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之上的日子作文(去海边的一天作文500字)

漂流之上的日子作文(去海边的一天作文500字)

首页抒情更新时间:2023-12-26 00:18:00
漂流之上的日子作文(去海边的一天作文500字)

漂流之上的日子作文【一】

每个人对“英雄”这两个字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打败怪兽的奥特曼是英雄;有人认为,开天辟地的盘古是英雄;还有人认为,拯救世界的007特工是英雄……而这个世界上,却有一种“无名”英雄,你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你也可能没有听说过他们的故事,但是,他们却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就是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五一期间,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这部影片叫《悬崖之上》。

《悬崖之上》发生的年代在1932年,日军占领东三省,一群无名英雄为了获取日军反人类实验的证据,在苏联受训后,回国执行“乌特拉”行动。电影的场景几乎都是在东北极寒的天气下发生,给观众一种冷冽、冷峻和冷酷的感受。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被一个叛徒出卖了,而执行这个行动的四名特工们也从影片一开始就被推到了“悬崖之上”。

影片中的特工不像好莱坞大片《碟中谍》、《007》那样是无所不能的,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对严酷的斗争,他们不得不抛弃自己的感情,抛弃自己的肉体,甚至抛弃自己的生命。他们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他们遭受的折磨是痛苦的,尽管如此,他们仍没有向敌人投降,而是想方设法传递情报完成任务。“乌特拉”在俄语中是黎明的意思,正是这样一群无名英雄,用自己的信仰战胜了黑暗,他们对光明的追求战胜了肉体的痛苦,而我们正生活在他们所创造的黎明中。

影片结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我们,出生在盛世中国,也许无法体会无数先烈们斗争的艰辛,但我们不应该忘却他们,正如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写的那样: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是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创造了光明,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只要我们记得这些无名英雄,他们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漂流之上的日子作文【二】

看《悬崖之上》,因其盛名。

据媒体介绍,这是张艺谋的首部谍战片。以1934年发生的抗日史实为依据,所编织的全新的故事:一支由张译饰演的张孝臣为主的四人特工小组在苏联进行长期受训后,前往当时被伪满洲国统治的哈尔滨执行“乌特拉行动”,所谓“乌特拉行动”,就是接走一位特殊人物,让他在国际社会面前揭露日本人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他们两人一组,跳伞降落。由于叛徒的出卖,从落地第一刻起,就不断遭遇敌人的陷阱、叛徒的变节泄密,特务的围追堵截,以及哈尔滨风雪笼罩下的重重***机。“悬崖”之上,是本能求生,还是坚定信仰?选择,叩响了这部影片的价值追问。

故事的桥段很老套,主旋律也很鲜明。但叙述故事的手法,却精彩频出。

影片一如既往继承了张艺谋以往的风格,动用大手笔造景来烘托主题。在宏大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展开故事叙述。东北、冬天、森林、大雪,极寒的天气。影片一开始,就如同拉开了一副晦涩的东北风物长卷。而白则是整幅长卷的主色调,也是东北白色恐怖的象征。镜头,从一开头到结尾,一直在捕捉漫天乱钻的大雪:森林里,半人高的积雪,强硬地阻碍着前行的每一步;铁道上肆虐的飞雪,灌注到心里的,只有冰冷和残酷;城市里,被雪包裹粗壮的电线,纵横交叉、在半空中布下天罗地网;张孝臣的黑色帽檐边,闪着寒光的白色。仿佛只有无边无际的雪景才能渲染出无穷无尽的悲壮。又或许,雪的映照,才能烘托出孤胆英雄人性的光芒。雪,一直在提示我们,正是这些无名英雄,悲怆而又恒久,刻在19xx年的东北历史里。

色彩的象征意义,让人不由联想到了《红高粱》,铺天盖地的红色,以极大的吸力抓住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两部影片,似乎都巧妙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将影片的审美与观众的视觉感官与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让人物的艺术魅力猛然爆发。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部有声的小说,都会沿用了小说中常见的对比手法,《悬崖之上》也是如此:黑与白,暗与亮、冷与暖、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信仰与牺牲,无情与有情,感性和理性。人与人、人与自,不同的对比,呈现出不同选择,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且不论雷佳音饰演的叛徒投降求生与一行四人的坚守赴死对比,于和伟饰演的卧底周乙,表面内敛冷静与内心波涛汹涌的对比。影片中,还有一处对比,看似平常,却令我难以忘怀。

刚到哈尔滨,张孝臣与刘浩存饰演的小兰站在雪夜中对话,张孝臣指着前方开阔的一片平房,那里有星星点点的光,雪夜里格外明亮。他告诉小兰,那里有他曾经的生活、记忆,还有他的两个孩子。并且告诉他,乌特拉的意思就是“黎明”,小兰流着泪问,能看见黎明吗?而结束的时候,莽莽蓁蓁的山林,已经在明亮的雪光里醒来,脱掉了黑夜的外衣,无比柔和温暖。只是,和小兰对话的人已经是卧底周乙了,他们将会继续以自己的牺牲换取同志生存的下一个任务。

人性之下,是本能;人性之上,是信仰。付本能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人性之美好。这,无疑是对“人性与信仰”选择的深度诠释。因了对比,观众自然接受并能深刻理解,他们的舍生取义,是让别人更好的活着。这,才是对生命的最大的悲悯和敬重。

我想,如果观众也运用对比,把这部影片同侯孝贤、王家卫的影片相比较,就会发现,侯孝贤超现实主义的蒙太奇手法,太过于中庸,王家卫舒缓又抽离,离散又统一的叙事风格又过于前卫。只有《悬崖之上》,敢于把当时真实的社会现实,客观的、不加避讳地撕裂,撒下一地血腥,让观众正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影片,真算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高度紧张的节奏感,也是影片一大特点。影片从头到尾,并未出现真正的悬崖。却随时都让观众有如行走在悬崖之上,面临生与死的惊险和紧张。

影片一开始,营造出生与死的巨大恐惧。伪满洲国的特务在雪地里,枪***革命者,喷一口白酒,溅一身殷红的血。雷佳音饰演的叛徒就此吓得变节投敌。

一边张孝臣遭遇沙溢饰演的装接头人的特务,没说两句,各自发现暴露,立即就是一场生死厮***。刚逃离出来,火车上小兰被特务发现,拉到乘务室审问,快要暴露之际,张译赶到狭小的空间,两人合作除掉特务,又是一场生死厮***;火车站,军警围剿小兰,小兰无奈从奔驰的火车跳下雪地,又遇见凶狠敌人,险象环生,也是一场与命相搏。张孝臣被捕,电闸一开一合,每一块肌肉都在抽搐,血肉飞溅,生还是死,让你从身到心,都处在了悬崖之上。

另一边,秦海璐饰演的王郁和朱亚文饰演的楚良这个组,直接就钻进敌人的圈套,毫无防备。当二人明白真相,准备在周乙的帮助下,计划逃走。然而,敌人的步步设防,步步紧逼,激烈的枪战过后,楚良身受重伤,头破血流,尽管,对恋人小兰还有太多不舍,但他坚定信仰,口服毒药,慷慨赴死。看到他牺牲时怒睁的双目,观众的紧张情绪被彻底激发,四周,都能清晰听见抽泣的声音。

一直到影片快结束,观众紧张的情绪都不能得到舒缓。特务头子似乎解除了对于和伟饰演的卧底的观察,但随之一句话:内鬼暂时不查了,他自己会跳出来的。一处小的伏笔、为周乙最终被发现的命运做足了铺垫,周乙什么时候暴露,又是怎样暴露的?留白带来的`窒息感,再一次扼住观众的喉咙。

当然,看完影片,毫无疑问,每一位观众都找到了舍生取义的价值皈依:悬崖之上,是比人性本能更坚不可摧的的信仰。

漂流之上的日子作文【三】

《悬崖之上》是全勇先和导演张艺谋的首次合作,电影在东北雪乡官宣开机之时,网友便对电影的故事产生了极大好奇。作为一名“资深谍战片编剧”,全勇先此前已有许多优秀作品面世,此次现身金爵论坛,让人格外期待他的“爆料”。谈到谍战类型,全勇先表示“我写谍战戏最关注的是人,人物是最有魅力的。”全勇先常常把人物关系放在谍战氛围里去表现,他特别提到,把人写好才能更好地打动观众:“如果观众对这个人物建立了兴趣,建立了情感,这个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有行为都会牵动观众的情绪。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法宝。”

《悬崖之上》对人物的描绘是电影的一大看点,也是创作的难点。全勇先提到,《悬崖之上》和普通的谍战片还有一些区别,除了敌我阵营的明暗交锋,电影对人的复杂性、人在极端情况下的反应、绝境之中的遭遇等都有较深的刻画。而且电影中人物较多,这也无疑为剧本创作增加了难度。

《悬崖之上》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为获得日本展开反人类实验的证据,一场关系复杂又危机四伏的秘密行动在东北展开……这是张艺谋导演首度拍摄谍战题材电影。林海雪原的茫茫景致为这个充满暗斗和危机的故事平添一股肃***神秘之感。在张艺谋的光影美学驱动下,令人更加期待电影更多的信息曝光。

漂流之上的日子作文【四】

4月30号谍战电影《悬崖之上》上映,这是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指导的电影,同时也是张艺谋导演指导的首部谍战片电影。《悬崖之上》主要讲述了一群特工与敌人斗智斗勇,在严峻的环境下秘密执行任务。该片最大的亮点莫过于强大的演员阵容,如里面的张译、秦海璐、朱亚文、于和伟等著名演员,他们的演技一个比一个炸裂。张艺谋导演一生对电影的热爱追求相信大家一定能感受得到,不断高产电影也是他实力的证明。

该影片故事背景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讲述为了获得日本展开反人类实验的证据,名为乌特拉的四人组被派去执行任务。观看这部电影,里面的情节让人情绪千变万化,胸腔的愤怒、心酸、感慨逆袭而来,看着银幕上那一条条生命在敌人眼里不值钱,随时都会被夺取,让人心里触动感到心酸,这一条条生命他们有着各自的难处,面对生死的选择,他们用着无私无畏的牺牲,默默无闻的牺牲来换取人们的幸福。

观看《悬崖之上》这部电影,里面的情节残忍却又如此的真实,面对生死的恐惧,敌人的残忍逼供让我想起了抗战英雄,或许影片中的残忍没有真实的故事残酷,却让我们还原看到了当初那些爱国英雄们为了人民的幸福铤而走险,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才换来了如今的幸福家园,影片的歌曲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那就是“今天的岁月静好,是有他们曾经的负重前行”。

漂流之上的日子作文【五】

今年的五一档期电影可谓是大片云集,对于广大喜爱电影的观众来说真实太幸福了!而其中我最关注的一部电影是张艺谋导演的《悬崖之上》,作为张艺谋导演的首部谍战片,我是相当期待的,所以在电影上映当天,我便于朋友们一起进入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

张艺谋虽然有着“国师”的美誉,但是近些年他的烂片也比较多,非常败口碑。所以这部电影也就被影迷寄予了厚望,希望能靠这部这部电影挽回一点声誉。至于这部电影到底好不好,还是先来说说电影的剧情吧。这部电影的时代背景是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大概剧情是讲述四位曾在苏联接受特训的共产党特工组成了一支小队,执行一个代号为“乌特拉”的秘密任务,但是这次任务并不太顺利,因为有叛徒出卖了他们,他们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完全置身于敌人布下的罗网之中。

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的两位主角,张译和于和伟,他们的演技就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当时现场的观众都对二人的表演赞不绝口。除此之外电影给我的感受就是全程剧情紧凑,电影融入了谍战片的多种元素,像卧底、特务、情报、悬疑、暴力刑讯等,让人看了大呼过瘾!

谍战片作为以间谍活动为主题的一类影视剧,一直以来都受到观众们的喜爱,而这部《悬崖之上》是我近年来看过比较出色的一部谍战片。

漂流之上的日子作文【六】

每个人对“英雄”这两个字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打败怪兽的奥特曼是英雄;有人认为,开天辟地的盘古是英雄;还有人认为,拯救世界的007特工是英雄……而这个世界上,却有一种“无名”英雄,你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你也可能没有听说过他们的故事,但是,他们却令人肃然起敬,他们就是隐蔽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五一期间,我和家人一起看了一部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这部影片叫《悬崖之上》。

《悬崖之上》发生的年代在1932年,日军占领东三省,一群无名英雄为了获取日军反人类实验的证据,在苏联受训后,回国执行“乌特拉”行动。电影的场景几乎都是在东北极寒的天气下发生,给观众一种冷冽、冷峻和冷酷的感受。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次行动从一开始就被一个叛徒出卖了,而执行这个行动的四名特工们也从影片一开始就被推到了“悬崖之上”。

影片中的特工不像好莱坞大片《碟中谍》、《007》那样是无所不能的,他们是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面对严酷的斗争,他们不得不抛弃自己的感情,抛弃自己的肉体,甚至抛弃自己的生命。他们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他们遭受的折磨是痛苦的,尽管如此,他们仍没有向敌人投降,而是想方设法传递情报完成任务。“乌特拉”在俄语中是黎明的意思,正是这样一群无名英雄,用自己的信仰战胜了黑暗,他们对光明的追求战胜了肉体的痛苦,而我们正生活在他们所创造的黎明中。

影片结束,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今天的我们,出生在盛世中国,也许无法体会无数先烈们斗争的艰辛,但我们不应该忘却他们,正如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写的那样: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是他们用自己的牺牲创造了光明,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只要我们记得这些无名英雄,他们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漂流之上的日子作文【七】

看《悬崖之上》,因其盛名。

据媒体介绍,这是张艺谋的首部谍战片。以1934年发生的抗日史实为依据,所编织的全新的故事:一支由张译饰演的张孝臣为主的四人特工小组在苏联进行长期受训后,前往当时被伪满洲国统治的哈尔滨执行“乌特拉行动”,所谓“乌特拉行动”,就是接走一位特殊人物,让他在国际社会面前揭露日本人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他们两人一组,跳伞降落。由于叛徒的出卖,从落地第一刻起,就不断遭遇敌人的陷阱、叛徒的变节泄密,特务的围追堵截,以及哈尔滨风雪笼罩下的重重***机。“悬崖”之上,是本能求生,还是坚定信仰?选择,叩响了这部影片的价值追问。

故事的桥段很老套,主旋律也很鲜明。但叙述故事的手法,却精彩频出。

影片一如既往继承了张艺谋以往的风格,动用大手笔造景来烘托主题。在宏大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展开故事叙述。东北、冬天、森林、大雪,极寒的天气。影片一开始,就如同拉开了一副晦涩的东北风物长卷。而白则是整幅长卷的主色调,也是东北白色恐怖的象征。镜头,从一开头到结尾,一直在捕捉漫天乱钻的大雪:森林里,半人高的积雪,强硬地阻碍着前行的每一步;铁道上肆虐的飞雪,灌注到心里的,只有冰冷和残酷;城市里,被雪包裹粗壮的电线,纵横交叉、在半空中布下天罗地网;张孝臣的黑色帽檐边,闪着寒光的白色。仿佛只有无边无际的雪景才能渲染出无穷无尽的悲壮。又或许,雪的映照,才能烘托出孤胆英雄人性的光芒。雪,一直在提示我们,正是这些无名英雄,悲怆而又恒久,刻在19xx年的东北历史里。

色彩的象征意义,让人不由联想到了《红高粱》,铺天盖地的红色,以极大的吸力抓住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两部影片,似乎都巧妙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将影片的审美与观众的视觉感官与心理感受结合在一起,让人物的艺术魅力猛然爆发。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部有声的小说,都会沿用了小说中常见的对比手法,《悬崖之上》也是如此:黑与白,暗与亮、冷与暖、生与死、爱与恨、理想与现实,信仰与牺牲,无情与有情,感性和理性。人与人、人与自,不同的对比,呈现出不同选择,不同的世界,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且不论雷佳音饰演的叛徒投降求生与一行四人的坚守赴死对比,于和伟饰演的卧底周乙,表面内敛冷静与内心波涛汹涌的对比。影片中,还有一处对比,看似平常,却令我难以忘怀。

刚到哈尔滨,张孝臣与刘浩存饰演的小兰站在雪夜中对话,张孝臣指着前方开阔的一片平房,那里有星星点点的光,雪夜里格外明亮。他告诉小兰,那里有他曾经的生活、记忆,还有他的两个孩子。并且告诉他,乌特拉的意思就是“黎明”,小兰流着泪问,能看见黎明吗?而结束的时候,莽莽蓁蓁的山林,已经在明亮的雪光里醒来,脱掉了黑夜的外衣,无比柔和温暖。只是,和小兰对话的人已经是卧底周乙了,他们将会继续以自己的牺牲换取同志生存的下一个任务。

人性之下,是本能;人性之上,是信仰。付本能以信仰之崇高,付信仰以人性之美好。这,无疑是对“人性与信仰”选择的深度诠释。因了对比,观众自然接受并能深刻理解,他们的舍生取义,是让别人更好的活着。这,才是对生命的最大的悲悯和敬重。

我想,如果观众也运用对比,把这部影片同侯孝贤、王家卫的影片相比较,就会发现,侯孝贤超现实主义的蒙太奇手法,太过于中庸,王家卫舒缓又抽离,离散又统一的叙事风格又过于前卫。只有《悬崖之上》,敢于把当时真实的社会现实,客观的、不加避讳地撕裂,撒下一地血腥,让观众正视。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影片,真算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高度紧张的节奏感,也是影片一大特点。影片从头到尾,并未出现真正的悬崖。却随时都让观众有如行走在悬崖之上,面临生与死的惊险和紧张。

影片一开始,营造出生与死的巨大恐惧。伪满洲国的特务在雪地里,枪***革命者,喷一口白酒,溅一身殷红的血。雷佳音饰演的叛徒就此吓得变节投敌。

一边张孝臣遭遇沙溢饰演的装接头人的特务,没说两句,各自发现暴露,立即就是一场生死厮***。刚逃离出来,火车上小兰被特务发现,拉到乘务室审问,快要暴露之际,张译赶到狭小的空间,两人合作除掉特务,又是一场生死厮***;火车站,军警围剿小兰,小兰无奈从奔驰的火车跳下雪地,又遇见凶狠敌人,险象环生,也是一场与命相搏。张孝臣被捕,电闸一开一合,每一块肌肉都在抽搐,血肉飞溅,生还是死,让你从身到心,都处在了悬崖之上。

另一边,秦海璐饰演的王郁和朱亚文饰演的楚良这个组,直接就钻进敌人的圈套,毫无防备。当二人明白真相,准备在周乙的帮助下,计划逃走。然而,敌人的步步设防,步步紧逼,激烈的枪战过后,楚良身受重伤,头破血流,尽管,对恋人小兰还有太多不舍,但他坚定信仰,口服毒药,慷慨赴死。看到他牺牲时怒睁的双目,观众的紧张情绪被彻底激发,四周,都能清晰听见抽泣的声音。

一直到影片快结束,观众紧张的情绪都不能得到舒缓。特务头子似乎解除了对于和伟饰演的卧底的观察,但随之一句话:内鬼暂时不查了,他自己会跳出来的。一处小的伏笔、为周乙最终被发现的命运做足了铺垫,周乙什么时候暴露,又是怎样暴露的?留白带来的窒息感,再一次扼住观众的喉咙。

当然,看完影片,毫无疑问,每一位观众都找到了舍生取义的价值皈依:悬崖之上,是比人性本能更坚不可摧的的信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xuexicn.net,All Rights Reserved.