又如等) 作比较:用熟悉的事物比较,可比较相同点或不同点。(***比***,***和***一样)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的最精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数据)
打比方:用熟悉的具体事物来比喻所说明的复杂抽象的事物。(比喻词)
用图表:用图画或列表的形式说明事物特征,简单形象明了。(表格、图形)
引言论:引用谚语、俗语、古诗文,引证事物特征。(引号)
十.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1、明白各种说明方法通常的作用。
2、与说明对象的特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
作用=方法本身的作用+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打比方,生动形象;列数字,准确;用图表,清晰明了;举例子、作比较,通俗易懂;下定义,揭示本质特征;分类别,条理清楚;引言论,引证事物特征。
十一。理解分析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简明。
1.准确(最主要的特点):
1、修饰、限制性词语的运用。如:可能(表示推测、估计之意。若去掉会使句意肯定化,绝对化,不符合实际情况)、大约、几乎、一般、近、之一等。题型:能否去掉?为什么?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2、同义词的选用:辨别同义词的细微差别。
2.严密:词句照应、搭配等,注意词与短语恰当搭配与排列。
3.简明:注意代词的运用,指代词的意义分析。
4.生动形象(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1)描述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2)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
又是一个周末,妈妈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一切准备就绪,她大声喊道:“开饭了!”爸爸第一个冲过来,说:“闻着就很香,都是我爱吃的,我一定多吃些。”说着,就拿起筷子,准备夹菜。妈妈说:“等等,儿子还没来呢!”爸爸说:“我去侦察一番。”
爸爸蹑手蹑脚走到儿子房间门口,侧耳倾听,屋里静悄悄的。于是,爸爸便轻轻地推开门,发现儿子在看书。爸爸对儿子说:“该吃饭了,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排骨。”儿子拍拍肚子说:“你这么一说,我还真觉得饿了。”说罢,儿子来到餐厅,深吸了口气,闻了闻,说:“真香啊!”他夹起一块排骨就放进嘴里。妈妈说:“等等,爸爸怎么没和你一起过来?”儿子说:“我去侦察一番。”
儿子挨个房间找了一遍,最后发现爸爸在津津有味地读自己刚刚看的那本书。儿子说:“不是该吃饭了吗?你怎么在这看书?”爸爸说:“你这本书太有趣了。”父子俩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起来……
妈妈一个人在餐桌旁等了又等,不见父子俩回来,叹了口气,说:“这饭是吃不成了。”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